APP下载

三维融合视角下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路径

2022-11-05殷艺菡刘淑英

武术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体质家庭

殷艺菡 蒋 范 刘淑英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质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它是青少年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众多家庭和学校认为,体育课作为学校课程中的副课,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资源,因此造成了学校体育发展滞后的现象。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关于学校体育发展提出相关意见:中小学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中,形成校内外的体育锻炼关系网。体育课堂除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通过课堂延伸至课外,重视家庭体育作业,提升至与语文、数学同等层次,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三维融合”。

1 “三维融合”家庭体育作业模式

1.1 “三维融合”家庭体育作业概念界定

“三维融合”是指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维度的工作融合。实质上就是三者之间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呈现出特有的平衡状态。家庭作业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是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是学生巩固提高课程学习的主要途径。家庭体育作业是体育教师结合体育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促进体质健康发展的体育活动。

1.2 “三维融合”家庭体育作业的构成要素

教师、学生、家长是家庭体育作业参与的主体。首先,体育教师作为家庭体育作业的核心主导维度,是家庭体育作业的引导者。教师通过制定家庭体育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对体质健康的促进价值。其次,学生作为家庭体育作业参与主体,要有参与、接纳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最后,家长作为家庭体育作业的掌管者,要平衡好学生体质健康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学生可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体质、缓解学习压力、调节不良情绪等益处,并提高学习效率。

2 “三维融合”家庭体育作业的价值

2.1 巩固体育教学内容

在当今中国教育大环境中学校、家长、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固化的价值观念,往往把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高低作为首要的评价标准,而将体育教学以及学生的运动成绩放在次要位置。但对于青少年来说,身体的健康成长也是同等重要的,所以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结合课堂教学和家庭体育作业的形式达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

2.2 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学生在进行家庭体育作业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对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进行监督,并通过趣味性的亲子互动增加家长体育运动参与度,潜移默化中对体育运动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在运动中追溯家庭的归属感,感受家庭和谐的氛围,增强家庭的凝聚力,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全家体质健康发展。

2.3 促进全民体质健康

马克思曾对“价值”一词进行多层面界定,其中提到“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群众对体育的社会价值和功能有了新的认知,更加注重自身身体健康。家庭体育作业强调“三维融合”,以学生作为体育运动的传输媒介,使学校与社区之间形成互联体系,通过体育作业扩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广度,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促进全民体质健康以实现体育运动的价值。

3 “三维融合”家庭体育作业的基本要求

3.1 保证一定的运动时间量,确保体育作业的长期化

近期,央视《新闻1+1》白岩松对话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时讨论到,教育部新推出的学生健康促进行动,其中提出中小学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应该是两个小时,这里面其实就是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从体育作业方面来讲,就是要求学生在放学后,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天的运动时间量,并且制定的家庭作业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考虑与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结合、体质测试以及家庭体育作业的可实施性相结合。

3.2 能够促进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体现运动强度

从体育教育改革层面来讲,过去的体育课单单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并不注重教会学生相应的运动技能。随着家庭体育作业的提出,学校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国家提出的政策要求,在课堂中教授学生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在提高他们的专项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体质健康,并且要有适宜的负荷强度。对比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他们要求在体育教学的初级阶段,重点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比如体操最基本的滚翻以及器械动作。随着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逐渐加入专项运动技能,但由于专项运动技能的专项化水平较高,教师通过在课上对动作要点进行示范和讲解后,需要不断地重复巩固。随着动作难度的加大,需要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保证每次的运动心率在120~140次/分钟,每次持续运动的时间在30分钟到60分钟左右。

3.3 因材施教,融合家庭、社会文化

由于每个学生发育状况以及身体素质都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在布置体育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家庭体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一至两项体育技能,将体育作业融入更多的家庭文化,推行家庭体育竞赛并延伸至社区体育,严格落实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支持社会体育力量参与到学校中进行指导,拓宽体育运动技能的广度,并以家庭体育作业引导社会体育发展。

4 “三维融合”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路径

4.1 确立切实可行的实施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实施规则和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家庭体育作业顺利实施的前提保障。第一,学校管理层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便于最终对学生进行考察评价,同时也对体育教师进行合理的考量和评估;第二,学校教研室应根据体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培养计划对家庭体育作业的布置设有整体规划和要求,使家庭体育作业的占比时间不宜过多,遵循适时、适量原则;第三,实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成员8—10人,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赋予每一位同学一定的职责和权力,分权制衡、互相管理监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将学生家庭体育作业最终的完成情况与期末考核成绩挂钩;第四,形成学生、家长、社会“三维融合”的管理模式,要求家长参与到家庭作业体系中,家庭体育作业不单单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更多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4.2 分层备课布置作业

根据学校教研室制定的培养计划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划分:首先,根据学生所能接触的运动场地进行两个维度的划分,分别为家庭室内体育作业和社区室外体育作业;其次,在以上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将体育作业设置为课堂延伸类体育作业、体能提高类体育作业、专项技能提高类体育作业和自由选择类体育作业四类;最后,针对每类作业再进行分层,体、技能提高类作业主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分为三个层次,其他类型的作业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技能反馈情况划分为两个层次。前提要求在室内外两个不同划分维度里的不同类的体育作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是基本相同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适应负荷状态下有兴趣的完成体育作业,并得到体能的提升。

课堂延伸类体育作业主要是针对教师在课上对相关技能进行讲解、示范及学生练习之后,学生形成了基本的运动技能,教师再根据学生课上练习的运动表现反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体、技能提高类体育作业大层面可概括为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类,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水平合理布置作业,本着基础、发展、创造三级标准制定计划,如布置提高学生核心力量的平板支撑练习时,层次A级(核心力量好)的学生做60s,层次B级(核心力量一般)的学生做45s,层次C级(核心力量较差)的学生做30s;自由选择类体育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有同学喜欢打篮球,可以选择参与到社区运动群体中进行篮球运动;有同学喜欢家长一起参与的亲子运动,可选择与家长一起打羽毛球、爬山、骑自行车等。

4.3 作业实施方式

(1)共享网络信息化。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其渗透到家庭体育作业中搭起家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家庭体育作业”一词提出后,微信推出了许多相对方便且易操作的小程序,其中有“体育作业打卡”“体育课后作业”“体育家庭作业”等众多小程序,教师可在小程序上上传作业要求以及完成标准,给每项作业赋予不同的名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将动作要领以及完成动作的注意事项上传至家长微信群,并将完整的动作示范视频一并上传,要求家长进行监督并保护学生安全,适时参与其中。其次,学生将运动的视频上传系统,对于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有动作标准的练习系统可自动识别进行打分;对于多样化的运动技能,需要学生将视频上传系统后,教师在系统上观看视频进行打分。最后,教师通过系统导出学生总体数据以便对学生本次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完成后要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和老师共同将优秀作业视频上传共享云盘记录到学生的《体育档案册》。(2)定期组织趣味亲子PK赛。由于长期以来观念的固化,在学生的认知中家庭作业都是无聊、负担的代名词,因为大多数的家庭作业都是枯燥无味且数量庞大的。而体育家庭作业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游戏的形式将课上所学技能融入其中,并穿插与所学技能相关的体能提高练习,这样既巩固提高了技能水平,又不会过于枯燥无味,从而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高效学习模式。每月中选取某一周末,教师线上组织亲子类的PK赛,以家庭为单位,以比赛为载体,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家长可以积极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4.4 制定家庭体育作业评价标准

体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相关政策中提到,学校体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新教育理念,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在对学生体育成绩制定评价标准时,应从多方面、多标准进行评价。注重课程评价的“一体化”,针对于一些必须要定量评价的达标性测试,可以通过学生的《体育档案册》层级进行个人的纵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比较,尊重个体差异,“三维融合”激发学生动力。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体质家庭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家庭“煮”夫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