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2022-11-03赵翌轩王星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2年5期
关键词:异常情况核型数目

赵翌轩,王星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克隆性肿瘤疾病,临床特征表现为无效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衰竭,最终会发展为白血病,其病因暂不明确,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并以老年患者居多[1]。MDS 按照WHO 分型诊断标准可分为SLD、RS-SLD、MLD、EB-Ⅰ、EB-Ⅱ5 种亚型,每种亚型对应染色体核型异常有所不同,MDS 不同亚型均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如何正确诊断分型对其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遗传不稳定是由染色体核型异常导致,在MDS 患者分型诊断中,有4 到7 成的患者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文献报道,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影响MDS 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MDS 患者病情进展评估以及预后意义重大[2]。本研究旨在探讨MDS 老年患者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4 例MDS 老年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 (1)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版)》[3]中诊断标准;(2)符合WHO 分型诊断标准[4];(3)年龄60~80岁;(4)血红蛋白小于110 g/L,中性粒细胞小于1.5 ×109/L,血小板100 ×109/L;(5)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上述所有标准的病例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 (1)其他造血及非造血异常疾病;(2)肝、肾功能不足者。144 例MDS 老年患者中,男性82 例,女性62 例,年龄60~80 岁,平均年龄(69.6 ±4.4)岁,按照WHO 标准进行分型,其中SLD 亚型27 例,RS-SLD 亚型6 例,MLD 亚型62 例,EB-Ⅰ亚型24例,EB-Ⅱ亚型25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配合本项研究。

1.2 检测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所有患者经骨髓穿刺,将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运用R显带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按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95)》进行命名与分型。

1.3 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预后分组[5]依据IPSS 评分分组,其中IPSS 0 分为预后低危,0.5~2.0 分为预后中危,大于等于2.5 分为预后高危。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 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DS 亚型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144 例MDS老年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共68 例(47.22%),以+8 染色体核型异常最常见;SLD 组、RS-SLD 组、MLD 组、EB-Ⅰ组和EB-Ⅱ组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分别为33.33%、16.67%、46.77%、51.17%及64%,其中EB-Ⅱ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显著高于SLD 组和RS-SLD 组(P<0.05)。见表1、图1。

图1 +8、-7、-5、-21 染色体核型异常示意图

表1 MDS 亚型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

2.2 MDS 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情况68 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中,染色体数目异常27 例(39.70%),染色体结构异常27 例(39.70%),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同时异常14 例(20.59%),且EB-Ⅱ组数目与结构同时异常情况显著高于MLD 组(χ2=4.679,P=0.031)。见表2。

表2 MDS 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情况

2.3 MDS 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种数情况68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中,单一染色体异常43 例(63.23%),2 种染色体异常12 例(17.65%),3 种或以上染色体异常13 例(19.12%),MLD 组单一异常显著高于EB-Ⅱ组(χ2=5.237,P=0.022),EB-Ⅱ组3 种及以上异常显著高于MLD 组(χ2=6.601,P=0.010)。见表3。

表3 MDS 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种数情况

2.4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MDS 预后情况68 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中,预后低危31 例(45.59%),预后中危23 例(32.35%),预后高危14 例(22.06%),染色体核型异常的MDS 不同亚型者预后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5.724,P=0.221),但两两比较显示,EB-Ⅱ组预后高危率高于MLD 组(χ2=6.601,P=0.010)。见表4。

表4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MDS 预后情况(例)

3 讨论

MDS 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具有遗传学特征以及形态学表现,部分人确诊时处于老年甚至高龄,治疗更为困难,研究证明,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其诊断、治疗与预后,对其病理机制的研究同样也具有重要价值。染色体核型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同时异常,染色体数目上又可分1条染色体异常、多条染色体异常[6]。MDS 继发性遗产学异常与特定染色体区域有关,包括5q-、7q-、20q-的缺失等。本研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47.59%,这与殷静波等[7]报道相似,这说明对染色体核型异常分析对于MDS 发病呈现相关性,对染色体核型异常研究分析有利于研究MDS 发病机制。

(1)MDS 亚型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本研究根据WHO 分型诊断标准,将MDS 老年患者分为SLD、RSSLD、MLD、EB-Ⅰ、EB-Ⅱ5 种亚型,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分别为33.33%、16.67%、46.77%、51.17%及64%,其中,EB-Ⅱ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显著高于SLD组和RS-SLD 组,这提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外周血、骨髓原始细胞的多少密切相关。本研究中,EB-Ⅱ组患者复杂异常情况均显著高于MLD 组,提示EB-Ⅱ以高比例中复杂核型较为常见,可能与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外周血、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存在联系有关。杨倩等[8]研究发现MDS 患者存在染色体基因具有高度异常异质性,存在多克隆现象,认为染色体核型结构与数目的异常可以作为MDS 患者恶性肿瘤克隆的指标,这与本实验数据相符,说明老年患者MDS 分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关系密切。(2)MDS 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情况:本研究发现,68 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均占39.70%,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同时异常占20.59%,且EB-Ⅱ组数目与结构同时异常情况显著高于MLD 组,这表明MDS 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情况呈现相关性,有利于进一步研究MDS 发病机制。在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情况中,8 号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基因有扩增现象,其染色体数目异常最为常见,与吕晓东等[9]报道相近,主要与其更易发生白血病转化有关;5 号染色体核型异常在西方国家最为常见,其患者会伴有其他染色体核型异常,骨髓原始细胞占比在5%以上[10];21 号染色体核型异常在临床多出现的是数目上的异常,在MDS 患者中多伴有精神类疾病,智力发育有障碍,对其治疗与预后有一定的影响[11]。(3)MDS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种数情况:本研究发现,68 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中,单一染色体异常占63.23%,2 种染色体异常占17.65%,3 种或以上染色体异常占19.12%,MLD 组单一异常显著高于EB-Ⅱ组,EB-Ⅱ组3 种及以上异常显著高于MLD 组,这表明MDS 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种数情况呈现相关性,其中-7/7q-是指7 号染色体部分或完全丢失,是较为常见的染色体核型变异之一,赵鼎等[12]认为,-7/7q-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导致MDS 治疗以及预后的不良。(4)染色体核型异常与MDS 预后情况:IPSS预后分组是评估MDS 患者病情程度,根据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细胞的增减、以及细胞遗传学特征对MDS 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 种类型,起到较为细致、有效地预后分层作用。在本研究结果中,69 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中,预后低危31 例(45.59%)、预后中危23 例(32.35%)、预后高危14 例(22.06%),其中MDS 不同亚型预后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有关。然而,分别两两比较,发现EB-Ⅱ组预后高危率显著高于MLD 组,提示染色体核型异常对于MDS 预后具有细致有效的分层作用,且复杂的核型往往表现出预后差,7 号染色体异常或者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患者预后最差,这与魏艳利等[13]报道类似。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还需后续大样本量研究进行论证。

综上所述,MDS 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预后危险分层关联紧密,临床应结合WHO 分型与IPSS危险分层系统联合应用,以综合评估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异常情况核型数目
基于仿真计算的城市燃气管网异常情况分析
移火柴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某1000MW超临界机组脱硫石膏异常情况分析与处理
几种常见的线损异常情况及对策分析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牧场里的马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价值
平鲷不同发育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