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柳青木版年画福寿三多图的美学思考

2022-11-03陈诗娴

大众文艺 2022年20期
关键词:福寿杨柳青木版

陈诗娴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000)

一、年画历史源流

年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作为独有的雅俗共赏民间艺术,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年画从官府到民间,从驱邪祈福到装饰欣赏,从手工描绘到木版印刷,题材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不断变更,与时俱进。但,亘古不变的是人们纳福求吉的美好生活追求。

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叫“纸画”,盛行于明清,在明代刘若愚《酌中志》中叫“画贴”,“直至清朝末年年画临近衰落时期,霍氏一家从东丰台牵至杨柳青镇从事年画业制作,为近代年画的复兴与传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杨柳青全镇居民经营年画生意者约占五分之二以上,当地有句俗语“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擅丹青”,“由明末崇祯年间开业至今,已有300余年的悠久历史。天津年画以杨柳青为中心,据传,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盛于清代。杨柳青年画产量大,制作精细。手法以版印和传统的工笔重彩相结合”。起初为竹纸墨印,到明末发展为版印后填色,至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风格逐渐成熟。咸丰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进入皇宫,从此声名远扬。

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是印绘制品。即底稿为木版或石版线条印刷,然后添色渲染,画面精美传神。其创作题材多为经典故事、民间传说、吉祥娃娃等吉祥喜庆内容,或反映世俗生活。作为传统民俗文化重要的传播媒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韵味,极具艺术性。

二、艺术形式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在历史的传承发展中保持了独特的艺术特征,题材丰富、造型夸张、色彩雅致、线条精细、构图饱满等,是雕版工艺与传统工笔重彩绘画风格的结合。”杨柳青木版年画中深刻体现民间审美观念,试从造型之美、色彩之丰、构图之妙来分析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术形式。

1.造型之美

“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王树村先生把其称之为中国四大年画中的‘龙头’”造型独具特色,吉祥娃娃作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经典题材,时间早、数量多,且受欢迎。有梳小辫的男娃,有代表繁殖生育的抓髻娃娃(又称喜娃娃),还有在莲连有鱼中,较为特殊的左边抓髻、右边梳辫娃娃。但,无论造型如何,都是祈求家族支脉繁衍,绵绵无缺,香火旺盛。娃娃富态可爱,衣着华丽,粉脸笑嘴,柳眉凤眼,童颜佛身,形象圆润,异常生动。从造型观之,是人们理想完美的形象。头在整体画面中举足轻重,着重描绘人物五官,突出表现娃娃神情,惟妙惟肖,且造型准确。夸大娃娃的头且不描绘颈脖,其四肢肥胖且短小,整体造型“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无不展现出娃娃的可爱之处。使用夸张手法将画面物体放大缩小,该手法在杨柳青木版年画中较为常见,艺人往往有意识的按照审美标准,根据画面关系、主题内容表达适当夸张,增加画面艺术性、典型性。

杨柳青木版年画优美动人的形象刻画,自然夸张的造型描绘,为世人所赞叹。福寿三多图(见图1)作为人尽皆知的优秀作品,其造型具有独特之处。画面中部娃娃,姿态硕大丰满,正脸面向观众,突显其主体地位,抱桃笑意浓浓,富态可爱,十分灵动。两旁围绕四分之三侧脸娃娃,对称统一,造型精心细腻,炯炯有神的大眼,面部圆润粉嫩,甚是可爱。三位娃娃的发型各具特色。整体画面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和谐统一,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极具装饰性。虽然没有任何背景衬托,但是整体画面依旧充盈,饱满的人物造型,造型线条苍劲有力,极有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不容忽视的是,使用夸张手法描绘的红石榴、粉桃子、金佛手,与身体产生遮挡关系,富于生活情趣,发挥着点缀作用,丰富画面效果。其中,绽开的石榴露出红白相间的石榴籽,清晰可见,体现其极高的艺术水平。

图1 福寿三多

2.色彩之丰

杨柳青木版年画不仅具有惟妙惟肖的造型特征,其设色也别具一格。不同高饱和的色彩碰撞,恰到好处,展现出和谐之美。因杨柳青木版年画多是在喜庆年节使用,故以暖色为主,多采用粉红、粉绿、粉黄等色彩,冷色调作为陪衬。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色彩喜好,杨柳青木版年画来自民间又服务民间,这决定其必然要根据当地人们得审美需求选择色彩。

年画艺人口口相传的简明配色画诀中:“红靠黄,亮晃晃。粉青绿,人品细。”简单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简洁明了的阐释杨柳青木版年画配色技巧,充分展现个性特征:单纯而艳丽,浓重而明快,对比而柔丽。体现出色彩搭配的重要性,冷暖相间,对比调和的效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便于更好符合画面主题内容与人们的欣赏需要。

如福寿三多中,三个不同造型娃娃,巧妙构思和灵动艺术形象。穿着红蓝粉上衣,绿白蓝裤子,色彩搭配恰当,艳丽明亮,且艳而不俗,富有装饰性和形式美。娃娃手捧红石榴、粉桃、黄佛手作为饰物,暖色调为主,蓝绿色点缀,墨色浓、淡、干、湿等的适度,使得墨线鲜明,精彩纷呈,互相呼应,互不冲撞,具有极强视觉冲击力。展现出一幅吉祥如意,绚烂多彩的情景,极具现实意义及趣味性。

3.构图之妙

杨柳青木版年画大多为平面化构图,要求布局章法层次井然,采用“虚实离散”的方式,主体人物实,而次要人物较虚。构图对称且饱满,画面主次分明,内容清晰明确,增加画面层次,丰富画面效果。依照美的形式法则,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杨柳青木版年画构图受中国传统哲学“和”的影响,讲求对称。但不是绝对对称,而是左右呼应相对,合理展现宾主、虚实等,画面和谐有序。如福寿三多中,以画面中央娃娃为中心,两侧对称相呼应,整体灵动别致。其次,中国传统美学中“求全美满”,要求画面饱满,不能留有大片空白,尤其忌讳残缺。没有任何颜色的白底,不是画面的分割,而是巧妙有机联系各部分。平面式精简构图,左右平面展开,保持图形外形完整。在福寿三多图中,虽然背景空白,但三个娃娃和手中“三多”将画面填充得满满当当,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最后,主次分明,布局疏朗。次要人物围绕主体人物两旁,整体画面有众星捧月之感,层次清晰。主体人物一般居中,格外突出,朴素无华、单纯率真的亲切感与真诚感,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三、以纳福求吉为题材

从年画的历史发展进程观之,一些欣赏性的绘画作品随着雕版术的发展,被反复印制,变成商品,供人们在购买。因杨柳青木版年画受益人群众多,年龄范围广,教育背景不一,使用情景不同,因此,其图形大多根据当地传统文化进行提取。“文化传统的作用,通常以种种约定俗成的制度、一定样式的造物和辗转流传的口头文学以及日常生活语言来付诸现实。”使用人们约定俗成,且符合人们审美趣味的图形,赋予特定的寓意,以在喜庆之日“讨口彩”。其表达的主题大多开门见山,浅显易懂,广受青睐。较为常见的是喜庆祥瑞题材,以寓意形式,谐音、隐喻的手法,表达人们纳福求吉、驱邪禳灾的愿望。

谐音比喻是杨柳青年画善用手法之一,谐音假借,语义双关。常使用“鱼”“蝠”“扇”“莲”等图案,顾名思义,其寓指“余”“福”“善”“连”等,比喻巧妙,耐人寻味。一方面与画面内容相呼应,另一方面祈神赐福,祈求吉祥,体现出其公式化、概念化的特征。在喜庆节日,装饰家中或作为赠予亲朋,增添节日氛围,表达对家庭及后代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向往,具有艺术性与趣味性,最大限度与受众产生思想及情感共鸣。

福寿三多是我国的传统吉祥图案,佛手、桃子、石榴组合装饰,佛手谐意“福”,桃子谐意“寿”,以石榴暗喻“多子”。在华封三祝中:“请祝圣人,使圣人寿。使圣人富。使圣人多男子。”故后人多以多寿、多福、多子“三多”为祝颂之词,而福寿三多正是华封三祝的艺术表达方式。

“三多”中的佛手柑,能握财宝,多财宝可多福,因而,常以佛手柑象征多福。成熟时为金黄色(见图2),形态接近神佛之手,借佛手象征“佛陀”,又因佛手柑的“佛”与“福”字谐音,能为祈福者带来福气。

图2 成熟佛手柑

在《汉武故事》中:西王母种的蟠桃“三千年一著子”,吃了可长生。而在西汉东方朔《神异经》曾如此描绘桃:“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因此,桃子在民间,象征着“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庚”,人们常以桃来祝寿。

石榴以其多子的特征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北史》中记载道:北齐南德王高延宗纳妃,妃母宋氏以两个石榴相赠,祝愿子孙众多,“榴开百子”便作为人丁兴旺、瓜瓞绵绵的美好寓意,而火红的石榴还象征着红红火火,家庭兴旺。

总而言之,福寿三多图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祈盼、健康长寿的追求以及对家庭兴旺的渴望,构思巧妙,是民间艺人的卓越创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四、现代适应与创新发展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优秀民间年画的一大支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从十七世纪至今,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兼容并蓄,从功利性的展现形式,到后来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象形态,进行概括、提炼、主观想象,经由夸张变形,使原美好事物更加鲜明突出,结合质朴稚拙的创作风格,极具感染力。杨柳青木版年画其独具特色,题材众多,形式多样,造型美丽,色彩丰富,构图精妙,印制精细具有极强装饰性和欣赏性。但除了完美的艺术处理以外,杨柳青木版年画具备深刻含义,有看头、有讲头、有想头,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相结合。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艺术大师辛勤和智慧的结晶,它体现着天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古老的民俗风尚,它以生动形象的造型,艳丽雅致的色彩,别具一格,受到人们的喜爱。艺术难在发现,贵在创新,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人的才华智慧,高超的艺术创造,出类拔萃的佳作众多,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

如今,非遗传承如火如荼进行时,国家政策的鼓励,时代的召唤,应深入了解杨柳青木版年画中蕴含奥妙,不断吸取新营养,掌握时代趋势,打开思想,推陈出新,增强创作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进入更深更高层次的探索继承发展新阶段,创造出更多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年画,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永葆青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产业转型要以传统为本,传承优秀文化,着眼现代,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做到“以文化创意题材为转型核心,以科学工艺技术为转型后盾,以再创新为转型诉求,以市场需求为转型导向。”从艺术到技术真正实现产业化转型,产业转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单靠市场无法完成,需要社会、政府共同参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泯灭,时代使它枯木逢春,萌发新机,我们不必为它失去旧貌可惜,而应为它换新颜而欢呼,展望未来,只有对民间美术继承创新,才能真正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总结

本文对杨柳青年木版年画福寿三多进行美学思考,分析其造型之美、色彩之丰、构图之妙的艺术形式,以及“三多”纳福求吉主题解析,展示福寿三多美学价值,以便于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杨柳青木版年画。“借它山之石,以攻玉”,作为设计师,借杨柳青木版年画,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满足时代的需求和要求。以新的研究和创造成果证明杨柳青木版年画并非“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猜你喜欢

福寿杨柳青木版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魏巍
拌嘴
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研究
Politeness in Language
喜气吉祥的杨柳青年画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睡前福寿操 改善睡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