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加减之法”

2022-11-02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小羊双减鲁迅

■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实验小学 徐 丹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学业负担重的问题。“双减”政策一经落地,带来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尤其呼唤课堂教学要重大变革,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完整地发展。

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铺开,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核心素养之首,贯彻落实的同时必定不能忽略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不仅如此,新课标还将学生的“语文素养”视为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视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根”的事业,在学生整个人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结合一线优秀教学案例,简要谈谈在“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加”与“减”的思考。

一、精简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

多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总是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视为确定一堂课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重视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选择,倡导借助一定的情感提供相应的动力支撑,最终通过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升来体现。但往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容易顾此失彼,目标不聚焦,最终还是走到“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上,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短时记忆的有效容量遵循7±2 法则。过多零散杂乱的教学内容,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荷,造成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时应减少无关材料,提炼精选优化有意义材料,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组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从而更好地简化优化课堂教学。

结合现实困境,遵循客观规律,以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狼和小羊》这篇寓言故事的不同教学案例来探究如何更好精简课堂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在一节课堂中,某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探究狼和小羊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故事的道理,设计了如下一连串的问题:1.狼起了什么坏心思?2.“找碴儿”是什么意思?3.狼找了什么碴儿?4.小羊怎么回答的?5.小羊的话该怎么读?6.“气冲冲”什么意思?7.狼为什么“气冲冲”?8.怎么气冲冲地读好狼的话?9.“可怜”什么意思?10.怎么读出可怜的语气?11.“争辩”什么意思?12.生活中和谁争辩过?13.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道理?14.最后,请同学们来扮演狼和小羊,表演这个故事。毫无疑问,这样的学习是被动机械式的,学生是在教师的一连串问题之下被动地牵引着学习的。纵使最终理解了寓言故事的道理,也和新教材所倡导的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相去甚远。

著名特级教师的薛法根老师同样执教《狼和小羊》一课,他仅仅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教学,分别是:学习词串、学习朗读和学习争辩。词串教学部分,他出示这两组词:狼:故意、气冲冲、找碴儿;羊:温柔、可怜、争辩。朗读部分,其一,通过读熟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认清字形的方式,辨别两组词语的感情色彩,初步感受狼和小羊的人物形象。其二,考虑到本文是一篇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并没有故意引导学生要拿腔拿调地读出描写狼和小羊的每句话的语气,而是引导学生读出叙事语言和对话语言特点。学习争辩部分,这最后一个环节才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即引导学生理解争辩,争辩要注意什么?争辩有什么方法?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出小羊在争辩的时候有理有据,又很有礼貌。但是从文章的结局来看,会争辩的小羊却被蛮横无理的狼给吃了,这是为什么呢?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争辩才有意义。为了考查学生能否运用这种能力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可以设置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况,例如,“如果你发现自己丢失的一支钢笔却出现在了同桌的铅笔盒里,你会如何和他争辩呢?”在这样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薛老师的教学目标十分聚焦,即带领学生深入寓言故事,探究理解“争辩”,通过生活案例进行言语实践的运用,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前两个环节的教学,一方面夯实了低年段的年段目标,另一方面为第三个环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可见,判断一堂课是否高效,关键在于目标落实得怎样,关键在于学生是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实现充分地、主动地发展。毫无疑问,只有简化课堂目标,充分聚焦核心素养,才是新形势下所呼唤的语文课堂。

二、减少被动输入,强化任务驱动

毫无疑问,要真正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做到“考试成绩”和“核心素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何从源头上实现高效课堂,归根结底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一方面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发挥外因的激励作用才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对教师而言,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是考验教师的关键所在。

布鲁纳在阐述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时提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即:获得信息,转换信息和评价处理信息。这三个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必定是伴随主体性参与的、在一定情境中同时进行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一定深度的探究性学习。

纵观如今的新形势,除了一贯所强调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等,创设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建构学习任务群成为引导学生有效学语文的更高诉求。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讲座,深有感触其所说的语文学习的六大任务群,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下面以《风娃娃》一课为例,简要阐述薛老师是如何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

在导入阶段,通过出示一组象声词“哗啦哗啦”“嗨哟嗨哟”引导学生读好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读,从而感受象声词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然后出示三个句子,分别是:1.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2.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可是船却走得很慢很慢。3.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以缩句的形式进行改写,从而初步体会童话故事语言的生动形象。

随后,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即出示任务一:探究第二段的表达顺序。教师适当提示:“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结果怎样?”很多学生都能够发现,并猜想出这样的表达顺序,即“风娃娃来到_______,看见________。他________,(结果)________。”当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之后,再出示任务二:求证猜想,即通过自读下面几个自然段去求证自己的猜想。当学生发现果然如此之后,探究的兴趣便愈发高涨。在经过几个片段的归纳之后,教师再乘胜追击,出示任务三:从《风娃娃》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几乎所有学生都能一下子反应,道理便是: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为检测学生是否懂得这一道理,出示任务四:引入相应的生活情境。例如,农民耕地、风车转动、种子随风飘扬和大雾弥漫,引导学生再次用发现的表达顺序来进行语言实践。

最后,以一段儿童诗填空的形式,为学生在飞扬状态下的思绪再打开一扇窗户,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进一步得到释放。整节课,学生都在教师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任务学习中有意义地建构语言,梳理思维,发现并解锁语言表达的密码,并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共情,在完成自我语言和意义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实践成为学生真正自我表达的需要,是自身内驱力所激发的学习。

三、单元整合教学,高效优化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存在一定的遗忘性。遗忘中的抑制现象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即前面所学知识和后面所学知识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抑制性。如果先学知识的记忆对后学知识的记忆产生干扰就是前摄抑制;反之则为后摄抑制。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写时最大的特点便是“双线组合”,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同时推进,教材呈现出很强的结构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教学时,教师实施单元整合教学,通过聚焦单元教学目标,围绕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通过多文本的关联学习,引导学生在多种情境中内化并实践语言文字,达到多层次学习,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统筹安排与整合,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以多文本的精心剪裁与整合,达到减少重复并向纵深拓展的深层次学习,减少前后记忆之间的干扰作用,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以部编语文六上“认识鲁迅”单元为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对于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教学时,笔者以单元导语为切入口,让学生梳理三部分内容:“这一单元写了谁?”“你已经对他有哪些了解?”“你还准备怎么去进一步认识他?”带领学生围绕单元导语初步归纳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即为“认识鲁迅”,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为查阅资料和通过写事表达对人物的情感。

随后,笔者通过出示本单元的课文题目:《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出示任务一:通过预习本单元课文,你可以怎样认识鲁迅?学生1:“我可以先认识少年闰土,再去认识鲁迅。”教师追问:“是什么年纪的鲁迅?”学生2:“我可以读读《好的故事》,了解鲁迅先生的想法。”学生3:“鲁迅先生的侄女写了关于她的伯父的几件事,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鲁迅先生。”学生4:“从《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可以看出诗人臧克家对于鲁迅的看法。”教师补充:“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好好读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读懂鲁迅先生的话来认识他。”任务二:这四篇课文,好读懂吗?读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学生交流后,教师强调本单元语文要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扫除阅读障碍。任务三:自学课文,尝试完成单元学习单:(详见表1)

表1

教学时,通过单元文章篇目横向单篇的学习和纵向比较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解锁鲁迅先生一生,经历他的人生,感受他的思想,同时积累学习认识伟人的方法,即一定要放在时代背景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去认识。可以说,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仿佛走进了鲁迅纪念馆,对鲁迅先生及其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总之,“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在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下,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语言学习规律,以简约整合的高效课堂,带动个体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小羊双减鲁迅
毛茸茸的小羊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鲁迅,好可爱一爹
狼和小羊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