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买西瓜

2022-11-02汪放

苏州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瓜瓤太仓平湖

汪放

☉ 20 世纪80 年代卖西瓜老照片

落了几天雨,周末,总算放晴。于是乎,轻车熟路,去周市买爊鹅。回来时在昆太交界处,远远看到路侧竖一木板,上书:西瓜。靠边停车。树荫下有三民工打扮的正在开西瓜,瓤红籽黑,汁水顺着三轮车的挡板汤汤渧。不免心动。摇下车窗,问:几钿一斤?答:一块二。一块二一斤?是。抬头一看,卖瓜的是个红衣红脸女郎。高原红,久违了。

一块二一斤,便宜。早上,菜市场麒麟四块,8424 也要二块五。看我疑惑,高原红说,下了几天雨,蔫了,撂藤贱卖,最后一批。浓重的山东口音。是,已进8 月,西瓜要落市了。看我准备关车窗,高原红说,买两只一元一斤,包熟包甜。不免心动。于是边下车边打量那一二十只西瓜。大的十多斤,小的也有七八斤,瓜皮绿中透黑,可感瓤棱,黄蜡微起,果然熟了。但以我的经验,西乡海拔只有一米样子,西瓜若是种在大田里,连日多雨,几近种于水田,大都熟而不甜,寡味水腥。疑虑间,自言自语道:泡过。高原红愣了一下,笑着说:叔,是瓜藤蔫了,不是水淹。这瓜种在鱼塘边,你看。果真铁网护栏里是大片的鱼塘。高原红说着挑了两只要递给我。我忙不迭地说:太大,太大。我一个人吃。边说边挑了个七八斤的,佯装放在耳侧拍。

挑西瓜,我自小练就的诀窍是:一看,前文已经说到。二拍。要领是一手平托西瓜,一手轻轻拍击,此时,需要敏感地捕捉到是否有滚雷的感觉。这是有点玄。若是清脆如响雷,大概只有五六分熟。若拍击后,隐隐有雷自远方来,且能感觉其震动由拍击之手指传递到托瓜之掌心,那便是八分熟了。我用此法三十年,屡试不爽。然而,那天却是失灵了。居然是个闷雷。闷雷大都是采摘之后五六天才会出现的情况。看那一车瓜,瓜藤碧绿生青,分明是刚刚采下。别无他法,只好暗暗使出绝招:佯装拿瓜到耳旁轻拍,实以大拇指用中等力道挤压,索落落,瓜瓤损裂,果真熟瓜。

看官,其实现今众人买西瓜大都到超市、水果店。这些西瓜都由专业瓜农种植,品种好,他们的采摘经验也绝对老到,瓜的成熟度一般都在七八成之间,尽管放心买。为什么是七八分呢?生了,不甜不松,自然要倒了招牌。过了,比如九分熟,松甜正好,也鲜,但开始吊瓤,不够脆,更不易存放。倘若十分熟,瓜瓤差不多就尽是沙,像老太婆吃的老迈瓜,不甜、不鲜,少汁、少脆,呒啥吃头哉。但倘若你对店家不怎么放心,大可使用我刚才所说的一看二拍法,但千万不要使用我最后的那个歪招。请知道,挤压过的西瓜,表面与他瓜无异,内在其实已经受伤,存放两天,很可能壅了。因此,现在水果店里很少卖开片瓜,要卖也卖半只的,原因就在用刀一切,瓜瓤几乎等同两面挤压,很快就会变质变味。至于他们卖的半只头瓜,大多是搬运中自然奣裂,或开一小口子,以掌击裂。

一看二拍三挤压,这是我年少时练就的挑瓜术。要知道,20 世纪70 年代,西瓜是个稀罕物。太仓一地除三大镇有蔬菜大队种植少量西瓜,供市镇居民凭票购买外,其他地方大田里是不允许种植经济作物的。后来政策稍稍宽松了点,农民可在自留地里悄悄种几棵西瓜,一旦看看成熟,大都急急拿到菜市场上偷偷地卖。卖了,去换盐啊、糖啊、酱油啊等日用品。种瓜卖瓜的农民不易,升斗小民买瓜吃瓜也不容易,最怕眼光不凶、手艺不精,碰着只半生不熟的。

记得当年西瓜的品种也很有限,地货店里只有平湖瓜和黑皮瓜两种。现如今,市面上最大宗的是南汇、金山的8424,我很怀疑它是平湖瓜的改良。因为,它们与浙江的平湖相毗邻,外观也几乎相同。

当年偶尔也有平湖瓜调拨到太仓各地。陆路多阻,都为水运。不知是何原因,每次船过沙溪总在下午,甚至就是在三四点钟。而那时的老戚浦正是我们的水上乐园。

通常,日头稍歪,我们便成群结队穿过黑弄堂从王家水桥下水。倘若落潮,我们一般会顺流而下,氽到曾家桥附近上岸。因为过了曾家桥,前面横着的便是姚泾。曾家桥是座单孔高桥,桥墩大而跨空小,传说桥东到姚泾水下是龙沟,水深流急,且有落水鬼出没。落水鬼我们倒是不很害怕,建初、建平说:那是水獭。他们那时可能已从沙中毕业。我们信。事实上,前几年老戚浦整治,不少人还见到过有一个水獭的种群。

我们上岸的目的,便是站在那高高的桥栏上,一跃而起,体验鸟的生活。

倘若上潮,我们也是追波逐流,一般是从新桥堍上岸。上新桥,我们不跳水,水浅。据说有人一头扎到了泥里。那上新桥做啥呢?瞭望。看看有没有西瓜船来。倘若正好看到有西瓜船。那整条老戚浦瞬间就沸腾起来了,但瞬间又会波澜不惊。为什么呢?作战术部署。一般先让三四个小伙伴等在新桥附近,他们的任务是吊船,以麻痹“敌人”,五六个在王家水桥对河的木排上佯装跳水,还有剩下的负责接应。

部署完毕,各就各位,船也到了。说时迟那时快,吊船的、埋伏在木排附近的,迅速搭上船帮,拼命爬上船,往河里扒西瓜。为啥要拼命呢?因为船家一路行来,历经“打劫”,早有准备。他们一般是三四人,船头、船尾、中舱各有人手持长篙、江北扫帚,扫、刺、打、击,无不稔熟。嘻,敌寡我众,每每我方总有斩获,或三五只,或七八只,漂浮水面。于是,急急如律令,多是政伟以掌击瓜,于是乎,众瓜于分秒中毁尸灭迹。

至于黑皮瓜,大概就是苏蜜一号,也叫飞机牌,不知来历,也呒啥讲头。只记住一点:挑着泥一面蜡黄的买。

值得一讲的是璜泾马铃瓜。

马铃瓜是璜泾的特产,与毛家市的芋艿、牛踏扁齐名,是太仓的传统特产,若保留到现在,我想,获国家地理标志也完全够格。

三十年前,这马铃瓜我吃过几次,甜、鲜、松、脆,卖相与现今市面上的特小凤相仿佛,一只大概二斤左右。据说当时的马铃瓜也已经变种。正宗的马铃瓜只有一斤左右,状如马铃。这应是它名称的来历。

听老人讲,璜泾的马铃瓜一般种在什边地或棉花田里。我想这是对的。以我买瓜吃瓜的经验,瓜种沙地,几乎铁保甜、鲜、松、脆,比同哈密瓜、兰州白兰瓜。璜泾地处东乡,靠近海塘,多沙质垳地,此类土壤含水量少,出产的农作物大多产量低,但品质好。马铃瓜便是如此。既然马铃瓜为如此优质品种,那又为何绝迹了呢?除产量小外,它还有一重大缺点:易碎,不容易运输。据说,一个响雷,就能把它震开。因此,马铃瓜,我们太仓当地还有一名字:奣瓜。上海人不识也不会写这奣字,叫成了崩瓜。崩瓜,上海现有得买,以产自奉贤的为上,崇明的为多。

太仓物华天宝,历史上有很多特产,就西瓜言,前年张庆先生曾检索到一文给我。《外冈志》卷二载:“西瓜,向称沙头。太仓及吾邑北门外井亭为佳。今吾乡有紧瓜之名,瓤红如硃,味甘如蜜,沙头人往往买去充本地土者,亦莫能辨。”

可见在板桥西瓜名声大噪之前,沙溪西瓜也曾为众人抢购。又,此条亦可佐证我之瓜植沙质垳地者为佳,并非是自想肚皮。

猜你喜欢

瓜瓤太仓平湖
丝瓜瓤:老一辈的“清洁神器”
“我为太仓写首诗”全国现代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母亲的丝瓜瓤
吟荷
谁的蛋
晨游湘园
糖尿病杂感
网剧《平湖往事》开拍
我的第二故乡
巧用一条线解决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