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茶文化研学课程开发与实践

2022-11-02闫凤玉

福建茶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研学课程

闫凤玉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1 茶文化的文化特征与教育目标

1.1 茶文化的文化特征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将文化生活情趣、文化理想等融入采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形成了十分典型的文化行为。茶在古代文化交流、生活方式当中影响也十分深远,古代文化当中的文人名士也常常以茶来进行清香人格的比喻。从文化角度来看,茶文化有着十分浓烈的精神品质建设要求,其内涵十分丰富,目前社会生活当中能够接触到的茶文化的文化特征较为丰富,典型的有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这些文化元素对于中小学生了解茶文化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建立文化自信来说意义重大。

1.2 茶文化的基础教育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茶文化,但是这些茶文化内容主要以碎片化的形式散落在生活当中,学生对于茶和茶文化的了解较为浅薄,对于茶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要求知之较少。茶的礼仪,茶的文化信仰等,是茶文化融入到基础教育教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到茶文化的环境当中,体验、感受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能够达到内心清静、平和自然的心理状态,同时从了解茶出发,感受古人在品茶过程中对于高尚人格情操的追寻,使学生能够见贤思齐以古人的道德品质标准进行自我要求;最后在品茶过程中,通过茶先苦后甜,入口回甘的特性,感受到只有经历风雨和挫折才能取得成功的人生哲理。

2 茶文化研学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教育目的

2.1 茶文化研学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环境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环境当中,教学资源相对有限,能够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够多样。茶文化教学更加强调体验式教学,学生需要深入到茶文化环境,通过亲身体验茶文化的各种形态,感受茶文化所构建的场景和表现出的情感,来形成文化层面的情感共识。因此在融合教育方面,茶文化与基础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需要借助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研学课程模式来实现,教学层面从研学课程开发角度出发,进行茶文化的课程项目建设。

2.2 茶文化研学课程开发的教学目的

茶文化研学课程是典型的文化教学内容,在课程开发中,需要认识到文化教学对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的导向作用,结合研学教学模式本身所拥有的实践性,将思想文化、实践能力等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首先,融入到教学系统当中的茶文化有着较强的文化覆盖性,茶文化在文化形态当中与诗词、书画、舞蹈等文化类型相互关联,因此课程开发需要重视学科之间的彼此渗透,利用茶文化构建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桥梁,强化文化贯通,实现文化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

其次,研学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茶文化的研学课程项目当中,学生对于茶文化的了解不是只停留在认知层面,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亲身参与,从采茶、煮茶、品茶、文化交流等实践活动方面,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课程内容当中尝试引入竞赛PK、才艺表演等活动项目,带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茶文化的应用品质。

3 现阶段茶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环境面临的困境

3.1 学校教学环境缺少良好的茶文化背景

近年来茶文化虽然在社会环境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基础教育层面,茶文化的认知程度仍然不足。中小学阶段学生普遍不了解茶文化的特点,缺少与茶文化等外部文化接触的环境,导致茶文化在教育落地方面可能面临一定的阻碍。与此同时,目前国内中小学院校开展的茶文化教育创新以及研学活动都有着一定的资源基础,学校所在地通常是一个地区的“茶叶之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在茶文化的研学课程开发当中,学校方面能够配合校园社团、校本课程系统等,将茶文化深入浅出、真实具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大部分中小学学校所在地区并没有茶叶种植传统,也没有具有本地特色的茶文化传承,导致学生们在茶文化感知了解方面不够全面,难以形成对于茶文化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3.2 教师群体缺少茶文化教育素养

除了学生认知层面的困境之外,中小学阶段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群体也缺少茶文化教育背景。相关走访调研显示,大部分一线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对于茶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既不了解茶文化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又没有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教学经验。在与教师展开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茶文化存在认知偏差,部分教师认为茶文化就是“喝茶”,对于茶文化背后的人文情怀和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品格等了解不多。这就导致在茶文化融入过程中,教师很难第一时间成为茶文化的前端教育工作者和文化宣传者,教师与学生同处在一个认知起点当中,教师很难做出基于茶文化特性的指导引领和教学设计,导致茶文化研学或其他教学项目陷入到缺少重点、走马观花的传统研学活动弊端之中。

4 茶文化的研学课程开发策略

4.1 学校——开发主题式研学课程

文化感知体验能力的形成是茶文化研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状况隐含着不同的认知特点,茶文化研学课程的开发不能采用一刀切模式,而是应当因材施教、针对定制,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状况进行类型化的研学主题设定。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不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于事物有着较高的好奇心,同时能够根据一些生活常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茶文化的研学开发设计当中,可以将培养初步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写作精神等为目标进行研学活动内容的设计。这一阶段不要求学生能够体会茶文化的深邃内涵,但是需要学生了解茶农们的辛勤劳作,了解茶叶采摘不易,形成一定的共情能力。因此活动内容可以从学习采摘茶叶、简单参与炒制茶叶等方面出发,以劳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在茶叶采制过程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从劳动体会层面感受到茶农生产的辛劳。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待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学习了道德与法治、中外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之后,学生开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对于社会文化也有了初步的认知。在茶文化研学课程的设计当中,可以将茶文化的历史传承、茶历史中的名人名事等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茶文化认知,尝试理解茶文化在历史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感受茶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美感。研学活动可以将茶的种类识别作为课程引入,结合陆羽《茶经》的著名学术著作,将茶种的认识与历史认知进行相互联合,感受古人在面对茶时的思想情境。同时通过泡茶、品茶来感受古代文化生活场景。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成熟度更高,在保持了一定的求知欲的同时,能够基于理性的思维逻辑判断,形成对于外部事物的认知和批判。在这一阶段,茶文化的研学教学需要从文化现象、文化发展传承等方面进行不断深入,学生除了要了解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精神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应当结合传统文化当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脉络,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尝试以文化生活、文化情趣为脉络,让学生自主完成文化差异分析,归纳总结不同文化环境所拥有的不同之处。研学活动当中可以增设文化资源搜集、文化观摩、文化探讨等深层次文化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加入到茶文化的讨论当中来。学生除了可以观摩著名茶艺师的技巧表演,同时还可以结合相关视频资料,了解与中国文化相近的日韩文化环境中茶文化的表现情况。以中国茶文化所代表的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对比中国和西方对于饮食文化、生活情趣与态度之间的差异,形成认知。

4.2 教师——充分资源运用实现教学创新

地域文化背景资源的缺失和师资力量的薄弱,是目前茶文化研学课程开发的主要困境,在茶文化研学课程建设与创新当中,应当着重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地域文化缺失方面,部分学校当地并没有茶文化资源富集,导致学生对于茶文化的了解较少。在进行茶文化的宣传中,学校方面可以结合社交媒体、文化影视作品的宣传手段,将茶文化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乌龙小子》等优秀的动画作品,便是以茶文化为内容的影视文化,学校方面可以将这类影视文化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并了解茶文化特点,形成茶文化的初步认知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域文化背景缺失的问题。

其次,在教师资源配套方面,学校方面可以通过茶文化建设来引导组建茶文化学习社团,利用社团形式聘请社会上知名的茶艺师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当中来。茶艺师的教学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层面的困境。教师群体通过与茶艺师就茶文化展开交流和沟通,丰富自己对于茶文化的了解程度,更好地在后续的教学工作当中提高自身茶文化引导教学的整体质量。

4.3 学生——不断强化文化参与

文化感知是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而形成文化感知则必须搭建真正能够参与其中的文化平台。面向中小学的茶文化研学课程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教”层面,而是需要深入到学生生活场景当中,为学生提供耳濡目染的环境感知,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文化感知产生文化共鸣,并且不断在文化感染场景当中,自觉参与文化思考,形成健康健全的文化价值观念,与研学课程体系之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茶文化的文化引领教育作用。

一方面,家庭和社会需要积极进行茶文化的推广,帮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产生对于茶文化的初步主观认知,避免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茶文化后感觉陌生和无法接受。社会媒体应当承担起茶文化宣传推广责任,将茶文化与媒体节目制作进行巧妙结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茶文化文艺作品,借助这样的文艺作品,使学生能够真正近距离感受茶文化的文化生态和文化面貌,在内心当中形成对于茶文化的初始印象;与此同时,社会服务机构可以将茶文化与拓展训练项目进行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茶文化的推广。拓展训练机构可以与学校方面达成合作,推出一系列具有茶文化特色、以体现茶文化精髓为内容的拓展训练营产品,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文化夏令营、冬令营体验,使学生的研学课程能够真正在拓展训练项目当中落到实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凭借日常生活中对于茶文化知识的积累,精准找到研学项目的重点,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拓展训练项目当中茶文化项目内容当中,完成相关的茶文化训练任务。

另一方面,学校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景,结合现代教育政策当中的课后教育服务相关工作机制,帮助学生搭建以茶文化为核心的兴趣社团。学生在社团活动当中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自行组织开展小型的茶文化研学项目,学校方面则可以结合学生活动申请的实际情况,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针对具有教育价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小型研学项目,学校方面可以给予一定的资源支持和服务倾斜,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相关的茶文化项目,使学生能够从茶文化当中获得丰富的思想精神和实践性收获,充分发挥茶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

5 结语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传承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蕴涵盖面积极光,对于人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品质提升来说帮助巨大。同时茶文化本身拥有的文化实践性,也使得文化能够从理论层面延展到实践应用层面。中小学阶段义务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将茶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其中,利用茶文化的文化价值引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茶文化研学课程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