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外交”之经验及优化路径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探索

2022-11-02林坤枰

福建茶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外交茶叶

林坤枰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茶源于中国,初为药用,后发展为饮品,经过汉、唐、明三代对茶具和茶艺的改进,到清代茶不仅融入到中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传播世界多地并享誉世界,茶文化由此诞生并发展迅猛。古代中国边境贸易就已经出现了“茶马互市”,茶叶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三大贸易商品之一,足以见其在外交及贸易的重要地位。在朝贡体系下,中国皇帝多以布匹、丝绸等物品封赏前来朝贡的国家,彰显天朝恩典,巩固既有的国际关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茶不仅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健康饮料,也逐步发展成为了和平与发展的象征,也成为新中对外交往的重要媒介,茶叙国事,以茶促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中屡见不鲜,“茶外交”逐步发挥出其特色功能,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中国茶和茶文化重要外交纽带作用进一步凸显,如何认识茶外交的效用,得出“茶外交”已有的经验,进一步总结出今后“茶外交”的优化路径,值得我们深刻探讨。

1 茶外交何以能

1.1 悠久的“外交”历史

“茶外交”主要面对国外公众,以茶叶贸易及茶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借此说明本国外交理念进行国际交往活动,它具有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注重交流的双向性,强调双方的互动和交流。它也注重交流的渐进性,茶外交作为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展各项工作。茶外交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西汉时期开启的丝绸之路伊始到如今,茶已然走过两千来年的历史,茶马互市及茶船古道印刻着茶叶走出国门的印记,中国茶最终成为世界多国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主要通过“官方外交及民间外交”相结合的外交方式,而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则是茶叶对外交往的形成的“文化之路”。1500年前,最早进行茶叶贸易流通记录发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饮茶习俗开始流行,陆羽著作《茶经》,详细记载了茶叶的种植、生产、工艺、茶道等技艺,通过遣唐使传播到东亚各国。南宋孝宗时期,日本荣西禅师于1168年和1187年两度入宋,学习佛法的同时精习茶艺,并编写了《吃茶养生记》,大力宣扬饮茶的益处和茶文化的魅力。郑和下西洋则是茶叶走向海外的典型官方外交行为,2005年在福建举办的“郑和下西洋与华人华侨论坛”的海外学者认为,“茶文化”也是随郑和七次下西洋由中国传到海外去的,对东南亚和东非的饮茶风俗起了推动作用。万历35年荷兰船队从澳门转输中国绿茶至欧洲,开启了欧洲的饮茶之风,从此以后中国茶叶作为贵重商品源源不断输送至欧洲上流社会。中国茶和茶文化就是通过历代中国人和外国友人的努力,从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俄罗斯、中亚以及欧洲,从海路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等国家地区。如今茶叶贸易和茶文化的交流仍在继续,不仅中国茶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而且历史悠久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继续为世界各国合作与交流添砖加瓦。中国茶也正是因为悠久的对外交往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越来越成为如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媒介。

1.2 中国茶“和而不同”内涵

中国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友好使者”,“和而不同”的茶文化则是中国连接世界,拥抱世界的纽带,更是与如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宣扬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历久弥新的中国茶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以“事、礼、俗、会、宴”为特色的茶文化,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融合世界不同地区独特的茶文化元素,生动演绎着茶文化的东西交融。茶文化的核心在于“和”、“合”两字,一个“和”字,道出了中华人民推崇的“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而“合”是“合作共赢、互助互惠”的高度凝练。几千年来,中国的“茶式外交”不仅仅在“走出去”过程中,兼收并蓄,以茶为媒介,积极弘扬中国独特的茶文化,推动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也积极“引进来”,以“英式红茶、日式抹茶”为代表的外国茶叶也逐步进入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在与世界人民和国家的交流中,茶文化蕴含的“和而不同”深刻内涵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肯定。

2 中国“茶外交”的独特经验

2.1 以茶促交,品茶论道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叙事”、“以茶促交”的传统。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茶外交”。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首次出访苏联,就赠与苏联景德镇茶具、祁门红茶、西湖龙井,彰显两国深厚情谊。1978年,在中日达成处理两国关系的四点共识后,邓小平会见日本最大茶道流派茶道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千玄室,并赠与千玄室龙井茶,双方都一致认同了茶道文化对两国和平交流的重要作用。199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应邀访问前苏联,特地带上2千公斤特级祁红作为国礼。2007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中茶公司展厅参观。两国元首首先品尝了茶艺师奉上的安溪铁观音茶,随后胡主席向普京赠送了国礼茶。胡主席此举不仅促进了两国的茶贸易也凸显了中国的“和谐理念。2017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进行了“冬日茶叙”。两党总书记落座品茶,叙谈茶文化和中越两国人。在茶外交中,历代领导人不仅推介着中国的茶工艺和茶文化,更是以茶向世界各国友人宣扬着中国致力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愿意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求同存异的决心,推动着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的发展。

2.2 积极打造“茶外交”平台

2008年“中国茶文化与北京奥运会高峰论坛”、中国茶进入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活动、上海世博会、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峰会、首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第三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2018年孔子学院大会、“读懂中国”广州等大型国际会议无不是融入了“茶元素”,并巧借茶中“品茶论道,以茶会友”的文化传统,积极推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理念,并邀请国际友人一道在品鉴名茶和欣赏茶之文化过程中,积极探讨人类社会和谐共建的方案。此外,中国还举办多种类型的以“茶叶”为主题国际大型会议,如: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青少年茶文化夏令营,并积极创造茶文化产品,拍摄《印象大红袍》等文艺作品、制造具有茶特色的文化产品,不仅向国际社会推介着中国丰富的茶叶品种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让世界各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的茶叶,推动中国茶叶更好地“走出去”,从而实现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茶文化的融合发展。

此外,中国民间关于“茶”的组织众多,中华茶人联谊会是全国性关于“茶”组织的代表,该组织对茶叶的产业发展、质量把关、科技创新、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促使中国茶事业兴旺和发展,该组织通过举办大型茶事活动,致力于让茶叶“走出去”。中国地方也成立了诸如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中国茶叶学会等多种性质的民间协会和组织,各类组织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不仅维护着茶叶行业的良性发展,更为中国茶叶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2.3 以“茶”为载体,宣扬和谐的中国方案

茶在外交中蕴含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这与我国一贯坚持的“求同存异”、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不谋而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国际场合表示“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理念,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不仅要注重宣传我国的重大发展和历史成就,也同样要注重价值理念的输出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国对外交往一贯坚持的原则,而讲好“茶”故事,宣扬茶文化,让“茶”巧妙穿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当中,从而展现良好的大国形象,实现与世界各国实现政治互信,从而实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初心使命。在比利时,习近平以“茶酒”来比喻国家交往的“和而不同”。在湖北,习近平以茶为引,与印度总理进行深入交流,指出中印应该共同推进东方文明的复兴,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中国方案大方地展现在国际社会中。人在草木间,难免不相碰,更何况是世界各国呢?中国茶文化内涵正因为蕴含着“和而不同”的深刻内涵,承载着与世界各国和谐共处之道。一系列以“茶”为载体的国际交流的活动,精彩讲述着中国茶故事,展现了一个“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尊重差异”的世界大国的形象。

3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公共外交的发展路径

3.1 积极打造茶文化国际传播体系与能力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国家顶层合作倡议,以古代丝绸之路为文化纽带,与沿线世界各国一道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少不了文化的传播,而茶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文化符号,将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促进文化传播,就要采取有力措施讲好中国“茶故事”。首先要注重茶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中国茶文化对外交往表达方式要基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茶对外传播的话语往往具有晦涩难懂的词汇、抽象化、理论化术语多,缺乏平实、生动、活泼的词句,这往往成为茶及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绊脚石。茶文化在走出去应该注重国际受众的思维方式,重视分语境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同时要注重,在传播过程中巧妙穿插茶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理念价值,并转化成国际受众能够接受的提法,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茶的历史渊源和茶所蕴含思想理念和的认同,为中国“茶外交”创造良好的理念传播体系与国际舆论环境,从而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3.2 注重提升和转变茶外交的经济效用及推介形式

要与时俱进,运用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的发展,为茶产业的和茶外交发展积极赋能。在开展“茶外交”同样也不能忽视茶叶的经济效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外事活动过程中,对经济因素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一带一路倡议中也强调应借助既有的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中国出口茶叶总金额为人民币141.64亿元,进口茶叶总金额为人民币12.45亿元。所以茶不仅是我国宣扬中国智慧和讲好中国故事的特色符号,也是我国与世界贸易往来的杰出代表,我们以茶叶贸易为契机,努力同沿线各国一道促成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的美好局面。在茶叶生产中,运用先进的智能能化系统,实行培育和监测,实现茶叶“种得好”,产出高质量的茶叶。在茶叶高质量生产、品牌塑造、规模经营、市场开拓等方面,大力建设,利用大数据知晓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市场需求,实现茶叶更好地走出去。此外,信息产业和数据经济的大发展也要求中国在进行茶外交的过程中要注重中国茶文化的推介形式。在已有的线上国际交流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打造茶叶国际线上交流平台,其次定期开展茶叶全球推介会,让国际民众更加了解中国茶叶及背后的茶文化。

3.3 深化“中国茶”的外交功能,健全茶外交机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在具体形式上不断丰富,对外交往的对象不断拓展,对外的内容不断丰富,注重执政理念的传播,积极打造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三位一体格局,发挥整体合力与效益。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茶外交应进一步的特殊效用,以茶为媒,更好传播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已有的“茶外交”平台,在推介和宣扬茶文化的过程中,积极输出中国茶文化,让国际社会更加充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由于我国茶文化内容分支较多且复杂,世界其他文化形式与我国文化体系具有较大偏差,在已有传播的基础上,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长期呈现出概念化、碎片化、表面化,对中国茶文化以及茶背后的文化价值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输出中国茶文化,不仅要“走出去”,以孔子学院为媒介,并积极与当地有影响力的茶研究机构、茶协会合作,促进中国茶文化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并通过一带一路等商贸形式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经济双赢和和谐共处的美好局面。此外还要积极“引进来”,积极开展以“茶”主场外交,推动官方和民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邀请国际友人赴华参观交流,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良好发展,更好推介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人民对中国茶文化和价值观得到更大的认同。

中国茶及茶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促进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联互通,并逐步形成了各国友好交流的文化载体。新时代,振兴海陆丝绸之路将赋予“丝绸之路”新的使命,融入新的内涵,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茶外交”也将这个舞台中发挥其独特且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茶文化外交茶叶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便携式茶叶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