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外宣策略

2022-11-02王丽红

福建茶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绿茶茶文化茶叶

王丽红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丝绸之路源于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为了扩大汉朝对世界的影响力,派出使者张骞带着三百多个勇士、一万多头牛羊和我国的各种特产游历西域,西域游历不仅打开了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茶叶在丝绸之路开始初期,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茶的传播不仅局限于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而是传播广达世界各地。各个国家赋予茶不同的民族特色。如:英国有下午茶文化,下午茶是指贵族们为了消磨打发下午时光,独自或者和一些好友一起吃点小点心、水果伴着茶叶饮品来享受生活。在英国,茶叶代表一种贵族文化,表达着享受生活、惬意人生的生活姿态。茶叶在英国盛行伊始,由于非常稀缺,茶叶通常被当做一种珍贵礼品来馈赠皇室贵族,价格非常昂贵,茶叶在英国赋予了阶级性的特征,只有贵族和上流社会才能享用茶叶。茶叶在英国赋予阶级性的特征与英国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同样在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进程也与日本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的,茶文化最初流入日本仅仅是停留在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阶段。弘仁年间,“弘仁茶风”盛行,天皇与大臣们在闲暇之时,通过吟诗、奏乐、赏鱼,品茶的茶会活动,实现精神放松、人际交流等目的。后期日本茶文化逐渐融入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出现了很多文化修养非常高的茶人,他们结合了中国和日本茶文化,创造出独特的日本茶会活动室内建筑风格。日本在饮茶服饰、装饰和室内建筑风格方面融入了日本文化特色。由此可见,各个国家的茶文化是与本国的民族文化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并共同发展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博大精深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我国的茶文化是集合了多家文化学派而发展来的成果。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家的文化与智慧。中国的茶文化体现在茶的方方面面,从种茶、采茶的时间要求严格度到制茶工序的复杂多样性,从中国茶的种类繁多性到茶礼仪的历史溯源的久远性,中国的茶文化就是一本不断延伸震撼人心的历史结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的外宣策略是实现中国茶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途径。茶的外宣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 规范茶的专业翻译术语

世界各地气候和地理位置不同,所产的茶叶种类由于千差万别,形态各异。中国地理位置跨度偏大,四大地理区域分别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每个地区的产茶种类各异。北方地区气候光照充沛、干燥寒冷,四季分明,适合生长的茶叶有日照绿茶、崂山绿茶和茉莉花茶等。南方地区气候湿润,盛产的茶叶品类繁多,比较出名的茶叶有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古茶树资源多,因为西部地区海拔高、云雾多,这一地区的茶叶气息刚劲,最出名的有云南的普洱茶。翻译茶的名称方面有各种翻译手法,最常见的就是直译法。如根据地点翻译的茶名,日照绿茶,我们就可以直接以山东地点日照作为翻译名字,直译为“Rizhao green tea”,而笔者在电子词典查询“日照绿茶”时,发现被翻译为了“Sunshine green tea”,这样的翻译方式表面看似是直译,实为错译。日照是我国山东省的一个地名,但不是因为太阳照射而被命名的地名,如果“日照绿茶”被翻译为了“Sunshine green tea”,那么茶叶名字就会造成他人对茶叶意思上的曲解。如“冰岛”虽然名字里有“冰”,给人一种印象是常年冰封的寒冷之地,事实上冰岛虽然靠近北极,但冬季的温度并不是很低,夏季气温也比较凉爽,是非常适宜人类居住气候温和适宜的宝地。因此,在翻译茶叶名时,直译并不是单纯的字面直译,是需要译者语境置换的。同样,“崂山绿茶”可以根据地名直接翻译为“Laoshan green tea”,但是即便地名直译,对于没有相同文化背景的西方人会面临一些困惑,这要求我们在翻译时可以作一些适当的解释如:“Rizhao is the name of place in northern part of China”,“Laoshan is the name of beauty spot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这样补充解释与翻译,可以让中国茶名在直译时,能够更好的被西方理解茶叶名字的来源。

有些茶名根据茶叶的形态与工艺制作来翻译则更能加深对茶叶特征的印象记忆。绿茶根据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条形、扁形、卷曲形。卷曲形的绿茶,松卷绿茶可以翻译为“Curled green tea”,根据翻译,从字面意思上西方人士就很容易注意到松卷绿茶的外形特征、颜色与所属种类。银针绿茶因为茶身外表都是白毛,颜色洁白如银,形状似花针,并且倒入水杯后,每颗茶叶都呈倒立状,茶香四溢,回味无穷。通过英语怎么传达中国这种银尖茶的独特之处呢?我们可以翻译为“Silver needle green tea”,“silver”传达了银针茶的颜色特征,“needle”传达了茶叶的形态特征,“green tea”又传达了茶叶的类属范围。再如“陈放普洱”,普洱茶代表了茶的一种类属,“陈放”代表了放置时间较长,通过英语可以翻译为“Age-puer”,因此根据中文释意,翻译要不仅忠于茶名原意,同时要“真”、“信”、“达”传达茶的一些特殊的形态特征。同时,在翻译茶名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一些中西文化差异性引起的歧义。如乌龙茶的翻译就不能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直接翻译,因为“乌龙”的字面意思表示黑色的龙,在西方,龙代表着一种邪恶的化身,在很多西方小说中,作家们就刻画了很多英雄从屠龙口中,恶龙口中救下美丽的公主,龙通常被描述为吞吐火焰的不见光日的黑暗之物,因此乌龙茶直接被翻译为“oolong”,白茶乌龙根据茶的色泽直接翻译为“white oolong”,而熟火乌龙实则是指烘焙过火的茶叶,熟茶就是与生茶相对的,没有用过火烘焙的就是“生茶”,在翻译中熟火乌龙翻译为“roasted oolong”,从翻译字面上,就可以知道茶叶的部分制作工序。在乌龙茶翻译中也有根据形状进行翻译的“pellet oolong”,“pellet”在英语中的意思指的是“小球状;将.....制成丸状”,因此通过“pellet oolong”翻译我们就可以传达茶的形态之意。再如:龙井茶得名于龙井泉。在中国人心中龙井泉水是富有灵性并且神圣的,一杯龙井茶,一汪碧水容纳了龙泉的灵性。品茶人虞集写过一首饮茶诗《游龙井》,诗中有这样的词句“徘徊龙井上,云气起睛画。”等赞美龙井茶的诗句。龙井茶根据地点可以直接翻译为“Longjing tea”。

通过对各种茶的翻译举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茶名若以地名命名,在英语中我们可以采用直译法,及“地名+茶类属”;如果茶名是以形态命名,在茶名外宣中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原汁原味还原茶的制作工序;如果茶名是以形状、颜色命名,我们需要用比较多样的词汇来翻译,同样都是形容茶的形状“圆”的特征,我们可以用“pellet oolong”(球形乌龙)、“pearled green tea”(圆珠绿茶)。“pellet”“pearled”都是形容圆形,但是翻译用词呈现了多样性。

2 培养茶文化翻译的专门人才

“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的外宣离不开专门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人才是指在英语专业方面遣词造句有着过硬的专业修养。“一带一路”背景下,我们不仅要把中国文化讲出来,更重要的是使中国文化能够被最大程度地被理解、认可、欣赏从而更好的带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与往来,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培养的翻译人才要有相应的国际文化共情能力。当前,大部分大学都开设英语专业,但是能够真正胜任文化传播的翻译型人才仍旧非常匮乏。大学英语的教学课程普遍偏向于通识化教育课程,而缺乏一些涉茶文化的专业课程,茶文化的外宣课程更是基本没有涉及。

中国的茶文化是庞大的知识体系。它融合了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与智慧。浅显地学习一些茶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培养茶文化宣传的专门人才,要从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中国文学与艺术等方面去深入学习茶文化的演变与发展进程。儒家、道家、佛家所尊崇的理念在茶文化中都得到了诠释。茶文化是一种“和”的文化,学生要走出校园,走近茶园、寺院、佛境地去体验茶文化。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从建筑学角度出发,云冈石窟是中国古建筑的奇迹与瑰宝,从历史文化方面出发,云冈石窟是中国佛文化的经典表现形式。佛文化、禅文化、禅茶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其中茶与佛教的联系源远流长,佛教的禅文化在种茶、饮茶、品茶的过程中得到诠释与升华。禅文化是佛教的僧侣修行的过程与方式。“禅”是“禅那”的简称,翻译为汉语的意思就是“静虑”,沉心静气地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内学习,在课外去体验、去思考,使茶文化与中国各种优秀的文化进行联结,建立庞大完善的知识体系。用茶作为“一代一路”交流物质媒介,通过茶叶这“冰山一角”,让中国瑰丽的文化宝藏:历史文化、艺术文化、文学文化呈现在世界面前,促进国与国之间多领域的交流与发展。

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在专业或者通识课中渗透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外宣知识,提高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外宣能力。针对茶文化外宣专门人才的培养,外国语学院可以开设相应的茶文化外宣、茶艺等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校内可以举办茶文化外宣的知识技能大赛,增加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进行茶叶采集观摩实践、茶叶制作观摩实践等,让学生以论文、微课、演讲等作业形式实现成果共享。同时学校内可以鼓励学生成立“茶”社团,培养学生对茶的品鉴力。

3 扩宽宣传途径增强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低调含蓄的文化发展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外宣与交流的需求。各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历史文化积淀,文化交流需要尽可能打破文化隔阂才能顺利进行。西方文化提倡的是直白与主动进取,而东方文化提倡的含蓄与内敛,要想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茶文化走出国门,我们必须走出“巷子”,走出国门,用最前沿、最快速、最便捷、最高效的宣传方式去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宣传可以从媒体网络、加强茶产品的包装两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茶文化的媒体网络宣传

中国茶文化的宣传最直观快捷的方式就是媒体网络传播。目前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与CCTV NEWS都是面向世界观众的国际频道。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电视媒体来了解中国文化。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和CCTV NEWS不仅有时事新闻,还有中国文化、历史、游记美食档的节目。中央电视台已经播出了数档非常有国际影响力的记录片:《美丽中国》、《舌尖上的中国》、《我们诞生在中国》、《河西走廊》等。但是我们中国打响世界品牌的茶文化记录片还没有出现,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茶文化的收集与外宣离不开学者、专业翻译者、新闻媒体人士的共同努力。通过茶文化的外宣纪录片系统直观画面的播放,让中国茶文化全貌系统的呈现出来。同时,除了记录片形式,中央电视台和很多地方档的节目有让国外嘉宾参与的知识竞答类节目。我们可以通过科普宣传和知识竞技等电视节目来宣传茶文化。同时,传统的电视媒体宣传还包括广告宣传,在茶文化的广告外宣中不仅要注意广告本身的创意与策划,同时要注意广告翻译的准确性与审美性。广告翻译词的准确性与审美性对中国茶文化的外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词不达意、翻译枯燥都会造成曲解与误解,不能对中国茶文化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除传统的电视媒体宣传外,互联网对中国茶文化的宣传也是重要的途径。互联网可以通过景点官网、政府官网、软件程序等进行宣传。中国传统茶艺如潮州功夫茶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特有的地方饮茶习俗,潮州工夫茶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证明了国家对茶文化的重视,潮州官网在宣传地方特色时就可以融入潮州功夫茶文化的相关宣传。

3.2 加强茶产品的包装宣传

茶产品的外包装是茶文化外宣的重要途径。对外销的茶产品的包装要体现中国特色与中国底蕴。茶产品的外包装是最直接体现茶文化的“门面”。茶包装通常有罐装、盒装、袋装等。目前有的商家推出了小罐茶,小罐茶的精准营销在中国掀起了一波热销浪潮。小罐茶的创始人杜国楹说到:“不是年轻人不爱中国茶,是中国茶真的老了。不是世界人民不爱中国茶,是中国茶没有跟上世界的变化。”他在茶包装的成功营销的案例反映了茶包装革新的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中国的茶文化要想通过“一带一路”重要机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的茶包装要建立在不同国家文化底蕴与偏好基础之上,不仅要凸出中国茶文化的特色,而且要融入不同国家的不同饮茶习俗偏好,让不同国家的人们不因文化隔阂而对中国茶文化产生抵触与误解。比如针对英国客户,除了在茶产品的外包装上介绍中国茶的产地、历史与特色,我们可以针对英国湿润多雨气候多变的特征,重点引入介绍一些祛湿气的茶叶,如绿茶、冬瓜荷叶茶、五花祛湿茶。茶产品的外包装上要体现茶的功效与特色。针对气候干燥的阿拉伯国家,我们可以重点引入一些祛火解渴的茶叶,在茶产品包装上体现出茶的功效与特色。艺术审美层面,我们可以结合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图案来美化茶叶的外包装。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一带一路”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外宣是非常宝贵的机遇。从茶的专业翻译术语、培养茶文化翻译的专门人才、加强茶文化的媒体网络宣传、加强茶产品的包装宣传的外宣策略入手,对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对中国的经济腾飞有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绿茶茶文化茶叶
The Price of Beauty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红樱绿茶两相欢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养血清脂试试龙眼绿茶
忆江南·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