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2022-11-01王雨平顾姗姗

云南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非诺贝特肝素

任 婵,王 英,王雨平,顾姗姗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云南 昆明 650032)

急性胰腺炎常见病因:胆源性、酒精性、高脂性,随着饮食结构改变,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诱导的胰腺炎发病率上升,且年轻化、重症化。近年来针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pancreatitis,HTGP)的研究不断更新,目前推荐的关键治疗是迅速降低TG,包括胰岛素、肝素与低分子肝素、血浆置换、常规降脂药物等措施[1]。其中低分子肝素联合胰岛素已被证实可快速降低该类患者的TG,但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血脂反弹;同时因胰岛素治疗,需要持续输注葡萄糖液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易致输液过量。作为降低TG的一线用药,非诺贝特能明显降低TG并清除富含TG的脂蛋白残余颗粒[2-6],但由于胰腺炎患者禁食、胃肠减压,口服药物通常被延后,使得TG波动。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予胰岛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同时,早期联合非诺贝特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并确诊为HTGP的患者,共纳入4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21~52岁。HTGP 诊断符合《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1]:(1)符合《2012年美国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新分级、分类系统》中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2)合并HTG,血清 TG≥1000 mg/dL(11.3 mmol/L)或者介于500~1000 mg/dL(5.65~11.3 mmol/L)但血清呈乳糜状。同时符合上述2条,并排除由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

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胰岛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对照组(n=22),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的观察组(n=20)。其中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1~50岁。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3~52岁,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 Ⅱ,APACHE Ⅱ)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一般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监测和治疗,病情需要时给予呼吸机支持。

1.2.2 2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和胰岛素快速降脂治疗

住院第1 d即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0.4mL皮下注射,12 h次;胰岛素注射液0.1 IU/kg/hr持续静脉泵注,同时给予10%葡萄糖溶液静脉输注预防低血糖,每小时测定血糖。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住院第1 d即开始口服/鼻饲非诺贝特片0.1 g/次,3次/d。所有患者每天复查血清TG,当TG≤5.65 mmol/L时停用胰岛素,期间如TG复升>5.65 mmol/L,则重新启用上述方案的胰岛素治疗;每小时记录液体输入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TG达标(TG≤5.65 mmol/L)的时间,每天的TG水平、液体输入量及ICU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TG≤5.65 mmol/L的时间

观察组(33.93±7.24)h,对照组(33.06±9.1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治疗后24 h、48 h、72 h、96 h及120 h的TG

治疗后72和96 h,TG达标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G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2、表3。

2.3 对比每24 h液体输入量

治疗后72 h、96 h和120 h,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TG达标率比较[n(%)]

表3 TG变化

表4 液体输入量比较

2.4 呼吸机治疗率及腹腔感染发病率

对比呼吸机治疗率及腹腔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转入普通病房,随访无死亡病例。

表5 呼吸机治疗率、腹腔感染率及ICU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HTGP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代谢、环境和患者特定因素等有关[1,7]。研究认为[2],HTG引起游离脂肪酸过量释放造成直接损伤以及HTG时乳糜微粒增多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使胰腺组织微循环障碍,最终诱发炎症。TG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相关,TG高于11.3 mmol/L和22.6 mmol/L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5%和10%~20%。目前普遍认为治疗HTGP最有效的方法是尽快降低TG至5.65 mmol/L以下并尽早阻断炎症,同时维持TG≤5.65 mmol/L可预防HTGP复发[8-10]。

低分子肝素联合胰岛素治疗被证实可快速降低TG。低分子肝素可促进组织因子快速释放,激活脂蛋白酶并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素,调节细胞黏连分子从而降解乳糜微粒、降低血脂。但由于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可能使得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耗竭而致TG复高,因此建议联合应用其他降脂药物[1]。本文对照组在治疗72 h及96 h检测TG反弹,提示在TG达标后停用胰岛素,而未联合应用其他降脂药物,可能影响TG水平。

胰岛素通过刺激LPL的活性,促使TG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有效降低TG,并增加乳糜微粒的降解[2]。但输注胰岛素时需持续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预防低血糖[4]。本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液体输入量明显多于观察组。而对于液体治疗,如患者存在早期休克或伴有脱水时,前12~24 h的液体复苏是有益的,但液体超载会加重组织水肿并损伤脏器功能而产生有害影响[11]。

贝特类药物[12]是一种氯贝丁酸衍生物类血脂调节药,主要用于以TG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其调脂机制可能与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有关,可降低TG,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促进肝脏摄取脂肪酸,抑制TG合成。除了调节血脂,贝特类药物还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及某些凝血因子活性,从而具有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其中非诺贝特(fenofibrate)能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尿酸水平,降低血浆粘稠度,改善血流动力学,并且其口服吸收快,是效果最好的降低TG的一线药物[13]。建议对于胃肠功能可耐受的HTGP轻型患者尽早口服降脂药物[1],但对禁食、胃肠减压的重症患者,该药的治疗通常被延后。本文对照组未早期应用非诺贝特,在治疗72 h及96 h出现TG反弹,而观察组入院第1 d即口服/鼻饲非诺贝特片,按《药理学》推荐剂量[12]给药,未发生胰腺炎症状加重,患者的呼吸机治疗率及腹腔感染发病率无明显增加,且TG达标稳定,ICU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非诺贝特片来源于不同制药机构,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治疗差异。

综上所述,在低分子肝素联合胰岛素快速降低TG的同时,早期应用非诺贝特片,有利于稳定降低HTGP患者的TG,缩短ICU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非诺贝特肝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硫酸氢钠催化绿色合成非诺贝特的方法研究
On the Effects of English Subject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非诺贝特对人BMEC与小鼠脑微血管组织SOD3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最美妙的40%
非诺贝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非诺贝特对凝胶包埋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