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生物科学专业的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11-01傅宏鑫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检索课题

傅宏鑫

(华南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们获取和利用目标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代大学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要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素养[1]。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属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的实践类必修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其目的是让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了解常见的文献类型和中英文数据库,通过选取合适的检索词,对文献信息进行筛选、管理和利用,最终为学习服务[2]。文献检索与实践作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为其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基础[3]。

1 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教学现状

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文献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并掌握专业文献查阅、获取和撰写的技能和方法。当前,本学院课程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内容单一且与生物科学专业关联度不高

目前,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理论和检索步骤的介绍[4],主要包括文献的种类、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及其检索途径和方法,内容较多而且呈碎片化,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教学方式采用传统的课件(PPT)授课和演示,学生以听课为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师生互动较少。因此,需要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本学院从2018级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即学生入校后,前三个学期不分专业,统一学习专业基础课,第四学期再根据本人前期的考试成绩和意愿,进行专业分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但是学生前三个学期以公共基础课为主,较少接触专业课程,导致部分学生在进行专业分流时感到迷茫。除了招生模式的改变之外,本学院在第三学期末还要求学生申报或参与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本学院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学习科研导师),目的在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其早日进入实验室,开展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和开拓性的研究课题。为了使所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和毕业论文中,除了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外,还要提高学生对本学院学科专业和教师研究方向的深入了解,进而使学生明确专业方向,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激发科研热情和参与度,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1.2 考核方式较为简单,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最终成绩的评价

现阶段,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出勤率(30%)+课程论文(70%)。课程论文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和研究方向,选择恰当的数据库和检索策略,分析文献并完成检索报告,教师根据论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课堂表现,且很难判断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于课程论文设置整体难度较小,部分学生存在不规范引用或学术不端行为。学生即使通过了本门课程的考核,但在遇到新的科研课题或撰写毕业论文时,发现课程目标达成度不高,仍存在较多问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应改进课程考核方式,适当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同时加强课程论文的难度与综合性。

2 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改革策略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结合学院最新政策、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生物科学前沿热点和学院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2.1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知识性和专业性

根据生物科学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同时结合学校图书馆资源,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如学术搜索引擎的使用(百度学术和微软学术)、开源期刊和预印版文献的介绍(近些年论文发表趋势)、国内外学位论文的检索与下载(科研项目调研、详细实验步骤查询)、专利和标准的检索与撰写(生物科学专业涉及较多的专利和标准的查阅和申请)、论文的书写、投稿和学术的规范性(学术期刊和毕业论文发表)、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课程论文涉及文献阅读、管理和正确引用)等。

在教学中融入生物专业知识、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是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全面分析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将相关专业和热点内容融入到现有授课中,同时设置密切相关的实践题目,强化并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专利部分的内容时,可以选取与本专业学术前沿相关的专利(如CRISPR基因编辑)和社会热点讲解目标专利的检索、下载、结构以及申请时的注意事项。在设置专利检索实践习题时,可以围绕本学院教师的科研方向展开,考察学生如何确定检索词,构建检索策略,选取数据库,并获取正确的信息。通过以上措施将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检索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在一起,在提升课程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平时要注意收集和积累相关信息和试题,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和试题库。

2.2 重视实践活动,以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为导向

在理论学习后设置实践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项目教学法[5]以项目探索为目的,学生在科研导师的指导下逐步推进课题的拟定,最终完成课题论证和文献综述,充分体现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可鼓励学生将课程实践与即将开展的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相结合。首先,根据导师的科研方向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这一阶段可以通过查阅学院网站、运用搜索引擎进行最初的背景调研。其次,借助课程介绍的专业数据库(维普、万方、知网、web of science、EI-Village2、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等)相关知识进行文献的筛选、查阅、分析和整理。最后,在科研导师的指导下对课题思路进行调整,确定课题的切入点和创新性。整个过程中形成的文献检索报告不仅可作为最终的课程论文作业,还可以作为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书,在节省学生课余时间的同时提升了其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阶段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选题和开题等工作,但是目前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往往准备不充足,被动选取教师给出的课题容易导致对课题理解不透彻,文献资料收集和阅读的不充分会使学术性和规范性不足,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因此,可将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与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和毕业论文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图1所示。毕业论文可以作为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的延展和深入,前期研究不仅可以为论文开题争取更多时间,而且可以初步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积累一些基础数据。课程中关于参考文献管理软件、论文结构和书写规范、学术规范性的相关知识,也为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和高效完成做好铺垫。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对创新基金项目和毕业论文的纽带作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新课题,通过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图1 课程实践以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为导向Fig.1 Course practice orient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and graduation thesis

2.3 完善考核方式,切实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课程考核方式决定学生学习的侧重点和投入时间。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包括三部分(如图2所示):①平时成绩,考察出勤率和课堂互动(课件中插入练习题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成绩权重为20%;②分组实践成绩(每组学生从专业试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组内分工并完成检索试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6],成绩权重为40%。例如,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本学院教师的科研方向进行不同类型期刊论文的检索,同时分析该类文献的结构、内容和写法,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然后由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以上做法在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课堂互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③课程论文成绩,将其限定为与学院教师科研方向相关,重点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确定课题方向,并围绕该课题开展文献检索、进行文献分析和论文写作),成绩权重为40%,这部分要求学生在第一节课后先进入学校网站查看本院教师的介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师及研究方向,运用课程中介绍的方法展开文献检索(包括会议、专利、标准、期刊和学位论文),并对其进行筛选和分析,然后根据本校学士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完成最终的课程论文,同时增加了学术规范性的相关要求(提供查重报告)。改革后的课程论文难度和综合性大大提高,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并避免出现学术不端现象,学生可以提前熟悉本学院教师的科研方向(有利于专业分流时的专业选取),通过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确定感兴趣的课题(且该课题是在本学院教师指导下开展的),为即将进行的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以及后续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和毕业论文撰写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图2 教学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Fig.2 Course assessment after teaching reform

3 结语

针对当前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融入学科知识和社会热点,重视实践活动,完善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课程教学效果。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课和方法课,只有将课程内容与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相结合,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现阶段参与课外竞赛、申请专利、发表论文、开展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检索课题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本科生论文要从严检查也要适度松绑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