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趣味课堂 让学生快乐成长

2022-11-01江苏南京市金陵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趣味科学

◇康 阳(江苏:南京市金陵小学)

科学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带领学生探索各类现象背后的奥秘与原理,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要依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需求,避免枯燥刻板的灌输式教学,以更为有趣、生动、高效的教学手段打造趣味课堂,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科学课上收获知识,感受快乐,逐步成长。完成科学教育任务,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教学,教师可应用现代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科学实验与互动游戏,构建小学科学趣味课堂,让学生玩转科学,快乐成长。

一、创设趣味课堂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教师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时总是过分依赖教材或者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有的教师和家长甚至认为科学课是副科,并不重要,强调把注意力都放在主科成绩上。这些观念的存在无疑都会成为小学生培养兴趣和发展自己的绊脚石。

从小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并且从整体上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创设趣味课堂有助于减轻小学生的压力,使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增长见识,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趣味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实验激趣,带领学生探索科学

为了构建小学科学趣味课堂,让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理论的基础上更多地开展科学实验,而不是仅仅讲授书本上的理论。在开展科学实验时,实验应更为直观、生动,使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和感受,充分满足其好奇心。教师则可借助有趣的实验操作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既可以自己展示给学生看,也可以手把手教给学生试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各种基础性的科学知识,打造出灵动、活跃、快乐的科学趣味课堂。

例如,在教授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课时,教学任务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两种状况: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反之则相互吸引。为了点燃学生对磁铁两极的探究意愿,教师可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在正式引入磁极两极知识点之前,可以在讲台上为学生展示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工具十分简单:一块磁铁以及五枚一元钱硬币。当教师用磁铁的N 极去靠近竖起来的硬币时,硬币一下子就会向上被吸住;将多个硬币整齐码放在讲台上,用磁铁去靠近这五个硬币,五枚竖着靠在一起的硬币却马上向两边倒塌了。这个小实验非常简单,但却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在教师演示完之后,可将磁铁和硬币交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去模拟刚才的实验,然后借助问题推动学生深入思考这个实验现象背后“同性相斥”的原理。最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磁铁靠近硬币时,整齐码放的硬币被磁化,产生相同的磁场;因磁场同性相斥,磁性斥力使各个硬币间相互排斥并倒塌。

(二)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打造科学趣味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时俱进,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否则他们难以在科学课堂上获得有用的知识,反而会增大学习压力。因此,小学科学趣味课堂的构建可以从课堂教学内容着手。互联网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以图文影像、动画演示、3D 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小学生开拓科学视野,将教材中原本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使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欣赏科学的美,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也让小学科学课堂更有趣、更有深度。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为例,在这节课上,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地球大气层,以及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多个,仅依靠文字和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完整消化这些内容,教师可应用互联网上的各类有效资源,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大气层时,可借助数字化媒体设备播放3D 动态大气层结构图,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大气层的结构、空气的流动,在带来视觉感官刺激的同时,为讲解提供最生动的展示。当教师和学生探讨可再生能源——风能的时候,可一同观看CCTV4 大型纪录片《风光无限》第一集。教师可截取纪录片中的片段,控制观看时间,以视频形式让学生了解风能的诞生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既丰富了科学教学内容,同时还培育了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小学科学课堂。

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随堂探讨,围绕“风能”和“新能源”的话题邀请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发散思维,提出自己对于新能源和风能的设想,最后启发学生从生活角度去探究空气的作用与影响。

(三)合作探究,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难免会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根据问题难度适当鼓励学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让小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更为有趣、开放的科学学习氛围,老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合作探究科学项目,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科学知识,围绕特定主题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完成任务。这样,既能够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好玩、有趣。

例如,在教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过山车”》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需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再围绕目标去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善学能力和科学思维模式。过山车是国内外游乐园中最常见、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小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即使没有乘坐体验,也在生活中见过。这节课需要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过山车”,以巩固和实践之前所学习的物体运动知识。第一步,教师为学生分配小组,每组四到五名学生。在前期设计阶段,学生可以观看教师提供的过山车资料,包括世界十大过山车、国内著名过山车的图片信息、视频信息,观察过山车的运动以及造型。随后,学生需熟悉制作材料,画出设计稿,应用之前学习过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在斜面上运动等相关知识。设计和建造阶段尤为重要,也十分考验学生的分工合作与沟通能力。教师可与每一组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为他们的设计方案和材料选择提供指导意见,启发学生的思路。在建造环节,学生需分工协作,一起动手制作“过山车”。当他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进行适当提醒。“过山车”能否制作成功,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测试,这让学生的耐心、细心、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他们不仅收获了成就感和快乐,还巩固了科学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

(四)加强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现代科学课程教学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教材中的科学现象和实验,学生在讲台下听讲,教师全程很少有与学生互动的步骤,教学成了一个人的“表演”。这种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既说明教师对科学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也表明了教学方式的不规范。这种方式的教学无疑会让学生对科学课不感兴趣。因此,构建趣味课堂的一个关键便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讲课或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做实验时教师也要主动配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学习科学知识的意愿。

例如,在教授四年级“运动和力”这一单元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介绍其中的理论知识,像“重力、阻力、拉力”等,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采用问答式加强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询问:大家知道“伽利略与比萨斜塔”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与我们学习的哪个力有关呢?了解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实验故事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回答出“重力”。教师可以对答对了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激励其他学生踊跃回答。在开展课堂实验活动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与。比如在这一单元中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力,教师就要事先准备好相关实验工具:细绳、小车、气球、橡皮筋等等。首先让学生认识重力:通过物体的下坠牵动小车前进;然后是反冲力实验:小车上粘住气球,使气球放气时产生小车向前的力;最后是弹力:利用橡皮筋让小车在施加压力后反弹出去。在每个实验中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通过不断改变施加的力的大小来观测小车的运动速度,从而对书本上的概念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因此,只有加强师生互动,让小学生全程参与实验,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五)联系实际,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科学趣味课堂并不仅仅限于学校的教室,教材中的科学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得来,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直接有效的经验。而且学生的学习更加强调“知行合一”,只泡在书本里学习理论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也是不行的。学生必须学会走出校门,把学过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逐步消化理解,学会主动观察外面的事物,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构建趣味课堂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让其在生活中培养兴趣,在生活中不断成长。

例如,在五年级《环境与我们》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现问题。首先,教师要把课本上的第一课时“地球——宇宙的奇迹”通过视频或者幻灯片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基本情况,思考地球为什么被称作一个“奇迹”。之后考虑到水资源的保护、垃圾问题等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到校外的一些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去观察走访。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向学生讲解一些环境知识,比如:大气污染会导致空气中产生雾霾和酸雨现象,温室效应也是大气污染导致的,大气污染甚至会危及人类的生存;水资源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资源短缺;固体废弃物污染会损害土壤,污染河流。通过其中基本概念的解释,让小学生从小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懂得珍惜水资源,珍惜我们生存的家园。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采取行动进行捡垃圾活动,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有更真切的体会,又能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新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新奇有趣,而且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的压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结语

作为科学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将乐趣、探索、体验作为小学科学的教育宗旨,积极构建小学科学趣味课堂。可灵活采用启发式、激趣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探究,激活其学习热情。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一步步指引学生从观察科学现象开始,动手实验、合作探究、随堂讨论,营造出轻松、愉快、开放、有趣的科学学习环境,有效推动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趣味科学
蜗牛看牙医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