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

2022-11-01刘春红江苏昆山市正仪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

◇刘春红(江苏:昆山市正仪中心小学)

在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如何高效地进行实验探究,是每一位科学老师关注的问题。只有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才能让学生主体地位不是一句空话,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效教学。下面,我分别从老师教学中语言的运用、问题的引发、科学联系生活及课堂中创设“意外”情况等角度,分析如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科学学习没有过多死记硬背的内容,更多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研究分析,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得出相关的科学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将科学知识内化于心的过程。因此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如何让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充满激情地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和观察,是每位科学老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

一、巧用语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依赖于语言的交流。如何运用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决定了学生的感受,决定了学生给予老师怎样的反馈。往往鼓励性的交流要比批评性的交流效果更好;平等式的交流要比命令式的交流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好感,从而使学生愿意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交流过程中,把“你们”改成“我们”,把“请你们”改成“让我们一起”,把有难度的问题变成鼓励的话语。例如:把“这个问题对大家来说有些难度,请大家试一试”改成“虽然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老师相信难不倒大家,你们相信自己吗?”;把“好像有点问题”改成“你可以再思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这样鼓励的话语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充满期待,有利于学生挑战自己,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保持浓厚的兴趣。

在《用感官来观察》一课中,第一个活动环节是“找不同”。我直接告诉学生,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找不同”的活动,本以为学生会热情高涨,没想到学生的反应较为平淡。我决定换一种语言描述方式,先让学生兴趣提高起来,让大家积极参与,为后面其他的活动做好铺垫。于是在下一个班级的课堂上,我是这样说的:“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闯关,看看大家更厉害还是老师更厉害。我们的第一关是火眼金睛,你们有自信胜过老师吗?”这样的开场描述,使二年级的学生兴趣盎然,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当第一关挑战成功后,我继续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兴趣:“看来第一关是简单了一些,大家都成功完成了。下面我要加大挑战难度了。”学生有了第一关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当然后面的第二关、第三关也在学生的期待中顺利地完成了。

所以我认为,在同样设计的教学环节当中,老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有效沟通,让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好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分析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去组织课堂语言。而改变我们的语言表达,还需要多留意学生的反应,多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多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沟通方式。良好的交流可以增强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体验,运用充满期待的语言更能让学生向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二、抓住好奇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是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动力源泉。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如果老师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就能让学生对实验活动充满期待,使实验活动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因此老师可分析不同课程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学生不知道的现象,让学生一睹为快,然后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放手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去。这样的设计方式使学生充满热情,也能够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目的性,使学生有效地开展实验活动。

例如,在六年级科学《电与磁》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将事先制作好的电磁铁进行遮盖,只露出部分线圈,然后将电磁铁靠近指南针,让学生亲眼看见在这个装置的影响下,指南针发生了偏转,使学生对此装置充满好奇。接下来,老师放手将此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和相关资料,亲自体验什么样的装置能够像老师那样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有了目的性和趣味性,实验效率也会提高。

再例如,学习《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两种物质的认识,增加对两种物质的熟悉程度,随后出示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效果。从熟悉的物质到不熟悉的现象,学生激发了将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学生想要亲手完成观察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过程,更加有利于学生课堂实验效率的提高。

其实这种先看到结果后进行探究的情况,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人们先看到鸟能飞,然后好奇,鸟如何飞,分析研究后,得出结论,从而有了现在的飞机。同样,人们先看到蝙蝠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精确避开障碍物,并能够捕食,然后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才有了雷达装置的发明。老师可以充分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实验活动的效率。

三、尝试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体现科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课是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现代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因此老师可以利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展开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科学知识,还能将科学知识从课堂迁移到生活中,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学以致用才是科学教育的本质追求。

例如,在学习六年科学《斜面》这一节课时,老师可直接抛出问题:想将重物搬到车上,有什么办法?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想必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其中一定会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搭一个木板(即斜面)”这个答案来。老师就可接着提出问题:斜面真的能省力吗?老师对学生给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出了质疑,将课堂引入关于斜面的探究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很多课程设计也体现了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科学地解决问题。例如,五年级“光”这一单元的最后两节课,就是让学生充分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有关光和热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这样简单明了地抛出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从实际生活出发。问题本身对学生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想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可以完成的挑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将书本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让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体现出科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的主张。

这样的出发点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接受失败、学会倾听、学习合作、懂得取舍的精神。

四、制造“意外”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通过认真备课,让自己的教学万无一失。然而,有些时候,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制造一些“意外”。这样的“意外”情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知欲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意外”情况中运用自己的知识与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从而解释或者解决“意外”情况。这样的“意外”能够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思路,亲身体验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争论、质疑,感受科学家思维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例如,在《做一个指南针》这一课,我曾看过一位老师这样上课:在给学生准备的要磁化的铁丝中悄悄放入了镍丝、铝丝。有些学生在拿到这些金属丝后,通过它们的软硬程度便感觉到有问题,而大多数学生则在磁化过后发现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失败了,从而产生疑问。当老师让失败的学生与成功的学生交流时,班级里充满了学生分析交流、讨论争辩的声音。最终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发现金属丝的不同导致一些学生的失败。显然,这样的失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意外”情况中,把学习课堂彻底变成了我要了解、我要探究的阵地。好像“意外”发生后,他们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样的“意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我想经过了这一课的学习,没有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堂。

又一次,我也运用了这个方法。在学习《弹簧测力计》一课时,在学生观察过弹簧测力计后,我便问学生会不会使用,得到的是学生自信满满的肯定回答。接下来,我让学生测量一个5N 重的钩码,然后汇报数据。这样一个简单的安排,其实是一场有计划的“意外”。学生汇报的数据各不相同,他们自己也感觉好像哪里出了问题。这样的“意外”让学生有了一定要探个究竟的决心,让学生对刚刚做的过程主动进行反思。在“意外”出现后,实验探究便从老师安排学生探究变成了学生自己非要探究不可。这样实验教学的效率怎么会不提高呢?这样的课堂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作用,不再像从前那样,老师已经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一切按部就班。这样的课堂,他们有真正的分析讨论,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而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

从前提到实验教学,更多的老师想到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课堂纪律不宜把控,课堂实验耗费时间长,其实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途径,不进行实验,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要解决纪律和耗时等问题,就要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就需要老师做好课前准备,尽可能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材料要准备充分,老师要用心设计实验,安排课堂;当课堂开始实验时,如何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学生对自己所做的实验有了探究兴趣,只有让学生自己想做实验,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是科学课程所要达到的,才能够更好地提高科学实验的效率,老师才能够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使学生愿意去做,自己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合作,亲身体验实验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发现科学规律。这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更多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只有学生对实验探究充满期待,这样的实验探究才是真正的探究活动。■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