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大同出土北魏陶俑群 女乐俑服饰反映民族融合

2022-11-01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8期
关键词:刻痕陶俑大同市

山西省大同市考古研究所9月21日对外发布,此前,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一个北魏墓群进行考古发掘,位于墓群中部的M113出土陶俑群。这为研究北魏平城时期丧葬文化、民族服饰等提供了新材料。其中,女乐俑服饰反映出民族融合特征。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古顺芳介绍,M113是一座长斜坡墓道的偏室土洞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封门墙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底距地表5.5米。墓室为南高北低的拱形土洞,葬具为木质单棺,位于墓室西部,呈南北向放置。棺内人骨架腐朽严重,头向南,性别不明。

考古发掘显示,M113共出土器物51件(组),除1件镇墓俑为泥质外,其余均为泥质灰陶。其中,第一类为陶俑及模型明器,第二类为实用生活陶器。

古顺芳说,陶俑包括镇墓俑、出行仪仗俑、家居生活俑、动物俑等。出行仪仗俑有29件(组),包括骑马俑、牛车、胡俑等。7件胡俑均为深目高鼻,身着圆领窄袖长袍,腰系革带,肚臂外凸,袍边底部侧摆开叉,足蹬靴。家居生活俑有10件,包括女乐俑、女舞俑及劳作俑。女乐俑均为坐姿,头戴黑色风帽,顶部有“十”字形刻痕,帽与帽裙间有扎带一周,帽的后部有“八”字形刻痕,表示在帽的后部扎带系结,耳戴饰物。女乐俑既有身着右衽交领窄袖长襦者,也有身着左衽交领窄袖长襦者。

研究认为,M113是大同北魏平城时期常见的墓葬形制,墓中出土的镇墓俑、出行仪仗俑、家居生活俑、动物俑与模型明器等显示墓主等级较高,说明北魏平城时期不排除中上阶层也使用小型墓葬。

从出土的陶罐器形上看,M113属于北魏平城较晚阶段。女乐俑服饰既有左衽又有右衽,反映了北魏平城时期民族文化融合和服饰发展。(来源:中国考古网)

猜你喜欢

刻痕陶俑大同市
无题
张新油画作品选
药片有刻痕 能掰不能嚼
橡皮博物馆
素描静物
激光如何放唱片
采煤沉陷区上“收获阳光”
生命等高线
陶俑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