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子音乐的美

2022-10-31

戏剧之家 2022年25期
关键词:乐音电子音乐意味

锂 洋

(泰山科技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38)

20 世纪在音乐断代史上是一个大破大立的时期,许多新奇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就产生于这个时期。如偶然音乐、微分音乐、电子音乐、简约音乐、序列音乐等等无法全部列举。然而,其中真正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与接纳的音乐风格却不多。作为颠覆传统共性写作音乐风格的序列音乐,在勋伯格及其弟子贝尔格和韦伯恩的努力下,成功地瓦解了音乐中调性结构力,构建了人为的12 个半音的音高序列以及其他音乐表现要素的序列来提供给音乐作品基本的结构力,这可视为对传统音乐在调性体系上的一次革命。而电子音乐,由于采用的音乐材料“五花八门”,对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音响都可以作为其创作的素材,甚至还可以人工合成现实世界没有的音响作为素材。这样一来,电子音乐不仅能使用传统音乐中的各种音乐素材,还可以使用所有的非乐音体系的素材,因此可视为对整个乐音体系上的一次革命。由于种种原因,20 世纪涌现的多种音乐风格到目前为止只有序列音乐和电子音乐在音乐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继承和发展。

一、电子音乐的发展

本文要讨论的是电子音乐的美这样的音乐美学问题。在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对电子音乐做一个简短的回顾。电子音乐,是一种使用电子技术手段(现在主要使用计算机技术),去存取、产生、探索和组织声音材料的音乐创作方式。其中,扩音器作为音乐传播的首要媒体。1948 年,法国作曲家皮埃尔.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使用录音的方式采集了巴黎地铁站的各种声音素材。通过拼贴、循环等手段创作出世界上第一首电子音乐作品《地铁练习曲》。这首作品没有人声歌唱,也没有乐器演奏,完全改变了传统音乐的创作和演出方式。现在我们把那个时期的电子音乐称为具体音乐。其后又经历了磁带音乐和计算机音乐时期,电子音乐创作开始逐渐形成技术成熟、表现多样,手段复杂的局面。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在的电子音乐和早期的电子音乐相比,采用的素材更加广泛。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既然我们不能像评判传统音乐一样评判电子音乐的优劣(如调性布局是否符合逻辑,和声进行是否新颖有趣,配器的音响效果是否合理等等),那么电子音乐的审美能否遵循传统音乐审美的那些已经成为许多人所共识的东西?

二、音乐美的构成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对音乐美的构成进行讨论。我们是怎样从一个事物中获得美的体验呢?《音乐美的构成》的作者渡边护先生认为,任何事物从外在到内在应该有三个层面。即本体、属性和意味内容。本体当然是指该事物的本身,而属性则是指一种事物如果没有那种属性,就不能成其为该事物的一种固有的感性特征。意味内容要通过意味作用才能领会,意味作用是我们对于感觉到的对象的本体与属性之外的事物、概念或感情等等,是能够在它们同该对象之间的必然性的关联之中加以把握的。对于电子音乐来说,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电子音乐本体,而它的属性则可被认为是使用的那些电子音乐的技术手段和所产生的诸如音频波形等结果。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技术手段和结果,它也就不成其为电子音乐了。渡边护先生认为:“音乐体验是一种意味作用乃至象征作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突破了有意识的世界之后,又发现了它背后存在一个无意识的世界。”在我们要从存在于外界的感性对象中把握什么的时候,所要把握的不外是下面三种当中的某一种。第一种是对感性对象的本体加以把握。第二种是对感性对象的属性和样态加以把握。第三种是对某种感性对象的意味内容的把握。我们在欣赏传统音乐的时候,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遵循这些观点。聆听音乐的第一层面,便是对音乐本体进行把握,了解到音乐本体的抽象轮廓。至于该音乐是声乐或器乐、音量大与小、速度快与慢,则是对其属性和样态的把握。在这两个层面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透过这两个层面看到音乐的象征作用。它表达了什么?它象征了什么?我们通过超越象征(在超越本来的文字和图像的意味上,可以把这种象征称作超越象征),进而实现了内在象征(即体验象征)。我们随音乐作品而情绪起伏,和音乐演奏者“共同呼吸”,最终和音乐创作者“达成共识”,实现了作曲家与欣赏者之间的交流。问题是,在欣赏上述传统音乐的时候,欣赏者主动聆听的不外乎音高域的旋律、调式、调性、和声、对位,以及时间域的节奏和节拍等等多种表现要素。电子音乐,尤其是音响型电子音乐,其本身不具有传统音乐的各种基本表现要素,欣赏者能否从前述三个层面加以把握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感觉美,其实是一种意味作用。我们感觉对象的本体和属性以外的东西,而美的成立就可以体现出这种意味作用。“美在四点上具备了作为意味作用的内容的条件。第一、美是与对象的属性明显不同的东西,然而它还是关于对象的什么。第二、美与显示它的感性对象存在着必然性的关联。第三、含有美的知觉对象都具有作为符号的性格。第四、美的体验具有终极性的性格”。音响型电子音乐虽然缺少传统的音乐表现要素,但它的素材仍与它的感性对象存在着必然性的关联。如舍费尔的《地铁练习曲》,其中充斥着的各种声音无一不使人联想到地铁站这个具体环境。电子音乐的素材选择与组织绝不是杂乱无章、毫无逻辑的,任何貌似随意的电子音乐作品其背后都可能蕴藏着一些深层的东西。这些东西和电子音乐的属性明显不同,但却还是有关于对象的某些方面。同时,它具有作为符号的性格。在电子音乐中,既有体现自然的意味作用的事物,即意味;也有体现人为的意味作用的事物,即象征。而美不是超越的意味作用的内容,而是内在的意味作用的内容,因此,美是事实象征。我们在欣赏电子音乐的时候,意味是体验的终点。当我们从电子音乐音响中感觉到美的时候,获得一种满足感,作为体验本身就不再前进了。“在美的体验中,体现意味的东西和意味内容不仅浑然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后者还一面笼罩着前者,一面与前者共存一体。美在对象中具有一种在超越性的意味作用中看不到的浸透性和饱和性。它呈现出好像给对象覆盖上一层色彩那样的状态,在这点上也可以说美是为对象染色的。当然,本来的色彩是对象本身的属性,而不是意味内容,这也是不言而喻的。”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产生美的体验的东西不仅仅只是音符,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意味内容和外化形式。比如美术作品,没有一个音符,但它同样能使人产生审美体验。电子音乐可以没有任何具有音高意义的音符,但其有效组织的材料却应该和意味内容浑然一体。我们不能说夏日蝉鸣绝不会给人以美感,也不能说工业噪音在特定的作品中一定没有美感。换言之,只要电子音乐作品中体现意味的东西能够准确传达作曲家意图,欣赏者就有可能体验到作品自身的美。

然而音乐的美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的美,即单纯感觉美和综合形式美。前者是单独的音响本身所具有的美,而后者是由许多音响在实践过程中的组合关系所产生的美。对于这两种美,电子音乐兼而有之。作为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每一个声音事件都应该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电子音乐家们为了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音色,会动用诸如加法合成、减法合成、调制、塑形、粒子合成、物理建模等技术手段。最后产生的音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位电子音乐家的喜好与技术水平。反过来,欣赏者在聆听这些音响的时候,会去了解这些音响的意味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这些单独的音响本身所具有的美。对于综合形式美,既然是在时间过程中的组合关系所产生的美,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传统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内容。音响型电子音乐虽然放弃了纯粹的乐音体系,但对传统曲式学中的一些原则仍然有所继承和应用,比如三部再现原则等。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中音响材料虽多,但很多作品还是具有传统音乐作品的“呈示——展开——再现”三部性结构思维。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仍能从中体验到综合形式美。又比如说一些电子音乐作品采用了LOOP 打底,这样使得另外许多好似杂乱无章的音响事件在这个LOOP 的基础上得到统一和聚集。这个LOOP 其实就相当于浪漫时期一些音乐作品中所采用的“主题贯穿”手法,也类似于帕萨卡利亚中的固定低音。这些都体现出音乐的综合形式美。

三、电子音乐的审美

对于电子音乐的审美,一直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趋势。喜欢创新、独立且富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往往会更快速地接受和理解电子音乐的形式和内涵;而一部分习惯聆听传统古典音乐的听众则持相对客观和冷静态度。毕竟,西方古典音乐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再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家们的艺术实践,最后在巴洛克时期形成以复调音乐为主的创作形式,加上古典主义时期主调音乐的确立,传统的乐音体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创作者和欣赏者。人们习惯于用耳朵去聆听乐音,不论是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还是纯率,都不影响人们调动生理功能去辨别乐音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乐音基本特征的分辨,体验不同真实乐器或人声带来的音乐描述,感受乐音之间横向和纵向的组合关系,一直是音乐的主流欣赏方式。而电子音乐,尤其是学术型电子音乐,几乎完全抛弃了既有的乐音体系和真实乐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和技术来组织构建声音材料,甚至一些作品在音乐结构上也和传统古典音乐大相径庭。电子音乐要想吸引更多的听众,就必须对自身的创作逻辑和欣赏规律进行普及。近年来,国内各大音乐学院相关专业建设也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电子音乐专业人才不断涌现并带动广大业余群体对电子音乐逐渐理解和产生兴趣。不论是雅尼和让雅尔,还是施托克豪森和瓦列玆,娱乐型电子音乐和学术型电子音乐都有各自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受众人群。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探讨相信会永不停息,但电子音乐只能产生在物质和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并将继续不断发展、自我完善。因此,电子音乐虽然是和传统音乐大相径庭的先锋派音乐类型,但是对它的审美体验却仍然不会随着对乐音体系的淡化而消减。人类在艺术领域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电子音乐这种将音乐材料扩展到所有可能性的声音材料的音乐形式现如今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随着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眼界的继续提升,相信电子音乐和它所具有的美将会越来越受到更多爱乐者的喜爱。

①译自new grove digital 版,Electro-acoustic music词条。

②③④⑤⑥⑦⑨⑩(日)渡边护著,张前译《音乐美的结构》[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第1 版,第2,2,1,13,159,16,160-164,165 页。

⑧电子音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混合型电子音乐,即传统音乐素材和非音高体系的素材相结合的作品;另一种是纯粹的电子音乐,即音响型电子音乐,完全由非音高体系的素材创作的作品。

猜你喜欢

乐音电子音乐意味
浅谈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体现与运用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上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学生展现心灵乐音的舞台
电子音乐视觉化分析的多元理论与视角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
20世纪西方音乐概览(之十三)电子音乐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乐音时—频综合分析程序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