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戏剧表演中演员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

2022-10-31

戏剧之家 2022年25期
关键词:红玫瑰姿态肢体

徐 沛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83 )

在戏剧表演中,身体姿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艺术的传达,被应用于多元化的场景中。戏剧表演中的身体姿态不是单一的存在,比如,在杨丽萍老师的经典之作《孔雀之冬》中,杨丽萍用精准的节奏和律动的肢体动作演绎灵动的生命,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孔雀的高雅之姿和空灵之美,这是用肢体动作模仿演绎世间事物的上乘之作,对我们探讨戏剧表演中演员身体姿态的相关问题具有极大启发。演员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自古有之,并且与人们享受艺术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音乐剧甚至歌剧都在表演中融入了较多的身体姿态舞蹈式的表演,可见它并非阳春白雪般地离大众生活很远,而是在舞台上广泛存在。

一、戏剧表演中身体姿态的概述

(一)身体姿态的定义

身体姿态的呈现是一个由内心世界的体验到外部动作的表达过程,是一种协调身体各个部位完成潜在的语汇表达的方式。大体上讲,身体姿态表现包括了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四肢状态。戏剧表演中演员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是戏剧表演传达给观众的身体语言。不同于直白的语言对话,身体语言较为隐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身体语言更具有直观性。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习惯的肢体动作表现,这和舞台上的肢体动作表达相通,将生活化的肢体动作表现融入舞台表演,可以使舞台表演更加多样和直观。演员的身体姿态表演使戏剧传递的情感更为多元,像是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戏剧殿堂的大门,使观众随着演员的身体姿态的变化而心潮起伏。

(二)身体姿态的作用

身体姿态是为了戏剧表达而存在的一种表演方式,它能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如捂脸、托腮、溢于言表的喜悦表情,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很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是诠释戏剧精神的道具,是观众与戏剧表演产生交流的精神桥梁,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能让观众更了解剧作的含义,成功的身体姿态表演能带给观众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冲击。经典的戏剧表演应是自我与角色的高度融合,身体姿态需要与台词和表情相关联,并且巧妙融为一体,这样才能通过身体姿态的表演将故事情感自然地传达和流露出来,进而塑造经典的舞台人物形象。

二、身体姿态的表现方式及特点

(一)身体姿态的表现方式

戏剧表演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达方式,所以,戏剧表演的身体姿态表现有功利性,也就是说,戏剧表演中的身体姿态是为了表演而进行的必要表达。通过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能对戏剧与观众之间的情绪交流实现更精准的触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典型性的小动作,这也是一个人的外部特征。在戏剧表演中,演员过滤掉了属于个人的肢体动作习惯,然后,代入角色发挥身体姿态表演的优势。身体姿态的表现方式包括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或者二者的对比与反差。

以面部表情为例,比如,在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演员在塑造红玫瑰这一角色时,其肢体动作特点是要下颌微微扬起,露出性感的下颌线,表现出红玫瑰既高冷又性感的一面。可是,在见到佟振保时,红玫瑰又要表现出娇羞好奇的一面,这就需要演员在身体动作上进行无缝衔接,自然转换神态、肢体动作和表情,因为,红玫瑰虽然外表高冷,内心却还是一个具有童心的女人,羞涩的表情如她精致的妆容一样,只是隐隐地挂在脸上。

而对白玫瑰的形象塑造,是和红玫瑰的形象形成反差来演绎的,比如,王娇蕊是骄傲的红玫瑰形象,可是,在心爱的人佟振保面前,她渴望得到对等的情感回应,每当面对心爱之人的时候,王娇蕊眼神中流露出来的不仅仅是激动,更是一种渴望从心爱之人身上获得爱的期待,所以,她的面部表情要流露出悲戚的影子和神色。可是,佟振保最终没有如她所愿,在心爱之人那里,红玫瑰高傲的头颅低到了尘埃里,心中充满了被拒绝后的失望与悲恸,演员的面部神情和肢体动作都表现出了她的绝望,只见她无力地瘫坐在地上,脸上的神情先是错愕,而后是一种失望与难以置信,表情是嘴巴微张,眉毛向上微挑,哭得梨花带雨,脸上再无初始时的光彩。最终,她收起了满身的张扬与傲气,渐渐地成了白玫瑰。这便是身体姿态的外部表现。

(二)身体姿态的特点

在戏剧中,演员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可以通过肢体比如头部、双肩、手臂、下肢等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毕竟不同于语言表述,它更倾向于表现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身体姿态具有间接性、模糊性和广泛性。

间接性是相对于语言表达而言。身体姿态的表达需要观众思维的再确认和反馈,像是转了个弯,观众解读到的情感并非如语言般直接,而是间接的。同时,身体姿态的表达也迎合了作者的创作需要,作者要以肢体语言的方式让观众去探索、去解读,如此一来,让作品的意境更深刻。

模糊性是指对肢体动作的解读具有不确定性。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同一肢体动作会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喜极而泣这个状态,心智尚稚嫩的人就会觉得主人公真是有点神经质了,明明是开心事,为何会悲泣呢?而有一定阅历的观众反而能切身感知到戏剧的情感和用意,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说明,肢体语言的模糊性不仅仅是因为观众在年龄、阅历上存在差异产生的,还有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和不可跨越的信息屏障等。这也是每一部戏剧都设定相对应的观众群体的原因。

最后,身体姿态具有广泛性。这是指演员身体姿态的表演比较生活化,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正如开篇所述,对于生活中的很多肢体动作,人们都已达成了大众化、一般性的统一认知和解读。比如,再见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摆摆手,激动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激烈地鼓掌,或者大叫一声,这种源于生活的肢体动作,在戏剧表演中具有一致认知,也是戏剧的浅层化表演方式。

三、演员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在戏剧表演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戏剧表演中的身体姿态表现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之日。也就是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就有故事,就会产生艺术化的表演方式。如同一部电影,随着年龄增长,偶尔翻阅重温时,往往会发现新的“风景”,作者或者导演的用意往往超前于观众,这也是经典适合经常品读的原因。

戏剧表演中演员的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在默片时代特色尤其鲜明。卓别林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喜剧大师,其所有作品的表现力都来源于他的肢体表演。形体动作是默片展现剧情的基本手段,它具有准确性、节奏性和高度的模仿性,还有诗的意蕴和强大的内心表现力,在中国,我们更愿意称其为“哑剧”。哑剧艺术家被称为“无言的诗人”,它需要演员具有扎实的表演基础和舞蹈功底。例如,1962 年,王景愚老师到广东采风,吃到了一罐闷鸡,来了灵感,于是,他凭视觉、嗅觉、味觉和手感讲述了一个人吃鸡的全过程。他吃的这只鸡色、香、味俱全,就是没煮烂,鸡的筋比橡皮筋还结实,弹性十足、很难对付。他用尽浑身解数制服它,拳打脚踢、大汗淋漓,吃鸡吃得天翻地覆,一时成了当时北京舞台的“新宠”,观众心仪的“开心果”。对于风格各异的中国哑剧,观众既不知道舞台人物的姓名,也不了解剧情发生的准确时间和地点,甚至连他们的年龄、民族、相貌、特征都忽略了,这种带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类型化的舞台人物,造就了中国哑剧的特色。

具体到舞台戏剧表演中,我国经典话剧《日出》中有这么一场戏:方达生想要带着陈白露一起回乡下,但眼前的陈白露和他认知中的陈白露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过着纸醉金迷的交际花生活,精神颓废,此时的方达生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焦虑,演员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表现了他的内心戏。只见方达生来回踱着步、皱着眉头,时而仰头、时而低头,这一系列的身体姿态表现,让观众对他此时的内心情感感同身受。

中国古典戏剧是把演员的身体姿态表现发挥到极致的表演艺术,在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表演的《贵妃醉酒》中,贵妃杨玉环的身体姿态表现既有节奏感,又彰显着韵律之美。她一出场只有两个抖袖,配以身子略蹲的姿势,仪态万千、简洁大方。而醉酒后,她却是另一番千娇百媚之态,只见她闻花、学燕、衔杯,醉步摇曳,再配上手中的小芭蕉扇,姿态形象和醉酒前的杨玉环判若两人,梅兰芳通过身体姿态的演绎,恰到好处地刻画了杨贵妃失宠后的失望与寂寞的情感世界。

再比如,西班牙经典默剧《安德鲁和多莉妮》,这部剧有一些现代穿越色彩,话剧的演员只有三位,但有七副面具,整个表演过程没有一句台词,全凭演员肢体动作传情达意。其中的一场戏在表现老年痴呆的角色时融入了很多表现人物笨拙、失忆的个性化身体姿态,只见演员拿着自己年轻时拉过的大提琴,充满好奇地尝试拨弄琴弦,结果流露出来的都是噪音,镜头一转,并立的另外一个角色正在用老式打印机打字,试图记述两个人的过去,随着咔嚓一声,打印机停止,在昏暗的场景中,他慢慢地转头注视着女演员,眼神闪烁、一往情深。演员通过个性化的身体姿态,向观众传达了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让观众在感同身受中掀起内心的波澜。在舞台表演中,身体姿态语言更富有表现力,更能打动人心,更能调动观众情绪,让观众对戏剧情节留下深刻印象。

四、运用身体姿态提高戏剧表现力的策略

戏剧表演的灵魂是什么?自然是作品的精神力量。演员通过表演将作品的精神传达给观众,创作出来的角色也是人,表演的主体是人,观看的主体也是人。所以,要想让表演打动人心,首先要让表演让大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不仅仅是对观众而言,对表演者亦如是,最先被表演感动和触动的,除了作者本人,还应该是演员,这是演员的基本修养。要想让表演以情动人,唯有演员对作品投入感情,让情感自然流露,透过语言动作和肢体动作实现传神的表达。演员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对于观众而言绝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戏剧表演中,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往往比语言表达更能让观众能感同身受。当然,身体姿态的表演也存在表演技巧,人们常说的本色出演,并不是说演员完全抛弃了专业的表演手法的运用,而是指,演员的表演更贴近生活本真状态,基于内心真实情感进行表达。

五、结语

总而言之,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是基于剧本故事情节和角色内心世界而采用的表演方式。不同的肢体动作意味着不一样的情感积累及释放,这就如同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说话交流的时候都具有不同的神态和肢体语言一样。表演是舞台化的生活,是生活的凝练和升华,但其基调和底色依然是生活的现实,所以,我们可以参照身边的生活日常对戏剧表演艺术中的肢体动作进行情感上的解读,这样会对舞台上演员的肢体动作有更切身的体会和理解。

戏剧表演中演员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是演员通过肢体动作进行情感的释放和表达的一种方式,演员通过表演艺术赋予了肢体动作以崭新的意义,反过来说,肢体动作让表演获得了更为深远的表现空间。从黑白电影诞生之初的默剧,到现在的3DMAX 电影,光影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舞台艺术的呈现方式也愈发多样,当前时兴的沉浸式舞台表演让表演更富有真实的场景感和感染力,但万变不离其宗,戏剧表演艺术中演员身体姿态的个性化表现是演员与观众达成情感共鸣的“金手指”,是戏剧表演艺术的灵魂。

猜你喜欢

红玫瑰姿态肢体
攀爬的姿态
肢体语言
暴走的红玫瑰
全新一代宋的新姿态
跑与走的姿态
许广平:红玫瑰与饭黏子之间隔着流年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