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哲学的相关思考

2022-10-31

戏剧之家 2022年25期
关键词:感性美学哲学

汤 昊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一、简述音乐与哲学

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与发展,社会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于社会的认知也逐渐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在哲学历史进程中,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内·笛卡尔、德国的伊曼努尔·康德、德国的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等,这些哲学家的理论体系共同构建了哲学基础。而与哲学息息相关的音乐又该如何解读呢?音乐常常被称为“抽象的艺术”,其中的抽象可以从两个方向加以解释:第一是音乐的传播依靠物体振动且不存在于空间内的任何明确地点,第二是音乐在空间上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非具体的地存在着的。音乐也常常被称作“时间的艺术”。不同于绘画、雕塑、建筑等,音乐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是音乐素材不具有空间感,而是流淌于时间之中,二是音乐本身具有与时间相同的特殊性质。音乐是感性的艺术,所有的艺术形式也许都能带给人们感性的思考,但往往音乐带来的感受更加的直接,因此音乐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也十分地突出明显,这也充分地展现了音乐独特的艺术价值。尼采说过:“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融会贯通了这些特性的音乐艺术作品的背后究竟又存在着什么?我们如果想要理清原委,就必须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探索人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掌握音乐和运用音乐的。唯有运用此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音乐功能中更为确切地认识音乐的本质。

二、音乐与哲学的相互关系

回顾历史,当西方的音乐观念脱离了宗教的桎梏,音乐才得以在世俗生活中流传,其中的经典佳作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对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的音乐哲学形式伴随着人们对于音乐内在精神的探索而产生。毋庸置疑的是,哲学为现实世界的人们创造性地展现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又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西方对于音乐的深入研究离不开哲学的帮助,例如其中的音乐“自律论”和“他律论”都是建立在西方传统哲学主客观认识论基础上的,因此探究音乐的内在奥义及其哲学价值对于社会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哲学作为研究整个世界的理论体系,最早出自希腊语,即爱智慧之意,是对精神、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提炼。哲学的存在有着强大的理论根据,并通过实践的方式理性地显示在生活中。无论处于任何时代,任何艺术风潮的涌现都代表了当时的时代观念所蕴含的哲学启迪。哲学是否可以取代美学的位置似乎成了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在新版的格鲁夫音乐词典里,音乐美学被替换成了音乐哲学,新的概念更是引起世界范围内专业人士的激烈探讨。从学科发展来看,美学起源于哲学,本就是哲学的一部分,事实上,很多学科原本都是哲学的一部分,只是美学的相对独立性较弱,所以音乐美学属于美学范畴同时又属于哲学范畴,也就产生一种说法,即音乐美学也可以称作音乐哲学。这种说法是否可行呢?

雨果曾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首先,美学作为哲学细化后的子学科,其对“美”的探究也更加地细腻深入,音乐美学是音乐哲学的“前辈”,这的确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二者有所区别又相互关联。其中,美学的研究本身并不会过分复杂,也不具有庞大的体系,研究范围比较集中。美学虽然从属于哲学,是以客观的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但是如果对比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的异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处。

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的共同点在于:首先,二者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基础的限制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其次,二者的主要特征都是理性客观地认识世界,以逻辑思维作为推论导向来解决问题并最终建立自身的体系。再次,二者都是以研究音乐中的哲学问题为主,从而一步步地分析探究。哲学更加注重的是普遍而客观的存在方式,而美学则将重心放在传播媒介与音乐的依存关系中。两者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为理性所限制,从不脱离理性进行活动。最后,二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皆为音乐,以探讨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为主题,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研究音乐内容、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以及表达形式等诸多问题。如果从发展历程来看,在巴洛克时期、文艺复兴初期、启蒙运动时期这几大代表阶段中,二者并无明显差异,皆具有相近的衍变发展过程。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将二者混为一谈,许多实例可以表明——音乐哲学有着不断超越自身、突破自身的优势,甚至可以解决一些音乐美学方面的理论问题。归根到底,音乐哲学的基础框架更加牢固。因为受哲学的影响更深,音乐哲学的理论结构也更加严谨。由此可见,美学的哲学意义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美学对哲学思辨方式的依赖性。二者中一个从音乐的广度出发,而另一个则从音乐的深度出发,实在难分轻重。

此处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音乐感性学。音乐感性学可以作为音乐美学的延伸,倘若把音乐哲学与音乐感性学的关系概括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音乐美学便可以算作是部分中的部分。作为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之外的概念,我们不得不承认,音乐感性学本身又是感性学的一部分,也是感性学理论在音乐方面的实践应用。而西方的音乐感性学为什么会被音乐美学概念所吞并,究其原因还是音乐感性学力图达到一种完满的超理想状态,但是实际上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定义本身也在永无止境地发展进步。

正像柏拉图所说:“哲学开始于惊奇。”对于卡尔·波普尔来讲,如果当时教会没有把格里高利圣咏“准则化”,没有对于宗教音乐的理性目的进行明确限定,就不会有这场既定旋律盛宴的开始。当时的教堂乐师并没有民间歌手的自由生活,因此复调音乐的发展也在此背景下逐步展开。“正是既定旋律的提供使得秩序井然的创造成为可能,顺势便产生了框架、秩序和规律性。”也就是说,任何创造性前提都是创造者构想以外的无限可能。复调音乐后来的每一步发展(例如对位法、赋格曲、卡农曲,以及各种作曲技术包括扩展、紧缩、倒影、逆行、模仿、应答、密接)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也使我们意识到了复调音乐严谨的规则与永无止境的发展可能。此外还有一些合作默契的即兴创作过程,例如某些民族传统乐队和西方的爵士乐队等在现场进行即兴演奏。因此,将波普尔方法论的普适性原则应用于音乐哲学中会发挥出非同小可的作用。又如《乐记》中所说:“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不难发现,我国悠久的音乐历史中也存在着相通的哲学思想。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音乐教育的意义不是教育人成为音乐家,它的本质首先是教育人成为人。”艺术不仅仅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更重要的是健全人的心灵、滋养人的灵魂。音乐哲学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并不属于科学领域,而应该属于人文科学领域,或者说是文化教育领域。说到音乐教育,如今欧美国家关于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已初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逐渐得到了学术认可。大概在20 世纪中后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音乐教育可能在未来会被现代科技发展所制约。音乐教育的发展当然离不开社会对于艺术文化的不断追求以及社会对于美育的不断重视。有人曾提出音乐是人类知识中最宝贵并且最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音乐教育,那么他在精神上便是残缺的。在音乐教育的萌芽时期,我们发现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教材其实都存在于生活中,而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去生活中寻觅发掘。

虽然在上文中我们提到音乐教育哲学的界定应在教育与人文科学二者之中,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要区别于科学领域。音乐教育哲学所具备的文化属性使其与音乐文化哲学存在着关联性,可以说,没有音乐文化哲学的产生也就无从谈起音乐教育哲学。这也与种族、时代背景、文化风俗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音乐教育哲学要想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调整自身的内容结构和教学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强调文化的多元性是改变传统单一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打破单一音乐教育模式,提倡世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罗蒂打破传统认识论的“镜式”哲学思想正是多维真理观的哲学诉求在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上作出的反映。解释学的精髓即“理解”与“认同”,我们要打破单一文化认识,“理解”和“认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可以说这是当代音乐教育思想观念发展的必要之举。可多元文化论本身也是一维真理观,并不能以偏概全地涵盖音乐教育所有层面的哲学问题。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哲学意识的反映,并非剑走偏锋,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刻板的音乐教育论规则。

三、结语

西方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围绕着音乐属性、本质特征、存在媒介、发展形态等多个方面,而我国更倾向于在音乐中合理地运用相关的哲学思维、哲学方法,用哲学的角度诠释多方位的音乐成了音乐哲学逐渐发展成熟的必经之路。从音乐哲学的角度出发,其内容涵盖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音乐史学等多个学术方向,结合了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内涵、音乐的现实表达等诸多方面。音乐美学也为音乐哲学的探索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研究音乐与哲学的密切关系,就是要依靠哲学的基础框架,从辩证的角度来探索音乐的实质。

猜你喜欢

感性美学哲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纯白美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妆”饰美学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