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盔帽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研究

2022-10-31

戏剧之家 2022年25期
关键词:表演者服饰戏曲

左 波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盔帽作为中国戏曲表演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随着戏曲本身的不断发展进步而逐渐演变,因此同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唐朝时期,崔令钦《教坊记》中记述在当时的歌舞戏剧服装中有宝花冠、珠冠等品类。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壁画展示了元代泰定元年杂剧舞台上演员所戴的盔头,包括纱帽、武士盔、文生巾、僧帽等式样。明朝时期,江苏苏州、昆山一带的昆腔逐渐发展成熟,戏曲盔头的工艺文化也随之兴起。到了清朝时期,伴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形成,北京地区的盔头制作业也开始不断地发展壮大。清代,苏州地区开设了“沈源泰”“周锦记”等盔帽店,此后又陆续兴办起了十几家盔帽店。等到了20 世纪40 年代,北京还存有“瑞兴”“广盛兴”等十多家盔头作坊。因此,本文将从盔帽的发展历程、盔帽在戏曲中的作用以及盔帽在戏曲中的运用的思考这三个方面对盔帽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进行全面探究,希望能够使读者对盔帽这一关键戏曲元素拥有大致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能够使盔帽文化以及戏曲文化拥有更好的发展。

一、盔帽的发展历程

盔帽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主要以古代人的头帽设计为参照,或是夸张,或是美化,从而让不同角色展现出不同的风采。随着中国戏曲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盔帽工艺也在逐步地演变。唐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一些记录当时戏曲表演的服饰妆容以及各种表演物件的书籍文章,其中就有涉及剧中演员在登台表演期间所佩戴的盔帽。随着明朝时期昆剧流行开来,盔帽也逐渐受到更多重视。到了清朝时期,盔帽已经演变成为重要的文化代表。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年间,京剧迅速地进一步扩大了影响,相应地也带动了盔帽的再次发展。时至今日,盔帽依然在不断地发展,依然是剧中较为常见的装饰之一。

二、盔帽在戏曲中的作用

(一)使角色表演更合理

在剧中,一个对唱环节涉及的人物角色可能会有很多,其中每一个角色的地位也存在差异,因此盔帽相应地要呈现出不同的地位特征。表演者根据自身扮演的角色佩戴上相对应的盔帽,使盔帽与其他的服装道具保持一致,从而让角色表演更加具备合理性,使舞台表演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人物特征更加精准。通过盔帽的装饰作用,不同的角色可以展示出不同的盔帽文化,也可以使角色本身更具有突出性、代表性。

(二)使剧本内容更丰富

剧本内容只是文字表达,必须通过表演者的生动扮演,通过表演者丰富的肢体动作,通过剧中精美的服饰道具,才能呈现出更高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其中就包括样式繁多的盔帽。不同于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戏曲表演者需要通过佩戴的盔帽等服装道具,更生动地展示出剧中角色的面貌特征,尤其是其中的主要角色,比如关公、张飞等,扮演者更加需要精致的盔帽来辅助自身的表演。盔帽的装饰性能够使剧本内容表现更加丰富,特别是能够增强其中人物角色的典型性。

(三)使整体服饰更美观

在戏曲表演中,表演者的服饰会随着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盔帽和演员身上其他部分服饰没有很好地搭配起来,那么表演者就不能很好地呈现出角色形象。在戏曲舞台上,盔帽和整体服饰如果搭配得当,就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戏曲服装的艺术美感,甚至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舞台作用。不同种类的服饰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所以为了更直观地突出角色地位的差别,制作人员在盔帽生产过程十分注重盔帽的标志性,讲究盔帽与其他服饰的匹配度,这样才能帮助表演者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在推进戏曲文化传播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重视盔帽与其他服饰配置间的协调性,使整体搭配更加恰当和谐,更具备独特性,使每一个角色在不同的服饰装扮下都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艺术美感,从而更加吸引台下的观众,对增强观众的审美意识也能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

(四)使表演道具更精彩

戏曲舞台上的表演道具是角色扮演的重要物品。例如剧中出现将军角色时,演员从头到脚所穿戴的各种服饰和所使用到的武器等表演道具必须搭配得当,才能让整个人物形象得到充分体现。比如一把长柄大刀或者一杆红缨枪,单独看上去并没有强烈的表现力,但是当演员佩戴好合适的盔帽后再将其握在手中时,道具所呈现出舞台效果就大为不同了。这时候无论是演员说出的台词还是做出的动作,其观赏性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舞台氛围。更重要的是从盔帽与道具的相互搭配中,观众能够感受到舞台上角色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内涵。因此相关人员务必意识到道具和服饰之间必要的关联性,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五)使舞台发挥更稳定

不同类型的盔帽搭配,对于台下的观众来说,可以直观地呈现出剧中每一个人物角色的对应地位,极大地增强了戏曲舞台的观赏性。同时,一名戏曲演员在佩戴上精致的盔帽后会对自己接下来的登台亮相更加有自信,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真正表演实力,最终赢得台下观众的认可。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盔帽在戏曲舞台上能够帮助演员拥有更加稳定的发挥,进而提升整体舞台效果,传递出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盔帽在戏曲中的运用的思考

(一)保证盔帽与整体服饰相协调

在戏曲表演中,相关人员必须重视盔帽与其他服饰间的搭配,能够根据剧情走向、角色特征等进行相应搭配,对一些角色的盔帽等服饰做到及时更新配置,保证每一套服饰都能搭配上相应的盔帽,帮助表演者更好地全面展现人物角色形象,绝不能出现胡乱搭配的情况。其中相关人员要特别注意的是盔帽的色彩、质感、风格等要素最好同整体服饰保持一致,从而进一步增强舞台效果。此外,盔帽制作人员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也要注重实用性,要符合表演者和剧情设计的需求,使盔帽在舞台表演中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体现出它的应有价值。

(二)注重盔帽的配置和搭配

随着当下的社会发展,戏曲从业人员和观众的数量逐渐减少,戏曲演出的场次频率也不大如前了。因此,各相关部门、学校,在推进戏曲文化传播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充分保证盔帽与其他道具的配置,根据演出要求进行采购补充,以保证舞台演出效果。此外表演者更要重视盔帽等道具的选择搭配,因为自身的表演与之息息相关,如果错误佩戴了不合适的盔帽,那么表演者在舞台上就难以进行充分发挥。同时,盔帽的设计制作必须保证实用性,要能够满足剧情设计和表演者的实际需要,还要在整体搭配上与其他服饰道具保持一致。

(三)保证盔帽与角色之间的协调性

戏曲中的角色种类比较多,以京剧为例,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其中,生指戏中的男性角色,又分为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旦角指戏中的女性角色,通常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如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摔打花脸等;丑角一般是剧中的小人物或反面人物,分为文丑、武丑,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因此,不同行当角色需要搭配不同样式的盔帽,在更好地展现人物角色形象的同时也能够方便观众辨认。特别在一些家庭剧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角色比较多,因此后台必须配置多样化的盔帽,以满足整个表演过程的需要。

(四)保证剧本内容的完整性

在戏曲表演中,盔帽的搭配必须坚持根据角色需要来进行,这样才能体现出剧本的审美价值。相关人员一定不能乱选、乱配,否则就会使观众难以对台上的人物角色进行区分,严重影响到整场演出的效果,从而导致戏曲表演剧团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地位大打折扣。因此,相关人员在剧本内容讲解、人物角色分工阶段就要仔细检查各类盔帽的存量,以保证满足整场演出的需求。此外表演者也必须要遵循相关规定,在自己每次更换服装的过程中,都应该根据剧本设定的角色形象进行仔细核对,保证剧本内容的完整性,从而将剧本的艺术内涵通过自己精心扮演的人物角色充分地展现给台下观众。

(五)保证盔帽的装饰性作用

在戏曲盔帽的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必须要注意加强盔帽的装饰性作用,使盔帽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舞台作用和艺术价值。必须不断地融入新的设计元素,提升优化舞台演出过程中每一处细节的艺术表现,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进而在长远意义上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播。

由于盔帽本身比较单调,为避免张冠李戴现象发生,组织者、践行者就需要加强对盔帽与装饰品的搭配学习,让其体现整体美、个性美的特征,使盔帽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与装饰品保持一致,体现出扮演者的整体美。

四、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盔帽的发展历程、作用以及相关的一些发展设想,分析了在戏曲表演过程中盔帽和整体服装、道具以及人物角色之间重要的内在联系,使读者对盔帽这一关键戏曲元素有了大致的认知。笔者也希望在未来戏曲文化发展推广的道路上,戏曲盔帽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戏曲演员增添更多光彩,使戏曲舞台更加精彩,更加富有吸引力。

猜你喜欢

表演者服饰戏曲
动物“闯”入服饰界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妙猜两数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