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导管室护士实施规范的PCI术前访视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2-10-29杨曾桢刘彬柏晓玲楼婷韦清樊雅

天津护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导管护士手术

杨曾桢 刘彬 柏晓玲 楼婷 韦清 樊雅

(1.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3.贵州中医药大学)

术前访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手术室护士在患者手术前与其进行交流沟通,评估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告知必要的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1-2]。随着介入治疗的兴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得到人们的青睐,术前访视服务也拓展至心导管室,由心导管室护士完成。但受医院环境,护理人力等因素制约,PCI术前访视多由病房护士宣讲或医生谈话告知,缺乏规范统一的访视内容和流程[3-5]。同时,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及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从被动接受逐渐转为积极参与,开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寻求健康知识、心理支持。基于此,团队前期通过调查研究和证据总结构建了PCI术前访视模式[5-6],该模式明确了术前访视的5个基本框架:术前访视的执行者(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心导管室护士)、对象(患者和家属)、时间(术前1日下午,时长10~20 min)、方式(一对一口头联合视频宣教)及内容,内容包含了术前评估、术前宣教、术前指导,根据访视内容制定了PCI术前访视记录单和宣教视频。本研究通过深入了解心导管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的真实体验,为优化PCI术前访视模式,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围手术期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21年5月至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导管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与PCI术前访视模式应用培训并考核通过;应用PCI术前访视模式≥2个月;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进修人员;调查期间不在岗人员。样本量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且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准[7]。本研究共选取护士10名,一般资料见表l。

表1 受访者一般资料(n=10)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根据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初步拟定访谈提纲,通过咨询5名心血管护理专家、1名护理学博士、1名护理管理者对访谈提纲进行修订,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2名护士进行预访谈,最终确定访谈提纲,包括:①请您谈谈进行PCI术前访视的工作感受;②在实施PCI术前访视过程中您遇到哪些困难?③您对PCI术前访视工作进一步开展有何建议?访谈前与访谈对象约定访谈时间,时长约30~45 min,访谈地点选择在医务人员休息室,访谈过程中仔细倾听,注意记录并鼓励受访者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1.2.2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转为文字,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1人转录语音资料,另1人核对访谈记录;2人独立提取资料中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的描述;辨别相似的观点,升华主题概念;对于有歧义的分析结果返回访谈对象处核实。

2 结果

2.1 主题1:工作认同

2.1.1 实现专业价值 受访者表示,规范的术前访视内容和流程能够使其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N2:“此次术前访视配有专业的术前宣教视频和访视记录单,跟我之前做的(术前访视)不一样,我觉得很好”。N5:“这样的术前访视既可以让患者了解手术,还让自己有工作的成就感”。N9:“实行系统化术前访视就是将工作前移,既帮助患者了解手术,又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2 促进医护患关系PCI术前访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走出去”拉近护患距离,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同时增进医护之间的信任感。N9:“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他们很感谢我,我们的关系也很融洽,这让我感觉我的工作挺有意义”。N8:“患者从手术台上下来抓着我的手说特别感谢我昨天给她讲那么多,跟今天的手术情形一模一样”。N10:“自从开展术前访视后,管床医生直接让我们给患者讲解手术相关信息。我想医生们确实是感受到了术前访视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也感受到了我们的努力,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2.1.3 提升综合能力 访视者的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共情能力等可直接影响访视效果。10名受访者均表示通过PCI术前访视,个人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N5:“视频让患者更直观地理解手术,访视单也很好,不过我会去想怎样和患者沟通更快更好”。N4:“一开始觉得实施术前访视很无趣,后来慢慢地自己主动起来,会思考一下怎样把宣教做得更有针对性,怎样更好地让患者、家属参与进来”。N10:“为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我不得不去看文献或咨询导管室专家,在这过程中我的专业知识也得到了提升”。

2.1.4 提高工作效率 术前访视作为一种特殊的护患沟通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准备充分,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同时有利于护士及时了解患者信息,预见性地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N3:“开展术前访视后,患者的着装普遍达到要求,节省了检查着装的时间”。N7:“访视时要求我们先仔细翻阅患者的病历,这一步骤让我们提前了解了患者的用药情况、辅助检查结果等内容,手术当日只需要再次核对清楚即可”。

2.2 主题2:访视中的新问题

2.2.1 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导管室人力资源配置欠缺导致护士应对访视工作心余力绌。N3:“现在每天排1名护士专职做术前访视,下午临时有急诊手术时人手完全不够”。N6:“有次2位同事同时休假,我都是等当天的手术结束了,才有空去访视,结束后都晚上九点多了,感觉整个人非常疲乏”。N9:“我大概统计了一下,每次差不多需要访视6例患者,遇到问题多的家属要耗费1个多小时,算下来一下午访视工作量真的很大”。

2.2.2 角色模糊 术前访视是心导管室护士的重要职责,但有数名护士表示该项工作的部分内容可由他人代劳。N7:“术前准备这一项其实不需要心导管室护士专门强调,脱掉首饰、内衣,更换病员衣服,准备尿壶等应该作为管床护士日常宣教内容,这样也可以避免我们重复宣教”。N4:“导管室人太少了,这个术前访视以后应该考虑由病房护士来做”。N5:“简单的内容比如术前准备、饮食都可以由实习同学来讲”。

2.3 主题3:需优化的内容

2.3.1 访视的方式 术前访视不应拘泥于一对一口头联合视频的形式,可因人而异的灵活访视,保证术前访视的有效性及可持续性。N4:“可以给他们发个小册子,或者小册子放护士站循环使用,让他们记忆得更深刻”。N5:“一对一访视效果固然好,但有时第2天PCI手术患者太多,可以考虑集中访视后,再一一进行针对性指导”。N1:“访视的方式应该要灵活,眼睛不好的患者要多口头宣教”。N7:“现在术前访视工作有了较好的成效,可以考虑在手术室患者通道投放电视,循环播放术前宣教视频”。N3:“可以多备一台ipad在病房,由值班护士对错过访视时间的患者及家属实施访视,保证术前每位患者都了解PCI手术”。

2.3.2 时间的安排 由于访视时间的不确定性及对象的特殊性,受访者表示时间上的把控需要进一步优化。N10:“有些患者对术前访视重视程度不够,等我到了病房,患者却不在病房,害我白跑一趟,浪费时间”。N2:“访视时间太难控制了,遇到年纪大的患者花的时间更多”。

3 讨论

3.1 PCI术前访视模式的实施得到心导管室护士认可 心导管室护士在实施PCI术前访视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到访视工作带给自身的收获和益处,认同术前访视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职业获益感[8-9]的体现。本研究中,护士一致认为实施术前访视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专业价值感,带给其精神上的满足。积极的情感体验可转化为工作的内驱动力,促使其在工作中自发投入更多的热情与精力[10]。受访护士表示会自觉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的学习,以便更好的为患者和家属进行访视服务。关怀性沟通是患者基本需求之一[11],良好的沟通能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负性情绪,促进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双方关系更融洽。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保证了手术进度,得到了医生的肯定与支持。

3.2 加强人力资源配置以满足访视工作需要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12]统计,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PCI患者为915 256例,呈持续上升趋势。PCI手术量的不断增加,加重了心导管室护士工作负担,访视工作难以高效完成。本次访谈中,护士认同访视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人手不足将成为影响访视执行率的主要原因,直接动摇了护士实施访视的信心。说明人力资源问题应引起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适当增加心导管室护士数量,护理部可参考国家卫健委《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整合心内科专科护士与心导管室护士,建立术前访视机动护士人力资源库,统一培训管理与调配,同时鼓励护理管理者弹性排班,避免高峰人手不足,低峰人员空闲的情况。

3.3 优化PCI术前访视模式以保证访视的可持续性 从最佳证据到实践应用之间尚存在巨大鸿沟[13],本研究显示,基于循证构建的PCI术前访视模式应用到临床情景中仍需进一步改进。访视的形式可灵活多样,语言解说或视频宣教为主,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制作术前访视宣教手册,方便患者取阅,加深印象,同时在病区和导管室公共区域循环播放手术相关科普视频,以形成多元化的术前访视模式。至于集中访视的方式,无论是人力还是时间上都能得到合理利用,但是访视效果还值得进一步深究。访视前心导管室护士可提前与病房护士联系,预约访视时间,减少患者该时间段内不必要外出。国外访视时间较长,约30~60 min[14-15],国内受医疗资源的制约,访视的时间相对较短,本研究中设定的访视时长为10~15 min。护士对于访视时长的把控问题归根究底与访视内容的熟悉度和访视方式的合理性有关。因此,下一步有必要形成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和督导体系,为PCI术前访视的实施提供保障。

4 小结

PCI术前访视是手术室访视工作的延伸,也是优质护理背景下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必要手段。基于循证开展的PCI术前访视,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信息需求,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但是仍存在人力资源、硬件设施、护士对访视角色代入不足。由于是PCI术前访视模式的实践,本研究仅选取1所医院的心导管室护士进行访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一步将完善PCI术前访视模式,同时在医联体医院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心导管护士手术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手术之后
心导管术的ICD-9-CM-3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超声心动图无创性评估肺血管阻力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
BTDE在ICU评价瓣膜置换术后PASP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