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壁画人物服饰在AR交互式插画中的应用研究

2022-10-29翟佳佳

西部皮革 2022年18期
关键词:纹样插画壁画

翟佳佳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AR 交互式插画是虚拟场景与现实场景结合,科普信息内容可以设计在虚拟场景得以满足,同时给插画带来了感官新体验。将敦煌壁画人物服装融入了AR 交互插画作品中,不仅传承和创新了敦煌艺术,同时对AR 交互插画的多元化发展也具有意义。

1 敦煌壁画人物服饰的艺术特点

1.1 造型形式

敦煌壁画起始时间跨度非常大。各时期绘制的人物造型、服饰造型不一。北魏时期,人物造型比例修长,人物多穿着西域服饰、汉族服饰。盛唐时期,壁画人物的造型比例协调,表情生动,多为身着僧侣服装,腰间束有锦裙,衣裙裹在身上,上绘有花纹祥瑞,显得高贵典雅。在供养者壁画中贵妇着盛装服饰、侍女穿着半臂襦裙、男子的圆领袍子,以及女史的圆领官服、女子骑射穿着革靴胡衣。

1.2 色彩特点

敦煌壁画的颜料几乎全采用矿石制作,很少部分为植物颜料[1]。莫高窟壁画中的彩绘主要采用的颜料有红、蓝、绿、黑、白等颜色的三十余种颜料。其中,红颜料采用的比例最大的是土红,特别是在早期十六国、北魏、西魏和北周时代。到了唐代,由于朱砂和铅丹的大规模使用,鲜艳亮丽的颜色大面积出现在壁画当中,有传统的单色裙子,也有浓艳的花裙子。

1.3 纹样特征

敦煌壁画人物服装的纹样种类丰富,一种是忍冬纹,一般为三叶片和多叶片,但是其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又变化为忍冬卷草纹。第二种是莲花纹,以团花的形态表现,常绘在衣领、袖子和内衣边缘的位置。第三种则为宝相花,纹样是莲瓣组成或叶纹组成。第四种为联珠纹,此纹样的最中间是描绘的人物鸟兽等条纹图形,而纹样的最外面则以对称的线条加以描绘。

2 AR 交互式插画的设计原则

2.1 视觉原则

2.1.1 易识别原则

AR 是将虚拟的物体放在我们周边的现实环境,但如果真实世界背景和虚拟环境信息不能有效结合,合成场景会阻碍认知功能,造成视觉干扰,出现在同一界面内显示信息混乱[2]。图像检测法是AR 最常用的一个定位方法,要抓取特征图像,算法就会对图片进行规划处理,并计算有效的特征点进行匹配,算法会排除掉一些比较平滑的曲线或元素,视为无效特征点,这种点一般出现在夹角处,所以为了使特征点分数更高,设计的时候需要避免画一些比较平滑或带弧度的元素与特征点需要平均分布在每一个角落。

2.1.2 趣味性原则

AR 技术插画能够带给消费者超越现实的体验,趣味性的增加则进一步提升AR 技术插画对用户的吸引力。夸张变形是增强趣味性的手法,变形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运用了与通常比例相反的非常规的夸大、变化、扭曲的比例,通过强烈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从而传达出内在的精神[3]。如《鹿王本生图》中人体比例加长,面相由椭圆变得条长,身穿胡服或胡汉混合服动态更加灵活多样,增强人物形象的美感。

2.2 交互原则

2.2.1 易用原则

AR 环境中的所有图形展示,都是在真实场景上实现运动的[4],如果系统操作方法相对过于复杂则会增加用户精神负担。因此完成真实场景设计的系统模型要简洁、高效,减少层次性的选择菜单,将重要信息和数据尽量在第一级菜单就将功能呈现给用户。同时在界面上添加快捷按钮满足不同层级的页面之间的快速切换,能够有效提高页面之间的跳转时间。

2.2.2 多感官体验原则

“多感觉”概念强调了人类的不同感官特征,并试图从各种角度和多个层面上实现感官的本能反应,以打破传统的以视觉元素为中心的观念[5]。用户滑动、点击、放大缩小敦煌插画,增强触觉体验。用声音讲解敦煌壁画文化,用触觉反馈增强沉浸感。声音效果或振动反馈都能在虚拟对象和真实环境之间产生接触或碰撞的感受。敦煌插画可印制在不同包装并采用相应味道的手工纸作为印刷纸张增强嗅觉感官。

3 敦煌壁画人物服饰融入AR 交互式插画的设计策略

3.1 内容策略

敦煌AR 交互式插画系统的设计构想,是建立在对实际敦煌研究、壁画理论与创作研究,及其对现代绘画中敦煌元素的运用基础上,进行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插画创作。根据市场调研AR 交互式插画目标用户主要是喜欢敦煌文化的年轻群体和敦煌文化商业推广的工作者,用户使用手机相机对实物插画及其周边文创产品进行扫描后可以弹出插画的动态效果,并且可对插画局部进行点击互动,观看敦煌壁画人物服饰元素的语音讲解和文字讲解。

3.2 视觉策略

3.2.1 风格定位

在敦煌AR 交互式插画中,对角色元素进行了夸张与变形的方式,在塑造人物造型时,在角色原本的正常比例上对面部进行了较圆的处理,对真实的人物比例进行缩小为1:2 的比例,形成头大身体小的视觉感受,整体风格Q 版化,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而Q 版人物形象在广告设计中广泛使用,吸引很多人的眼球,通过生动形象的夸张人物,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心理刻画,以及形象的塑造,传递给对方更加生动的信息[6]。

3.2.2 人物刻画

敦煌插画的角色设计对脸部进行较圆的处理。人物五官的描绘参考了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双眉呈细长的弧度,眼睛细长且上下眼睑呈二道波浪形,鼻梁高耸而方正,双唇红润丰满[7]。服饰设计依据莫高窟中隋唐飞天的衣着特征,如图1,身伎乐天飞天以束发带,头戴佩有红蓝宝石的金黄色宝冠,两条白色宝缯系于后方尾部成波浪形向上空飞扬,上身裸体,颈部佩戴璎珞,两手臂上环绕飘带,并佩戴金黄色手镯。下身腰裹衣裙,着双层腰裙并于腰部前系蝴蝶结,裙身长至赤足脚踝部处,与裙身贴体,在裙身绘有花团的纹样。

图1 敦煌AR 插画线稿Fig.1 Dunhuang AR illustration line draft

3.2.3 色彩设计

敦煌插画整体色调运用上参考了《鹿王本生图》注重色彩对比,如图2,颜色运用以红色、蓝色、白色、黑色等居多,插画色彩晕染参考了传统晕染技巧结合,用色阶层次叠晕圈染,角色的面部轮廓和眼眶周围均用红色层次叠染,再以赭石画眉棱、眼部周围和鼻梁,以示突出。头发用黑色晕染,再绘制发丝增加毛流感。长裙统一采用红色,并在红色基调上以同类色区分,飘带统一采用青紫色,配饰则用红、青、金色等装饰。背景的重色彩与前面的亮色彩构成对比,不同元素的局部色彩在彼此之间又互相联系,达到整个画面色调和谐一致的视觉效果。

图2 敦煌AR 插画色稿Fig.2 Dunhuang AR illustration color draft

3.3 交互策略

3.3.1 交互方式

交互方式遵循易用性原则,用手机相机识别敦煌插画后,如图3,插画模型立即显示在AR 环境里,可以对插画模型进行上下左右平移操作,还可以通过手势对插画模型放大缩小,增强用户体验。当手指放大缩小滑动手机屏幕时,设计了相对应的反馈,模型动画会发生放大缩小效果。当手指旋转屏幕模型时,会弹出敦煌的视觉信息,文字讲解内容,加上声音渲染,多角度呈现科普内容。

图3 交互模型展示Fig.4 Interactive model presentation

3.3.2 交互内容

识别内容遵循多感官原则,第一,识别图像后出现云消散出现敦煌插画的开场动画;第二,手指在屏幕上放大缩小可以观看插画模型细节;第三,点击服饰图案模型,画面留白处出现服饰纹样的图文介绍,同时播放语音讲解,再次点击图案模型交互与声音停止;第四,在屏幕上滑动模型,出现敦煌原壁画并伴有语音讲解,再次滑动交互与声音停止;第五插画的识别图载体不限制材质,可以是有味道的手工纸,亦可以是各类文创包装,如图4。

图4 交互内容展示Fig.4 Interactive content display

4 结语

通过将敦煌壁画进行插画创新再以AR 的交互形式展示,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同时,通过构建了敦煌壁画的AR 交互插画与展示程序,不但提高了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研究与文化推广的效率,也促进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的科学性、专业性,而且也为文化遗产创新创作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纹样插画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拯救“濒危”花纹
插画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飞蛾”修复壁画忙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何籽❘插画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