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品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创新

2022-10-29柴岩

西部皮革 2022年18期
关键词:纺织品纺织工艺

柴岩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引言

以纺织元素为教学创作灵感,充分利用纺织材料的特性及特殊的工艺手段进行创新设计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将纺织材料与其它专业领域跨界结合、交叉运用,把纺织材料语言和应用设计理念深入到教学实践。通过材料展现艺术特性的样貌,以及作品结构与纺织物间的转化,实践感受纺织肌理的细腻变化。同时在不同纺织材料中找到合适的点,实践体验材质、属性及结构的共存状态,探索视觉效果的不同呈现。透过纺织材料的属性,与其它综合材料相结合,对比重组,挖掘纺织材料在视错觉上的差异,引起纺织品设计新的诠释。

1 纺织品设计实践思维

纺织品设计实践将新旧技术、材料和工具结合在一起,保留对传统纺织工艺发扬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这个过程中的设计合集包含许多理念与思考,对于不同物质间的融合、重组、结构层次等讲述了纺织品设计在探索道路上创新思维可以是不同形态出现。在拼接、解构、镂空等纺织品设计思维上,实验性的创新再造,展现整体工艺视觉效果的独具匠心。

1.1 艺术性设计

纺织品面料是体现设计的一种载体,针织、印染、编织、拼贴等工艺改造开发,将不同种类纤维及线条交织在一起,赋予图案、色彩、形式等更多艺术表现可能。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对面料涉及更广,体验不同特征风格、空间感、新材料等在质感、形式和肌理上的改变突破。通过一系列对纺织品特性的研究,逐步探索出面料本质、本源,并借助其他方式等技术手段,从内在去改变材料的属性。将原本单一的纺织品外观材料赋予新特征、新风格,增强设计的律动感、立体感和浮雕感等艺术性设计表现,如图1。课程计划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面培养。

图1 面料设计

1.2 功能性设计

随着新媒介展示和寻找新的艺术学科,创意设计、可穿戴等前卫的创造性输出概念激发不同学科的新思路和新洞见,把新技术融入到纺织品课程体系中,探索新的视角和设计思维。围绕设计裁剪、轮廓及功能上的思考,充分结合高科技优势,展现现实与超现实的感觉。通过对材料的功能性创新运用,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改造理念和审美观,展现设计的原创能力。

在功能创作基础上还要注重追求审美的享受和作品的情感体验,从多个维度展开课程实验。如“三宅一生”的设计,服装折叠的探索和环保理念的实践认为:人们需要的是随时都可以穿的、便于旅行的、好保管的、轻松舒适的服装,为此开发了系列环保布料折纸衣项目[1]。这也将品牌服装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创意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包括设计师对它功能的基本阐释和未来展望。

如图2,三宅一生功能性服装设计的品牌亮点有:智能服装可以是一块可以折叠的布,像折纸一样从某一边提起,服装的立体形态就呈现出来。褶皱的装饰都是通过几何图形折叠体现,完美的展示了服装的结构特色。当收纳衣服时,由于本身重心的作用会还原到最初的平面形态,这个系列被称为“132 5.”诠释了纺织品功能性服装的高科技体验感。制作过程则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服装的三维立体形态,融入折纸的元素反复设计实验,将其在平面与立体空间中测试可行性转化,最后在纺织品特殊面料中应用改造完成。后来,三宅一生的折叠系列服装每年都会延续创新,包括服装的面料材质、流行色、款式、面料肌理、纹样图案等以及后续对实用性和功能性的优化改良。

图2 “三宅一生”功能性服装设计

1.3 时尚设计

面对学生群体,在教学中把时尚设计的观念灌输给他们,对社会流行现象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从调研报告、延伸解读到纺织品的时尚设计,呈现材料的装饰与现实生活的功能需求建立联系。可以先是通过计算机辅助制图实验,预设形式等从平面到立体的交互转化。材料经过实用性功能设计也会取代一些概念叙事性印象,使得纺织品设计在传统与现代新锐中找到平衡,在新潮与实用中找到平衡,也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找到新的课程培养方向。

课程创作从应用研究展开,在视觉、触觉、观念、空间等多方面进行尝试,以材料再造的模式对纺织品功能性相关设计探索。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将原创精神观念融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手工艺精神,赋予纺织品时尚设计的东方视觉美。深入实践设计与时尚融合将会如何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在这个背景下不断深化课程专业体系,优化学科配置,推进跨学科、跨文化创新实践的人才教育模式。

如图3,设计者从当下消耗量最大的纺织品“口罩”切入,探究口罩的防护与时尚设计,呈现口罩及其材料包涵的科技、防护、装饰等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由设计,口罩的用途与功能也因此得到了拓宽。纺织材料为用户创造了一种便携高效的使用体验,趣味、时尚、环保等不仅是人性化设计的进步,更是有温度并带有关怀色彩的生活态度。

图3 口罩设计(作者魏子雄、李安琦)

2 教学守正与创新

从纺织品设计课程创新思维探讨,当下社会技术发展融合交叉学科重组,教育方向从不同学科角度探讨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课程通过探讨织物与人的关系,实践研究每种材料性能在所需环境下的特点,感受其肌理变幻的可能,创意实践多种工艺交织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新的创造力,这也是面向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教育体系创新的现实意义,探索纺织材料艺术的更多可能,更是对课程教育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提升为社会服务的特色与质量,利用学校优质的资源配置,将纺织品设计的艺术形式积极投放于社会生活应用创新。学院推出系列美育学术论坛和课程作品展览,同时开发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实践平台,面向未来,以网络化、数字化模式创新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体验感,以及促进逐渐向师生间的深度交流性学习转变。

2.1 材料与科技探索

纺织品设计不是简单的材料拼凑,学生通过对纺织材料的个性化创造,改变其物理属性,让纺织品艺术设计成为具有精神观念的艺术语言载体。课程通过对纺织品形态设计、功能设计、艺术美感等要素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构造思维和形态把握的基本创作方法。

从纺织品设计的路径看,优秀作品往往是传统元素与现代领域的结合。无论是传统的实践方法还是依托新技术和数字化教育模式,都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艺术互动连接起来。实现纺织品设计实践转化与价值输出,为课程建设发展中所面临的瓶颈提供可行思路。在这一背景下,基于材料形成的微观视角,融合科技创新和文化生活为一体,促进纺织品艺术设计领域跨学科对话的平台,给纺织品设计课程改革发展也会带来了新的参考范式。将纺织品某种艺术形式转化赋予其功能、艺术、时尚等共通点,面向未来建立一个新的理念,同时也为高校课程教育成果输出转化建设新的培养目标。

2.2 工艺的流与变

深入纺织工艺文化的现状,了解优秀经典的传统技艺,在对其设计活化的方向上要保护与传承,尽可能的保留原味,同时也要做到多样化的创新。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了解实践,也在不断实践中建立理论教学体系。通过纺织品设计课程,体验工艺的基本创作流程,分析传统工艺文化元素,尝试探索纺织材料与现代艺术创作间的联系。在具体的工艺应用设计中,遵循工艺文化的原则,同时注重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怎样与科技相结合。甚至是目前出现的纺织新材料,使得纺织传统工艺受到极大的挑战,如何去设计将是传承力量的智慧体现。

课程促进与非遗传承人间的交流合作,通过一系列学习和展览活动,培养未来的工艺传承人和对非遗纺织的专业帮扶,探索纺织工艺新的保护模式创新。教学实践从内在工艺去改变纺织品的属性与面貌,注重内涵外延是设计创造性发展的过程,让传统的纺织工艺成为新的品质生活和大众时尚。

2.3 美育协同发展

纺织品设计课程教学有着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任,教学中讲究工艺实践、材料探索与观念表达相结合,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将材料与工艺、设计与技术等多元融合,深入社会生活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强调动手能力及社会服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通过纺织品设计课程展开基层设计实践体验,让学生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培养为社会贡献的服务意识和建设责任。

课程注重跨学科融合交流,面向未来探索新的纺织品艺术设计形式,同时也积极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塑造中国形象风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纺织品工艺的了解学习,让学生热爱中国文化艺术,熟悉传统工艺形式,坚定的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美育的精神,承担美育的责任[2]。引导学生能将纺织品设计领域运用到科技、产品、装饰、艺术等更好能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高品质需求,满足人们更高的审美视野和文化品位。教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展开课程体验式实践。

3 结语

教学从传统的研究方式转向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纺织品是时代进步的缩影,教学目标在数字科技领域的应用将会以更高速度开发纺织品的设计形式,同时推进设计应用的工艺创新进程,构建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新范式,通过课程实践互动实现新的创意价值。此外,将新材料融入现代纺织品设计,希望通过课程训练可以进一步强化纺织品的视觉艺术感与科技感融合。目前虚拟仿真教学普遍利用数字化建模和仿真技术开展产品纺织品研发设计和课堂仿真教学体验,这极大的提升了设计工艺和材料实验的课程效率。在延续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借助新方法和新领域,将VR 技术等与纺织工艺相结合,在计算机操作下进行虚拟再现,让学生通过课程实验实践,加深对纺织工艺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设计的创新实践能力。

基于上述理念,本课程还将外出考察、参观展馆活动等穿插于课程教学环节中,以训练学生对材料的观察、认识、理解、表达及驾驭的能力,关注人的审美、思想和现实需求等,能基本实现具有一定形态肌理艺术效果的纺织品设计。课程开展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希望通过设计课程与社会时代相连接,理解设计与国家文化间的关联及转化关系,提高学生的实操专业能力和综合设计表达能力。推敲每一次工艺实验,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多元内容的尝试,展现自己独立思考观察设计的方式,研究纺织品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表达内心的创作个性,敢于突破固定思维去创新。对于纺织品设计的学习要在不断尝试中收获方法路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想象创造力和视觉认知力同时,全方位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纺织品纺织工艺
中国纺织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