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非法外之地 开启“数字正义”时代

2022-10-28刘馨蔚

中国对外贸易 2022年10期
关键词:辟谣个人信息诚信

文/本刊记者 刘馨蔚

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对于建设网络强国尤为重要。在网络诚信建设高峰当前,中国十分重视互联网领域立法工作,加快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网络环境正在变得更加安全、公平、高效,也更有秩序。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安全与发展、竞争与创新、文明与和谐都需要法律的保障。”近日,以“弘扬时代新风 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下称大会)的主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认为。

网络诚信建设面临新环境、新挑战

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指出,面对网络诚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网络诚信发展是个动态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网络诚信领域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算法滥用问题凸显,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二是恶意使用技术手段,网络诈骗花样翻新。三是利用平台垄断优势,开展不正当的竞争。四是流量变现急功近利,直播带货良莠不齐。五是资本“绑架”粉丝经济,网络“饭圈”乱象频发。

针对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报告》建议,一是推进网络诚信规范化建设,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网络诚信监管,三是推进网络诚信建设示范工程,四是构建网络职业素养培训体系。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建议,当前,需要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及国际互联网法规建设,发挥国际组织及国际法规的引领作用;引导支持智库、高校、媒体、企业等开展国际交流、研究及合作项目;通过CPTPP、RCEP、DEPA等倡导推动数字经贸规则完善落实及推广,突出中国作为网络大国的优势。

“未来的全球化发展与网络文明密不可分,中国可以和世界各国携手,加强文明互鉴,为构筑人类网络文明共同体做出更多贡献。”王辉耀称。

网络法治建设开启“数字正义”时代

大会的分论坛“网络法治建设论坛”上,与会嘉宾分享智能技术如何在数字时代大显身手。

据了解,近年,人民法院成立互联网法院,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出台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构建起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建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论坛上表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汇众人之智、广泛凝聚共识。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深化务实合作。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强化依法治网。加强普法宣传、深化法治研究,建设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同时,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互联网司法研究院院长刘奕群指出,人工智能在司法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算法固有偏见、系统融贯不足、数据潜在风险等三大挑战。对此,他建议,司法人工智能的应用应建立算法过程监督和结果验证机制,在改进办案流程与效率的同时,保留法官个体对法理情理的自由裁量空间。还应建立专家队伍,将审判经验、司法常识、司法政策、法学理论等沉淀数据纳入数据范畴,建立新一代司法信息智能公开体系。此外,司法人员的裁判主体性和不可替代性要贯穿全程,探索人机协同的辅助决策应用模式。

“深入开展算法治理是适应当前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促进算法行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说。

净化网络环境,源头在内容

净化网络环境,源头在内容上。牛一兵在网络内容建设分论坛上指出:“网络传播具有超时空、跨国界、大聚合、强互动等特点,是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

2018年,由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在网络谣言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谣言止于智者。”新华网董事长、总裁刘健建议,深耕内容,着力建强保障辟谣阵地;创新表达,持续打造系列辟谣产品;打通渠道,协同各方力量,拓展传播渠道,联动夯实多维的辟谣矩阵,形成网上辟谣合力;树立形象,持续塑造权威辟谣品牌。

新华社副社长袁炳忠表示,与谣言坚决斗争,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深刻认识网络谣言治理的重要意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责任感,坚持真理、传播真相、激浊扬清,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2017年,新浪微博建立了社区志愿者、社区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组成的三级共治模式,鼓励网民通过巡查、投诉评审、仲裁参与网络共治,初步形成了微博网络监管社会化新品牌。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称:“广大网民是对抗网络谣言、抵制网络谣言、战胜网络谣言的主力军。”

牛一兵表示,推动网络辟谣,治理谣言乱象,净化网络生态,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网络视听创作呈现出精品化、多元化的趋势,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是人民文艺生活的刚需。用好内容、赢得人心,为向上向善的力量服务是网络视听创作必须坚持的长期主义。”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

2019年,爱奇艺推出国际版。截至目前,已在191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支持12种语言的用户界面和字幕,上线电视剧、综艺、动漫,总内容超1200部,电影超3300部,输出内容覆盖海外多国主流电视台及视频平台。龚宇认为,网络视听创作要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个人信息保护需“隐私科技”护航

在大会分论坛“个人信息保护论坛”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主办检察官、二级高级检察官邱景辉表示:“如果没有个人信息的安全,网络就不安全,网络行为就难以规范。”

当下,已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数字技术成为决定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在数字文明的视野下看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2021年,中国出台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对公益诉讼作出了专门赋权。邱景辉介绍,最高检及时明确办案重点,加强对生物识别、金融账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的严格保护;对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个人信息进行特别保护;对医疗、就业、消费等重点领域处理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就超大规模个人信息进行重点保护。过去一年,各地检察机关办理了2000余件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

“目前,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体系已初具规模,形成覆盖标准制定项目、标准研究项目、标准化技术文件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体系。”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主任姚相振称。

联合国数字安全联盟理事长、云安全联盟CSA大中华区主席李雨航认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标准的支撑,从而在落地执行中解决具体问题。同时,个人信息保护还需要“隐私科技”提供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对相关数据进行高效保护。

当下,已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数字技术成为决定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在数字文明的视野下看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立峰指出:“我们要思考如何追求社会利益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追求‘数字共同体主义’。既要守住‘数字人权’的底线,又要追求‘数据共享’的高线,让人有尊严,让数据可以共享。”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茂松认为,数字文明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还应与国家总体安全联系起来考量。如果个人信息流到国外,也可能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

“我们深知安全信任是企业在数据经济时代的立身之本。希望和行业在严守企业合规底线、推进行业生态合规、探索数据发展新规则等三个方面共同努力。”腾讯集团法务副总裁江波称。

猜你喜欢

辟谣个人信息诚信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民法典应进一步完善侵害个人信息责任规定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真相查清之前别急着辟谣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