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来新时代新会展的构建与发展

2022-10-28陈泽炎

中国对外贸易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活动

文/陈泽炎

2022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看到,新时代的十年来中国会展活动和会展业态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进展,构建起新时代新会展的崭新格局。

一、新时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会展的系列论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和关注会展活动,对此有着很多重要指示精神。譬如,在《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中,就有大量书信是写给相关大会、年会、论坛、座谈会、研讨会、展览会、博览会、博物馆和节庆活动的。对此,我们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以下就是本文汇总的一些学习要点。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现代服务业是产业发展的趋势,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海南要积极发展会展业。

2.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策划和指导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和中国国家进口博览会等重大会展项目,并赋予其重要使命。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这项倡议源于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他说,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所有在北京举办的重要纪念、成就性展览会,强调发挥这些展览会的宣传教育作用。2018年11月13日在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时指出,要通过展览,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2021年6月18日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参观学习,更加自觉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4.习近平总书记对重要国际论坛高度重视。2013年6月5日和2017年12月6日,习近平分别向在成都和广州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致贺信。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指出:达沃斯虽然只是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小镇,却是一个观察世界经济的重要窗口。大家从四面八方会聚这里,各种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了很高的产出。这个现象可以称作“施瓦布经济学”。

5.习近平总书记对成功举办重大国际会议和赛事活动的城市予以表彰鼓励。2018年7月3日他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成功举办作出指示说,举办上合峰会,为青岛、为山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希望认真总结“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经验。

6.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发挥展会平台作用,促进双循环。他指出,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他说,广交会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他强调,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提供了一个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有利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市场机遇,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也有利于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消费品。在2022年8月31日的贺信中,他再次强调“服贸会是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

7.进入新时代,我国举办了多次重大庆典活动(属于会展范畴),都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庆70周年庆典的评价是,国之大典,气势恢弘、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评价是,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充分体现了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办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采,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8.博物馆的常年展览展示(属于会展范畴),一直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2016年11月9日,习近平在《致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参观新疆博物馆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9.展览展示和会议论坛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5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

10.2022年4月8日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阐释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他指出,把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国之大者”。这是对重大体育赛事等会展活动的高度评价和殷殷嘱托。

二、新高度:会展业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入世”后,我国即在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首次设立了“会议展览服务业”(会展业)这个小类别,代码为L7491;其相关解释是:为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谈、民间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的展览和会议。

2015年6月,国家标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0598-2015)规定,大型活动是指大型演出、赛事或会展等各类大型活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就使用这个《标准》。这是通过国家标准对会展活动从商贸领域向文体领域延伸的明确表达。

2017年10月,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将会展业从原来的“小类别”升格为“中类别”(行业代码为L728);下设:科技、旅游、体育、文化、其他,共5个小类“会展服务”,代码分别为:L7281、L7282、L7283、L7284、L7289。其释义为:“指以会议为主,也可附带展览和其他活动形式,包括项目组织策划、场馆租赁保障、相关服务。”

此外,在这个国家标准中还规定代码R8850为“博物馆”,系指“收藏、研究、展示文物和标本的活动,以及展示人类文化、艺术、体育、科技、文明的美术馆、艺术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馆等管理活动”,表明了博物馆陈列展示与会展业的紧密关联。

2018年9月,国家统计局将工业会展、电子信息会展、金融会展、科技创新会展、大型活动策划等列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2019年1月,国家发改委将“会展服务”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将“会议展览及相关活动等服务”列入其中。

总之,新时代的十年,会展业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到2019年,中国统计到全国有187个城市举办11033场展会,展览面积达到14877万平方米。另外,中国展馆数量达到292座,可供展览面积1197万平方米;此外还有24座展馆在建,可增加提供26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全国有会展大专院校285所,在校学生3万多人。这些在世界上都是处于领先行列。

三、新认知:会展活动确有经贸文化社会等多重功效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会展活动、会展业态功效作用的理解不断深化。这是新时代对新会展的赋能和新会展对新时代的贡献。

1.市场构建:改革开放新需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会展的关联,在新发展阶段更加突出地体现在“实现双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两个方面。

在双循环中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央最新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打通制约经济双循环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正是由于会展活动具有强大的空间流动性,广泛的地域适应性,多样的展示可能性,实时的交流亲和性,使得会展活动可以遍及全国,相互呼应,充分流动,灵活机动;也就必然成为打破地域分割,克服交流堵点,推动贸易畅通,实现统一市场的积极动力和有效形式。

譬如,那些国内知名的大型平台性会展项目,那些已举办多年的国际专业展会项目,那些最具品牌、新潮、时尚、人气的展览展示与节庆活动,总是会引得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甚至“人满为患”。这种遍及全国各地生动且有形的市场,就是在推动形成和不断巩固全国统一大市场。而且一批大型会展公司和头部会展企业,也已经在全国布局,收购兼并,管理输出,品牌扩展。这既是资本流动,也是业务拓展,更是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力举措与有效行动。

2.主场外交:国际交往新形态。新时代的会展活动搭建起中国主场外交的工作新平台。

从2018年开始,中国一系列“主场外交”的重要形式就是会展活动。譬如:201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合组织元首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9年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会展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使出现了疫情,2021年2月9日习近平主席依然主持召开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视频会议,成为中国的又一重要主场外交活动。

作为中国主场外交活动的会展活动就意味着中国是活动的东道主和主持者,由此可以充分发挥出各种优势。

作为中国主场外交活动的会展活动就意味着中国是活动的东道主和主持者,由此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优势。特别是中国一流的会展设施和周到的会展服务都会给各国代表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在主场外交的会展活动舞台上,中国充分发挥出引领作用,包括议题设置、议程安排、文件准备、议案形成等。而且在这方面,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也得以宣扬和展现。特别是中国的主场外交会展活动正是体现和表达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场合和生动实践,由此就更加使得会展活动与世界大形势与国际大背景紧密关联起来。

3.任务平台:战略实施新载体。会展活动所具有的广泛适用性和灵活通用性,使其成为实现国家战略的有效平台和实用手段。譬如,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在实施这些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会展平台的作用就在于宣传、教育、贯彻、推进。正如2018年在创办首届进博会时,商务部撰文所指出的,它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大行动,是推动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公共产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宣示,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措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动作为。

4.交流传播:文化自信新表达。会展活动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渠道。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已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传播作用的展会,也创办了诸如世界互联网大会、读懂中国会议、香山论坛、世界政党大会、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等一批重要的会议论坛。这些项目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议倡导和关怀指导下完成的,极大展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心态和主动传播意识;鲜明体现出习近平所强调的,“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重要思想。

5.城市发展:会展成为新助力。近年来,一些会展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会展聚集区”。这是会展城市以大型会展设施(往往是会展综合体)为核心,辅以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吸引会展产业链各环节企业进驻,而构建形成的会展业态集中区域。由此,会展业投入产出效率高,营商环境生态好,对城市发展带动大。

成都市在建设会展聚集区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他们进一步又提升为“会展建圈强链,赋能产业发展”的新阶段。2021年12月,成都市政府《关于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要求,每个重点产业链培育或引进1个标识度高、显示度强、影响力大,并与产业主导方向高度契合的品牌会展活动,形成“以产兴会、以会促产、产会一体”的良性互动。2022年2月,成都市博览局又印发《成都市会展产业建圈强链十大行动》,从“建链、育链、融链、补链”等十个方面,推动会展产业能级提升。

6.先导产业:会展业态新使命。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后,会展业所具有的“先导性服务”属性越来越凸显出来。据悉,商务部等主管部门在相关文件中已对此予以确认。这是对会展业属性与地位的进一步充分肯定,使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更具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文认为,会展业的“先导性服务业”属性可具体表现为“三链条”中的“三先导”功效,即:在设计阶段的“创新链”中,发挥出“前瞻性先导”的功效作用;在制造阶段的“供应链”中,发挥出“保障性先导”的功效作用;在营销阶段的“价值链”中,发挥出“扩增性先导”的功效作用。

譬如,当前我国已经确立并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于是,会展活动就在交流研讨、推广宣传、合作促进、品牌树立等方面起到先导性功效作用。以2022年8月24日在南京召开的“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为例,它以“网络全球 决胜未来”为主题,用未来网络架构探索在互联网下半场实现弯道超车,引领全球未来网络行业发展,为助力建设网络强国书写下精彩答卷。又譬如,8月1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进行的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上发布的《宣言》提出,建设世界绿色低碳领域创新高地和示范中心,加速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变革;湖州要成为示范者、探路者、引领者。

四、新态势: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下的会展活动

2020年以来,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形成新的国际时局。2020年3月18日,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阶段,中共中央常委会提出,兼顾疫情防控和对外经贸合作,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模式,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新会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2020年4月13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 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展会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业态模式创新。积极打造线上展会新平台。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卷土重来,对会展行业造成又一次严重损伤,不少会展中心改建成为方舱医院,参加救护。疫情的反复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明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而会展活动的举办,也是国家经济恢复生机的重要标志。在此时局之下的我国会展活动,既要自保,又要出力。“自保”就是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复展复市;“出力”就是为了发展大局,发挥会展功效,促进市场繁荣。

2020年、2021年全国线下展会数量和面积都在下降,但线上展会却大为增长,达到近千场。2022年以来,作为国家级的四大展会坚持“线上+线下”方式,持续取得积极成效和显著成果。

2022年春季第13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线上办展10天,有2.5万多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在50个展区展销十六大类商品;228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齐聚“广交会云上平台”,实现了“稳链稳贸”的局面。

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2022年7月25—3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法国作为主宾国。其国际国内两个展区的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较上一届增长25%。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8月31日至9月5日在北京举办,有超过400家的世界500强以及国际龙头企业线下参展,整体国际化率达到20.8%,展区面积较上届增加2.6万平方米。

即将于2022年11月5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进展顺利。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家企业签约参展。

在连续3年的抗疫斗争中,我们已经有了从“会展重启”到“会展重构”的深入思考。这就是,“战略重构”—从突出“现场成交”到突出“体验感受”;“模式重构”—从突出“参会群体”到突出“社区引领”;“目标重构”—从突出“即期盈利”到突出“数据资产”;“技术重构”—从突出“线下实展”到突出“双线融合”。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活动
“六小”活动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活动随手拍”
全面透析欧洲会展业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
会展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