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釉线在建盏中的应用*

2022-10-25谢清华

陶瓷 2022年10期
关键词:坯体釉面建盏

谢清华

(南平市建阳区则物陶业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1 建盏的素烧效果

建盏是火与土的艺术,素烧是建盏烧制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建盏的素烧工艺是将未施釉的坯体放入窑炉中,经一定温度的烧成曲线进行热处理,使坯体结构发生变化,并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过程。素烧后的坯体再进行施釉,施釉后的坯体再放进窑炉烧成则称为釉烧。也有不进行素烧,而是一次烧成的工艺,一次烧成是指未经素烧的坯体直接入窑烧成制品,宋代建盏都是一次烧成。由于生坯含结晶水较高,上釉的技术要求较高,烧制中成品率低。为保持作品的宋韵,烧制传统型仿宋建盏时,也可采用一次上釉的方式,但技术难度较高。建盏的素烧是种常用工艺,素烧的作用具体如下:

(1)素烧坯体后,坯体的物理硬度增加,有利于在上釉、装窑过程中减少工人在接触坯体造成的破损。

(2)素烧后,坯体中陈腐胎泥的有机物被氧化挥发,水分蒸发。上釉后烧成时,可以避免挥发性物质的烧失,从而造成釉面出现脱釉、釉泡、釉坑等产品缺陷。坯体烧结过程中碳素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气体挥了发出来,碳素的反应避免了碳素的沉积,可使得釉色鲜艳明亮。

(3)素烧后,坯体吸水能力增加,也提高了釉的吸收能力。素体可以再次筛选,因为素烧后有些缺陷比较明显,如隐裂、褐眼等无法去除,可以进一步提高釉烧的品质及成品率。

(4)建盏烧制过程相对复杂,先进行素烧,再进行釉烧,从常温以一定的升温曲线加热到高温,再从高温以一定的降温曲线冷却到常温。

这种温度的变化使胎体的微观结构发生脱水、氧化、还原、分解、复合、熔融、分相、析晶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胎体不断收缩变化,胎体内的铁质等物质也会参与到釉面的反应变化中,最终达到理想的釉面烧成表现。

2 建盏的残缺美

建盏均采用仰烧的烧制方式,釉水在高温中剧烈流动,又因重力作用釉水会向下流,所以建盏越靠近露胎部分,釉水也就越厚。

而在烧制过程中釉水的薄厚程度难以掌握在刚刚好,并且施釉多少全靠匠人的经验把控。但目前许多人并不接受残缺的建盏,认为这样不完美,所以这是个矛盾。建盏的瑕疵并不能像维纳斯的残臂那样容易让人接受,可能是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维纳斯原本就没有了手臂,又或许是大家还未达到“缺损中见完整”的艺术高度。

建盏的残缺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盏口摸去有颗粒感

建盏的原料中加入了石英砂,它的作用除了产生铁胎外,还可以提高胎土的耐热度,降低建盏的废品率。而建盏的沿口几乎就没有釉,不能完全遮盖石英砂。可能会出现肉眼可以看到的小突起或者手摸上去会有颗粒感,此现象并不属于瑕疵。

2.2 缩釉、跳釉

建盏烧制过程中产生缩釉现象,往往是因为温度没达到内外一致而造成,比如老盏中的龟裂纹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瑕疵。电烧窑烧成的建盏较少出现这种现象。出现缩釉,但如果缩釉纹路整体呈现出统一的美感,这种建盏也会是一种受欢迎的品类。

跳釉是指建盏坯体某些部位(一般呈点状)未被釉层覆盖,究其原因,一般是上釉前胎体粘上灰尘、表面有砂粒等,烧成时往往会出现跳釉。跳釉面积通常很小,对釉面完整性和美观性的影响远远小于缩釉,当然,也有部分陶艺师以随机跳釉为艺术风格,刻意去追求这种残缺的艺术美感,但作为新烧的建盏作品来说,建盏的跳釉属于瑕疵。

2.3 建盏的釉面气孔

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建盏,会看到有的建盏釉面上分布着很多细细的小孔。这主要是因为,建盏胎土使用的是含铁量很高的粘土,并非其他瓷器使用的含铁量很少的高岭土,由于除铁技术所限,古今的工匠和技术人员都不能完全消除表面产生的小孔,纵然烧成时坯体玻化程度很好。但是总能找到方法,可以做到这种气孔尽量地小且少。从这个方面看,此类气孔并不能称之为瑕疵。

2.4 胎底略微不平

建盏置于平整桌面上,略微有点晃动,仔细观察,这是由于胎底有个别泥点砂粒或者粘有异物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可以用砂纸适当打磨底部至平整即可,此并不算瑕疵。

如果实在不能接受胎底不是特别平整,可以联系卖家更换,并不算无理要求。而建盏倒置于平整桌面上有晃动,说明口沿变形,这才算瑕疵。

2.5 过火或生烧

此类如上面缩釉一样,是否为瑕疵都是相对的,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均属于特殊釉面,也有不少盏友当做另类建盏品种把玩收藏。微生烧的“灰皮釉”以及微过火的“柿红釉”均为建盏中比较受欢迎的品种。

2.6 玄釉

建盏或多或少都有这种釉相,这也不能完全算作瑕疵。古人的审美往往把这种古朴自然,人为不可控的釉相当成一种美感,也俗称“釉泪”。

3 釉泪是如何形成的

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同时,石灰釉粘性强,其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建盏施半釉,施釉圈釉水厚到一定程度会往下落,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

当釉泪(见图1)垂而不落时,形成特有的个性美,当釉水落下过于盏底,沾到窑上,影响美观,则视为瑕疵。盏友们都醉于建盏的釉泪美,苦寻有釉泪的美盏。

图1 釉泪建盏

物有泪皆有情,釉泪是有名字,有生命的,经历千度高温,在不见天日的窑中锻造,烈火出身,留下的一滴是它涅磐的泪。釉泪,承载的是陶匠们的汗水与努力。釉泪,更是承载着建盏对窑炉思念和情义。

这滴似掉非掉、若隐若现的泪都足以打动人们的心。“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这神秘莫测的窑炉里,凝结着的都是匠人的心血。他们为了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把属于中华民族的古老技艺发扬光大,日复一日磨练着自己。在不断地尝试、磨合、改进之中,制造出一只只美丽的建盏。

建盏是孤单的,每一只都是孤品。“世上没有两只一模一样的建盏”,在从大地望向天空的眼睛里,釉泪也许是建盏因孤单而流泪,或因骄傲而落泪流,也许这泪是建盏匠们的汗水凝结而成。

4 止釉线在建盏中的应用

因建盏釉水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盏底积釉、粘底、积釉不均等问题,导致成品率下降无法控制成本,设计之器型的柔美线条被破坏,没有烧制出灵动幽美抒情型之美感。

因此,止釉线的设计用于控制釉水的流动性与积釉方案。建盏止釉线的设计理念如下:

(1)依据器型的施釉高度与垂直度算出积釉厚度(积釉厚度以1 280℃度炉温算,大概是所施釉的厚度1.5~2倍的厚度),也可以依设计器型多少实验后确认止釉槽的数值。

(2)止釉槽的设计要点,如图2所示。

图2 止釉槽的设计要点

坯胎修止釉线时一定要做引导线,有利于釉水的引流与气体的排出。引导线依原有器型轮廓向内修出,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烧制时胎收缩的应力分布。

(3)坯上釉时可以挂釉到止釉线卡口2 mm 处,注意近于止釉线轮廓区域施薄釉。采用止釉线的成品,如图3所示。釉面的的局部,如图4所示。

图3 止釉线的成品

图4 釉面的的局部

5 结语

止釉线可以使建盏落釉很自然,非常齐平。从建盏的烧制工艺来说,落釉持平的话,是由于止釉线的作用,有工整之美,不做止釉线的话,就会有釉滴泪形成,有自然之美。若追求建盏的工整统一协调之美感,止釉线设计功不可没。

猜你喜欢

坯体釉面建盏
一种超疏水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稀土尾矿在无光釉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矢志传承 探索创新—归隐山林,只为做出一只舒服的茶盏
提高全抛釉瓷砖釉面硬度的研究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添加剂种类对以稀土尾砂为原料制备的陶瓷坯体强度的影响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