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了解他

2022-10-21童自荣

上海采风月刊 2022年4期

童自荣

这篇小文最初成文于10年之前。这么多年过去了,文艺工作者宋怀强依然是这么个人,保持着他的个性。而尤让我欣慰和赞赏的是,他不理会身边的种种无端干扰或诱惑,在艺术事业上仍然不断开拓,不断追求进步。相信朋友们读了他的故事,也会引起一些共鸣。

宋怀强,近些年在上海演艺界有不俗的表现。不错,他富有独特个性,富有创造意识,尤其在语言艺术、朗诵艺术这一块的个人造诣,使之在众多“后起之秀”中显得有几分特别。这个上海本地汉子,靠着个人的钻研、奋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尽管我跟他不在同一个单位,虽同为上戏校友,彼此也至少相差十几届,但我还是敢说,我了解他。

如果你对语言艺术颇感兴趣并时有留意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年来,宋怀强在这方园地里真可谓硕果累累,影响力和实力都不可小觑。持续热播的电台名牌栏目《刑警803》里面的探长苗飞——一个冷峻而又极机警的公安人员就是宋怀强演播的。把刑警刻画好,使之富有人情味又有独特个性,这是要下功夫的。而宋怀强声音里的冷峻使他塑造的形象有很高的识别度(这在听觉艺术中尤显重要),亦有一份内在的威慑力,令角色可敬又可信。广播剧得到上海听众的热捧,除了本子写得精彩,宋怀强的努力同样功不可没。

名著《水浒传》,他应邀将其录成了CD,因他独特的理解和处理,以及他活龙活现的演绎,而广受欢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讲述二战时诺曼底登陆的小说,32个章节分别邀请了32位演播者,他是上海地区唯一的中选者。他还有许多出色的作品和舞台表现,得过许多奖项。而不管面对多大的表彰,他特别沉得住气,绝不致飘飘然忘乎所以;面对工作中之不如意,甚至失败,他也绝不气馁,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就是了。

有时我倒难免为之纳闷:他怎么忙得过来?看来光死用功是不行的,还得有那么一份聪颖和灵感。他的自信,他的超人的记忆力,他的出色的模仿能力,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是我所欣赏的。后生可畏,所有这一切也值得我好好学习。

宋怀强的本职工作是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主持艺术系的系主任,其实力由此亦可见一斑。在主持系的教科研中,他也追求着自己的一份特色:超前和应变。例如,他分析主持人瞬间的眼神和表情,研讨其间主持人的思考和即兴发挥,认为这思考加发挥应极合理极可信,还极有境界和品位,由是才极易和观众引起共鸣——宋怀强在教学上的心得和创造力,令人十分感佩。除了不断实践,勤于学习与善于思考也是他的窍门吧。他的教学与研究理念,也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

我想当然地以为,这样的宋怀强理应是上戏表演系毕业的,然而我错了。尽管他父亲是上戏表演系的资深教师,曾带出过好几届藏族班,他从小又在这样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中熏陶长大,他的妹妹宋忆宁也毕业于上戏表演系。但他一开始情有独钟的并不是表演,而是音乐。追溯一下他的从艺经历,早先在奉贤星火农场时,做过广播台播音员,后来报考了上师大音乐系,学成后,他曾进入乐团工作,之后他还组织过一支三人演唱组合。最后,“叶落归根”,成了上戏的一名音乐教师,而后又逐渐挑起了新生学科——主持系的重担。我想,他的早熟,他的丰富阅历,他的永不知疲倦,以及他丰厚的音乐素养,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诸多成绩。

我一向敬重圈子里那些纯粹搞艺术的人们。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他们依然坚持远离浮躁,远离功利,远离实惠,远离赚钱很多的“网红式”的生活,以追求艺术、从事创造性劳动为最大快乐。宋怀强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我甚至觉得,他恐怕走得更远,对某些不良现状嗤之以鼻,宁可生活在艺术之中。加上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性格,有什么惊人之举,其实也不足为怪。至于,业务上如何再精益求精,为了他好,我和一些朋友亦会坦诚给他提出,老老少少互相提醒,互相提携,理当如此。这里就不展开了。

热望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取得成功。或者也不必在乎成功,享受新的艺术实践、享受艺术的创造,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加油,小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