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22-10-18王志伟韩森东张少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椎弓椎管螺钉

王志伟 韩森东 余 智 张少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骨科(江苏 南京 210044)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常合并脊髓损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其治疗重要手段,能帮助患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减少其卧床时间[1]。而不同个体的椎弓根差异较大,螺钉的置入位置往往较难把握,进钉位置或方向不准确会导致反复调整,导致孔道过大,置钉后易脱出,且会造成并发症[2]。而且其内侧据脊髓只有2~3mm,若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壁易造成脊髓损伤[3]。而术前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能够帮助制定个性化的置钉方案,确定术中所用螺钉直径、进钉角度、深度等,有助于螺钉的准确植入[4]。因而本文在术前采用CT检测患者的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以期为临床诊治胸腰椎骨折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4例。

纳入标准:经CT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有手术指征;受损至手术时间小于14d;年龄为18~70岁;患者均同意手术治疗。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患者;伴有心脏、肾、肝等重大疾病患者;伴有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涉及多椎体骨折患者;曾有过胸腰椎手术史患者。男51例,女43例,年龄26~53岁,平均(38.46±6.31)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47例,高处坠落18例;重物砸伤12例,跌倒伤9例,其他原因8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术前影像学检查术前采用GT Light Speed对患者的伤椎及上下相邻2个椎体进行扫描,层厚2~5mm,螺距1~1.5,连续扫描,获取椎弓根最宽处层面,以便确定进钉点,以及螺钉所选的长度及直径。获取患者的椎弓根横径、椎弓根中心轴长度、椎弓根的内聚e角,同时采用DR检测在侧位片上测量伤椎椎弓根f角。

1.3 手术方法患者全麻,在C臂机引导下定位病椎,选用术前CT椎弓根最宽处层面,在横突与关节突之间的点即为进钉点,根据椎弓根横径作为螺钉直径,并测量椎弓根中心轴的长度,以该长度的80%作为螺钉长度。在进钉点,插入椎弓根探子3mm,根据e角、f角调整椎弓根开口器的方向,并根据患者体位进行调整,置入螺钉,并用C臂机透视确定后,进行固定,必要时减压、植骨,冲洗后逐层缝合,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术后进行抗感染、激素治疗等,术后3个月避免弯腰、负重。

1.4 观察指标(1)术后置钉效果:采用螺钉位置的分级系统[5]评价置钉效果:优: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良:螺钉穿透椎弓根壁≤2mm;中:穿透椎弓根壁>2mm,但无神经损伤;差:穿透并伴有并发症。(2)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压缩度、脊柱后凸程度、椎管面积比较:术前、术后采用X线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患椎后凸角度,压缩程度为骨折椎体前缘实际高度/估计正常高度;采用CT测量患椎残余椎管面积及正常椎管面积,计算百分数[(椎管面积理论值-残余椎管面积)/椎管面积理论值]。(3)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分级:术前术后采用ASIS神经功能分级[6]判断患者神经功能,等级分为A、B、C、D、E,由A级到E级,患者神经功能逐渐正常。(4)随访: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进行CT及X线复查,记录患者不良事情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置钉效果94例患者置钉后优91例,良2例,中1例,差0例,失误率3.19%,置钉效果较好。

2.2 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压缩度、脊柱后凸程度、椎管面积比较患者术后的椎体高度压缩度及椎管面积均较术前增大(P<0.05),脊柱后凸程度较术前减小(P<0.05),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压缩度、脊柱后凸程度、椎管面积比较

2.3 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分级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果见表2。

表2 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分级

2.4 随访术后随访1年,无1例断钉、螺钉松动、神经、血管损伤、深部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

3 讨 论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脊柱损伤,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7]。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患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常用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椎管容积、重建脊柱稳定[8]。椎弓根螺钉可固定到脊柱的前、中、后三柱,帮助患者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列,然而由于脊柱的解剖复杂程度,螺钉置入位置不当会造成手术失败,导致骨质固定的稳定性差,出现螺钉松动、拔钉,术后椎弓根皮质破裂、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9]。采用CT测量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能够帮助医师对螺钉型号进行选取,能够确认手术入钉点及方向,有助于螺钉置入[10]。

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与多因素相关,螺钉需达到理想深度,且其直径需达到最大固定强度而又不穿破椎弓根皮质,因而需选择恰当的置入位置及适应的螺钉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11-12]。有研究表明传统的凭借手感及经验行椎弓根置钉,会导致椎弓根壁被穿透[13]。而本研究中通过CT测量椎弓根横径及椎弓根中心轴长度,有助于螺钉直径及长度选择,使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匹配,防止钉道破裂。通过椎弓根的内聚e角、f角能够确定入钉方向,降低耳聋置钉失误率,保证了螺钉的正确走向,避免了关节突增生及发育畸形等问题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中,94例患者置钉后优91例,良2例,中1例,差0例,失误率3.19%,且术后随访1年,无1例断钉、螺钉松动、神经损伤等不良情况发生,说明本方法置钉效果较好。研究表明,CT扫描CT能准确测量椎弓根各径线数据,判断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对压缩程度、脊柱后凸程度等进行计算,从而确定螺钉最佳置入方向、角度,使得置钉呈个体化,提高了螺钉置入的精确度,有利于减少并发症[14]。

椎体高度压缩度、脊柱后凸程度能够帮助判断骨折的类型及程度,同时为术后患椎高度恢复值提供参考,而椎管面积的与神经损伤存在着一定联系[15]。本研究术后,患者的椎体高度压缩度、椎管面积均较术前增大,脊柱后凸程度较术前减小,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说明手术后能有效恢复脊柱的解剖延续性,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前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使螺钉精准定位,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16]。

综上所述,术前采用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有助于确认螺钉置入位置,其置入精确度高、效果好,促进患者伤椎愈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有效改善了患者椎体压缩程度、椎管面积、神经功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椎弓椎管螺钉
加长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
椎管狭窄就应该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