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扩张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2-10-18邓瑞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柱状薄层影像学

邓瑞芳

确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CT室(河南 确山 463200)

支气管扩张是以反复咳血、慢性咳嗽及咳大量脓痰等表现为主的慢性感染性支气管疾病,主要是支气管不可逆变形及扩张所致[1-2]。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后的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因素,支气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但是检查操作复杂,检测中使用的造影剂可能对患者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不同患者对造影剂耐受程度亦不相同。因此,探寻其他检查手段诊断支气管扩张具有重要价值,现阶段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临床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主要手段[3-5]。主要的影像学手段包括X线、CT等,其中胸部X线片是一种重叠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缺陷;CT及多层螺旋CT(MSCT)可以多平面、方位显示支气管腔情况[6-8]。本研究对比MSCT及常规CT在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应用,旨在为支气管扩张提供新视角,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8例,女42例,年龄46~78岁,平均(53.21±6.13)岁。

纳入标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临床资料齐全;患者知情同意;以反复咳血、慢性咳嗽及咳大量脓痰等表现为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符合以下1项及以上:以肺段为单位,支气管的内径大于1.5倍邻近肺段的支气管腔;胸壁下1.0cm范围内显示支气管;某段支气管远端≥近端。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造血功能损伤、肾心肝等重要脏器严重损伤;其他严重肺部疾病;CT检查禁忌证;处于妊娠或哺乳期。

1.2 检验方法

1.2.1 影像学检查 MSCT检查:扫描仪器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64 层螺旋CT仪。检查前2h禁食,检查时取仰卧位,调整呼吸后将双臂上举至头部上方,随后屏气,扫描范围由胸廓入口至肺底,采用一次连续扫描,参数设置:电流320mA,电压120KV,螺距1,间隔5.0mm,层厚 5mm,矩阵 512×512。完成扫描后,以0.625mm薄层重建,将重建图像传输至工作站(ADW4.3),同时处理观察上传图像,所有上传图像均在肺窗及纵隔窗等两窗下进行观察,参数设置:肺窗窗位-650HU、窗宽 1500HU,纵隔窗窗位 35HU,窗宽 400HU。

常规CT检查:仪器同上,扫描参数为120KV、150mA、2mm 层厚、10mm 间隔,靶扫描,FOV240mm,扫描范围自肺尖扫描至隔顶。

1.2.2 检查结果分析 选择主治医师2名(具有超过5年镜操作经验)在不了解相关临床信息的情况下独立分析。两者出现分歧时,通过商讨达成一致结果。同时从支气管扩张伴发表现、影像学情况和分布范围等三个部分分析不同原因所致的支气管扩张CT特征。支气管扩张类型:分为囊状、柱状、混合型、静脉曲张型四种。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SCT、常规CT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效能比较10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病理检查出支气管扩张肺段数共152个,混合型41例,静脉曲张型42例,囊状31例,柱状38例。所有患者经MSCT、常规CT检查后,以病理及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SCT诊断准确率为98.03%(149/152)高于常规CT的90.79%(13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CT检查结果见图1~图6。

图1~图6 男,58岁,间断双肢浮肿两月,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3年,显微镜下多血管炎,CT表现为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混合型支气管扩张(包括囊状及柱状扩张)。

表1 MSCT、常规CT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效能比较

2.2 对比不同厚度的MSCT检查结果152个支气管扩张肺段中,1~2 mm薄层重建检出率100%(152/152)高于,8~10mm薄层重建检出率76.32%(116/152)(P<0.05)。

表2 对比不同厚度的MSCT检查结果

3 讨 论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较为复杂,与过敏、环境污染、病原菌感染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病原菌感染是引起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由于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在年轻患者群体内以咯血、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表现为主,当病程进入中晚期,支气管功能在长期浸润破坏作用下遭到严重损伤,易引发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9]。

现阶段关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持久性扩张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1)支气管发育障碍:致器官功能不全会造成管腔内壁肌肉发育受阻,从而扩张胸腔,增加负压,使支气管发生持久性扩张;(2)外部细菌、真菌感染:病原菌入侵支气管,引发支气管炎,炎症反应会破坏管壁平滑肌组织,导致呼吸后扩张的管腔无法及时回缩,从而引发支气管扩张;(3)支气管壁的纤维瘢痕:支气管壁结缔组织在纤维瘢痕的牵引作用下遭到破坏,也可能引起持久性扩张[10]。因此,及早准确诊断支气管扩张,明确扩张原因及类型对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临床曾根据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症状进行诊断,近年来我国影像学技术不断晚上,特别是CT检查手段的进步,简化了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筛查过程;MSCT技术不仅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且成像清晰度高于X线平片,故逐渐广泛用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11]。支气管扩张MSCT扫描表现可归为以下要点:(1)扩张类型:分为囊状、柱状、混合型、静脉曲张型四种;(2)病灶分布:在两肺下叶基地、上叶后段以及背段较多,其中左侧更多;(3)3~6级支气管的发病率最高。(4)柱状扩张特点:扫描层面、扩张气管形成柱、环、椭圆的管状结构;若MSCT显示血管伴行和高密度,说明充满粘液;若MSCT显示“图章样戒指”,说明充满气体;(5)囊状扩张特点:以散在或簇状分布的囊腔为主,若MSCT显示葡萄串状分布,表明为多发;若MSCT显示炎性实变影,表明存在感染;(6)静脉曲张型扩张特点:以串珠状或波浪状为主,轮廓不规则,存在迂曲表现;(7)扩张的支气管管壁增厚,血管束聚拢、扭曲,存在“双轨征”;(8)支气管扩张邻近出现炎性实变或代偿型肺气肿[12-14]。

本研究中,10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病理检查出支气管扩张肺段数共152个,混合型41例,静脉曲张型42例,囊状31例,柱状38例,MSCT诊断准确率为98.03%(149/152)高于常规CT的90.79%(138/152),表明在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中,MSCT诊断准确度优于常规CT,可能是由于MSCT成像更清晰、范围更大、扫描更迅速。既往研究指出,MSCT通过低剂量扫描即可提高肺部病灶检出率,同时减少辐射量;除此之外,MSCT在肿瘤、结节的诊治中应用范围极广,对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病灶的定位准确、鉴别准确度高,临床实用价值高[15-17]。本研究中,多层螺旋CT在1~2mm薄层重建检出率100%(152/152)高于8~10mm薄层重建检出率76.32%(116/152),提示1~2mm的薄层重建可以更准确显示支气管扩张症的类型,实用价值高。本研究尚有不足:纳入病例均来自单中心,且样本量偏少;作为回顾性研究,选择病例存在偏倚。因此,后续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验证MS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在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中,MSCT诊断准确度优于常规CT,且MSCT在1~2mm薄层重建检出的肺段扩张数量明显高于8~10mm薄层重建。

猜你喜欢

柱状薄层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金属柱状阵列结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模拟研究
藏药“隆久”中云南樟的薄层鉴别研究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低剂量薄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重建在不同胖瘦体型患者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号外!号外! 这里有一簇“天外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