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性肺结核应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价值*

2022-10-18邹山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征象活动性低剂量

姜 莉 谢 田 邹山丽

1.湖北省鄂州市鄂钢医院放射科(湖北 鄂州 436000)

2.湖北省天门市三医院放射科(湖北 天门 431700)

3.天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北 天门 431700)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病。中国约有600万结核病患者,并且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其发病率不断上升[1]。活动性肺结核病例估计为450万例,其中获得性耐药率高达46.5%,死亡率较高。因此,监测和监测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胸部X线检查是结核病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常规胸片检查有较高的过度诊断和误诊率[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因其无创成像和快速成像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多排螺旋CT进行检测,在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常规剂量CT具有较大的辐射剂量,较高的检查成本[3]。CT低剂量扫描所采用的管电流是80~130mA,这不仅可以保证图像质量,而且还可减少辐射剂量,因此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4]。本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旨在分析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0.23±6.72)岁。

纳入标准:符合《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中的诊断;经痰结核菌涂片或痰培养确诊;首次就诊;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艾滋病;伴病毒性肝炎;伴慢性病。

1.2 方法使用GE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设备。体位:仰卧位,扫描范围:肺尖至肺底。常规剂量CT:管电压为120~130kV,电流为150~250mA,采集层厚度为5mm,重建层厚度为7.5mm,间距为0.75:1~2.75:1,CT剂量加权指数5.48~6.64mGy;低剂量CT:管电压为80~100kV,管电流为80~130mA,CT剂量加权指数1.83~3.75mGy。

同一患者的两次扫描,其他的参数不变,仅改变管电压和电流,扫描间隔为0.5~48 h,先进行常规剂量CT扫描。

1.3 图像分析观察肺内片状密度不均病变,小叶肺泡结节,纤维化病变,钙化,树芽征,胸膜增厚粘连和胸腔积液等征象,两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标准:根据胸部结节的大小、图像质量是否符合临床诊断要求[5]。(1)图像正常(肺内结节≥5m);(2)图像边界差,几乎无伪影(肺内结节≤3m);(3)图像边界模糊,诊断受严重影响(肺尖结节≤3mm)。CT扫描辐射剂量:累积辐射剂量(DLP)、cT剂量指数(CTDLvol)、放射剂量。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辐射参数指标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CT征象差异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 果

2.1 CT检出情况比较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肺结核检出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检出情况比较

2.2 活动性CT征象检出比较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活动性CT征象检出比较

2.3 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比较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活动性CT征象检出比较

2.4 辐射参数比较相较于CT常规剂量,CT低剂量CTDLvol、DLP和放射剂量明显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辐射参数比较

3 讨 论

结核菌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在进入肺泡中后可导致肺泡内组织渗出,接着是发生变质和增殖等病理变化。当患者的免疫力低且细菌毒力高时,病变发展为干酪坏死,形成空洞样坏死[1]。而在药物作用下或是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时,结核菌就会被消除,从而阻止肺结核在肺部的扩散。病变可以在增殖方向上被吸收或发展[3]。此时,结核性肉芽肿逐渐被胶原纤维取代,患病组织失去水分并进一步经历硬化反应,例如瘢痕形成和钙化[4]。

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病隐匿,到了晚期,可出现咳嗽、痰血、疲劳等临床特征,具有高死亡率,需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高患者预后效果[6]。胸部X线片的特征主要是病灶两侧多发肺叶,特征为斑片状,干酪样实变,钙化,空洞和部分纤维化[7]。继发性肺结核影响肺部的多个肺叶,高分辨率C不但识别病变的效果好,而且在显示咽支气管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和增厚的支气管壁情况上也独具优势[8]。

多排螺旋CT特别适用于结核病和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结核病和非典型肺结核,具有高分辨密度和空间密度[9]。与普通X线相比,多排螺旋CT可以逐层分解病灶,从而提高病变显示能力,特别是对相对隐蔽区域病变的诊断。对于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常见的X射线显示小腔的细节,磨玻璃变化,气管和支气管病变,以及较小图像之前和之后缺乏对比度,因此无法准确评估成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疗效和病变程度[10]。有必要重复检查病情以确定患者接受的辐射量,使得患者接受的辐射量不低于普通X射线检查的辐射量。双排螺旋低剂量CT扫描在满足当前医疗需求的同时,也使得辐射剂量大大降低,这对平衡辐射水平和提高图像质量至关重要[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CT检出情况进行比较,肺结核检出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且毛玻璃影、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和小叶样实变影等活动性CT征象,纤维条索影、钙化、支气管聚拢和肺气肿等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比较也没有统计学差异。袁继新等结果显示,10mm以下病灶的检出率为78%~94%,平均为88.6%。在新发和复发病例中检测到气道壁增厚,小叶样实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检出率完全一致,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同。

CT扫描条件越大,图像质量越好,噪声越小[12]。因此,CT扫描并不是一味的条件越低越好,CT扫描剂量太低,则会影响图像质量,进而干扰疾病的诊断。此外,在进行低剂量CT扫描还需关注患者体重和年龄,从而选择管电流大小[13]。本研究中辐射参数进行比较,发现CT低剂量CTDLvol、DLP和放射剂量明显低于CT常规剂量。说明低剂量CT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的辐射,而不会降低成像质量。而且,低剂量CT图像还可以清晰显示肺结节病变的形态、结构等情况,但在观察病变细节上与常规剂量CT扫描效果相当。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够清晰的看到空洞性肺结核,其主要由空心和洞穴壁组成,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14]。干酪性空洞结核与肺癌空洞容易混淆,故在阅片时若图像显示结节性结核灶或是支气管阻塞和肺结核引起的肺不张,应注意排除肺癌[15]。仔细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缘毛刺的存在与否,结节中是否存在空泡以及纵隔淋巴结病的存在与否[16]。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活动性肺结核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同时具有低辐射的优点。

猜你喜欢

征象活动性低剂量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选择合理试剂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
从草书艺术中的视觉形式看波洛克的抽象画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临床研究及超声及CT的征象分析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