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须重点强调哪些方面?

2022-10-18单单

中国商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事业单位

◎文 单单

加强事业单位的项目绩效管理,对于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合理分配财政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实施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由政府部门设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主要职能是提供非营利性公共服务。实施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细化绩效目标、量化评价指标、提升项目预算绩效公开度以及透明度,让项目绩效结果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让纳税人看到 “明白账”,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事业单位利用项目经费履行自身职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通过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开展事前评估、梳理各环节的流程和风险点、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评估结果编制预算、分配财政资金;对项目实施的各阶段进行监控,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及时改正;项目结束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评价项目绩效情况,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人员绩效管理观念不强,预算编制较为粗放、缺乏科学性。通过推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改变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增强员工绩效意识,提高预算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完善支出标准和定额管理;充分发挥预算的约束作用,使每一笔财政支出都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益。

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是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精神,认识不到位,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把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的职工甚至认为绩效管理只需要领导和财务部门参与完成,与业务部门没有关系,造成了业务与财务相脱节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一是绩效目标采用一般性描述,较为笼统,例如:“合理保证” “按期完成”等,指向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为后续工作带来困难;二是绩效指标设定不全面,与目标相脱节,产出、效益、满意度等指标无法准确衡量项目执行情况,无法充分反映项目总体绩效目标和预期效果;三是绩效指标的设定值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部分项目负责人缺乏绩效管理经验,在设定目标值时主要依据主观判断,缺乏科学论证和数据支撑。

首先,绩效管理制度缺少法律依据。截至目前,尚未出台针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单独法律。各级事业单位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只能依据现有的规范性文件,缺少法律支撑,工作中遇到的阻力较大,难以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其次,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制度体系规范了绩效管理的范围、内容、业务流程、监督等内容,是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缺少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导致各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事业单位未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未及时修订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缺少具体制度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权责不清、管理盲区等问题,绩效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一是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一般来说,应通过决策、过程、产出、效益等维度,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绩效评价。然而现行的指标评价体系仍然存在不够完善的方面:绩效指标值缺乏科学性,难以衡量、评价项目完成情况。一些事业单位在设定绩效指标值时,缺乏行业参考标准等依据,主要依靠经验或为了便于日后绩效自评,相似项目的绩效指标值存在差异;权重不合理,同一项目处于不同阶段时,指标权重应有所差异,部分事业单位在设定指标权重时未能反映项目考察重点;没有兼顾项目长期效益,特别是忽略了实施期结束后项目的产出和效益。

二是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事业单位对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绩效评价本身。针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缺乏深入、客观的分析,未能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激励和约束作用不足,没有体现出奖优罚劣原则;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度不够。随着公众对财政关注度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关系民生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并向社会公开绩效评价结果。部分事业单位针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缺乏公开机制,社会大众对于财政资金流向、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等了解不够。

优化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强化绩效管理理念,是优化项目预算管理的基础。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理念,统筹协调业务和财务部门,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善内部制度和业务流程,健全项目绩效管理运行机制,保证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有序开展。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定期以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授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培训,加深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业务水平,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项目管理文化,使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事业单位应依据国家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使项目绩效管理有章可循。

完善绩效目标设定、审核、批复、调整、监控、评价等全流程管理办法,制定适合本单位的项目绩效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全流程制度体系,增强绩效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提高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一是要完善项目预算事中绩效动态监控制度,充分利用预算一体化系统、大数据等手段,对项目执行进度进行动态监测,实时反馈项目绩效情况;二是完善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制度,侧重对项目绩效管理的组织工作进行评价,考核绩效管理各环节的工作质量等。

一是绩效目标应指向明确、合理可行。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是事业单位加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设定绩效目标,应与事业单位的职能、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任务等相匹配,可细化和量化,指明可实现的目标,明确预期达到的效果。

二是评价指标应当由单一维度向多维度拓展。借鉴平衡计分卡等理论,以项目绩效目标为核心,在传统的预算完成率、预决算差异率等指标的基础上,加入受众满意度、社会影响力等非财务指标,合理设定结果指标与动因指标,从资金、产出、业务活动、可持续性、生态环境效益等多维度设定评价指标,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价。

三是完善项目库建设。需要以项目库为基础,推行全过程全周期管理。首先,加强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在项目入库前充分开展调研工作,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客观评价,出具书面评估报告作为入库依据之一。其次,完善项目分级管理。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对已评审入库的项目进行排序,给出优先级,便于上级和财政部门合理、高效地安排财政资金,然后实行项目库动态管理,随时将新项目纳入项目库,也可将不必要的项目及时删除。

一方面,要完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项目绩效跟踪管理。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指标控制、合同控制等手段,及时发现异常的资金支付,保证资金按照既定的绩效目标执行,及时纠正不当支出。另一方面,要引入项目绩效审计监督机制。项目绩效审计重点关注项目绩效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项目事前评估机制是否落实,财政资金规模与项目绩效目标的匹配度等。同时,将绩效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工作机制相互贯通,可形成监督合力。此外,还要加强项目支出标准库建设,这将有利于项目预算编制和绩效考核。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只需合理安排需要完成的工作、计算工作量,系统将自动计算出所需资金规模。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通过比较实际支出与支出标准的差异,评价成本绩效完成情况。如若实际支出高于支出标准,项目执行单位需要分析并查找原因;实际支出如若低于支出标准,可能是受到市场环境、科技等因素影响,则需修正支出标准。

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强化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一是审批次年预算时,需要参考当年项目绩效的完成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和缩减预算。由于内部管理原因未能按时完成绩效的项目,不予安排下一年度的预算或按比例减少下一年度预算。二是推动项目预算绩效公开化、透明化,推动项目预算绩效信息依法依规向全社会公开,加大绩效目标、指标、评价结果对外公开的力度。三是将绩效评价与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结合。根据评价结果,针对绩效完成情况较差的项目,梳理查找原因,及时发现内部管理漏洞,完善内部控制。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绩效目标未按时完成的,需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只有深刻理解实施项目绩效管理的紧迫性,明确自身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短板,从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结构应用等方面入手,坚持以绩效促管理的理念,把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深做实,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推进资源配置优化,更好完善现代财政制度。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事业单位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