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视域下主流媒体短视频媒介语言特点研究
——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2022-10-14○李

新闻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语新词模态

○李 伟

一、问题的提出

多模态话语研究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的西方国家,O'Toole(1994)、Kress 和vanLeeuwen(1996/2006)开创了这个研究领域。多模态话语研究是在话语分析只注重语言系统和语意结构而忽视了图像、背景、声音、颜色等其他的意义表达形式的背景下出现的,将语言符号和其他社会符号视为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符号资源。在分析研究对象语言特征时,考虑语言符号本身的同时,将视觉、听觉等符号资源也纳入考虑的范畴。经过多年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已经脱离了单纯语言学的范畴。近年来,短视频蓬勃发展,主流媒体为搭上短视频发展的快车,纷纷打造并推出自身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栏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与《新闻联播》相比,《主播说联播》一改以往严肃的面孔,以活泼、生动的语言来解说社会热点,发表评论看法。从中也不难窥探出,主流媒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尝试话语风格的转变。

在当下主流媒体话语风格转型之际,从多模态的角度来洞察主流媒体的话语方式转变,有着重要意义。关于多模态的判断标准有两条,首先是看涉及模态的种类,有两个及以上即称为多模态,比如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既要用到视觉,也要用到听觉。其次是看涉及的符号系统有多少,通常来说涉及到两个及以上即可称之为多模态,这里的符号系统指的是图像、声音等等。就《主播说联播》来看,受众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既要用耳朵听,也要用眼睛看。同时,节目中涉及到图像、字幕、声音等等符号系统,符合了多模态的判断标准,因而该栏目是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本文从多模态的角度对《主播说联播》栏目的短视频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其媒介语言特点,进而以小见大,管窥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方式的转型与重构。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量。其一是创办时间较长,反响较好。该栏目创办于2019年,每期节目视频时长平均在1 分30 秒左右,节目主要内容是结合当天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栏目推出以后,在各大平台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相关话题频频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截至2022 年5月3 日,#主播说联播#话题在新浪微博上的阅读量已经达到108.5亿,讨论量达到222.9万,成为网友最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栏目之一。其二是官方平台主办,代表性强。《主播说联播》栏目是由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在当天《新闻联播》节目结束后,由新闻联播主持人针对最近或者当天的重大事件或热点新闻进行点评,是《新闻联播》的衍生栏目。因而,《主播说联播》栏目具有较强的主流媒体属性。另外,该栏目是新媒体环境下官方媒体短视频的成功尝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和样本选择

本研究使用文本分析法,文本并不单纯指向被写出来的语言,还是一个表意系统。也就是说,媒介文本指的是大众媒介的产品,包括语言、声音、图形以及其他形式,以集合的形式来表示特定的意义。

文本分析法样本需求数量较少且是非概率抽样。由于研究对象的视频内容更新较快,考虑到其时新性,本文样本选择以时间维度来确定样本的内容(时间跨度为2022 年3 月1 日至2022年5月1日),样本数量为45条短视频。

三、《主播说联播》的媒介语言特点

《主播说联播》通过主持人讲解新闻事件,以评论方式表达主流媒体的立场和观点。从多模态视角出发,其运用的媒介语言既包括以文字表达为基础的语言模态,也包括图像、主持人表情动作、背景音乐、字幕等非语言模态。无论是语言模态还是非语言模态,都是丰富表达方式、强化节目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语言模态的媒介语言特点

1.新词新语:创新新闻表达

在当下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衍生出各种新词新语,大大丰富了词汇系统。尤其在当下高度发达的网络社会中,产生了很多网络新词新语,在经过大量网友传播使用后逐渐普及化、日常化。在诸多自媒体的短视频节目中,新词新语的使用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也经常成为短视频节目的亮点、笑点。然而在主流媒体的新闻节目中,严肃性始终是主要风格和特点之一,新词新语的使用总体比较少见。就目前的新闻实践来看,新词新语在新闻中的恰当使用可以大大丰富新闻的表达方式,增强吸引力和贴近性,提升内涵。在《主播说联播》栏目中,新词新语的使用较多。

例1:大家纷纷说,“破防了!”“温暖又有力量。”(主持人李梓萌)

例2:可以说,这一波“带货”很成功!(主持人郑丽)

例3:太空抛物实验中,“顶流”冰墩墩作为助教登场(主持人康辉)

例4: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东北话凡尔赛发言”引发热议(主持人郑丽)

在上述例子中,“破防”、“带货”、“顶流”、“凡尔赛”等词语都是近几年网络上的新词新语。新词新语是主流短视频媒介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极大提高了新闻的趣味性,使新闻脱离了“枯燥乏味”的标签。但也应该注意到,新词新语不可随意使用。学者姚双喜曾指出,对于新词新语的使用,我们追求良好的节目效果的同时,更加需要注意词语使用场合的规范性。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需要讲究语言规范,追求文化品味,提高文化素养,根据节目题材内容,合理地使用新词新语。只有在确保新词新语恰当正确使用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新词新语的功能和效用。

2.疑问句:增强节目互动

在日常的语言表达过程中,疑问句是经常会用到的句式。在研究样本中,也多次出现了疑问句的句式,疑问句是《主播说联播》重要的媒介语言特点之一。

《主播说联播》在评论事件的过程中多次使用疑问句的句式,创新了评论式新闻的表达方式。徐阳春认为疑问句的构成包括疑和问两个方面,疑是内容,问是形式,疑和问的结合可称为疑问。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疑问句来说,疑和问的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答也是不可或缺甚至是最重要的。在《主播说联播》中,“有疑有问有答”这样的疑问句出现多次。

例5:我国有8500 万残疾人,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得怎么样?(主持人郭志坚)

例6:世界不太平,中欧怎么办?(主持人严於信)

例7: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留给了我们什么?(主持人宝晓峰)

在短视频类节目中多次使用疑问句,是为了抛出问题,引发受众思考,引出下文。在例5中,主持人抛出疑问后,马上在后文中细致地介绍了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在例6中,主持人抛出提问后介绍了中欧未来发展前景。在例7 中,通过疑问引发受众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思考。从这些例子中不难发现疑问句的句式主要有以下两点作用:一是从整体结构上考虑,更好地引出下文,以保持评论内容的连贯性。二是增强观众和节目的互动,引发观众的共鸣。

(二)非语言模态的媒介语言特点

上文中主要讨论了《主播说联播》语言模态的媒介语言特点。多模态理论经过多年发展,早已跨越了语言学的藩篱,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借鉴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多模态的表现即是视、听、味、触、嗅五种模式。由于《主播说联播》栏目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因而对于该栏目语言特点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来进行。

1.视觉模态:增强节目表达效果

视觉模态是多模态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是指通过视觉所看到的内容,是一种最为直接的观感。《主播说联播》栏目内容的意义呈现也主要是通过视觉模态来达到的。在整个节目过程中包括主持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图片以及字幕等等,构成了该短视频栏目的视觉模态,构成了多重的表达意义。主播的表情动作是短视频内容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样本视频中,主持人的表情有严肃和温和之分,这与当日视频涉及内容有关,如2022年3月27日这一期节目是关于东航MU5735 航空飞行器事故的,主持人宝晓峰面部表情严肃沉重;而在2022 年3月18日关于天宫课堂的这期节目中,主持人海霞始终面带微笑。一般来说,表情和动作手势的表达意义是相辅相成、彼此契合的,在《主播说联播》节目中,最有代表性、最常见的就是点赞、握拳这两种手势。

例8:(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通过例8的4幅图片可以看出(见图1),面对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主持人展现出不同的表情和动作,不仅传递了节目的观点,而且使视频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更有力量。

图1

在整个视觉模态中,不应忽视的是字幕和配图。《主播说联播》的配图一般都和视频中正在表述的内容接近,近来节目内容的配图多是以短视频的形式添加,比直接配图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另外字幕与往期视频内容相比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普遍采用白色字体,且重点处用黄色注明。

例9:(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在例9的4幅图片中(见图2),通过这些字幕和视频配图,强化了视频所要表达的意义。索绪尔在结构主义符号学中提出能指和所指概念,提及符号和意义本无直接联系,人为地将符号和意义联系起来,就能使所要表达的意义和符号起到互补的作用。视觉模态的出现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易于人们理解,同时也对视频的内容起到强化、补充等作用,使视频所表达出来的意义更加全面,从而达到信息传播和交流互动的作用。

图2

2.听觉模态:传递信息辅助表达

听觉模态是多模态中非常重要的模态形式,主要是指通过听觉传递和接受信息。在《主播说联播》栏目中所呈现的听觉模态,主要是主持人的声音和背景音乐。主持人承担着节目和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而观众所获得的主要信息都是通过声音这个媒介来传达的。主持人聊天式的主持,不仅清楚地阐述了节目内容,也与观众进行了情感上的交流,把传统的“我播你听”转化成“情感的交流互动”,从而实现了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共情,使得观众更容易接受赞同主持人所表达传递的观点。在45条样本视频的背景音乐使用方面,发现多数以轻舒和缓的钢琴曲为主。背景音乐和节目的主题密切相关,主要起到增强呈现效果、推动进程和节奏转换等作用。无论是声音还是背景音乐,在短视频节目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总结

通过对主流媒体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进行分析,发现以该栏目为代表的短视频栏目在语言模态上主要表现为使用新词新语和疑问句等。在非语言模态上主要表现为通过主持人的表情、动作以及字幕、声音等模态来进行意义的传达。值得明确的是,《主播说联播》中,无论是语言模态还是非语言模态的使用,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节目内容,提高呈现效果。通过研究《主播说联播》的媒介语言特点,从中不难发现,为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主流媒体求变的主动性。从媒介语言特点来看,主流媒体的转型与重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话语方式,以更大包容度去接受当下网络中的新词新语,从而更加契合青年群体的阅读习惯。其二是在表达方式上,优化语态,少了“播音腔”,多了“聊天味”,让观众接受新闻信息时“看得下去,看得明白”。转变与重构话语方式,以更加鲜明、活泼、接地气的方式来传播新闻,不仅是观众的需要,更是时代之需。

[1][2]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基于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的话语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06).

[3]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姚喜双.新媒体背景下的广播电视语言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2(03).

[5]徐阳春.疑问句的语义、语用考察[J].汉语学习,2003(04).

[6]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

猜你喜欢

新语新词模态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声音·数字·新词 等
新语
新语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学诗偶感
基于滑动拟合阶次和统计方法的模态阻尼比辨识技术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