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谧甘美秋暮抒情

2022-10-13□俞

文学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温哥华攀岩人生

□俞 悦

当我陆续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音响里正巧播放一首名叫《静谧甘美秋暮抒情》的日文歌曲,来自一个活跃于东京下北泽的摇滚乐队。几乎一模一样的汉字,双修饰加时间与动作的组合,似乎没来由就触动这身处秋暮的安然心绪。听起来就显得优越的“静谧”和“甘美”,用来形容当下真是妙不可言——又或者,这根本就是我正在追求的人生状态呢。

浮 生

因为疫情,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回国了,离开故乡的纪录每一天都在被刷新。而我也变得愈发适应旅居生活,多亏强大的环境应变能力,纵然在异国他乡,也能游刃有余。

将近三十年的人间旅程,反而接受“人生在世、虚浮不定”的状态才更容易让我专注于当下的精彩。我时常感慨,如果这是三十岁的前奏,那我的三十岁,也太美好了。我重温五年前写过的一篇文字《走向轻熟龄》,看彼时24岁的自己呢喃着人生和岁月,也怕若干年后回顾当年会有“往事不堪”的心情,我心想真没有必要对自己这么见外,但这五年来,我庆幸自己初心永在。

在传统价值观之下的“年龄”,似乎是很玄妙又夹杂着一些难以言明的负元素的概念,但我甚感庆幸,无论是24岁的我还是29岁的我,都没有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到惶恐,也依然无视愚昧的“年龄贬值论”,经验、阅历、智慧随时间与日俱增,我分明感觉到人生正在增值,而真正有趣好玩的体验依然在后面排队等着我。我也不认为过往的自己是无知,因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往昔青葱回味甘醇、千金难买,但最好华年永远是当下这一刻,一直相信那些满眼绮丽的瞬间,在往后人生,将纷至沓来。

20代的这十年,我对自己能够四海为家的能力感到讶异,如果用《走向轻熟龄》中写过的一句话概括这种心情,那么最恰当的是:人应当以一个独立的人存在于世,以独立的天赋、独立的处世观和独立的人格在这个世界生存,支撑起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及感知。我太独立了,甚至很擅长作出泾渭分明的判断。朋友说我总能在社交牛逼和社交冷漠之间随意切换,但我打心底认为世间最美好不一定是人,但最麻烦一定是人,社交只是满足人类身为群居动物需要与外界接触的手段罢了。我享受那些高质量的社交时光,却也绝不会浪费时间在勉强自己上;我钟情于和同频的挚友延续情谊,同时也不喜欢被花花俗世无端打搅。

这几年来,大概因时间质变,在看过更多大千世界的表象与真相之后,我首先学会的是闭上嘴,不再随意评判;其次是多聆听,去感知环境律动。生如浮萍,深知月亮在哪里都会有阴晴圆缺,不会因地域而发生改变,一个个原先陌生的环境已经或正在不断打碎我原有的认知,我曾被奇葩事情点爆过三观,也因美好际遇而热泪盈眶,世间的美好得益于人间的多样性,纵然我发现,那些原先学来的、读来的、看过的、别人教的,可能一无是处,但至少我已经学会放稳心态,不为求得“真理”,只为不再居一隅而自认真理在握。

五年过去后,简短做一次告别,又要步履不停奔赴下一段全新人生,就像24岁时想的那样:当然要把每个时段的滋味都品尝一番才过瘾啊!人间三百六十五日,日日是好日。龃龉犹存,而乐事遍地,幸甚至哉!

温哥华

旅居温哥华近四个年头,让我毫不犹豫脱口而出就是:喜欢这里!喜欢这里!喜欢这里!

温哥华是一个超级独特的地方,无论是在这片广袤土地上正肆意延伸的年轻历史,还是随时都在发生的多元人间花絮,以及总也无法望穿的山海经画面,都让到访过这里的人啧啧称奇。

在尘世中翻滚几轮之后,你或许会明白,那些属于浩荡人生的安全感,最终只能由自己给予;但在温哥华,却会被一种无孔不入的神奇入侵继而动容——该怎么形容呢?就像温哥华所在加拿大BC省之前的标语说的那样(现在被撤下了,因为实在太狂了):The Best Place on Earth(地球上最棒的地方)。

没错,这里大概能给到你来自原始地球的终极安全感,海洋是故乡,森林是归宿,就像生而为人的本能,这样一股力量,仿佛可以穿透宇宙洪荒与经历开天辟地,而且自生命起源那一刻就开始积攒。有关温哥华绝景的传说,只有亲眼见过才算数,那些惊心动魄恍惚间充满非人间质感的画面让我承认——就此完结我也毫无怨言了。

山海共同环抱,全年气候宜人,或许只有在西岸明珠温哥华,你会切实得到一份来自天地万物的熨帖。温哥华就是这样,能用浅显的道理教你明白和谐怎样诞生,也能让你很轻易就感到舒服;这种舒服,和我们认知里努力拼搏后得到预期奖励的概念不同,是一种人性使然,一种悠闲的惬意,一种让人值得每天享用与沉浸的舒适——就好比在某个春风骀荡的下午,无所事事又如何?生活很简单,就在某家街角咖啡馆面对近处的城市街道与远方的雪峰发呆一下午好了,不知今夕是何年也无妨,无所谓虚度的愧疚,只有无际的平和。

穿林海,行山麓,入云间,望海潮,温哥华娓娓道尽消遣和游玩之事,同时不失温文尔雅,在四季流转之间俯仰生辉。

庆幸自己面对钟情事物,总能流露滔滔不绝的炽热情感,而想把温哥华作为定居地,也因我认为的能够与“独立”平起平坐的人生终极奥义——“自由”。在温哥华,我总能找到关于自由那微妙又恰到好处的绝妙平衡感,此前听闻自由其实是拥有选择不想做事情的权利,其实不仅如此,自由也是不用在意无关杂音的佐证,在法律框架约束和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之下,我只要舒服做自己就好。旅居这几年,我对异国最深刻的个人体会就是:与国内大环境相比,欧美的先进之处,大概就在于可以按照自己喜好规划人生,以及人生不用按部就班。以前听多看多大家习惯把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框在一个既定模式里,并且最好不要打破这个规则,否则质疑会接踵而至,即便根本就不会发生什么问题。这样其实也不是不好,人各有志,只是按部就班,不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更何况到头来没人会关心,这就很容易造成不快乐。我庆幸自己能够选择想要的生活方式,去纵情思索人生,体悟世界,感知每一日的天气,热爱每一秒的光阴。在这里,我遇见过千百种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暴,也不再将自己的价值观当作评判人事物的唯一标准。我可以装作正常,也可以不那么所谓正常;时而避忌世俗眼光,又恍然觉察原来根本无人在意;人间有千万种生活方式,接纳和包容才是内心平和,处变不惊,去源源不断获取快乐的王道。

友 人

我承认,大多数时候我是 “感情淡漠”的,因为我深知那些陆续出现在生命里的人,以三年为一轮回,每一轮回都会有99%以上的人消失不见,或因物理距离,或因渐行渐远的三观、生活方式与成长速度。我珍惜那些好多年还在的友人,也重视兜兜转转后再续前缘的朋友。

友情关系复杂、累赘又有趣,但到头来本质还是价值交换,即便是久处不厌,看中的也是对方能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价值与情绪舒适。我从来不去刻意维护一段关系,挑选挚友也跟随内心呼声,我不怕交情会陡然变味的可能,作为一个有趣的人,我身上有可取的价值,我也希望对方拥有我想要的价值。我坚信好的情谊应是如水至善,契合的友人即便散落在海角天涯也能传递真情。

人大概要通透地活着,就会在私人的精神领域有更加分明的爱憎选择,想远离什么人,亲近什么人;想什么时候停止付出,什么时候涌泉相报;想接受,想拒绝……都应是毫不犹豫就会有答案的命题。

我想起异国友人Asuma前段时间找我,说她在大阪的闹市区逛街,看见一件觉得很适合我穿的衬衫,就买下来,想在12月回温哥华的时候送给我。而没过几天她又发过来几张照片,里面有一些帽子,她让我挑选一顶最喜欢的式样。说来我们几乎两年不见,本土疫情暴发时她回日本,在此期间,我们只平日里偶尔互相絮叨各自大体生活。Asuma知晓我热衷日系文化,尤其服饰穿搭,也懂我因疫情受困一隅无法继续旅日的挣扎。生活中我并不在意被惦念的感觉,因为我也不习惯惦念别人,各自相安无恙便是大吉。但她相继为我购置礼物,并牢记我的喜好,让我在彼时有一种被治愈的微妙体验,也让我更珍视这份漂洋过海的善意。无比期待欢聚一刻。

我想既然选择了这座城市,也就印证了骨子里并非喜喧嚣,我享受独处时的疗愈力量,也拥抱友人带来的高质量社交时光与些许值得娓娓道来的赋闲一刻,前者如同为自己充电以迎接自然世界,后者恰似锦上添花的滤镜让精神世界大绽光芒。

希望我和我的友人,彼此都在迈着坚定步伐朝理想之国行进。

攀 岩

20代的最后一年,我终于觅得此生的真爱运动,也蓦然惊觉,原来自己的小宇宙里,藏着与“文弱”对立的另一面。

我到底是怎么爱上攀岩的?说来凑巧——与一位一直以来都无比欣赏的日本艺人有关。作为此前日剧万年黄金配角,江口德子在今年初夏迎来初主演剧集《ソロ活女子のススメ(独活女子的推荐)》,而我作为支持者,也是义不容辞在第一时间开始追剧。

我太喜欢她了。看多了一张张精致完美的脸,相反愈发为那些由内而外散发的人格魅力而动容不已,譬如江口德子。她没有常规审美里的漂亮脸蛋,甚至有点冷漠与我行我素,但她拥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在一次次演绎中让我看见闪闪发光的灵魂。她的第一部主演剧没让人失望,她饰演一个不年轻的单身女性,未囿于厨房也未困于婚姻,更不丧于无子之忧,反而钟情于体验生活,尽情享受生活,以更好状态与细味专注,自我活出自我模样。比起与人相处,她更喜独自行动,去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想待多久待多久,去聆听内心的声音。这种令人舒适的短剧,多希望能拍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

江口德子在《ソロ活女子のススメ》的每一集都会去独自体验一种有趣的活动,其中就包括攀岩,具体来说,是无任何保护措施的室内抱石攀岩,而跟随她的视角,我也就此被那满墙不同颜色的可爱岩点深深迷住……

恰逢当月迟来的2020东京奥运会拉开序幕,攀岩作为正式项目首次进入奥运舞台,有幸看完几场速度赛与难度赛,再次被人类的奥林匹克精神震惊与折服,当时内心就有声音在呼唤:上墙去吧!

记得第一次去岩馆路上,和的士司机聊天,无意中得知他还是持牌健身教练与滑雪教练,他听闻我将开始练习攀岩,便送上真挚鼓励。临下车前,他问我,你会对这项运动充满热情吗?我答,会的。他接,加油喔,不能嘴上叫嚣热爱实际又玩得很菜。他说完冲我竖了一个大拇指,驾车离去。我心想,老外果然比较直言不讳啊,但说得极对。既然打算开始认真做一件事,那么就让我在能力范围内,把它做到极致。

我总在想,攀岩究竟有什么魔力,让此前对任何运动几乎零经验零基础的自己痴迷不已?爬着爬着,似乎答案逐渐清晰——它让我感知到自己鲜活且充满潜能的身体,从而想要不断去探索这副躯壳的更多可能。是的,我从未如此相信自己的身体,仿佛新生与和谐从这里诞生,手指、手掌、手臂、手肘、肩背、腰腹、大小腿、膝盖、脚尖、脚跟…… 我享受将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完成无数动作的过程。这种体验恰似修身,通过不断修炼自己的四肢力量、核心力量、指力、柔韧性、平衡感、弹跳能力,协调全身机能,其中的门道都大有学问。我曾经历克服恐高心理的艰难时光,虽有软垫保护,且将下落的正确动作烂熟于心,但当整个人被卡在或困在四五米的空中,束手无策的心情可谓痛苦。刚开始对高度的恐惧,也让我不得不敬畏这项运动,自此我将勇往向上当作一种需孜孜不倦培养的美德,我必须降服恐惧心理,攻克昨天的自己,并且与地心引力不断作战。

温哥华是个太适合培养运动爱好的地方,无论是天资还是氛围,都是上乘水准。你能在同一天在山顶滑雪或在海底浮潜,无论是水上运动、山系运动,或是公路运动,这里都有健全的配套资源。我不否认最开始倾心室内抱石攀岩,是因为这项运动无所谓季节,也无需承受风吹雨淋以及日晒洗礼,非常适合日常多频次与高强度的练习,似乎也找不出第二个比这更得我心的运动。现在,我已走过四个月未曾间断的攀岩生涯,即便相对专业而言,依然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但我相信半年后、一年后,我的进步一定会非常惊人,期待攀岩会带给我脱胎换骨的改变,无论是练就更强健的外表,还是磨砺出更强大的内心。

喜欢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纵然途中抵不住磕磕绊绊的微妙痛楚,膝盖上的淤青新旧交替,手肘上的破皮在所难免,尤其手心磨出的茧子,也在来回轮换,但这些是勋章,是努力变强与坚韧不拔的印证。攀岩对任何等级的运动玩家都非常友好,刚开始我也曾因在意他人目光而不敢大胆尝试且放不开手脚,直到后来才发现只是自己多虑,看到岩馆里不同段位的都在努力磕线,即便暂时无法征服眼前线路又如何?失手摔下又如何?筋疲力尽望眼欲穿又如何?在一遍遍尝试的过程中,就已经成功大半,不放弃就已经非常了不起。

在我眼里,室内抱石攀岩的一大魅力,就是永远饱含新意。不同难度的线路都有专业定线员定期更换,降服眼前线路后,总有下一个挑战等我尝试。而每每成功“登顶”的喜悦感,果真是妙不可言!纵然挥汗如雨,力竭筋疲,但多巴胺的疯狂分泌,会让我在当下一刻,甚感一切值得。记得前段时间磕一条斜坡线,因为坡度比较陡,需要半挂体位并支撑整体重量向上做牵引,我连花三天时间练习,依然差一口气。那几天我心无旁骛,眼睛只盯着这条线思索,其间也收获了很多人的鼓励,亦对高手们的友情指导心存感激,终于在即将收线的最后一晚如愿以偿。旁观者的掌声洗去了此前的郁闷与力竭的疲惫,原来攀岩的终极奥义,是不断战胜自己。

当攀岩成为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当磕线上墙变成一种瘾,该庆幸自己正变得更自信,无论挺进什么年岁,我都不会停下成长脚步。

当然啦,司机师傅,我也不会让你失望。

开放关系

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我只能确保驾驭与训教好自己。无论到人生的哪个阶段,在我的认知体系里,人与人之间有时很难做到长久且稳定的联结,即便身处一段浪漫关系,我也只将“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这句真理奉为圭臬。

浸淫在传统思潮里的,会对顺应世界变革的前卫看法避之不及,但这就是一个顺应人间发展的可取思路。没错,在这个篇章里,我想谈谈“开放关系”。

我所认为的开放关系,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婚姻将面临一个危机考验的时代。这个观点现时看来很激进,但又独具玄妙。它与不尊重传统无关,也非离经叛道,我相信时代或许会悄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历史已经作出不少映射,几大极其辉煌的世界文明,都包含了非常开放的文化元素,譬如罗马帝国或唐朝。反倒若是一个社会、一个文明的思想愈来愈封闭,对人禁锢越来越多,那可想而知时代也会开始走下坡。而我所认为的人间情感,便是这个世界没有无缘由的爱恨,活到现在,我的深刻感知是,当在某一人生阶段对另一个人产生如磁石般的吸引时,相信我迷恋的并非此人,说到底,我迷恋的其实是自己的感觉,我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且这种影子拥有我本身非常私密的元素,他人无法倾听,无法理解,无法共情,但这个人却和我一样。因此我从这个人身上能感受到一种同类之间的吸引和共鸣,所以才会想要与之靠近。同时,这个人身上也必然具备我没有却极度想拥有的东西,所以这个人成为了我的榜样,而我想要通过靠近来让自己离这份求之不得的感觉甚至是欲望更近一些。

前面说过,生活当中的这些人之所以有资格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我自己的影子,而且还会是一面明镜。所以任何情感关系到最后,都不是为了某一个形式,而是为了自我成长而存在的,这才是人际关系的要义。

没错, “个人成长”是本篇的最重要核心,我对此深信不疑。我知晓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心智、认知、观念都会和以往大不一样,那么身边人的步调也不太可能长期与我同频,因而当身边人无法再满足我个人成长的需求,或者反过来看,我的成长速率跟不上身边人时,彼此之间的爱迟早会消失,这是正常的,分道扬镳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浪费彼此时间才是下选。这时,要么就去找下一个,继续让对方成为下一个自我成长的台阶,如此细想很残酷,但事情本质就是如此,无可否认;要么就自己修炼、磨砺,总有人会处在一个不需要关系的境界,因为自己足够强大到犹如一个宇宙的整体,婚姻或者任何浪漫关系对他们来说,只是食之无味的鸡肋。

我所认为的“开放关系”,可能是为“自我成长”而服务的。以前不懂这个道理,就像好多年前,作为占有欲极强的人,我非常希望对方只属于我一个人,似乎那种互相拥有、融合的感觉很顺畅。但成长到今日,回头再看这些经历,才恍然明白,原来是我对自己价值定位非常不明确的一段时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因此某种程度上会想要一个人能够永远关爱我,来满足我对安全感和价值感的渴求。如此思考,而今我完全能理解有些人当对方出轨会几近疯狂的现象了,因为出轨即代表对对方人格的否定。由此想来,当两个人完全“绑定在一起”,这种状态有点可怕。

总体而言,我意识里的开放关系,围绕的核心是个体的情感需求,是纯粹围绕着“我”的感受和成长去旋转的,而个体意识是这个时代独有的奢侈品,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所要必备的精神状态。个体的成长、情绪、与世界的关系,会是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重点寻求的主题,如果可以,我会在未来再次分享自己那些大胆、冒险但同时一定是卓越的观点。

猜你喜欢

温哥华攀岩人生
波比攀岩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攀岩
攀岩世界杯:速度之争
独一无二的你
异域见闻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