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透析患者不同腹膜转运功能与炎症因子、VEGF的相关性研究*

2022-10-10李小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19期
关键词:腹膜内皮炎症

郑 婕,罗 娟,彭 凤,李小生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江西赣州 341000

腹膜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替代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对血流影响小、保留残余肾功能效果佳等优势,但其疗效受腹膜转运功能的影响比较大[1]。腹膜转运功能可决定对小分子溶质的清除能力,转运能力越强提示腹膜的通透性越高,透析的效果越差,进而对其预后有较大影响[2-3]。明确患者腹膜转运功能情况与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能帮助医生清楚地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判断其预后。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6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腹膜透析患者不同腹膜转运功能与炎症因子、VEGF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8月30日收治的6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腹膜转运功能情况分为对照组(腹膜低转运功能)和观察组(腹膜高转运功能),对照组共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51.36±4.08)岁;观察组共33例,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51.39±4.10)岁。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2)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3)经实验室检查、肾脏彩超或B超等方式确诊;(4)血肌酐水平>110 μmol/L,且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

1.2.2排除标准 (1)血液透析或者肾移植病史;(3)研究前3个月内发生过感染性疾病、痛风、急性心血管事件等;(3)肝脏疾病及良、恶性肿瘤;(4)研究前1年内使用过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5)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膜透析治疗,稳定3个月后评估患者腹膜的转运功能,按照腹膜转运功能的高低进行分组研究。腹膜的转运功能测定:患者实施腹膜平衡试验,进行试验前夜采用2.5%腹膜透析液留腹8~12 h,与此同时,抽取血标本做离心处理,之后留取血清行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相关指标的检测。次日于20 min内将前夜的透析液完全引流,测定其容量,患者仰卧位,将温度为37 ℃的葡萄糖透析液以400 mL/2 min的速度输入腹腔,输入剂量为2 L,输入过程中患者需每2 min左右翻转或者变换1次体位,分别在透析液留腹0、2、4 h收集透析液,测定透析液中的肌酐、葡萄糖等水平,留腹4 h后,患者在20 min内排空透析液,测定引流液量。以4 h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的比值、4 h透析液葡萄糖与0 h透析液葡萄糖的比值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转运功能(0.81~1.03、0.12~0.26)患者与低转运功能(0.34~0.49、0.50~0.61)患者。

1.4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相关指标,并分析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相关指标与腹膜转运功能的相关性。炎症因子指标[5]: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相关指标[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血管内皮功能(FMD)。

2 结 果

2.1两组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CRP、IL-6、TNF-α、MCP-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

2.2两组血管内皮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F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内皮相关指标的比较

2.3腹膜转运功能与炎症因子、血管内皮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CRP、IL-6、TNF-α、MCP-1、VEGF与腹膜转运功能呈正相关(P<0.05),FMD与腹膜转运功能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腹膜转运功能与炎症因子、血管内皮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数也在不断上升[7-8]。腹膜透析是将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更换透析液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毒素,相对于血液透析来说,其对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比较小,能更好地保护残留的肾功能,而且操作简便,目前已作为尿毒症首选的替代治疗方法[9-10]。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多,如患者的年龄、并发症情况、腹膜转运功能情况及营养状态等,其中腹膜转运功能对腹膜透析的影响较大[11]。有研究显示,腹膜高转运是患者发生透析失败、死亡的危险因素[12]。腹膜高转运又称为腹膜快速转运、腹膜高通透性,新生血管增加、慢性炎症均可造成腹膜通透性增高,而腹膜转运功能的不同也可影响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水平[13-14]。明确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与炎症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病情,以提高腹膜透析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命[10-11]。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CRP、IL-6、TNF-α、MCP-1、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F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6、TNF-α、MCP-1、VEGF与腹膜转运功能呈正相关(P<0.05),FMD与腹膜转运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果说明腹膜高转运功能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更高、血管内皮功能越差。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腹膜是人体防止微生物入侵的屏障,同时也可参与炎症因子的分泌、趋化和黏附,因此,腹膜转运功能的情况与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具有密切的关系[15-16]。掌握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情况,有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透析时间、透析管理方案,进而利于病情的控制。除此之外,MCP-1、CRP、IL-6、TNF-α均为人体中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其中MCP-1对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均有着特异性的激活作用,能促进炎症反应,释放CRP、IL-6、TNF-α等炎症因子[17];CRP能引发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还可诱导内皮素的表达,增加内皮功能的紊乱;而IL-6则能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分泌、增殖,加剧肾小球的炎症,进而增加病情[18];TNF-α则能通过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率和肾脏的血流量,同时还能介导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19-20]。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血栓等功能,当炎症因子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后,使得VEGF水平逐渐升高,细胞增殖逐渐加快,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程度更加严重,导致腹膜的通透性升高,这一变化也印证了之前研究的结果。

综上所述,炎症因子、VEGF水平与腹膜转运功能呈正相关。因此,腹膜透析患者中,腹膜高转运功能患者的炎症因子、VEGF水平更高,对腹膜透析的影响更大,临床应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腹膜内皮炎症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基于“内皮损伤学说”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国内首个腹膜假黏液瘤治疗规范发布
对炎症的几种常见误解
勒布朗的遗产
人类的内脏是简单堆在肚子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