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IVIM参数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2022-10-10刘存国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19期
关键词:水分子脑组织评估

陈 涛,刘存国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陕西宝鸡 721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的是脊髓、脑部或者视网膜局部的病灶发生缺血等引起的、没有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该病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1-2]。有研究显示,TIA的患者在近期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升高趋势[3]。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TIA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但常规影像学检测无法直观反映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及缺血状态,诊断效能较低[4]。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是一种利用多参数同时获取患者微循环灌注及水分子扩散情况的检测方式,其在各种肿瘤检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5-6]。笔者认为通过IVIM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脑组织微循环灌注及弥散信息,对于TIA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可能具有较好效果。但有关IVIM在TIA患者中诊断价值的相关研究较少,可行性需进一步证实。笔者就此进行研究,旨在探讨TIA患者IVIM参数变化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其临床推广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疑似TIA患者156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疑似TIA者;(2)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无脑梗死病灶;(3)具备随访条件并能按时回院复查。排除标准:(1)合并有占位、出血、硬膜下水肿病灶;(2)患者伴有其他脑部病灶;(3)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或精神疾病家族史;(4)有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的禁忌证。以《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中的诊断标准为金标准[7],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TIA患者)及研究组(TIA患者),每组78例。对照组年龄31~69岁,平均(50.14±5.25)岁;男40例,女38例。研究组年龄30~71岁,平均(50.27±5.31)岁;男42例,女3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MRI检查方法:使用GE3.0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设备,8通道头线圈。按照横轴、矢状位T1FLAIR进行采集,使用自旋回波序列进行检查,矩阵256×256,重复时间1 843 ms,视野240 mm×240 mm,回波时间18.0 ms,层厚7 mm,间距1 mm。横轴位T2WI使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检查,矩阵256×256,重复时间4 300 ms,视野240 mm×240 mm,回波时间106.7 ms,层厚7 mm,间距1 mm。

IVIM检测:参数选取b值为20、50、80、100、150、200、400、800、1 000、1 500、2 000、3 000 s/mm2,层厚6 mm、间距1 mm、矩阵124×96。

检查结束后由两名及以上高级影像学技师对结果进行分析,勾画感兴趣区域(ROI),进行测量,出具诊断报告。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脑组织IVIM各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灌注信号比例(f)];(2)IVIM各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3)不同预后患者IVIM各参数的比较;(4)不同预后患者单因素分析;(5)IVIM各参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脑组织IVIM各参数的比较 研究组ADCfast、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Cstand、ADCslo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典型检测影像见图1。

图1 TIA患者IVIM典型检测影像

表1 两组患者脑组织IVIM各参数的比较

2.2IVIM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stand、ADCslow、ADCfast、f值诊断TI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4、0.290、0.981、0.965;其中ADCfast取值为0.692 mm2/s时,诊断TIA的特异度为89.07%,灵敏度为97.68%;f值为37.40%时,诊断TIA的特异度为95.34%,灵敏度为95.28%。

2.3不同预后患者IVIM各参数表达 经随访,78例TIA患者中无再发TIA者37例(无再发TIA组),再发TIA者22例(再发TIA组),进展为脑梗死19例(进展组)。进展组脑梗死患者ADCfast、f值显著低于再发TIA组,再发TIA组患者ADCfast、f值显著低于无再发组TIA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患者IVIM各参数的比较

2.4不同预后患者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有TIA史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患者单因素分析

2.5IVIM各参数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对有TIA史赋值,有TIA史=1,无TIA史=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长、有TIA史、ADCfast、f值较低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IVIM各参数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3 讨 论

TIA与脑卒中从本质上而言,是动态损伤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研究指出,TIA是脑卒中预警信号,也是脑卒中二级预防最佳时机[8]。因此对于TIA患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恢复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目前临床多采用MRI、DWI对患者进行检测,其对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较为敏感,能显示患者血管闭塞或狭窄部位。但TIA患者往往存在无梗死核心缺血症状,单指数DWI受水分子扩散、微循环灌注两个方面影响,无法直观显示患者脑组织微循环灌注情况[9]。甚至有研究指出,部分灌注异常患者病情先于DWI高信号出现[10]。导致传统DWI对TIA诊断效能较低。

IVIM是一种应用双指数模型对患者体内信号衰减与b值关系进行描述的检测模型,可将患者组织水分子扩散及微循环灌注进行有效区分,定量分析患者组织中水分子真性扩散及由微循环灌注引起的假性扩散,适用于类似肿瘤组织、脑组织等既有微循环灌注,又有水分子扩散的组织检测[11]。在其参数中,ADCstand为采用传统指数模型拟算的ADC值,ADCslow、ADCfast、f值分别表示患者体素内单纯水分子扩散状态以及毛细血管微循环灌注状态及快速扩散相对总体扩散占比。有研究指出,患者脑血流量与其ADCfast、f值具有显著相关性[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研究组ADCstand、ADCslo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TIA患者脑组织水分子扩散状态并无显著变化,与国内既往研究基本相符[14]。而研究组ADCfast、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脑组织微循环灌注降低。此结果中患者f值变化与计丹妍等[15]研究结果不完全相符,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是f值变化受b值影响较大,本研究中b值更高。而在罗马等[16]研究中则提出,对于脑组织检测,应采用更高b值,可提高检测效能。因此笔者认为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同时,ROC曲线显示,ADCstand、ADCslow、ADCfast、f值诊断TIA的AUC分别为0.624、0.290、0.981、0.965;其中ADCfast取值为0.692 mm2/s时,诊断TIA的特异度为89.07%,灵敏度为97.68%;f值为37.40%时,诊断TIA的特异度为95.34%,灵敏度为95.28%。提示ADCfast与f值均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与其对患者微循环灌注检测的效能基本相符。同时也证实,IVIM对TIA患者病情诊断及评估具有较高的效能。

此外,对于TIA患者预后的评估也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多个对TIA患者随访的研究中均指出,即使TIA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仍会出现TIA复发或病情进展,发生脑卒中[17-19]。若能尽早对患者进行评估,发现其高危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而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有TIA史、ADCfast、f值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但就本研究关注的因素而言,低ADCfast、f值是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笔者分析其可能与患者脑组织隐性缺血有关。在对TIA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临床症状消失,但仍可能发生脑组织持续低灌注症状,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损伤,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在TIA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于低ADCfast、f值患者,应加强随访及复查,加强其脑血流及脑组织微循环灌注监测,及时给予干预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可能具有一定帮助。ADCfast、f值对患者预后评估可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TIA患者IVIM主要表现为ADCfast、f值降低,出现脑组织微循环灌注减弱。IVIM可直观反映患者脑组织弥散信息及病灶部位微循环灌注情况,对TIA患者脑组织缺血评估及诊断具有一定帮助,同时其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也有参考价值。但受本院患者量影响,本研究纳入样本较少,此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试验进一步证实完善。

猜你喜欢

水分子脑组织评估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两颗心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宫内缺氧时程对胎鼠脑组织STAT3表达的影响
高原习服黄牛脑组织不同部位SLC25A6 mRNA绝对定量分析
文化部公共图书馆评估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