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在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方面的作用探析

2022-10-03郭飞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媒体保护传承

摘要: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是长江沿岸地区文化永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媒体在文化挖掘、传播、融合等方面独特优势,使其成为新时期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沿岸地区的媒体围绕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文章以扬州地区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剖析研究了媒体在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方面主要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成效,最终得出媒体是展现长江文化魅力的“窗口”、挖掘长江文化内涵的“先锋”、整合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力量的“平台”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媒体应当通过多角度发掘长江文化,深层次剖析长江文化,广角度宣传长江文化,来发挥自身在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方面的作用优势,助力长江文化永续发展。

关键词:媒体;作用;長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4-0209-03

一、前言

长江,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围绕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开展了积极、全面和深入的实践,逐步构建起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为指引,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及10个专项规划为主体的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框架,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夯实了基础,提供了明确指导[1]。

方向已明确,行动在路上。在接下来的长江流域发展中,推动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将是各类主体重点关注和落实的内容。

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参与和推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包括广播电视台、网络新媒体平台、报纸在内的扬州地区众多媒体机构围绕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科学的尝试,展示了媒体在长江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这也为长江沿线城市媒体参与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提供了较好的示范。

当然,在资源分布分散、类型多样的情况下,媒体在保护、传承和利用长江文化方面开展的行动,也要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即根据媒体的功能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策划、组织和开展,以达到助力长江文化永续发展的目标。

二、媒体在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方面的作用

媒体,作为促进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信息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媒介,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2]。对当前积极推进的长江流域文化发展实践而言,媒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展现长江文化魅力的“窗口”

媒体拥有信息传递、形象展示的先天优势。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的出现,为长江文化魅力的全方面、动态化展示创造了条件。在这方面,扬州主要通过扬州发布、扬帆APP等新媒体“窗口”积极展现长江文化的魅力,使更多的网民理解、认同长江文化,参与到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活动中。

例如,2019年12月11日,扬州发布“每日一景”栏目发布了一篇名为《扬州“长江绿肺”层林尽染美如画》的文章,对扬州在长江流域的位置,以及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长江绿肺”——扬州润扬森林公园的美景,而这篇文章中的图是由扬州发布的记者亲自拍摄的,这种旨在宣传扬州地区蕴含的长江文化的文章,无疑为广大网民通过网络了解长江文化、感受长江文化的生命力提供了“窗口”[3]。

(二)挖掘长江文化内涵的“先锋”

长江文化是长江沿线地区先民在生活和生产中发现和创造的独特文化内容。而在长期的发展中,长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沿线人民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需要进行充分的挖掘才能够发现和利用。在长江文化内涵的挖掘、转化和利用方面,媒体发挥着“先锋”的作用[4]。

一方面,如扬州广电等媒体机构组织相关记者深入沿线的群众生活和生产现场,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捕捉蕴含长江文化的内容元素,将分散的长江文化收集起来。

另一方面,节目制作主体通过视频、音频、文字等加工方式将收集到的长江文化元素串联起来,形成内容完整、主题突出的长江文化纪录片、图文咨询等,然后通过扬帆APP、扬州发布等新媒体平台以及扬州广电总台的《扬州新闻》《关注》《今日生活》等传统收视品牌节目传播出去,让更多受众接触到长江文化,感受到长江文化的内涵。

(三)整合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力量的“平台”

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需要沿线群众的广泛参与。然而,群众在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方面的能力和能够发挥的作用存在个性化的差异和分布的松散,仅凭群众的自觉难以完全形成强大的文化发展推力。在这方面,媒体可以借助自身的信息传播和活动组织优势,将分散在区域范围内的不同个体、不同群体动员、组织起来,开展以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为主题的活动,使原本分散、孤立的力量整合起来,实现“1+1>2”的效果。例如,扬州广电媒体通过各种媒介对扬州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内容的报道,使本地区的企业组织和市民进一步了解了扬州广电拥有的长江文化发展媒介资源,并纷纷参与到相关节目或者产品的制作与传播中,使扬州广电媒体成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平台载体[5]。

三、发挥媒体在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方面作用的策略

对媒体来说,虽然拥有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的大量资源,也有较为明确的行动方向,但如何通过实际媒体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开展来发挥这些优势,真正促进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则是需要结合现实情况进行积极探索和科学开展的[6]。对扬州广电媒体来说,想要更好地参与到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的活动中,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多角度发掘长江文化

媒体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方面承担着不为大众所熟知的长江文化内容的挖掘、加工和展示作用,而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文化发掘和利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媒体参与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体现。在长江文化主题内容传播中,扬州广电媒体要从多角度对长江文化进行发掘和利用,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现长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从地域来看,扬州广电媒体除了要从扬州本地发掘长江文化内容以外,还要通过与其他城市广电媒体合作等方式,延伸长江文化发掘的范围,从整个流域的视角全面展示长江文化,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本地区受众对长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从内容来看,长江文化内容的发掘包括但不应局限于沿岸的自然景观,包括美食、生活习俗、方言等均是长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应当成为长江文化元素发掘和利用的对象。

从发掘主体来看,除了媒体记者以外,媒体还要注重联系群众,使那些对长江文化有研究的学者或者市民能够参与到长江文化的发掘和展示中,通过千人千面的方式展示不同视角下的长江文化。

例如,媒体可以组织开展“搜寻长江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性活动,让市民成为推荐长江文化相关线索或者信息的主体,借助市民的力量弥补媒体在文化挖掘方面力量的不足[7]。

(二)深层次剖析长江文化

媒体对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并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或者随意堆砌相关的素材,而是按照特定的主题对长江文化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有序组合,使文化内容以新颖的形式、深厚的内涵呈现出来。对扬州广电媒体而言,这种对长江文化的剖析须从“精”“深”的角度入手,即按照“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策略对长江文化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提炼[8]。

1.要找寻长江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的结合点

媒体实践表明,受众对那些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用或者有启发的内容往往会表现出更明显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的过程中,媒体要注意从现代生产生活的角度出发对长江文化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为受众提供新颖、独特的长江文化体验。例如,可以在长江沿岸的湿地公园陈设一些古人治理长江流域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使市民能够真正感受到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并体会到长江流域治理的艰辛。

2.要展现长江文化的创造创新

长江文化,并没有古今之分,凡是符合长江流域客观实际的文化内容,都可以被理解为长江文化的范畴。因此,媒体在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过程中,除了要关注那些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及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内容以外,还要对那些尚未被发现或者重视,但具有独特长江文化内涵或者特征的内容进行发掘和创造创新,使长江文化体系得到持续性的充实和发展。

例如,媒体机构可以安排记者深入扬州的大街小巷,搜集与长江文化相关的历史记忆和时代痕迹,并在此基础上将现代大众的审美诉求以元素的方式进行融合,最终呈现出既有时代感又有现代审美感的节目内容,实现长江文化的全新呈现。

3.要丰富长江文化的呈现方式

长江文化多是以静态的物品或者符号沉睡在各个角落。媒体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方面的行动要以唤醒文化为目的,即通过多种方式让沉睡、安静的文化动态地展现出来,走进大众的视野,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在这方面,媒体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以呈现。

一方面,要借助文创活动,将静态的长江文化符号或者物品以文化创意产品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广大市民或者游客通过纪念品或者工艺品的方式带走长江文化;另一方面,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多功能体验场馆,让广大市民可以在茶余饭后、节假日等时间进入场馆进行现场体验,感受静态的长江文化“动起来”后的美感[9]。

(三)多角度宣传长江文化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媒体资源得到了明显拓展,而这也为媒体从多角度宣传长江文化提供了现实性的条件支持[10]。在参与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媒体要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展示长江文化,丰富长江文化的外在形象。

1.要结合媒体量身定做内容

不同媒体对应的受众群体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保证传播的内容符合受众的长江文化学习体验需求,媒体要根据不同受众的情况量身定做相应的长江文化宣传内容,使不同受众获得不同的内容体验。例如,对于扬州发布、扬帆APP等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媒体端,宜推广一些动态视频内容,使其能够直观地体验和快捷地分享;对于纪录片类电视节目,则应重点展示长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独特内涵,使中老年群体能够回忆和感受悠久的长江文化[11]。

2.要延伸媒体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

媒体是连接各类主体活动的重要媒介。在长江文化相关内容报道中,媒体要发挥连接政府、企业、社会公益组织、市民个体等多元主体之间文化联系的纽带作用,将相关主体开展的长江文化实践活动以新闻资讯或者主题报道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使更多组织或者个人了解到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相关内容。在这方面,除了通过电视、APP、广播电台等常规媒体宣传长江文化以外,还可以通过电梯广告、城市公交广告等广告的投放,为不同场景下市民体验和感受长江文化创造条件,使长江文化能够真正渗透到市民日常的生产生活细节之中[12]。当然,媒体还是要以文化类节目为核心,通过文化与节目的融合促进长江文化的艺术性呈现和广泛性传播。

例如,媒体可以开设以长江文化知识精彩或者诗词歌赋吟唱为主题的综艺类节目,让广大市民置身文化传播活动中,借助大众群体来激活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力量。

四、结语

保护传承利用长江文化,是国家和沿长江流域地区文化发展的时代责任和任务。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媒体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展现长江文化魅力的“窗口”、挖掘长江文化内涵的“先锋”和整合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力量的“平台”三方面。而媒体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这些作用,参与和助推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就要在多角度发掘长江文化的同时,深层次剖析长江文化,多角度宣传长江文化,使长江文化能够更好地被认识、保护、传播、传承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曹劲松.南京传扬长江文化精神的时代担当[J].南京学研究,2021(1):3-17.

[2] 郑珊霞,刘晓宏.基于融媒体的運河文化“微传播”路径研究:以扬州运河文化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4(2):10-13.

[3] 袁菡瑶.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旅游文化表现形式研究:以扬州为例[J].艺术大观,2020(29):123-124.

[4] 张媛.数字媒体环境下扬州红楼文化传播途径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21):104-105.

[5] 陈松平,贾茜.新时代长江水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水利,2022(9):54-57.

[6] 李后强.“长江学”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J].当代县域经济,2022(3):18-21.

[7] 周杰.新媒体背景下地方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新突破:以扬州台《一路楼台直到山》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15):119-120.

[8] 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6(5):93-98.

[9] 马志涛.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研究[J].采写编,2022(3):88-90.

[10] 陈振兴.长江经济带民艺文化IP新媒体传播研究[J].艺术品鉴,2021(15):156-157.

[11] 王永,田凯.扬州广电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使命与作为[J].当代电视,2020(1):110-112.

[12] 蔡武进,刘媛.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价值及路径[J].决策与信息,2022(1):81-89.

作者简介 郭飞,本科,主任记者,扬州民盟机关支部盟员,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制片人,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单位首席制首席记者,研究方向:电视专题片制作。

猜你喜欢

媒体保护传承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