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10-03黄建辉

关键词:菜篮子粤港澳大湾

黄建辉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菜篮子”工程以保障农产品供应市场为目标,是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政府都把“菜篮子”作为民心工程、便民工程来抓,旨在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 年4 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府办函〔2019〕60 号),文件要求以立足广州、服务湾区、联结泛珠、辐射内地为定位,以“一个标准供湾区”为原则,用三年时间,构建以广州为枢纽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标准化、便利化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提供更多更优的优质农产品。

本文在问卷调研基础上,从认可度、效果评价、期待、挑战四个维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组建‘四随机’农产品质量稽查机制、加强农产品品牌推广和宣传力度、建设便民利民的线上线下销售点、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扶持涉农小微企业发展”五个对策,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协同广州海关,在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澳门特区市政署的支持下,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2019 年5 月9 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以下简称“湾区‘菜篮子’工程”)启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拉开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序幕[1]。2019 年8 月与9月,分别认定了首批245 家与第二批139 家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截止2021 年11 月份,全国已认定1285 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3 家加工企业。这些基地不仅有广东省内各地级市的企业,还包括不少来自贵州[2]、广西[3]、湖南[4]、甘肃[5]、山东[6]、江西、云南、宁夏等内地24 个省(自治区)的138 个地级市(州)的农业企业,在全国布局建设1 个平台指挥中心,17 个配送中心和分中心(3 个节点配送中心和14 个分中心)的信息联动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以供港澳质量安全标准为标杆,以“一个标准(供港)供给市场,一个体系对质量安全进行监管,一个平台进行农产品流通”为运行模式,打造公益性、公正性、权威性、开放性服务平台,初步搭建了比较完善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标准化生产体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产品溯源体系、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平台管理规则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理论研究体系、合作建设体系,并基本达到了“规模化生产、商业化运作、品牌运营”的需求。

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现状及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现状,2021 年下半年,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广东农垦农业经理人、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经理人、肇庆市创业青年共三类型培训班的学员通过问卷星开展线上问卷调研。本次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93 份,涵盖了广东省主要农业大市,其中近一半为涉农小微企业(占47%),主要从“认可度、效果评价、期待、挑战”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认可度”与“效果评价”分别探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认定前与认定后,企业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不同评价,以更好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对企业的影响;而“期待”是企业期待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得到协助或提升点;“挑战”则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前的认可度评价

绝大部分企业认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发展前景。66.67%的企业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发展前景,17.2%的企业认为其发展前景较好,认为“一般”或“不了解”的企业仅占16.13%。

对于没有参与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的企业,是否有计划申请认定的调查中,只有7.79%的企业无意愿参加认定,高达74.03%的企业表示有意愿认定,其中有强烈意愿参加的占20.78%,如图1 所示。

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措施的认可度方面,如表1 所示,企业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及认定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的认可度较高,在60%以上。近半数企业认可的还有质量安全监控指标体系、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

表1 企业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措施的认可比例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各项措施中认可度排名第一,是实至名归。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于2019 年9 月正式启用,截至2022 年1 月,在全国布局建设韶关、肇庆、梅州、珠海、清远、云浮、永州、郴州、怀化、百色、齐齐哈尔、赣州、潍坊、聊城、毕节、黔南、黔西南等17 个配送中心和分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成功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在广东省内,2020 年4 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增城)便利区启用,打造集生产、检验、检疫、通关、流通等业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2020 年9 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珠海配送分中心正式挂牌,以农产品溯源为核心,集供港澳标准的农产品批发、仓储、加工、冷链配送、报关报检及认证、综合办公、电子商贸等业务功能于一体,致力于打造湾区“9+2”城市“菜篮子”配送中心(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共享平台的标杆;2021 年5 月,珠海配送分中心完成进口冷冻冷藏食品集中监管仓、配套冷库等建设和运营,并逐步对接服务珠海及周边城市的“菜篮子”基地。在广东省外,湖南、贵州等省份也建立配送中心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项目的落地。湖南永州配送分中心为本地农产品开拓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最终实现农产品立体式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快速通关模式。永州配送分中心自上线运营以来,严格执行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指标体系标准,对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的农产品进行检验,保证永州各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的农产品正常出货,其中2020 年平均每天发车15~20 车次,配送粤港澳大湾区总量累计达5 万余吨。

(二)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后的效果评价

企业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或加工基地后获得好处或者利益中,推广了企业品牌、提升了产品品质、提升了生产标准化水平、提升了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认可度排在前4,如图2 所示。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执行高标准、高质量的质量安全监控指标体系,共溯源登记农产品2600 多个,累计流通量超过43 万吨的优质安全可溯源产品。从2020 年9 月起,陆续编制并发布水果、蔬菜、禽产品、畜产品标识使用规范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体系》系列团体标准;制定并形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指标体系,总限量指标达21210 项次,体系涵盖62 类水果产品、62 类蔬菜产品、10 大类水产品、17 类畜禽产品及蜂产品、8 类食用油及油料作物、8 大类乳及乳制品,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为政府及企业评估产品质量安全及管控生产过程提供了标准指引,对于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程度、引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和监测、保障湾区农产品质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无论是供应港澳市场还是内地市场的所有农产品,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都需统一按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标准严格执行,这进一步倒逼企业提升生产标准及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另外,从图2 不难发现,销售业绩的提升,出口额的增加并不是排在前面,这可能是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实施时间才2 年有关,业绩的提升一般比较滞后,当企业品牌或知名度上升后,业绩的提升也为时不远了。此外,通关便利性、补贴等优惠政策享受等也排在比较后的位置,是因为这些好处可能会受当地政策的影响,不是所有地区政府支持力度一样,故这些好处普及性没有品牌推广等那么明显。

(三)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期待

企业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的原因中,认可度较高的是“拓展公司品牌”,高达87.5%,说明企业都想借助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项目提升自身公司的品牌。紧随其后的是“政府扶持和税收优惠”及“统一认证”,达到50%。“开拓港澳市场,进军海外”以及“产品创新”也是企业加入项目考虑的比较重要的因素,如图3 所示。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通过授权使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标识并对其产品进行赋码追踪等方式,有利于打造“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形象,这也是企业所期待的。对比图2 与图3 发现,排名第一的都是公司品牌的提升或拓展,即企业申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认定的期望值与实际受益是完全一致。图3 中的“统一认证”与图2 中的“提升了生产标准水平”等也基本一致。然而,差异比较大的是,“政府扶持和税收优惠”在企业认定期望中排名第二,却在企业的实际受益中排在第九、第十,即期望值与实际获益有一定差距。这可能是企业对于政府推动的项目,非常希望能有政策及税收方面的优惠,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是以广州为牵头建设城市,以“立足广州、服务湾区、联结泛珠、辐射内地、面向全球”的建设定位,构建以广州为枢纽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不难看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成功实施与落地,除了广州市本身责无旁贷外,与其它省份及当地政府的协助及支持分不开的。可是,各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尽相同,比如广州市政府颁布了每个“菜篮子”经营主体每年最高贴息可达1000 万元,给予新落户、且新通过供港澳备案的“菜篮子”生产基地的经营主体连续三年每年每亩300 元的落户奖励等激励政策;贵州省毕节市也发布了《毕节市农业农村局2021 年度东西部协作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资金奖补方案》,对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认定通过的经营主体给予6.89 万元的补贴,但更多的地方政府并没有配套的政府扶持和税收优惠等。

有关企业期待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配套的具体优惠政策,排在前3 的是农业生产补贴、加大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税收优惠,其中82.8%的企业希望有农业生产补贴方面的优惠政策。此外,还有近半数的企业希望有融资支持,如图4 所示。

(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面临的挑战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认定条件、政策的宣传及配套扶持政府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认定条件使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并影响其普及程度。根据调研结果,有82.8%的受访企业没有加入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中,说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意味着该项目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普及率不高。企业没有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的原因中,没有达到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认定条件占64.94%。此外,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项目政策不了解占54.55%,如图5 所示。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或者加工企业认定要求,申报主体皆需获得海关供港澳备案或注册资格,或者具备相当于海关供港澳生产基地备案或注册登记的条件,且生产基地产品须经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承检机构检验检测,符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指标体系的要求。可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或者加工企业认定的门槛高,不是一般涉农企业所能达到的。农产品供应源头严格把关是好事,建议加大中小企业的技术等扶持力度。

另外,如图6 所示,65.59%企业认为本地政府或上级单位没有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50.54%的企业认为资源及配套设施不足,排在第三的是大湾区各城市政府之间的监管、协调与合作制度,占比49.46%。超过30%的企业还认为人才不足、本地政府或上级单位对此项目的认可度不高、宣传力度不足等也会对工程的顺利推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农业补贴是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手段。农业的弱质性等特点决定了农业补贴是政府协助涉农企业抵御农业生产风险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希望政府能更多地出台有关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方面的优惠政策及农业补贴。

三、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问题对策

(一)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四随机”农产品质量稽查机制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组建农产品质量稽查机制,通过不提前告知的四随机核查(核查时间随机、核查企业随机、核查产品随机、核查人员随机)方式,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及其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提升产品质量美誉,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成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金字招牌;继续强化“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形象,加强对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的监管,真正落实以供港澳质量安全标准实施“逢出必检、逢进必检”的制度,严格按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质量标准体系要求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企业受益、民众受惠。

(二)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农产品品牌推广及宣传力度

组织及开展由农业专家及市民(含港澳)为评委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优质农产品品牌50 强活动;组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农业博览会、产业大会、农特产品推介等活动,展示及推广来自全国各地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优质、特色农产品,彰显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保障大湾区吃上新鲜放心的蔬菜等农产品,把大湾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装进“菜篮子”。

(三)建设便民利民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线上线下销售网点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除了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建设高效便利的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还需建设足够多、高标准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线上线下销售网点,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输送丰富优质的农产品,并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优质农产品走出大湾区,迈向全国。

2020 年3 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率先推出无接触智能零售新模式,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便利,已经在广州地区30 多个机关单位设了智能零售体验柜。然而类似智能零售体验柜销售点不多,宣传力度不大,广大市民并没有很好地享受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带来的福利。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主要商业繁华中心及大型社区设置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优质农产品的线下有人销售门店或无人的智能销售网点,使其成为市民购买生鲜的新方式,方便市民在工作之余可快速下单选购越来越丰富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在线上营销方面,可与顺丰、京东等快递公司合作,共建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农产品电商营销平台,满足湾区广大群众对安全优质农产品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并将发达城市消费市场与欠发达地区优质生产基地紧密联结起来,促进欠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优价销售。此外,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农产品“年货一条街+直播带货”活动,创新类似拼多多的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电商线上线下融合的O2O 模式[8],吸引更多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及加工企业摆摊及展示产品,通过规模化集中推货等方式,促进更多市民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项目,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优质农产品的促销,并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为乡村产业振兴作贡献。

(四)鼓励全国各地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广东省一直是供港澳农产品的主要采购地。据统计,广州海关年监管供港澳新鲜蔬菜1.7 万吨、冰鲜禽畜肉6.7 万吨、食用水生动物1.42 万吨、冰鲜水产品5236 吨、活猪47.98 万头、鸡苗83.2 万羽,以及6.6 万吨各类深加工食品。广州应充分利用比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及一线城市市场配置等资源优势,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运作,积极吸引全国各地认定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各地政府应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创造的发展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采取贴息、风险补偿、奖补等方式,帮助企业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并推动广州乃至全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实现来自全国各产地的优质农产品在主要消费市场集散,既帮助当地农民增收,又丰富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五)扶持涉农小微企业发展

涉农小微企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对扩大内需、稳定城乡就业、促进“三农”建设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然而,涉农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弱、融资困难等特点,无论是第三方检测费用,还是生产管理体系改造成本等,每一项都可能无法单独承受。因此,政府应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二次返利、托管、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涉农小微企业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中;鼓励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7]等方式,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保障供应链,将涉农小微企业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鼓励和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技术共享、信息互通、品牌共创、融资担保等方式,与涉农小微企业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

四、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总抓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加工、物流和贸易的体系及产业链,提升农业发展和大湾区的引领作用,推动生产加工基地拓展到全国各地优势产区,向市场输送“安全、绿色”的优质农产品,持续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湾区,并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追求。

猜你喜欢

菜篮子粤港澳大湾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丰富居民“菜篮子” 鼓起农民“钱袋子”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春天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