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

2022-09-26刘海珍

医学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炎性

刘海珍

(于都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江西 于都 34230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临床常见疾病,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急性出疹、发热[1,2]。相关研究显示[3],该疾病会造成患儿全身血管发生炎性改变,甚至诱发心包炎、间质性心肌炎等疾病,严重损害患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目前,临床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给予抗病毒治疗。丙种球蛋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控制病情[4],但丙种球蛋不同应用时间、剂量的临床疗效存在较大差异[5,6]。本研究结合2018 年1月-2021 年7 月我院接诊的74 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观察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1 年7 月我院接诊的74 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 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 例;年龄1~12 岁,平均年龄(6.23±1.10)岁。观察组男18 例,女19 例;年龄1~13 岁,平均年龄(6.45±1.23)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川崎病临床诊断标准[7];②年龄<14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临床资料不完善;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④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司匹林(石家庄神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716,规格:25 mg/片)治疗,30 mg/(kg·d),分2 次服用,退热后调整为3~5 mg/(kg·d)[8]。对照组于病程10 d 后给予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4004,规格:5%,50 ml(2.5g/瓶)]静脉滴注,每次以2 g/kg 剂量给药。观察组于病程1~10 d 内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给药方法、剂量均同对照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退热、皮疹、手足肿胀、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炎性指标(PCT、WBC、CRP)水平、并发症(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头晕、嗜睡、寒战)发生率。临床疗效[9,10]:显效为治疗5 d 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消退或完全消失;有效为治疗7 d 后,患儿体征和症状均减轻;无效为治疗7 d 后,以上指标均未达到,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退热、皮疹、手足肿胀、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s,d)

2.3 两组炎性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PCT、WBC、CRP 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炎性水平比较(±s)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有研究提出[11],川崎病发病可能与患儿免疫系统过度活化相关。由于大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被激活,产生大量抗体,进而损伤微小血管中的内皮细胞,从而引起血管炎,随着炎症反应的发展会进展为川崎病[12]。通常血管炎变范围有4 期,冠状动脉病变多发生在2 期,且在发病第10 天表现会严重化,在皮疹、发热开始消退过程中,发生心肌炎,甚至造成死亡[13,14]。目前临床关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尤其是在治疗时间上存在较多争议[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病程1~10 d 内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进一步表明该给药时间具有良好的优势,与熊瑛[16]报道相似,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在短时间内被激活,从而迅速形成保护状态,且通过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17]。同时研究发现,观察组退热、皮疹、手足肿胀、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病程1~10 d 内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减轻患儿痛苦。治疗后,两组PCT、WBC、CRP 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给药时间均会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性因子水平,但是改善效果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此外,观察组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病程1~10 d 内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降低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发生率,进一步表明其可预防冠状动脉损伤,发挥一定的冠状动脉保护作用[18]。由于川崎病发病早期,血管壁中层水肿症状十分明显,通过注射丙种球蛋,可通过其白自身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的抗体,中和细胞因子,早期有效减轻冠状动脉损伤[1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给药时间的临床不良反应方面无差异,均具理想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病程1~10 d 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理想,可缩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炎性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