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动画发展下的动画审美传播现状

2022-09-23

电影文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大众动画思维

刘 晨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一、新时代中产生的“新动画”

1957年,随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成立,中国动画创作者们开始自觉走上探索中国风格动画的道路。中国动画发展至今已近百年,虽起步晚,但因中国动画追求的民族形式之路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动画学派”,在本土反响热烈的同时,也在世界动画舞台中取得过瞩目的成绩,动画电影《大闹天宫》更是取得了空间绝后的关注。中国动画发展至今,经历过一次高峰的辉煌,却在“文革”浪潮中止住国际脚步。改革开放后,中国动画赢来了它的转型期,并形成了一股发展热潮。而随着美、日等不同风格动画的兴起与引进,受外来文化冲击,以及中国动画产业制度的影响,商业运作与动画艺术的博弈始终难以调和,使得大众将以民族文化为内核的动画逐渐淡忘。

21世纪以来,中国动画技术与艺术的对弈也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前进,在优化动画制作水准的同时,传统元素在创作中从一味的形式民族化,转向对具有优良民族文化思想的探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动画的创作自由性为新时代“新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中的“新动画”目前在动画理论中并没有一个较为具体的阐述,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严谨,但它呈现出中国动画自21世纪以来发展的生态样貌。“新动画”发展至今,其传播形式打破传统媒介的桎梏,动画篇幅也在互联网中突破了常规设定,大众对于动画的理解也从普遍的“低幼化”转变为可“成人化”,由于动画进入网络传播与电视电影传播等复杂的大环境,新动画的创作必须要改变既有的定位,才能逐渐满足更多大众的娱乐与审美需求。因此在动画的制作水准方面,中国新动画也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给大众呈现出一部部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动画。中国动画也在新世纪发展中获得新生,国产新动画特色正逐渐鲜明。

二、新动画具有的审美现代意义

(一)时代审美的蓝皮书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诞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存在不但创造了社会,还创造了文化艺术,并在文化艺术的美中不断使人类社会更加美好。动画是个兼容并蓄的创造性活动,它囊括但不限于:文学、绘画、音乐、交互、摄影等各种因素,动画将这些复杂的学科以打破空间的方式进行视听结合,并不断用新概念、新技术刷新大众的认知,带来一段又一段惊奇又美好的审美经验。

每一段可以被归结成理论体系的动画时代,都体现出与科学技术发展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是彼时动画技术的总结词,更是一代人对于动画艺术的审美肯定。从新时代传播的角度出发,动画已然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动画的现代审美意义很难用好或是坏、高雅或是低俗去评判,它的审美意义是复杂的,要深入到社会文化、媒介文化,更要结合大众文化语境下审美判断与讨论。媒介的发展不但放大了动画的娱乐性,同时也推动了动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形成了除娱乐以外同时具备社会意义的新内涵。

从时代层面来看,无论是情感指向还是活动指向,动画是理解当代文化、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展现出了大众对于当代文化的一种情感状态,它不仅是文化接近大众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记录时代进程中大众文化审美倾向的载体,新时代中的动画的社会意义正逐渐被放大。

(二)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动画作为直观的视觉艺术拥有广泛的受众,不同年龄与文化层次的大众都能够从动画这门艺术中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它的能力是大众的、同时也是超越国界的。新时代中的动画正逐渐改变大多数人对其的刻板认知,从一个小范围日渐扩大至社会化。因而,在动画的推动下,它所衍生出的不仅只是作品本身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图书、玩具、影像、服装、生活用品等衍生品的发展,也在扩大动画的经济性。

从动画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来看,除了动画电影的卖座率、电视动画的播放率、网络动画的转载率以外,其衍生品产业链区别于原创IP的直接商品化,动画IP形象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根据《2017—2022年中国动漫衍生品产业现状分析及“十三五”发展策略分析报告》,中国动画衍生品市场占动画生产值30%,并以20%的增幅逐年增长,虽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其增长速度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动画产业的外延也随着动画行业的发展逐渐扩大,已然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也说明了动画在内容上得到了新时代大众的积极响应,在形式上获得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技术肯定。可以说动画技术对于动画的经济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动画的经济也赋予了动画技术更加无限宽广的实验空间。

从大众视角出发,技术本身所产生的审美意义会影响到个体或是团队对于动画作品本身的态度;回归到动画作品本身来看,技术是必然是首要实现方式。许多新兴的动画制作软件不再局限于电脑或是数位屏,例如CSP、Procreate等可依附于移动终端的新动画制作技术与经济科技创新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很多类似的动画制作软件中,便捷性成为其重要的特性,在缜密精细的编码运算后,往往也能够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动画的新动态美感。

动画技术的发展和动画的经济效应相辅相成,时代的发展促使着动画技术的不断出新,新技术的运用也使得动画制作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在动画内容以及形式语言上,创作者们都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不论是网络动画、电视动画,还是影视动画,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元化创作环境使得技术与经济乃至于动画创作本身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助生态,是相互共宜的友好存在。

(三)润物细无声——公民审美素养的塑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的道德建设。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的要领。在工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媒介的进步给大众艺术的传播提供了多元的渠道,审美素养教育更是有力地推进了大众艺术思想的建设工程。但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无深度、模式化、复制化的大众文化品,这些作品往往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技术层面上也体现出与时代不符的专业水准。因此,大众需要在不断的审美素养构建中,形成具备鉴赏以及去糟留精的基本辨别能力。

动画作为文化艺术中一个特殊形式,它的审美表达在视觉感官上是“直接的”,却又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直接”体现在动画的造型层面,它所呈现的造型艺术与真实之间往往有着一段距离,这种不真实感使大众的目光自然而然集中在人为的虚拟艺术中,它的视觉呈现是复杂的,但由于其直接性,因而能够快速满足大众的视觉感官享受。“潜移默化”则是体现在内容方面,通过道德教育文本和动画艺术形象的结合进行渲染,使得公民在观看过程中发现动画的美感并能体会其带来的审美经验,从而在审美经验不断的累计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铸就大众审美意向。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均以中国经典文学或神话故事改编,诸如此类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均有一个新动画的共同点:以中国民族特色的审美基础为铺垫,塑造出一个属于新时代公民的审美素养,这种审美素养不仅从动画的造型表象呈现,也从作品的主旨内涵中真正挖掘出属于中国公民的文化符号。

艺术质量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当代公民审美素养的教育效果,动画在这其中不断寻找转型突破口,提升自身造型艺术,打破技术瓶颈,扭转外来文化冲击下的民族文化淡化现象,发挥其积极的、健康的审美教育功能,成为塑造公民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优秀的动画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无不感人、震撼人,填补了大众文化的内在缺陷,且使得其成为公民为之骄傲的文化符号。动画的审美素养塑造功能往往就体现于此,优化大众审美层次的同时也推动了国家文化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三、中国新动画发展中的动画审美传播现状

(一)造型审美中的民族文化再体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动画艺术家们就致力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并以此为创作蓝本,完成了一部部具有极高艺术造诣的美术片,这其中有将中国写意之情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水墨动画,有尽显民间传统工艺的剪纸动画,更不乏中国文学作品改编的民族化表现形式符号的优秀作品,动画的造型特征依附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然成为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早期国产动画注重艺术形式表达,强调故事性,大众对于动画造型审美的素养,在中国传统工艺美学中逐渐呈现单一化特征。1979年—1988年,中国动画处于转型期,即便有《哪吒闹海》《山水情》等优秀国产动画,但由于国外动画的强势来袭,处于传统美学造型审美“疲劳”中的大众被另类造型美所吸引,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也逐渐丢失了其传统之魂,民族性也不再是大众所热衷的呈现方式,更不用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动画造型了。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动画颁布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并在文件的引领下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发展的精度。彼时互联网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期,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大环境下逐渐清晰,硬件与动画技术的改善使得动画造型呈现多重艺术样貌,小型动画工作室以互联网为公共舞台,创作出迎合大众的网络动画作品,例如《十万个冷笑话》《功夫兔与菜包狗》等,令人惊喜的是,在越来越多的网络动画以及电影电视动画中出现了久违的传统文化因素,这些新动画不但突破了早期寓言教育的说教特征,而且更加注重新时代下的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随着民族文化再次植入,新动画的造型特征也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融以传统元素。以2019年上映的《白蛇缘起》中小白一角为例,不仅保留了中国古典女性体态之优美,在人物柔软之美中透露着更多的坚韧与凌厉,用剧情加以辅助,所呈现出的白蛇不光具有中国女性的“温婉柔和”,更是让大众感受到新时代中国女性独立的英气与坚韧不拔的气质。同时,互联网中的想象也使得动画中三维形象的虚拟化技术日益成熟,例如《秦时明月》《斗罗大陆》等在人物造型的设计上秉承着中国武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特征,在头冠、衣饰、道具造型等细节处理上均能找到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元素。从这一点上看,新动画的造型特征更加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心理特点,新造型的不断突破,也是动画在其发展道路上将民族化与时代化结合的良好结果。

新动画的造型设计是一个创造想象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强烈的造型特征,同时也要汲取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美学素养,呈现出适于本民族欣赏习惯且贯彻文化精神面貌的新造型。

(二)背靠传统的思想观念转变

从字面上看,观念似乎与审美一词背道而驰。我们今天所强调的观念,回溯到其形成的源头,便是通过接收信息从而形成对某事某物的初始认知,信息接收是个体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网络环境因素复杂的当下社会,信息接收的方式也呈现出多元结构,从原始社会的图像记录到文字的发明再到文字图像化,直至今日所呈现的后读图时代,图像始终是人们记载和传播文化信息的方式,因此视觉感官与心理认知的同步是大众对于审美观念形成的主要途径。动画对大众审美素质观念形成的过程中,不但能够从艺术形式角度完善大众的视觉感觉,也可以使得其在心理认知上形成正确的观念起到引导作用。综合来说,一部动画的内涵思想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于动画审美的肯定。

回顾早期中国动画,在形式上,我们能感受到动画作品对民族美学的唯美阐释,对动画片的格调塑造使得中国在国际动画上独树一帜。在内容上,以中国传统神话、民间故事、奇妙的古寓言为主要创作蓝本,将大众心中所模糊的情景样态完整地呈现出来,早期的大众是艺术活动、影视、动画中的沉默者,他们被动接收动画作品带来的信息,以及动画主题所表达的现实意义。在美术片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都包含了“说教式”的文化思想输出,例如《三个和尚》《东郭先生》等具有批判性思想的动画美术片,“作者性动画”在频繁的说教式思想输出过程中让中国动画独有的创作形式不再亮眼,摒弃了故事的创新性,使得中国动画的活力不再。动画本身的功能是以娱乐为主,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媒介等形式的不断涌现,往往高高在上的艺术家论反而不是作品唯一的质量评定标准,当下消费者被推崇为“上帝”,在纷繁复杂的商品世界挑挑拣拣,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行为意义,自我意识也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

新动画发展中打破了早期说教式思想输出方式,在崇尚个人审美权利自由的新时代,考虑到对于自我内在的认知以及正确观念审美的引导,新动画呈现出由“作者性动画”到“读者性动画”的转变,编剧与导演的权利逐渐转让给观众。此处以“哪吒”为例,1979年《哪吒闹海》沿袭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除了给大众带来了瑰宝版的形式语言艺术之外,弘扬了哪吒“不畏强权”的人性特点,而这种来源于文学作品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认知也使得《哪吒闹海》更像一个文学作品的物化艺术呈现,是艺术品,几十年不曾变动。而大众对于哪吒这一角色的重新认知随着2019年《哪吒:魔童降世》的上映发生了转变,背靠传统故事脉络,编剧将故事的核心放在哪吒个人成长上,既满足了青少年的成长心理需求,又以现代的编剧手法使得成人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本我”观念的意义产生重新思考。造型上承袭了传统哪吒的孩童模样,但气质却完全颠覆了其他哪吒系列中的人物风格。在内容与形式上均实现了传统文化因素在新动画发展中的创新。诚然,《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是空前绝后的,它也成为新动画发展中的国产动画巅峰制作。

思想观念的转变并非完全摒弃传统思想与中国独有的美学方式,恰恰是背靠了中国传统文化,将这股力量用于新动画发展的主题与造型的重构,将传统观念与当代语言进行巧妙的融合,摆脱狭隘的说教意味与道德伦理色彩,实现以传统文化观念引领动画,动画推广传统美学的双重循环机制。

(三)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的审美传播对接

思维是现代哲学的一个关键词,它是从个体于社会实践中不断产生的心理功能。动画思维便是一种艺术性思维,它和其他艺术思维有着共同性,但由于动画本身的构成方式,使它成为独特的思维存在,这种独特的思维与动画生产中形成的创造性思维有着紧密关系。动画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强调其“运用性”及“绘画性”,二者往往给大众带来最直观的形象思维。在动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参与其中的主体便是成人与儿童,而成人的思维往往是形成动画作品的主导,儿童思维则是被动接受动画的吸收者。在大量的动画作品中,动画思维的产生也是和摄影技术以及动画制作技术息息相关的,成人作为动画的创作者,由早期的简单形象到后期百花齐放的作品产出,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对接的发展过程。

动画本身具有的“动”“物”性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所呈现的物体“真实性”,大众面对这一形式,就像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新生婴儿,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出新,从未停止过给大众带来新鲜的观感体验的脚步。儿童群体是最能够直接体会到“物”的“动态化”的朴实直观的形象思维,因此儿童成为动画的第一批受众。动画思维的存在一方面服务于儿童的娱乐;另一方面,它使得儿童逐渐形成有别于现实的动画艺术思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儿童的接受程度很大范围内决定了动画的创作目标。动画要取悦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审美兴趣各不相同的成人大众,它是否体现出一个深刻的意义,是否能够使得受众感同身受,甚至能够在情节中呈现自己,那么受众的成人思维就必然要进入到动画作品本身。回归到动画作品本身,那就需要从内在主题和外在呈现方式去讨论。

成人思维和儿童思维似乎在动画发展的萌芽初期是相互对立的,儿童则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思维的状态。但动画的魅力在于,它的影像内容是具有思想与手动的双重创造力。目前许多优秀的国产新动画,在成人与儿童思维的“左右两难”的尴尬境界中,找到一条既能保留着成人的理性思维,又能利用动画本身的优势创作出娱乐与儿童的形象的道路。例如2012年发行的《熊出没》得到了国内观众的深厚喜爱,至今已经诞生了10部院线大电影。《熊出没》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其本身的娱乐性,在内容上也呈现出只有成人才能理解的讽刺性以及动画人物经历照进现实所产生的情感共鸣。虚拟角色与真实人物的理想统一为作品核心,剧情的发展便自然成为受众翘首以盼的事,并形成了社会呼吁的积极现象。其他例如《蓝猫淘气》《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电视动画片,《罗小黑战纪》《神秘世界历险记》等电影片,无论是在造型设定的不过度低幼化,还是主题宣扬方面的积极性,都尽可能地满足于不同受众思维的需求,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并行使得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的对接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好。

审美思维的形成与转变,如上文所说,观念对其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观念的转变影响着成人对于动画审美的构建方式,且成人作为动画创作者的主导者,在满足个体审美需求的同时,考虑到儿童的独立人格在心里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以及需求,创作出具有儿童思维审美的综合性高水平动画片,这种审美思维形成意义并不仅局限于个体思想程度的进化,也使得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的审美倾向正趋于一致,从而形成由上及下,由下回溯至上的审美传播自觉性。

(四)与时代同步伐的传播环境与动画形式

尼尔·波兹曼说过:“虽然文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形象符号,从字母到电视。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考和抒发感情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媒介的传播通过时代的变化给大众带来意识形态的不同,大众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与时代同步伐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从纸媒时代中的“手翻书”动画发展至今,以传播媒介为平台的新动画逐渐将电视、手机、电脑、院线为终端的受众融合,形成数屏合一的观影方式。由于观看模式不再受限,动画作品形式的魅力与活力不断涌现,并在以一种随处可见的方式影响着当代大众。传播环境的发展也使得动画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互联网中的媒介载体成为网络动画短片以及个体动画产生的欢乐场。网页动画、手机动画、交互动画、表情动画等动画形式均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动画包容并进的特征。例如2021年10月第三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周获奖动画《鳄鱼池》,该片另辟蹊径,规避了动画横向16∶9的常规尺寸,模拟了大众媒体时代人们竖屏观影的习惯,内容上对当下媒介形态进行了极大的讽刺。新时代的动画已经全然突破传统形式,无论是在个人语言表达,还是交互性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对于动画形式具有很大意义的提升,是区别于传统的新样貌,同时也是未来可发展的新方向。在个人语言表达上,“微动画”特征的学院派动画日益渐增;个别动画甚至以“帧”的概念传输给大众,开拓了大众对于动画审美方式的别样认知;中国独立动画的价值输出更是走向了国际视野。在交互性上打破网络网页的交互局限,被用于各类社会行业,拓宽了动画的社会服务性。同时也进行了跨学科交叉的实验,利用基本控制指令或是肢体语言,完成一系列活动行为,例如Iclone等动作捕捉等动画软件形式的研发,为大众提供可视化的预览界面,为大众快速生产、教育教学等提升了很大效率。

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媒介平台仍然保持着传统动画形式作品的产出,新动画站在传统动画的肩膀上,一方面给大众呈现出其与时代包容并济的特征,在动画形式审美多样化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求了大众的审美素养与时俱进,以发展的目光评价新动画的新形式。

四、新动画传播与动画审美的创新与重构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要求,将其与中国新动画传播环境与形式融合,加快推动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新技术“融”以表现“中国故事”,民族艺术性与时代性相容是新动画审美传播的重要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的重要灵魂,新动画发展与动画审美的重构,更要打破国产动画固有的“陈”,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将“边缘”融入主流,融入时代发展是根本道路,其对主流价值观的构建作用不言而喻。在数字科技发展与动画技术革新下,动画的审美必然形成新的创新方向,一方面须体现为大众审美趣味的标榜;另一方面成为鲜明的主流商业诉求,新动画必将以技术发展为锄,耕动画审美之耘,在审美扩张中形成主导作用并且形成隐形价值观念渗透,推动新动画审美价值的创新与重构。

猜你喜欢

大众动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大众ID.4
上汽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