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实际应用

2022-09-20辛立新于丽敏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食品质量食品

辛立新,于丽敏

(潍坊市技师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

1 在食品安全检查与质量检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必要性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市场多元化发展,但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出,导致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发没有确定性和保障,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关键所在[1]。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而提升检测效率。以国际化的视角观察,各国早已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如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美国为了食品检测安全颁布了数项条款,日本出台了《日本农业标准法》,欧盟出台了《欧盟一般食品法》等法律法规,完善了信息化应用于食品检测的相关制度。通过各项法规的制定,各国早已明确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食品检测的重要性,强化管理分配制度,避免出现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进而确保了食品安全,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2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

2.1 视觉功能技术分析

面对庞大而复杂的食品检测工作,人为工作效率明显低下且存在漏洞,而计算机技术处理则可完全解决传统检测存在的弊端[2]。借助计算机视觉功能,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摄像机以及软件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快速分析处理,同时利用图像技术对目标食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整理,全面提高食品安全及质量的把控程序。计算机视觉功能技术可应用于食品安全以及各项农产品的检测,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省了时间以及人力,还使食品安全检测更加高效。

2.2 HAPPC 环节中的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HACCP 是严格把控食品质量安全的高效管理体系,HACCP 管理系统是以计划软件和执行软件为主线。计划软件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危害风险分析以及明确关键控制点,完善并优化实际产品生产操作中的可控条件。执行软件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控制明确后的关键控制点,收集控制的情况的数据,做好信息记录工作,留存监测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整改。HACCP 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切实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3]。

2.3 食品生产线仿真模拟研究分析

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总体规划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尤其是科技发展日益壮大后,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助推食品行业转变生产模式,重新规划产能,使食品企业根据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来重新调整食品相关的销售结构,及时更新食品外包装、味道、产量。食品行业在以往的产能规划上通常会采用静态产能模型,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加入,传统方法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基础需求。而通过仿真模拟的形式,在食品企业产能规划上可以高效处理各种突发因素,满足消费者的基础需求,适应市场变化。食品生产线的仿真模拟系统主要由模型构造与转换、数据的收集、验证与确认、模型运行和仿真结果分析等组成,将收集而来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作为优化产能的依据。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食品生产线仿真模拟系统可以对生产食品流程进行高效监控,并将风险隐患降到最低,在食品行业具有很高的研究分析价值。

2.4 可追溯食品生产链系统分析

可追溯食品生产链系统主要针对从农场到餐桌的产品的整个过程以及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到最终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密切跟进。若消费者购买的食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后,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为产品的追溯召回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对食品资料进行数据存取,通过扫描食品外包装的条形码,系统就可以对产品的生产链和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识别。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准确找到该产品的相关信息,对追溯召回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政府部门对食品产业监管工作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除此之外,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另一种射频识别技术也可以实现生产链全程的追溯与召回工作。系统可以对产品的入库、出库、库存量等数据进行自动化管理,提高产品库存的管理效率。射频技术还可以对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状况进行数据编码保存,企业或消费者可以根据电子标签,在相关数据平台中查到该产品的生产流程,进一步提升了食品的安全质量。

3 计算机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应用的问题分析

3.1 缺乏科研意识,计算机技术应用不普及

现阶段,我国有许多食品加工生产企业,但很多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大,并且以中小型企业居多[4]。这些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使得计算机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没有得到普及与应用。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和管理上的认识不够,并且不愿意增加科技成本投入。此外,研发技术不过关,设备配备不全,让我国食品安全科研检测止步不前。即便是国内一些颇具规模的大型企业,在科研技术研发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计算机技术普及程度以及重视程度依然有所差距。

3.2 法规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强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我国执法部门对于食品企业的违法执行力度不强,相关部门并没有完善与细化法律法规,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与食品安全的法律文件较少。目前我国对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引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尚无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要求,因此计算机技术在我国食品行业经营中不是必然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导致了计算机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应用的落后,也很难以立法的视角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5]。

3.3 缺乏专项技术支持

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食品安全质量进行检测,需要大量的设施配备和软件系统开发,而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做到科研生产一体化建设,企业在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时,所需设备大部分是国外技术,所以成本相对较大。我国食品监管相关部门对企业缺乏技术上的支持和专业研判能力,各项检测标准出现矛盾、交叉、混乱等现象,市场和管理检查中常出现虚假报告,不能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4 计算机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应用的优化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

保障食品质量的安全检测工作,一定要有严格的法律作为依托。我国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应加强管控。依据现存问题以及风险评估,进行法律法规的及时更新与整改,确保食品质量问题不会出现重复隐患。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提高生产食品行业的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以不同类型企业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推动计算机技术在食品生产企业中的应用系统。同时,相关监管部门还要以售后追溯召回系统为主线,建立问责机制,提升违法成本,让一些违规生产企业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以此保障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食品质量监测的高效性,切实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4.2 为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扶持

①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效率,就要对内部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讲座,有效提高我国食品生产安全责任和效率,使食品检测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提升专业素养,对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扶持,开发专项科研系统。②科研技术的落后,使得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分散,管理模式老化,为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形成了根本性的阻碍。相关部门要着重对一些中小型企业进行专业引导,通过计算机技术应用推广和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的工艺水平,有针对性地收集数据信息。③开发软件,提高计算机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应用范围,并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为各企业提供标准化、先进化的技术扶持[6]。

4.3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目前,在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中,企业规模、能力、管理意识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信息化应用于生产中更是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颇具规模的大型生产企业更加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但是,在一些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中,无论是生产模式还是管理形式都相对滞后,意识、思想、观念等依然遵循以往模式,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认识程度较低。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应当加大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社会层面宣传力度,让现代化生产和管理形态真正地走进企业,走进市场。此外,还应督促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强化计算机技术生产意识,树立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生产理念,对从业人员、经营管理者进行强化意识形态,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将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引用工作升级为检测机构的重点工作目标。

5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科技综合分析能力,信息共享网络以及大量数据存取功能等特性,进一步完善食品产业链全程可追溯系统,并通过信息识别系统严格监控生产流程,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因此,在强化食品安全检测,完善计算机技术应用系统上绝不能掉以轻心。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食品质量安全和检测的监控,进一步净化食品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对促进我国食品安全与保障消费者健康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计算机信息食品质量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造假必严惩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方法阐述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