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以河南省为例

2022-09-19朱勇振刘仁贵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共线性大省河南

张 禹,朱勇振,刘仁贵,阎 冬

(河南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民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河南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建设,河南成功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正在实现由以传统农业为经济主体向以新兴工业为经济主体的重大的改变。河南不但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还是新兴的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是中原地区经济建设的核心部分。近几年来,河南省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53 717.75亿元,同比增长7.5%。2020年生产总值54 997.0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5 435元,在疫情的影响下依然实现了经济正增长,河南省在中部6省中排第一名,全国范围内第五,对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尽管河南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但是如何促进河南省生产总值持续地高水平且高质量地发展仍然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笔者依据数据的可得性,使用2000年—2019年这二十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河南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对更好解决河南面临的问题和促进经济结构的改良有着重大的意义。从现实角度来说,用河南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不仅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家综合水平的提高,还能提升河南人口的生活质量水平,有利于河南省内的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就有很多国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Kraft(1978)通过收集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美国GDP与1948年—1973年间能源消耗的相关数据,发现美国的GDP与能源消费存在因果关系。Becker,Tamura和Murphy(1990)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力资本是造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Becker和Murphy(1992)提出了知识技术进步、协调成本高低、专业化生产水平综合影响经济增长水平。Delgado,Scott Stern和Porter(2014)认为产业集群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众多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中,产业集群可以增强集群力,而集群力增强则会带动着其他产业的集群发展,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末期,张世睛(1992)通过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40年的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数据,认为人口的快速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低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张广婷、陈勇、江静(2010)利用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发现在1997年—2008年间中国农业剩余生产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72%。宋雅楠(2013)对澳门2003年—2011年的外来劳动力数量对经济总量的影响问题建立了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并进行了分析,发现需要对不同的行业需求来制定外来劳动力的政策,以保证外来劳动力的权益,并促进澳门经济的长期发展。

2 河南省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河南省无疑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工业发展比重很轻、发展很慢,科研实力、高端人才储备较弱,高新技术产业在中西部明显落后于湖北、陕西、湖南、四川等省份,主要以低成本、高密度的大规模人口劳动力发展低附加值产业。但就河南省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而言,经济总量还是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河南省不仅在GDP总量上有着巨大的增长,人均GDP也有着巨大的提升。

图1 河南省GDP总额与人均GDP统计值

如图1可见,河南省的国民生产总值逐年递增,且GDP总量的增长速度很快,比较1998年的柱形图与2019年的柱形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也在飞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和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河南省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逐渐富裕,河南省的GDP总值与人均GDP值呈现了一种健康快速增长的一致性,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比河南省GDP增速和全国GDP增速两个指标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清楚河南省经济发展在全国背景下的概况,如图2所示。

图2 全国与河南省经济增长对比统计

如图2所示,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2007年的GDP增速是河南省历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河南省GDP增速相对于全国GDP增速来说,发展势头良好,整体比较乐观,在2007年—2012年间河南省的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013年之后趋于稳定,除了增速外,在全国的发展水平里河南省的其他指标也比较客观,所以河南在未来会有着良好发展趋势。

以上所述是从宏观角度对河南经济现状的分析,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为何有着良好的势头,并且是什么因素驱动着河南省经济持续增长,笔者将从微观角度进一步分析影响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因素。

3 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1 数据采集与指标选取

本文为了研究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从人口、教育、消费、投资、产量、进出口等方面考虑,选取河南省GDP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人口、教育经费的投入、居民消费总额、公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价格增幅、粮食总产量、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旅游总收入等11个指标来进行探讨,并从《河南统计年鉴》与《国家统计年鉴》收集了2000年—2018年的历年数据。

3.2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用SPSS软件把每个自变量和因变量做一元线性回归,进行初步筛查,剔除掉与因变量毫无关联的自变量,如表1、表2所示。

通过分析结果发现人口的显著性为0.657 706,全年居民消费的价格增幅显著性为0.837 731,均大于0.05,则说明常住人口数量与全年居民消费的价格增幅对河南省经济增长没有任何关联关系,将常住人口数量与全年居民消费的价格增幅两个自变量剔除。

3.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我们用河南省的GDP值来描述河南省的经济增长的情况,设河南省的GDP值为被解释变量(Y),河南省教育经费(X1),居民消费总额(X2),公路货运量(X3),固定资产投资(X4),粮食总产量(X5),工业增加值(X6),进出口总值(X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8),旅游总收入(X9)为解释变量。

建立河南省经济增长模型如下所示: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

+β6X6+β7X7+β8X8+β9X9+ε

(1)

表1 一元线性回归结果(部分1)

表2 一元线性回归结果(部分2)

表3 多元回归结果

得到以下经济增长模型:

Y=247.257-0.24X1-8.204X3+0.196X4+0.538X5+0.897X6+0.02X7+0.607X8+0.648X9

表4 t统计量和p值检验结果

根据结果发现X1,X3,X4,X5,X7,X8,X9对应的t统计量的p值都很高,因此怀疑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共线性。

3.4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检验多重共线性有很多种方法,例如相关系数检验、特征值检验等,我们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相关系数大部分都大于0.8,说明解释变量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则说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3.5 多重共线性的处理

保留X6和X8,再加入其他新变量进行逐步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5 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

表6 保留变量X8逐步回归结果

表7 保留变量X8和X6逐步回归结果

表8 保留变量X1,X6,X8逐步回归结果

表9 保留变量X1,X5,X6,X8逐步回归结果

保留X1,X5,X6,X8,再加入其他新变量继续逐步回归。结果如表9所示。因为X3,X7的t值均不显著,故不考虑这两种情况。

综上所述,为了消除共线性,共剔除了X2,X3,X4,X7,X95个具有强烈共线性的自变量。并得出结果:Y=2.145 335X1+0.553 277X5+0.962 338X6+1.013 527X8-1 174.548。如果得到相关数据就能预测河南省GDP的发展。

4 结论

本文利用河南统计局与国家统计局里与河南省有关的数据,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增长的状况和走势,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河南省人口数量、教育经费的投入、居民消费总额、公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价格增幅、粮食总产量、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旅游总收入与河南省GDP之间的影响关系。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①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但常住人口数量的多少对河南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人口多导致人均过少;②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可以拉动河南省经济增长,工业增加值与河南省GDP呈现正相关的关系;③河南省教育经费日益增加,对经济增长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则导致人均教育经费过低;④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对GDP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共线性大省河南
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
南瓜SWEET蛋白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进化分析
银行不良贷款额影响因素分析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出彩河南
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定义存在的问题及其修正建议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岭回归分析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