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河南乡村空心化问题研究

2022-09-19史家朋朱勇振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空心化劳动力河南省

史家朋,朱勇振,陈 琦

(河南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乡村空心化现象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在全球各地,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中国,早期城乡分割体制的长期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制度问题,致使城乡经济、人民收入等方面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结构也更加复杂。生产力的变革、科技的进步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同时,乡村的生产工具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除此之外,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新的就业岗位源源不断地被提供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乡村人口平均每年向城镇输送1 000多万的乡村劳动力。但是,乡村居民的减少却并没有使农民用地相应减少,反而成为负相关。在乡村居民不断改变自身生活条件的同时,由于乡村地理位置本就偏僻,长年缺少规划管理,再加上大量的乡村不良生活习俗,导致农民住宅建造无序化,耕地滥用乱用。在这种背景下,人口的非农业导致了“人走空屋”,宅基地一般“新建而不老”,使得乡村布局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更替与演变,住宅、耕地的无序管理状态迅速引发了乡村越来越空,相应的经济矛盾也会逐渐突出。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省,而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人地矛盾变得十分突出。因此,乡村经济要想得到发展,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解决乡村空心化的问题。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和实现乡村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对乡村空心化问题进行探究,让空心化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从而对实现土地资源高效率运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合理规划、实现乡村农业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在国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学者们较少对乡村空心化问题有过专项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侧重于乡村规划、乡村发展等方面。Nandan Kumar等从乡村收入和劳动力转移角度研究了印度比哈尔邦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问题,他认为劳动力的转移,使农业经济规模变小,难以支撑家庭经济,而支出日益多样化,家庭需要更多的现金收入[1]。Arup Mitra等研究了印度城市化的一个新模式,他认为由于农业部门缺乏生产来源,劳动力向非农活动转移也是一个强劲的趋势[2]。

我国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最早的是在1996年发表的文章《我们是如何控制“空心村”的》,文中以清河县为例对空心化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分析影响机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3]。刘彦随等(2010)发表的《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中把农村空心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根据因果关系,先分析了土地村庄的结构,运用农村情景模拟具体化问题,最后提出整治管理意见[4]。王世界等(2015)的《城市化背景下“空心村”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也是在河南省的基础上,对四通县进行了调研分析,阐述了乡村空心化的形成机制,分别从乡村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农民思想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5]。郑殿元等(2019)发表的《农村人口空心化驱动机制研究》中,运用了Eviews软件建模分析,再运用SPSS进行相关性检验,结合了推拉理论等相关知识对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更替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6]。

2 河南省乡村空心化现状分析

2.1 乡村人口的“空心化”

人口迁移导致乡村人口特别是中青年乡村劳动力急剧下降,引起了以“人口空洞”为核心的乡村贫困问题的广泛关注。以 “离土不离乡”为题的关于乡村人口空心化如何破局的研究问题在网络媒体上屡见不鲜。

由图1可知,乡村人口数量逐年下降,自2007年以来,河南省总人口数量在不断地上升,城镇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乡村人口数量却在不断下降。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3.2%上升至2019年的53.21%,城镇和乡村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河南人口逐渐城市化的过程,但近几年河南省城镇化进程逐步放慢,且总体水平不高。

图1 2000年—2019年河南城镇与乡村人口变化趋势

2.2 乡村空间地理的“空心化”

近年来,政策措施的不断推进使乡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改善,富足的农民便开始有了新建住房的意愿。大规模的乡村外围住房开始建造起来,乡村土地乃至耕地也开始被大规模的占用和滥用,长期缺乏有效的制度政策管理,不仅导致土地规划上的不合理,而且会造成乡村人居环境逐渐被破坏,最后无人居住。这种村庄“外延内空”的现象,不仅给乡村宅基地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同时也造成了“空心村”“村外村”等诸多现象的产生。

由表1可知河南省总耕地面积为811.13万 hm2,但是进行灌溉的只有2/3左右,而有各种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还不到20%。可见,大多耕地处于没有人管理状态,绝大多数的农户耕地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

表1 河南省年末耕地情况 单位:hm2

在表2中可以看到乡村中99.8%的农户拥有住房,而拥有1处住房以上的农户占到了11.6%,这反映出河南省乡村地区存在“一户多宅”现象。

表2 河南省2018年底拥有住宅的农户数量

2.3 乡村产业的空心化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推进,乡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乡村居民用地面积的缩减却没有和农民转移数量的增加相挂钩,必定会导致乡村“外延内空”的现象产生,甚至影响了许多农村产业生产,与农业相关的其他乡村产业也会受到波及。

2000年以来,农业产值占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农用机械总动力急剧下降,这种趋势反映出农业产值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占比却在逐年减少,农业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减弱,产业正在变“空”。由图2可知,从2000年到2019年间河南省总从业人数在不断地上升,但是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却在不断地下降,由此可得,农业生产的产值也会不断减少,乡村产业在不断地衰弱。

图2 河南省2000年—2019年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变化趋势

3 河南省乡村空心化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通常采用的乡村人口有效转移度等指标来测度乡村人口空心化水平,其分析结果会存在明显缺陷,都不能直接反映当前乡村空心化的本质。为此,提出了乡村户籍人口比例、流动劳动力比例和非农业劳动力比重三个衡量乡村空心化的新指标。本文则选取非农从业劳动力占比反映乡村空心化程度。

结合河南省乡村空心化的状况,基于前文的成因分析,采用因子分析,从可量化角度选取指标为:人均生产总值(X1),反映城市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比重(X2)即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值(X3),反映乡村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非农产业产值比重(X4),反映产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城乡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差(指城镇与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额)(X5),反映城乡收入差距。

所有的数据资料均来源于202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本文采用了线性函数表达式来描述被解释变量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系统性分析了河南省乡村空心化问题,初始模型设定为:

Y=C+A1X1+A2X2+A3X3+…+AnXn

3.2 实证分析

通过Eviews 10.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河南省乡村空心化回归分析

由表3可以得到河南省乡村空心化的多元回归模型(1):

Y=-0.235 932-0.000 008 96X1+1.885 672X2

+0.000 013 3X3+0.063 435X4+0.000 008 4X5

(1)

从结果可以得知,R2=0.967 861,调整后的R2=0.954 469,实验结果的可决系数较高,可以通过检验,F=72.27,表明了实验结果可信度较高,但是表3中除了X2的回归系数较高之外,其余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不明显。

3.3 模型修正

利用SPSS对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河南省乡村空心化变量相关系数

从表4的数据中可以得到,存在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说明了在模型(1)中解释变量存在共线问题。应该运用SPSS软件的逐步回归法对模型(1)进行检验并改正,如表5所示。

表5 采用逐步回归法后的计算结果

由表5可以得到模型(2):

Y=-0.343 086-0.000 007 96X1+2.088 807X2

+0.172 871X4

(2)

由结果可知,此时R2=0.959 036,调整后的R2=0.950 258,实验结果的可决系数较高,F=109.25,DW=1.870 7,说明整体回归结果较显著。

再画出被解释变量与残差之间的散点关系图,如图3所示。

图3 Y与残差的散点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残差在零线上下的分布是不连续的,没有明显的规律,因此可以得出没有异方差问题。回归方程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可决系数高,回归系数显著。对比DW统计表中数据可得,以Dl=0.93,Du=1.70,模型中,Du

4 结束语

通过回归分析、自相关性分析后,再使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修改,使得预期结果有了较高的可信度。因为R2=0.959 036,所以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解释变量X1、X2、X4的回归系数通过了在5%的置信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残差项没有明显的自相关性,总体回归结果合适,并得出以下结论。

相对于农业产业而言,非农产业对劳动力需求较大,当前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容纳量最为庞大,因此当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变动时,就会促进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种现象导致了乡村青壮年劳动力迅速向外部转移,乡村内部空化,乡村振兴和治理就会“有心而无力”。

随着河南城镇化水平提高,政府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向城镇转移,乡村内部空心化水平日益增高。而政府实施的整村搬迁、整村推进、基础设施改善等举措促进了乡村人口集聚。在2013年出现乡村地区空心化水平下降趋势,而在2013年之后,乡村空心化水平保持稳定,但还是略有上升,城镇化进程对乡村空心化水平的影响作用变得微弱。

人均生产总值增高也会使乡村空心化水平有所上升;政府过于追求生产总值的总量,就会导致泡沫经济,尤其是乡村内部产业发展的“空心”。虽然人均生产总值的变化对乡村空心化产生的影响十分微弱,但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降低空心化水平,减弱其对乡村空心化发展的影响。

猜你喜欢

空心化劳动力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乡村旅游视阈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