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地搬迁脱贫内生动力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

2022-09-09丽,东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生易地动力

董 丽,东 梅

(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2.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消除贫困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截至2020年底,实现了所有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创造了世界贫困史上的“中国奇迹”。我国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得益于贫困户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更得益于政府后续创新的组织保障机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我国还面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问题[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 年和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学界对于贫困的成因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Sen[2]认为,贫困与非贫困的边界在于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该释义被学界广泛认为是解释贫困的基石。而后,贫困被普遍认为是由于缺乏发展机会、能力、权力、生活(教育、健康、住房、就业等方面)而导致的困境或剥夺[3]。学者们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对贫困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外生性致贫主要源于文化、结构、制度等因素。文化致贫指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群体会形成贫困文化,形成主流文化之外的行为习惯、生活理念、风俗等[4],而这种贫困文化会影响个体行为[5];结构致贫指出,城乡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金融结构等成为制约贫困户脱贫的主要障碍[6-8],并呈现出区域、人口群体、动态演化的结构性分布特征[9];制度致贫指出,户籍、社会保障、就业、农村土地、公共产品供给等制度可能导致贫困[10-12]。内生性致贫则是从个体角度出发,认为内生动力匮乏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内生动力是贫困户发自内心的脱贫致富意愿、脱贫积极性与主动性[13-14]。内生动力匮乏将导致扶贫资源浪费,妨碍扶贫成效,影响脱贫攻坚进程[15]。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学者对于贫困的认识,经历了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转变,贫困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国内外学者从文化、结构、制度、个体四个方面,对贫困外因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忽视了贫困个体在脱贫道路上的努力,也忽视了外部因素对其内生动力的激发作用。生态脆弱与贫困问题通常被认为具有很强的耦合关系,在生态脆弱地区,传统的扶贫方式效果并不显著。为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先后提出:对那些处于生存条件恶劣、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特困对象,应结合其他扶贫措施实施易地搬迁。易地搬迁是一种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较好地方的扶贫方式,是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政府有极强的动机推进易地搬迁项目,但毋庸置疑的是该项目的作用对象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这就决定了易地搬迁不应只是政府一厢情愿,还应充分调动移民的脱贫主动性,才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富得快”的扶贫目标。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部分贫困户过度依赖政府,忽视对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培养,严重影响脱贫质量和脱贫稳定性[16]。

数据显示,自20 世纪80 年代起,宁夏先后实施6 次大规模易地搬迁,累计搬迁123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7.8%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10/26/content_5554743.htm。。以宁夏为例,研究易地搬迁脱贫效果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宁夏易地搬迁村贫困户、非贫困户、扶贫干部为研究对象,从内生和外生两个视角出发,对易地搬迁脱贫内生动力机制进行探究,为进一步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提供研究依据和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

扎根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施特劳斯(Anselm Strauss)首次提出,即针对现象系统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资料中发现和检验理论的过程,研究结果是对现实的理论呈现[17]。扎根理论的创始人为了理论产生不受“污染”,明确主张研究之前不读相关文献。陈向明和王富伟[18]基于本土情境反思认为,需要读少数经典文献,明确研究问题,探究研究方向。诚然,相关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对本文在访谈、编码以及建构模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笔者也尽力避免在使用扎根理论建构模型过程中先入为主的弊端,严格按照扎根理论的操作步骤,通过对原始资料分析,自下而上逐步上升到模型构建。在使用扎根理论构建易地搬迁脱贫内生动力机制时,需要厘清易地搬迁贫困户内生动力匮乏的典型表现,深挖造成内生动力匮乏的深层次原因,并将内生动力匮乏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进行思考,进而探索内生动力的激发途径。

贫困户内生动力匮乏在“需求”层面,展现出目标缺失型、文化取向型、信心不足型的真实样态[19];在精神层面,贫困户自主脱贫和发展的意愿不足,表现为“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在行为层面,贫困户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主动性不足,扶贫项目逐渐演变成外部帮扶主体的“独角戏”,贫困户参与感弱,表现为“干部干,群众看”行动主体错位;在结果层面,通过外界帮扶,贫困户实现了短期脱贫,但当外界帮扶程度减弱或撤销后,则出现“扶则立,不扶则废”的返贫现象[20]。贫困户内生动力匮乏的具体表现有:甘于贫穷,以贫为荣、依赖政府、脱贫信心不足、缺少主动脱贫的内在意识、“懒、散、闲”习气严重、个人能力不足、好高骛远等[21]。易地搬迁作为国家主导的扶贫政策,具有强烈的政府干预性与主导性。部分贫困户认为是政府使其搬迁,政府就应该负责到底,对政府产生过度心理依赖。

贫困户内生动力匮乏既由个体内在因素决定,又受外界影响。内部因素可能来源于个体的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等,外在因素可能来源于村庄环境、扶贫方式等。外在帮扶措施与贫困户内在需求错位、贫困户脱贫项目参与不足、依靠自身勤劳脱贫的乡村氛围未能形成、部分贫困户脱贫意愿不强等原因造成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22]。在精神层面的原因为:“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凭借自身能力致富的信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依赖政府;在个体层面的原因为:部分贫困户身体素质较差,缺乏健康的体魄、知识水平不足,素质技能缺乏;在政策层面的原因为:大量扶贫资源下沉与脱贫政治任务压力大,存在“养懒助穷”的误区。易地搬迁贫困户从生态环境脆弱的偏远山区迁出,其自身文化水平低、技术技能缺乏,在国家政策重点支持下更易造成脱贫内生动力匮乏。

此时,一个值得关注的隐秘链条逐步明晰,即:从发展阶段来看,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是实现乡村振兴。然而从实践来看,部分贫困户在内生动力匮乏的情境下,依靠政府大规模的资源下沉与大力度扶贫政策支持实现脱贫,但其内生动力匮乏的根源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同时,易地搬迁农户在搬迁前同质性高,基本都处于贫困状态,但在搬迁后,涌现出脱贫内生动力充足和内生动力匮乏截然相反的表现,呈现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两种不同的状态,其背后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数据来源、分析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2020 年3—6 月,笔者通过实地访谈、视频访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对宁夏易地搬迁村的贫困户、非贫困户、扶贫干部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基本情况如下:累计访谈对象66 人,其中,贫困户代表24 人(男12 人,女12 人),非贫困户代表20 人(男11 人,女9 人),扶贫干部22 人(男17,女5 人)。访谈对象年龄结构分布以20~30 岁和40~50 岁为主,分别比例为30.30%、33.33%,60 岁以上的比例最少,为6.06%。

(二)数据分析

1.编码过程 编码过程包括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在开放编码过程中,根据原始语句,提取原生概念,然后对语义相同或相近的编码进行合并,凝练出相应的概念(表1)。在主轴编码过程中,首先对各个关系范畴进行分析,然后对范畴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归纳总结,最终将内因范畴高度归纳出3 个主范畴(表2),将外因归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表3)。在选择编码过程中,通过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对应的概念、范畴、主范畴的再次分析发现:个人特征、人生态度、行为意识都可归纳为脱贫内力驱动,而社会、政府、村集体等可归纳为脱贫外力驱动。

表1 开放编码举要

表2 内生动力主轴编码分析形成的内因主范畴

表3 关键外力主轴编码分析形成的外因主范畴

2.理论性抽样 首先就资料内容进行假设,其一,如果脱贫内生动力强烈,则有助于脱贫;其二,如果关键外力在特定情境下能发挥作用,则有助于脱贫;其三,如果脱贫内生动力和关键外力能共同发力,则有助于脱贫。通过对核心类属系统分析发现:农户在脱贫内外力作用下,存在4 种基本的态度类型或行动类型,即内外耦合,重外轻内;内外耦合,以内为先;内外耦合,强强联合;内外分离,弱弱叠加。然后针对易地搬迁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或充足的现象,选择案例进行理论性抽样,即将不同类属按照事情发展的通常顺序联结起来:①因果关系→②现象→③情境→④中介条件→⑤行动/互动策略→⑥结果[17]。以下结合案例对这个过程进行描述。

[案例1]:“内外耦合,重外轻内”型农户。马某,男,30岁,文化程度小学二年级,已婚,一家六口,五口残疾。“我一个养活一家人,压力大。没有技术,不能外出打工,要照顾家人,没有时间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能力不好,没念成书。亲戚朋友也不怎么往来。我就希望共产党把扶贫的吃、喝、穿、钱之类,给我们穷人。我们这样的家庭,国家就应该帮。我享受到的政策就是贴息贷款养了羊,但贷款不也得还,家庭收入还是低。”

①因果条件:文化水平低、身体残疾、无技术、学习能力弱、没有时间参与技能培训等;②现象: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内生动力不足;③情境(脉络):即针对“内生动力不足”的现象,能体现案例1中马某内生动力不足成因范畴,如身体素质(残疾人)、文化水平(小学二年级)、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好)、技术技能(无时间参与)等;④中介条件:即那些促进或阻扰行动者行动的条件,如:环境影响(大山封闭环境)、政策(政策实施中是否知道相关信息?是否主动争取?)等;⑤行动/互动策略:马某的脱贫策略是养殖,享受贴息贷款政策,但希望政府直接提供资金和机会;⑥结果:贫困状态没有根本改变。

案例1中马某,其自身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强烈依赖政府,虽然有政府提供贴息贷款,但其贫困状态目前没有根本改变。说明脱贫不能一味依靠政府,还需从农户个体角度出发,发挥个体脱贫内生动力的作用。即“内外耦合,重外轻内”型农户很难脱贫,而且即使脱贫,返贫风险也很高。

[案例2]:“内外耦合,以内为先”型农户。王某,女,42 岁,初中文化,一家五口,身体健康(因果条件)。“穷是因为自己不努力,懒(因果条件)。看看身边的人,别人家过好了,我们家也想过好(内生动力充足)。你叔会开车(因果条件),以前就靠他一个人开出租挣钱,现在娃娃大了,我也在外面找了个工作,一月挣两千块钱。我们夫妻一起努力就能把日子过前面(行动策略)。政策也有享受的,有啥政策得自己积极申请,也不能说啥政策都没享受,比如我们家娃上学义务教育(中介条件)。日子是自己的,还得自己好好干(内生动力充足)。我们家谈不上富裕,也基本小康了(结果)。”

案例2 中王某,其脱贫内生动力强,而政府在脱贫进程中的支持力度较小,但王某和其丈夫经过十年努力,使家庭摆脱贫困。说明“内外耦合,以内为先”型农户可以实现自主脱贫,但历时较长(分析过程略)。

[案例3]:“内外耦合,强强联合”型农户。丁某,男,小学文化,30 岁,身体健康,家人中有病人,已婚,三口人(因果条件)。“以前,家庭贫困,我们山区十年久旱,靠天吃饭,没有收入来源(中介条件)。这几年国家搞扶贫,养牛养羊给补贴,有资金支持、有技术培训,我们开始养殖(行动策略),感觉日子好起来了(结果),还是因为党的政策好,以前没觉得自己积极,现在政策好了,觉得自己越来越积极了(内生动力充足)。我现在想扩大养殖规模,再做点生意(行动策略)。”

案例3中丁某,其脱贫内生动力和政府支持力度都很强,所以家庭在较短的时间内摆脱了贫困。说明“内外耦合,强强联合”类型农户脱贫可能性大,脱贫成效快(分析过程略)。

[案例4]:“内外分离,弱弱叠加”型农户。李某,男,文盲,52 岁(因果条件)。“就是个穷光阴。自己没本事好不起来了,自己的娃没工作,只能下苦。一家子也只能这样(内生动力匮乏)。打工难,没技术没人要(因果条件)。山里人能干啥,就会放羊,还封山禁牧不让放(中介条件)。日子过一天算一天,我不知道自己咋脱贫,我也老了,干不动活,苦下烦了,没心劲干了(内生动力匮乏),就活着混个肚子(结果)。”

案例4中李某,其脱贫主动性差又无关键外力作用,家庭一直处于贫困状态。说明“内外分离,弱弱叠加”类型农户脱贫最为困难(分析过程略)。

3.理论性抽样结果 内外耦合,以内为先与内外耦合,重外轻内两种类型农户都存在脱贫的可能性,但历时长、返贫风险高;内外耦合,强强联合类型农户脱贫可能性大,脱贫成效快;内外分离,弱弱叠加类型农户自身脱贫主动性差又无关键外力作用,难以脱贫。这说明,内外力双轮驱动才是农户脱贫的根本之策。

(三)模型构建

本文使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 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借鉴质性研究构建理论模型的方法,通过归纳分析,逐步构建易地搬迁脱贫内生动力机制。第一,将核心驱动力按照内力与外力进行分类。内力共涉及612个参考点,其中贫困户抽取出25个相对独立的概念,非贫困户抽取23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第二,在上一步基础上归纳出3个主范畴(个人特征、人生态度、行为意识),并通过对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比较分析,结合扶贫干部访谈,不断验证资料,最终构建易地搬迁贫困户内生动力匮乏模型和易地搬迁非贫困户脱贫动力模型。第三,梳理可能影响脱贫的关键外力,共涉及551 个参考点,归纳出宏观层面4 个主范畴(社会、政府、自然环境、市场)和微观层面5 个主范畴(扶贫干部、家庭、示范户或带头人、关键事件、村集体)。第四,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耦合构建易地搬迁脱贫内生动力机制。

四、结果与分析

(一)内生动力是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之基

内生动力是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本文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作为对照案例进行分析,构建易地搬迁贫困户内生动力匮乏模型(图1)和非贫困户脱贫动力模型(图2),将个体脱贫内生动力界定为“个人特征、人生态度、行为意识”的积极方面综合。

图1 易地搬迁贫困户内生动力匮乏模型

图2 易地搬迁非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模型

1.个人特征 个人特征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程度、学习能力、技术技能、精神品质五方面。个人特征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贫困户脱贫的基本前提;文化程度、学习能力与农户发展能力息息相关;技术技能是农户自主脱贫的有效手段;精神品质是影响个体脱贫的深层次因素。调研发现:老弱病残最难脱贫;正向个人特征对于农户脱贫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亦然。

2.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作为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可以影响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呈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部分贫困户以贫为荣,一方面享受着政策的好处与便利,但同时抱怨、依赖政府;另一方面,习惯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听天由命、安于现状、不愿改变。而大多非贫困户在平时生活中呈现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改变自己。

3.行为意识 行为意识是访谈对象在不同人生态度下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或倾向。对照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部分贫困户存在被动脱贫的行为倾向,比如:懒惰懒散、怕苦怕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在平时生活中,有赌博、抽烟、喝酒、家暴等不良生活习惯;害怕脱贫,不愿上进,追着村干部要补贴,喜欢上访。非贫困户大多主动脱贫意识强烈,比如:勤劳上进、目标明确、生活习惯良好、尝试用经济头脑谋取更多生路等。

(二)外生动力是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之翼

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不仅要关注内在核心驱动力,还要考虑外在驱动力的影响。根据扎根理论,结合农户深度访谈的主要诉求,本文所确定的外在驱动力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包括社会、政府、自然环境、市场4 个方面。社会包括社会大环境、村庄及地方脱贫氛围、地方政治生态环境和网络环境对农民脱贫的影响;政府在农户脱贫过程中起政策引导、扶持、激励作用;自然环境给农村发展带来所需要的资源、良好的生活环境等,但不可规避的自然灾害又是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原因;市场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销售渠道、储存销售、农户的市场参与度等。

微观层面主要包括扶贫干部、家庭、示范户或带头人、关键事件、村集体5个方面。扶贫干部除了通知宣传,还在思想引导,传输新事物、新理念,鼓励农户脱贫、监督方面发挥作用。另外,扶贫干部暖心扶贫,与贫困户建立深厚情谊,增加农户被重视感;家庭作为脱贫的主要动力,包括家庭责任、家庭支持、家庭资产、家庭脱贫氛围、家庭目标、以及家庭成员作用等;示范户或带头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示范作用,二是对比激发作用;关键事件也对农户贫困状态有重要作用,分为积极的关键事件和消极的关键事件;村集体在扶贫过程中发挥整合资源、项目带动、引导农户脱贫的作用。外力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外界刺激,激发贫困户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进而产生脱贫动机;另一方面,提供支持,引导贫困户脱贫。

(三)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是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保障

内生动力是易地搬迁贫困户脱贫的根本动力,在整个脱贫攻坚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但过分强调贫困户的主体作用或片面夸大外部脱贫力量的重要性都有失公允。贫困户脱贫脱离内生动力,脱贫无望;贫困户仅依靠外力,可能会在短期内缓解贫困,但会强化贫困户依赖性、减弱其脱贫主动性。为此,本文结合调研实际情况和对内外力系统分析,借镜观形自下而上构建贫困户与政府、市场、扶贫干部、示范户、村集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作用的易地搬迁脱贫内生动力机制(图3)。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提供一个初步的理论解释框架。

图3 易地搬迁脱贫内生动力机制

(四)信度和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首先,选取宁夏易地搬迁区域为研究对象,表明该案例具有典型性;其次,访谈人员为相关专业的当地研究生,在语言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最后,为保证访谈的客观性,从贫困户、非贫困户、扶贫干部3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资料验证,提高研究信度。

2.效度检验 (1)参与者检验:研究者在得到研究结果之后,将编码及结果反馈给访谈对象,从描述效度、解释效度两个方面接受检验,为避免主观臆断,选取6 名访谈对象(2 名扶贫干部、2 名非贫困个体、2 名贫困户大学生),主要针对受访者语言是否曲解、研究节点、研究结论三方面进行检验。(2)非参与者检验:邀请相关的非参与者进行检验,一是邀请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教授对编码过程及结果进行审核;二是邀请长期从事农村扶贫工作并具有丰富调研经验的农村发展方向教授对编码结果和相应结论进行审核。最后对6 名参与者和非参与者的反馈意见进行汇总,审核与处理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检验者的反馈意见及处理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基于扎根理论,以宁夏易地搬迁村贫困户、非贫困户、扶贫干部为研究对象,应用质性研究方法,结合66 个典型个案,从内在驱动和外在驱动两个层面,构建易地搬迁脱贫内生动力机制。首先,对比易地搬迁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典型表现,除个别贫困个体身体存在缺陷外,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在人生态度和行为意识方面呈现差异。其次,易地搬迁贫困户内生动力匮乏的深层次原因还表现在:易地搬迁农户面临着以地理环境为载体的空间位置改变、以土地为根基的谋生方式破裂,以血缘、地缘、业缘等维系的关系纽带缔结的社会关系网络撕裂的困境。此外,脱贫内在核心驱动力包括个体特征、人生态度、行为意识3 个方面;脱贫外在驱动力包括社会、政府、自然环境、市场、扶贫干部、家庭、村集体、示范户、带头人、关键事件等方面;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才是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的最佳选择。最后,通过理论和实践反思,搬迁前移民贫富差距小,同质性高,但搬迁后贫富差距拉大。即普惠政策协助专项政策(易地搬迁)对解决绝对贫困有很大作用,但对解决相对贫困可能存在局限,仍要随时监测,识别相对贫困,并采取专门支持,内生动力或有可能作为识别相对贫困的重要指标。

(二)政策建议

“十四五”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重大的扶贫措施,只有继续做好后续扶持工作,才能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内力互动,培育发展动力。不仅要提高人力资本累积,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宣传良好生活习惯、面向搬迁群众分类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定向定岗培训、急需紧缺职业专项培训、以工代训等,还要注重文化引领,潜移默化地改变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形成发展致富的脱贫氛围,挖掘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发挥榜样作用,激励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引导搬迁群众移风易俗,形成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文明节俭的好风尚。

第二,外力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首先要建立健全脱贫人口的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然后以家庭为基、政府主导、村集体助力、干部帮扶等多元主体联合驱动,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安置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拓宽安置区移民的收入渠道。同时提升完善安置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区管理,促进社会融入,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

第三,内外耦合,拓展贫困户发展可持续性。通过思想教育和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等方式,不断加强贫困户内生动力。一方面,针对不稳定户、边缘户、特殊困难户、突发事件影响的一般农户等不同扶贫对象,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另一方面,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注重自我发展能力与外力相耦合,拓展贫困户发展可持续性,共同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

猜你喜欢

内生易地动力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植入式广告的新创意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民办高职获得生机的必由之路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动力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