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设计路径
——以初中英语为例

2022-09-08唐春吾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式作业五育双减

唐春吾

(中南大学 第二附属中学,湖南 长沙 410075)

1 研究背景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学生学业负担的宏观调整。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指出“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2],要求科学合理有效布置作业,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创新作业类型方式,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系列文件为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做出了清晰的顶层设计,也为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要求和基本路径指明了方向。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坚决落实“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3]。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其内容数量的控制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经之路,其内容质量的提升更是落实“双减”、达成“五育”目标的关键所在。依据“双减”减量不减质的目标,由此提出对学生作业重新进行设计,围绕“五育融合”,探索以“项目式作业”替代“传统作业”的方案。

2 “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设计的现实意义

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大纲中制定的标准,在上课时间之外的,由学生所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分为广义(教师要求学生当堂或课后完成的指定学习活动)和狭义(特指学生需完成的书面作业)两大类[4]。合适的作业量和科学合理的作业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家校联动,促进学情反馈,从而推动教师改进教学,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要有效监控教学过程和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作业的助学育人作用,以促教促学,并为教学评价提供相关依据。“五育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学科育人教育目标的必选方案,是对“五育”并举在教学实践中的动态阐释和落实深化,它直指长期存在的“偏智、疏德、弱体、抑美、缺劳”和“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疾,因此也是缓解教育内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抓手[5]。落实“双减”政策,需要高质量推进“五育融合”,将“五育融合”融入校本课程是学校实施“五育融合”的前提[6]。作业评价能帮助教师及时检验教学效果、诊断学生问题,并为教学的调整改进提供相关依据,其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质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其育人功能及效率也对“五育融合”目标的达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双减”背景下的作业减负目标不是单纯减少作业量,而是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目标,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创编学生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的专业活动[7]。如何重新设计作业,将“五育”目标切实融入作业环节,提升作业的育人效果,实现学校教育的质效双增,已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和老师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其育人功能不容忽视。因此在作业设计环节,需结合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深入挖掘学科“五育”目标、课堂与项目式作业之间的关联点与融合点[8],在相互渗透与联系的链接点上寻求“五育”的生长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设计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关联的“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经验融入真实的情境中,帮助其打通学科壁垒,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1+1>2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全面育人目标,促进新时代“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建立,达成“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更高质量发展目标。

3 初中英语“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设计的基本路径

3.1 “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按学科核心结构、教学目标等合理设计“五育融合”的课内外作业,可有效解决传统作业单一机械,重量不重质,“五育”结合度不高,与学校特色、学生实际生活关联度低等问题,通过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实情将全人培养目标与作业设计立体融合,落实“双减”,并在减负提质增效中优化教育生态,达成学科育人目标。

整体来看,“双减”背景下“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设计应以“控量提质增效”为基本原则,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寻求课程内容与“五育”融合点,通过链接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内容生活化中以问题情境引领驱动学生主动探究、深度学习。与此同时,还须合理规划安排项目作业的成果评价和呈现方式等,并按“最近发展区”原则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合理信息支架。目前,研究者对“五育融合”类型的划分标准并未统一。刘登珲等[9]根据融合度和实施方式把“五育融合”划分为育内融合、育间融合和跨育融合。李政涛等[10]则将融合类型分为“某育融合”式、“活动融合”式、“教材融合”式。“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设计应紧密联系教材,根据学情分层设计,并坚持真实性、开放性、趣味性、互动性、多样性等原则,同时还应关注项目中各育目标的横向关联及各育要素的阶段性和衔接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初中阶段是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教学与评价的各项活动中应充分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围绕学科育人目标,紧密联系初中生学习生活,素材丰富多样,语境创设兼顾教育性、趣味性、实践性,在螺旋上升的“任务链”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真实、地道、鲜活的语言,在“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中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育”目标在人教版教材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吴晓吟[11]梳理了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具体课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各种方法。丛璐[12]则结合教材分析研究指出初中英语教学中美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尽管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探讨的是教材内容或教学活动的某育融合,鲜有涉及作业设计,但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为“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设计提供了思考方向和创新奇点。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也是思维外显的重要工具。学生在课内外的语言习得与运用过程也是其思维塑造与提升、展示的过程。“双减”背景下,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综合挖掘教材一单元一主题的编写特点,“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宜以单元为设计单位,以“活动—某育融合”式为主,以育间融合、跨育融合为补充,在严格控制题量、难度、时间,落实作业批改环节等基础上,有机结合长、短项目化作业,实现育人目标。

3.2 “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设计的单元规划

具体来说,单元作业设计应在单元整体育人目标详细解析的基础上,将单元整体育人目标合理分解成不同的子目标,结合短项目与周末或假期特色化长项目任务,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合适的任务链设计,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具体问题有机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大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自主探究创新迁移中完成各项子任务,实现学用一体,并在多元化评价和多平台成果展示中正向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同时,在设计融学科作业时,通过驱动性核心问题和跨学科问题链,搭建有效思维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分析,助力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融合的关联点,形成点面结合的立体化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型,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提升其自主融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结合单元话题“健康与急救”,可与德育、体育、劳育、美育深度融合设计形式多样的项目式作业,引导学生重视健康、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助人为乐,在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了解健康保护和安全急救知识,感悟顽强意志、果敢独立精神和语言、文字、歌曲带来的美,引导学生实现从知识领悟到素养提升。以复合育人思维为基础,在全面育人产出成果导向下提升学习主体的参与兴趣和动力,提升输入与输出的转化效率,可设置单元课时“五育融合”项目式短作业,如表1所示。

表1 各课时课内外“五育融合”项目式短作业设计

续表1

教材3a-3b和 Self-check部分以对话编写、排序为主,同时兼顾主题语境下的词汇、句型检测巩固。在单元主题、“五育融合”教学目标引导下,结合教材多模态语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本单元的项目式长作业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必做与选做结合的组合项目式作业,以“育人为本、减负增效”为基本目标,以“基于教材、合理融合”为主要方法,以“五育并举、分层设计”为基本原则,以“趣味实践、合作探究”为创新奇点,以“多元评价、多种激励”为激趣推手,结合项目梯度和隐性分层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空间,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活动中,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网,为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创意提供多种评价和展示途径,以进一步推动学生对健康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的有机融合。单元阶段性项目长作业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本单元的阶段性项目长作业设计

3.3 “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设计的学期规划

教材是课程育人的主要载体,确定主要育人目标需深挖教材单元主题及素材。作业是课程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指引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改进并给予学生跟进指导的价值。结合教材内容,将语言学习有机融合到创造性解决真实问题的项目化学习中,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思考、交流、表达和创造,是通过作业高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项目式作业设计所涉及的知识更多、结构更为复杂、耗时相对更多、融学科范围更广,因此更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单元或全册课本的核心育人目标,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阅读类、融学科、调查采访等长周期作业,以有效提升学生所学知识的结构化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八年级下册其他各单元主题及主要育人目标归纳如表3。

表3 其他各单元主题及主要育人目标归纳

基于此,八年级暑假的“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可根据学生情况大致做出如下设计。结合假期外出旅行、回老家的基本安排,将5、7、9、10单元内容融合起来,让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巨变、介绍自己旅途的所见所闻所感。还可以融入6单元“传说与故事”主题,在“家乡一日游”或旅游景点介绍中融入相关经典故事和神话传说,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也可以整个假期为背景,设置综合项目式作业,如“假期生活打卡记录”中用英语视频记录自己整个假期文学经典阅读的所思所想、假期劳动点滴分享、感恩父母,用英语介绍自己发现的变废为宝好方法等,以引导学生品鉴经典文学之美,参与家庭劳动,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和环保意识等。

4 结语

“双减”政策表明了党和国家解决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决心和魄力,“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的鲜明特色,更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业的精心设计与实施既能巩固和反馈课堂教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我管理与规划,从而实现由“育分”向“育人”的转变。因此,“双减”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对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也应成为衡量学校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五育融合”项目式作业设计,既是“双减”背景下的时代诉求,是“五育”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亦是落实“双减”、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大胆尝试。

猜你喜欢

式作业五育双减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对比与探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对比与探索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