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的综合艺术美探微

2022-09-07

戏剧之家 2022年25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表演者演唱者

李 程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我国的美声演唱艺术在不断地快速发展,演唱者在参加表演活动之前必须要接受系统训练,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赋予美声歌唱艺术以抒情性、文化性、自然性等基本属性,将自身技巧与美声唱法紧密结合,使自身胸腔中的共鸣腔体自然地开合,才能发出自然、流畅的声音。

一、美声唱法的基本特点及其审美价值

美声唱法具备音域广阔、声音流畅、旋律优美等基本特性,可以支持从高音到低音、从低音到高音的快速转换。美声唱法坚实、有力的气息能够为表演者的歌唱活动提供支持,使声音贯穿不同音域,避免出现走音、破音等问题。歌唱者必须调整自身发声方式,根据表演需求适当地延长尾音,突出乐句之间衔接的平稳性与流畅性,从而实现不同高低乐声间的快速自由切换,将不同音区的艺术内容进行全方位深度融合,表现出美声演唱活动中声音的精确性、纯正性,降低观众鉴赏现代歌唱艺术的难度,也可以帮助演唱者避免出现鼻音或不清楚的喉音。美声唱法的气息持续性较高,音调精准有力,演唱者通过振动胸腹部的肌肉与横膈膜,可以发出悠长、雄壮的音色,通过调节音调与音量,能够使自身在舞台上保持最佳发声状态,从而给予观众独特的艺术鉴赏体验。美声唱法的腔调具备稳定性,可以支持表演者匀速清晰地唱出歌词,使得歌词具备抑扬顿挫的美感。

美声唱法多被用于现代歌剧表演之中,著名的男高音帕瓦罗蒂、卡鲁索等人在舞台上展示出了娴熟的表演技法与高超的音乐艺术才能,而且不同流派的美声唱法表演艺术在舞台上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音乐美感。在美学层面,美声唱法可以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艺术表演活动,可以支持多声部演奏。具备较高音乐艺术才能的歌唱家能够快速调节回声的共鸣区,通过呼出强度较低的气息,形成较为独特的全方位共鸣效果。一部分歌唱家能够在不使用扩音设备的情况下仍发出富有力度的声音,其歌唱风格富有情感,情绪饱满,可以将声音传播到较远范围外。演唱者在呼吸时,必须使身心保持放松状态,同时使用口鼻进行呼吸。当呼入的空气被传送到演唱者胸腹部横膈膜上方时,演唱者所发出的声音的音高会有所提升,并且演唱者可以采用高层次的呼吸技法,正确调节个人呼吸速度,使得自身胸腔表层的肌肉参与到呼吸和振动的发力过程中,从而增强歌曲本身的表现力和张力,使歌曲更加富有层次性,提升整个音乐舞台的表演效果。

二、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及其审美

(一)呼吸技巧运用

歌唱者必须在美声唱法表演活动中使用多种呼吸技巧,把握声音系统的发声原理,才能使得自身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发出持续性较强的乐声,使得歌唱表演活动具备和现实生活相近的自然气息。演唱者可以合理运用常见的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等基本技巧,减少自身的氧气消耗量,突出气息的饱满性、圆润性。多数演唱者在表演活动中会选择使用混合式呼吸法,从而形成低音、高音、弱音、强音混合的多元化声音效果,使得乐声具备较强的穿透力与振动力。演唱者的吸气、呼气活动会受到胸部、腹部、喉部肌肉的支持,演唱者可以通过全面调动肌肉的潜能,支持自己发出独特的动态声音,凸显人声的自然性与流畅性。

美声唱法表演者在演唱不同曲目时,可以选择使用侧重点各不相同的呼吸技法。例如在演唱低音较多的乐曲时,演唱者可以选择使用胸式呼吸法,这一呼吸法通过压缩人体胸部肌肉、下拉横膈膜来调节气息,使得自身呼吸速度下降,可以被用于演奏低音或弱音。在演唱高音较多、情感较为丰富的乐曲时,表演者可以选择使用混合式呼吸法,调整身体的发声状态,让口部与鼻部同时吸入大量空气,并适当地延长呼吸时间,降低呼吸频率,从而使得从口唇部呼出的气息具备均匀、稳定等基本特征。

(二)真假声混合运用技法

美声唱法表演者必须在演唱活动中根据具体的表演需求,灵活调整自身发声方式,将真声、假声混合使用,明确把握不同乐句中的音高比例,进而基于鼻腔与咽部来发声,才能在演唱活动中保证吐音的连续性,准确地唱出歌词。演唱者应当学会在表演活动中运用共鸣这一演唱技巧,共鸣可以凸显美声唱法的美学鉴赏价值,修饰演唱者发出的假声,提升表演活动的舞台效果,增强对观众的感染力。在部分情况下,美声唱法表演活动必须借助现代化的麦克风等辅助设备来营造舞台气氛与音响效果。演唱者必须在表演活动中灵活地转换真音与假音,模仿现代流行音乐的唱法,从而强化舞台表演效果,使得声音更具层次感与表现力。

(三)表演姿态与造型美

美声表演不仅仅指演唱者动人的歌声,还包括演唱者自身在舞台上展现出的艺术形象。演唱者应当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并且做出多种类型的动作,合理运用声乐姿态,以保证个人舞台形象符合大众审美标准,从而进一步激发观众的情感冲动与艺术鉴赏热情。演唱者的舞台姿态与动作必须和自身演唱的乐声旋律保持相同的节奏,以此进一步增强表演效果。演唱者可以通过做出契合歌曲情感的表情与动作来感染台下的观众,开发出更大的美声演唱艺术的表现空间,也要服从声乐作品的整体表现需要,给人以统一、和谐的良好印象。

三、美声唱法发声方法及其审美

(一)声带振动发声

美声唱法的声部可以分为高音、低音、中音等不同类型。演唱者自身声带的振动幅度、声音条件、音量、音质等均会对美声歌唱表演的质量产生影响。例如较为明亮、高亢的嗓音适合演唱高音较多、节奏激烈的音乐作品,嗓音较为低沉、婉转的演唱者则可选择演唱低音较多、节奏缓慢的音乐作品。不同类型的美声唱法表演者所拥有的身体条件各不相同,表演者自身声带的振动方式、发声强度决定了其表演活动的基调与主要风格。为弥补声带振动发生范围有限的缺点,演唱者可以在表演活动中使用假声演唱法,使得自身发出的音声具备流畅、优美的基本特质。在运用正确的方法吸入空气后,演唱者应当控制气息的呼出频率与时长,在吸气后缓慢吐气,为歌唱活动提前准备更多的有效气息,并且可以调整自身声带的振动幅度,采用腹式呼吸法,发出空灵、悠扬的声音。演唱者还可以使用混合声区唱法,运用真假声混合技法辅助共鸣腔体,在自身良好的呼吸控制下,保持发声通道的畅通,让身体中作为共鸣体的部位处在扩张状态下,从而使整个身体都参与到歌唱中来并演唱出优美的旋律。

(二)气息发声

为拓展表演活动中自身的发声渠道,演唱者必须做好气息调节工作,在掌握基本发声技巧的前提下,使得身体的发声系统在演唱活动中获得充足的气息支持。演唱者可以在表演活动中使用混合式呼吸法,在自身胸腔中存储大量空气,再逐步扩展气息的流动空间,强化自身的气息强度,保证自身肌肉和横膈膜之间的紧密配合,控制横膈膜的扩张度,并且调整呼吸频率,打开喉咙,才能更好地实现强化共鸣效果的表演目标。随着乐声强度的逐步增加,音流被逐渐拉长,音流的振动幅度越来越大,演唱者应当调节发声声道,将其适当拉长,避免仅仅使用口唇部吸气,可以采用全新的呼吸发声方法,调整自身身体姿态,控制吸气的频率与吸气量,来缓解呼吸系统所承受的压力。演唱者应当使得自身下巴在表演活动中保持放松状态,使喉咙、咽部等处于同一直线上,形成一条有利于空气传播的通道,进而实现扩张音域的效果。

四、美声唱法常用训练方法及其审美追求

(一)规范化发声练习

为保证演唱者在表演活动中能够灵活控制自身气息并根据表演需求调整发声方式,演唱者必须参加职业性的技能训练,严格控制自身气息,进行针对多个字母音的发音练习,再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提升练习的难度与负载量。演唱者初期先进行针对连音与二度音阶的练习,后期再进行五度音阶练习,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高层次表演技能的学习难度。演唱者可以在持续的系统练习中逐步打开自身的口腔与胸腔,形成正确的喉头位置并且解放喉头,使得喉部器官在表演中能够保持良好状态,从而让声带运动与呼吸的配合更加密切。只有调整适度,在演唱高、中、低等不同强度的音符时,演唱者才能展现标准化的声音效果。在演唱活动中,演唱者必须使得自身的下巴、口腔、咽部保持放松状态,把握歌唱技巧的正确应用路径,灵活控制气息。在演唱高音区的乐句时,演唱者要调节身体共鸣方式并形成头腔共鸣,保证前后阶段演唱风格的一致性,从而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二)做好气息练习,调整自身状态

演唱者应当认识到气息是否稳定决定了美声演唱艺术的实际表演效果。为获得良好且不间断的气息支持,演唱者必须进行气息练习,不断强化自身歌唱能力,运用口鼻共同呼吸法调节自身气息,寻找适当的发声点,能够快速打开呼吸系统的腔体,将空气快速吸入口腔内部。演唱者应当在表演活动中放松身体,利用腹部力量逐步提气并控制气息,适当地扩张胸部两侧的肋骨,通过振动声带来发出乐声。

五、结语

美声唱法科学的演唱技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现代音乐文化艺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演唱者应当掌握好从呼吸到发声等各方面的表演技巧,做好基础性的歌唱训练,在演唱活动中合理搭配与运用呼吸、气息、咬字、情感等不同方面的要素,在充满活力的前提下,对歌曲的风格和节奏进行全面把握,采用不同的呼吸方式,使歌曲更加通俗易懂,进而对音乐作品实现高水平的演绎。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表演者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妙猜两数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