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左手技巧之推拉弦与打带音探讨

2022-09-07高飞儿

戏剧之家 2022年25期
关键词:音高琵琶弹奏

高飞儿

(苏州市苏剧团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在传统的琵琶文曲中,绝大多数演奏技巧都需要用到右手,在轮指、扫拂、摇指、凤点头等高级指法上,右手的频繁使用更是不可避免,这导致许多初学者很容易反复练习右手技巧,而疏忽或者轻视了左手技巧的练习。惯于使用右手造成如今许多初级琵琶弹奏者左右手能力不均衡,若是演奏者的左右手不能默契配合,其所弹奏的作品必然有缺陷,作品的情感也必然不能得到完整抒发。左手技巧看似简单,却有很深的学问,在许多琵琶文曲作品中,左手技巧的点缀能使作品变得经典而耐人寻味。

一、琵琶演奏的左手姿势要素

快速的把位移动是一种很多初学者都无法正确掌握的左手技巧,原因是他们在弹奏时大多没有将左手姿势要素做到位,因此,熟悉姿势要素并正确摆放左手位置,是运用左手技巧的必要条件。

要素一:手掌姿势。左手手掌心朝内,将虎口停在琵琶边侧,左手拇指放于琵琶背上,另外四指自然放置于激发音高的相品处。要素二:肘部姿势。弹奏者左手肘部在按奏不同相位、品位时,需做出不同姿势,如按品位第一、第二把位时肘部下垂,按品位第三、第四把位时肘部保持平行。要素三:身体姿势。两肩自然放松,腰部无需刻意挺直,用最自然的姿势握琴。要素四:手腕姿势。作为左手姿势的关键要素,左手手腕需在演奏过程中时刻控制手部动作,并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

二、琵琶左手技巧之推拉弦

推拉弦作为传统和现代曲目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指法,在众多左手技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在每一首文曲和武曲中都有运用。作为一种学琴者必备的技艺,推与拉的两种变化与四种形式为琵琶酿造了风格万千各异的乐曲。

(一)推拉弦的具体操作形式

在琵琶的同一品位上,演奏者用手指对音高进行人为调节,使音高发生升高或降低的变化,这一演奏技巧称为“推拉”弦。

1.推。在右手弹拨弦前,弹奏者需要先将左手手指按住品位上的一个音,待拨弦后,趁击弦所产生的余音还未消除,迅速使用左手手指由外而内、从左到右推动琴弦,使弦的张力发生改变,其激发的音也随之变高,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音便是上滑音。推这种左手指法使音升高的程度一般在二度与三度间,弹奏者若要激发出下滑音,只需将已被右手弹拨震动的弦松回原来品位并让两个时间点上的音高相同即可。

2.拉。与推相似,在右手弹拨弦前,需要先将左手手指按住一个品位音,待拨弦后,趁着击弦所产生的余音还未消失,迅速用左手手指由外而内、从右至左将弦拉起,使弦的张力发生变化,达到将弹奏出的音变高的目的,这种方法得到的音便是上滑音。拉与推的指法使音升高的程度、范围相同。若要得到下滑音,所需操作形式与推法相同。

3.实滑音与虚滑音组成了推拉弦。

4.推拉弦有快慢之分,根据演奏者推拉速度不同,分为慢去慢回、慢去快回、快去快回、快去慢回四种。

(二)情感存于“快”与“慢”之间

在琵琶演奏中,弹奏者采取不同形式的推拉弦,所呈现出的乐曲情感与韵味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通过浅析两首经典文曲《陈隋》和《汉宫秋月》,来探究在这两部作品之中,推拉弦“快”与“慢”是怎样对它们的情感表达产生影响的。

《陈隋》最早收录于《檀槽集》中,最开始被称为《陈隋调》。业界对其有许多精评,沈浩初先生对其有“宫中行乐之曲”与“悲愁凄楚之情绪”的评价。《陈隋》作为一种古代宫廷女子表演与演唱的歌舞曲目,表达出的哀怨十分凄楚。现如今普遍演奏的曲目是刘德海先生修改后的作品,内容较原版更为通俗,更易普及,但核心未变,仍然是表现哀婉凄凉的情绪。

《陈隋》引子过后,接着就是一个长轮音5(sol)和几个6 音高上的推拉音。这个句子所使用的推拉音音高大多是从6 品的6(la)拉到1 的位置,其所描述的正是“慢去慢回”的推拉形式,在《陈隋》全曲中,这种形式的推拉音极为常见。“慢去慢回”推拉的特点使曲目更加婉转,在一来一回间,每个音符都像是在向听者凄怨地倾诉,令人回味无穷。(见谱例1)

与《陈隋》小家碧玉式的幽怨不同,在曲目刚开始,《汉宫秋月》便用了几个音符的推拉弦向听者渲染了一种宏大的哀愁。《汉宫秋月》虽也描绘了宫女悲愁的情绪,但没有局限于感怀秋月的惆怅,而是展现出宫娥对爱情的勇敢向往。不同于世人普遍存在的对宫娥的柔弱印象,汉代宫娥身体壮硕,性格也十分坚韧。曾有人将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汉宫秋》与《汉宫秋月》联系起来,而冥冥中两者似确有关联,《汉宫秋》作为马致远广为人知的杂剧,讲述的便是昭君出塞的哀愁而美丽的故事,可谓与《汉宫秋月》所表现的哀愁却不柔弱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宫秋月》所采用的推拉形式为“快去慢回”,在刚开始的两个推拉音中,我们便可听出其与《陈隋》的细致差别,将8 品的2(re)拉至3(mi),与将3 品的6(la)推至1(do),虽也渲染了曲中哀怨凄惨的情绪,但与《陈隋》中普遍运用的“慢来慢回”的推拉手法所呈现的效果并不一致。《汉宫秋月》所表达的情感多了一层坚毅,曲目的推拉演奏不像《陈隋》那样强调两音之间的过程,而是使用手法使音高变化一步到位,在哀愁间带有一抹坚强。在曲中,汉代宫娥们虽如昭君般身处幽深的宫墙内,无法掌控自身命运,但内心仍然怀揣梦想,对有朝一日被皇帝临幸有着无尽向往。

谱例1

总而言之,《陈隋》和《汉宫秋月》这两首传统经典文曲虽然在演奏手法上都普遍使用推拉弦这类左手技巧,但因为所要表达的历史故事在情感上存在细微差别,所以推拉弦的形式完全不同。换句话说,推拉弦会影响弹奏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所以,作为弹奏者,若想熟练运用推拉弦,了解与共情曲目中所欲呈现的情感至关重要。虽然推拉弦的形式比较简易,但一推一拉间所呈现给我们的演奏底蕴是极为深厚的,需要我们用心感悟,用时间来磨炼技巧。

三、琵琶左手技巧之打带音

作为琵琶曲目里较难上手的左手技巧,打带音通常会在谱面上标注相应符号,初学者若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练习,甚至连声音都难以均匀击出,它是每一个琵琶弹奏者都必须接受的考验。

(一)打带音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1.打音。打音的整个操作过程只需用到一根手指,指尖迅速按压在所需音的品位,激发出这个音。打音格外注重弹奏者手指击打的准确度,其激发弦音的大小取决于弹奏者指尖触弦时的力度,所以,它需要弹奏者同时精确控制指尖高度与击弦速率,以确保演奏的打音符合曲目标准。演奏打音的常见问题是手指抬起高度不足、指尖击弦力度不够、接触弦速率过慢、击弦位置不准确等。

2.带音。与打音不同,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带音的弹奏需要用到左手食指和中指两根手指,食指在所需音的品位处按紧,另外一根手指负责拨弦发声。在弹奏过程中,只需用到左手,在左手食指按实品位后,中指从右往左拨动琴弦即可激发音高。演奏带音的常见问题是,带起空弦音时如果操作不慎,会导致激发出的音过响,使其变得突兀、随意。

(二)打带音中需注意的要点

打带音的特点是只通过左手弹拨来激发所需音高。因为这个特点,打带音对于弹奏者左手的力量要求较高,很多初学者打带音时常出现一种情况:带音尚可,打音却很弱。究其原因,是弹奏者左手击打弦的力量太弱。不管是弹奏传统乐曲还是现代乐曲,不管是弹奏文曲还是武曲,打带音都是弹奏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大量练习,以勤为路,弹奏者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技巧。

1.打音的要点。相较于带音,打音更考验弹奏者的水平,它不仅对弹奏者手指力量有要求,还对其手指击打准确度有一定要求。若是恰好击打在品上的最佳位置,所需音便很容易被激发出;反之,即使用再大力量也很难激发出所需的音。演奏打音时,演奏者还应注意是否使用了手指顶端击打,这便是常说的是否严格立指。保持严格立指的习惯会使弹奏者击打时手指角度与发力点更为自然,声音也更容易被激发。所以,弹奏者若想熟练运用打音,要对手指力量、触弦位置、能否立指三者格外注意,并进行针对性练习。

2.带音的要点。对于弹奏者而言,带音的要点在于提高左手手指的灵活程度,控制好入弦深浅和角度、力度。虽然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激发所需要的手指速率较慢,较为简单,但随着音符不断升高,到达十六分音符甚至更高时,弹奏者若不加强手指灵活度的练习,便会出现带弦迟钝,无法及时完成激发的情况。另外,带音的音色与音量会随着左手入弦深浅、角度与力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弹奏者若要熟练运用带音,要对手指的灵活性、入弦位置、力量格外注意,并进行针对性练习。

四、结语

琵琶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音乐文化中的一员,一推一拉、一打一带间蕴含着独属于中国人的审美。而左手技法是琵琶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任何琵琶曲目的完整演奏都离不开弹奏者对左手技法的熟练掌握与运用。每一场琵琶演奏中动人心魄的弦音都是弹奏者无数次推拉弦与打弦音的回响,而对于左手技巧的研究与掌握是琵琶演奏者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梯。

猜你喜欢

音高琵琶弹奏
弹 奏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窈窕淑女琵琶妹
我的“反弹琵琶”
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