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国古乐 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2022-09-07

戏剧之家 2022年25期
关键词:师专焦作弘扬

何 娟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焦作 454000)

一、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现实意义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意见》提出:到2025 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中原地区厚重的文化底蕴

提到文化自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近几年来富有内涵的文化类节目层出不穷,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高质量的文化类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诗词歌赋、非遗国宝、戏曲艺术、名家名篇等内容被填充进文化节目的架构中,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趣味性、可观赏性,使这些看似“高冷”的文化类节目“高而不冷”。这不仅使观众在节目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让观众对节目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近几年,河南卫视佳作频出。从2021 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唐宫夜宴》,到同年端午节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再到2022 年的《国色天香》,这一系列文艺精品的问世和中原地区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历朝历代的政治文化中心长达三千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除此之外,河南卫视推出的《汉字英雄》等栏目也与传统文化有关。与其说河南卫视是通过传统节目走红,不如说这是文化底蕴厚积薄发的结果。河南卫视一系列传统文化精品的问世犹如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在河南卫视的影响下,其他省份的媒体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文化节目。在激烈的竞争中,河南卫视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舞蹈《洛神水赋》中,为了还原洛神那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轻盈感,创作团队创新性地运用了身体在水中的失重来还原这种美。除此之外,舞者不断研读典籍资料,最终呈现的舞蹈不仅参考了敦煌飞天的姿势和服饰,也从曹植的《洛神赋》里找到了灵感。

三、覃怀文化的历史背景

古称“覃怀”的焦作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最引人自豪的是明朝时期怀庆河内人(今焦作沁阳)朱载堉首创的“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明;“竹林七贤”隐居山阳,啸聚竹林,畅饮弹唱更是史中佳话。此外,郑王词曲、怀梆、孟州黄河号子、河阳花鼓等非遗类音乐艺术形式,也记录和彰显了焦作地区古老而厚重的音乐历史。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焦作古称“覃怀”,中国最早的戏曲人物——踏摇娘就出生于此。覃怀乡音越千年,焦作又被称为“戏窝”,先后被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传统戏曲有十余项。其中,怀梆、二股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花鼓戏、大辫戏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四股弦、小蛮戏等为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戏曲遍布焦作市所辖的沁阳、武陟、温县、孟州、博爱、修武六县(市)。就弘扬传统文化而言,焦作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怀川大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历代人文荟萃。这里是诸多大师泰斗的故里。孔子、李白、白居易、韩愈等历史名人或游历或隐逸或葬归于此。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曾在修武百家岩隐居山林,影响颇大。特别是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人,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音乐家——朱载堉,他的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朱载堉和郭沫若一起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这些都是焦作宝贵的文化资源。

四、地方高校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优势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高校的社会功能也逐步形成。它不仅包括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科学研究等功能,还包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大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的象牙塔,而是以开放的姿态逐步与社会接轨,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尤其是地方高校,它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更是当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阵地。众所周知,文化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地方高校在服务文化发展特别是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在安邦定国、教化人群、启迪心智、滋养人心、愉悦生活等方面具有其他领域和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相较于其他院系,音乐等艺术类院系更容易展示、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与风貌。因此,近年来很多高校纷纷开设艺术专业。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有多年办学历史,以打造特色品牌、特色项目为抓手和突破口,实现“异军突起”“弯道超车”,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的高教改革之路。

(一)焦作师专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焦作师专”)前身为创办于1907 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的“怀庆府师范学堂”,是河南省最早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之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建校以来,一代代师专人始终坚守教育报国的初心和使命,秉承“厚德、进学、明辨、笃行”的校训,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河南省特别是豫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和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悠久的办学历史使得焦作师专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不仅有丰富的藏书,还建有现代化的智慧校园平台和功能齐全的实习实训场所。广大教师常年扎根覃怀地区,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开展地方传统文化研究、传承和弘扬工作。焦作师专不仅牵头成立了焦作市黄河文化研究中心,而且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

(二)焦作师专具有多年开设地方传统文化课程的成熟经验

焦作师专作为一所地方所属师范院校,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将地域文化作为其办学的特色内容,弘扬和传承焦作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艺术,服务地方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地方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地方音乐文化素养。为了更好地传播、弘扬焦作地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以覃怀文化研究为突破口,专门成立了覃怀文化研究所,并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怀梆纳入教学计划,不仅传承了地域文化,而且增加了办学特色。

(三)音乐学院具备弘扬、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实力

音乐学院是焦作师专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是焦作师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音乐学院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方面,学院走在了全省各兄弟院校的前列。焦作师专音乐学院还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学院秉承“一个基本点,三年不断线”的建设理念,把弘扬焦作地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基本点”,将地方传统戏曲怀梆,分别作为公共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形式列入三年的教学计划中,即“三年不断线”。这充分体现了学校为当地培养合格音乐师资、服务地方音乐文化的专业定位和办学宗旨。

(四)音乐学院具备弘扬、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能力

音乐学院常年设有民乐团、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等艺术团体,有二胡、扬琴、琵琶等民乐专业的专任教师,他们坚持不懈地训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中国传统民乐演奏能力的学生,再加上当地政府和学校的政策支持,音乐学院将在河南省高校中抢占弘扬国乐的先机,实现弯道超车。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田野调查中,笔者发现:所有的非遗项目都存在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传承危机。师范院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犹如将一枚种子深深地植于每位学生的心灵,等到他们毕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枚种子便会洒遍各地,开花结果。

五、发展思路

以弘扬中国古乐,引领高雅艺术为目标,构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

首先,以中国古典乐器笛箫埙等演奏技艺为核心,打造一台或数台创意独特、质量上乘的演奏会,动员相关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排练,师生同台,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品牌,彰显焦作师专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人才这一办学理念。随后进行音乐教育机构培训、商业演出、公益演出、乐器制作和销售等延伸项目的开发,最终实现以商业投资为主,政府支持为辅的融资方式,形成高雅艺术和市场的良好对接,并在产生广泛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明确为地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音乐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能力,服务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的基础上,把全面提高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理念渗透于人才培养方案之中,确保传统音乐文化后继有人,一代代传承下去。

最后,采取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内外相结合的措施,提高师生的专业水平。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技能提高和展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切实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第二、三、四、五学期中,每学期两周的专业实习实训这一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积极安排学生到校外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使其积极投身社会艺术实践。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实训实践相促进,有效提高专业水平。

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和持续不断的实践,不仅有效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而且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形成属于自身的特色,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焦作师专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我们不仅要建设经济强国,更要打造文化强国。高校是文化载体,同时是文化高地,具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文化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天然使命。笔者认为,必须精准定位,选好项目,找准突破口,借助地方高校的资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人才。

猜你喜欢

师专焦作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启动 : 捐资一亿,十年赋能3000名西藏一线教职人员
行走在涵养“童心”的教改路上
——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二附小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实践
临轩听雨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拉萨师专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的调查与分析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桐城师专为例
焦作将建中部最大绿色涂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