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鼻咽癌放化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价值

2022-09-03熊小祥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8期
关键词:放化疗鼻咽癌颈动脉

熊小祥

(赣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西 赣州 341000)

鼻咽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临床中多使用放化疗方式进行治疗,然而放化疗可导致鼻咽部周围分布重要的血管、神经产生损伤。随着放疗技术改进以及鼻咽癌诊疗规范,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在病灶被控制的同时放射区域及其远隔部位出现的因放疗射线引起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广泛关注。依据相关研究显示,放化疗治疗后约70%的患者会出现颈动脉狭窄的不良情况,会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脑卒中的发生率,从而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明确诊断,以便能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方式,目前临床中多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进行检测,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鼻咽癌放化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12月确诊鼻咽癌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鼻咽癌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精神状态良好;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完成检测;②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根据是否经过放化疗治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2.50±0.90)岁。试验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8~66岁,平均年龄(52.90±1.10)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选择PHILIPS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探头频率设定为7.5~11 MHz;辅助其采取平卧位,将其头部向后仰并转向未受检部位方向,以便能够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于颈动脉的根部开始,依次对双侧的颈总动脉、颈内相关动脉及颈外相关动脉实施检测,对其的动脉内径、管壁增厚情况进行观察;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分级的诊断标准:100%代表完全闭塞;70%~99%为重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0~49%为轻度狭窄;②检查步骤:ⓐ使用凸阵探头对双侧锁骨下动脉于无名动脉进行观察,使用线阵探头对椎动脉颈段(V1段)、椎间段(V2段)、枕段(V3段)的灰阶显像情况进行观察,进而对其V1、V2段血管内径进行测量;ⓑ使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对V1、V2、V3段与锁骨下动脉段血流流速曲线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后颈动脉狭窄发生率、V1与V2段椎动脉平均内径、收缩期血流流速(PSV)、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情况、颈动脉斑块结果情况、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部位情况、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累及血管情况。

1.3.1 颈动脉狭窄 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三类,判定标准:狭窄范围从0%~49%,无明显症状为轻度狭窄;狭窄范围50%~69%,有如血管狭窄后血流受影响、小斑块脱落、有轻度脑梗等症状的为中度狭窄;狭窄范围达到70%~99%,随时有得脑梗风险为重度狭窄。

1.3.2 颈动脉斑块结果 内中膜增厚(IMT)的具体判定标准:局部IMT值≥5 mm或邻近处的1.5倍,内膜中层厚度超过1.2 mm时为斑块形成。依据斑块彩超影像学特征与斑块的表面特征进行分析,可将颈部动脉斑块划分成:①硬斑块,强回声,伴有部分声影;②软斑块,回声低,没有声影,斑块在管腔上较为突出;③扁平斑块,回声较强,内膜不太光滑,内膜增厚且局部有隆起;④混合斑块,回声的强弱不均匀,表面呈现出凹陷状态,高低不平。

2 结果

2.1 两组后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后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后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V1与V2段椎动脉平均内径、PSV、Vm、PI、RI比较 试验组平均内径小于对照组,PSV、Vm快于对照组,PI、R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V1与V2段椎动脉平均内径、PSV、Vm、PI、RI比较

2.3 两组颈动脉斑块结果比较 两组不同斑块类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斑块结果比较[n(%)]

2.4 两组颈动脉斑块分布部位比较 两组颈动脉斑块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颈动脉斑块分布部位比较[n(%)]

2.5 两组颈动脉斑块累及血管比较 两组颈动脉斑块累及血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颈动脉斑块累及血管比较[n(%)]

3 讨论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统计发现,该疾病的发病率约为4.2/10万,临床中主要使用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有研究证实,对于患有头颈部肿瘤的患者而言,在实施放化疗治疗后多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放射性损害,其中以照射野内的血管损伤较为常见,该种情况会提升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然而通过相关的临床随访观察显示,在对鼻咽癌患者实施放疗治疗后,其较易出现张口受限、黏膜坏死、颞叶坏死、颈部组织纤维化等并发症。近年来的报道指出,颈部血管损伤也成为鼻咽癌放疗后重要的并发症,较易导致脑卒中、认知障碍等脑血管事件,从而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该疾病与治疗后的重视程度,应尽早确诊,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目前检测及评估颈动脉狭窄的方式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虽显像清晰,但不能提供动态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弥补这一缺点,且具有价格便宜、操作可重复、无创的优势,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反复动态观察的特点。

颈部放疗后出现血管损伤与放疗照射范围、剂量、持续时间存在密切关联,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鼻咽癌放疗治疗后,颈动脉损伤斑块发生率较高的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同一患者颈动脉损伤病变血管往往累及多个部位,损伤部位多发生于放射野范围,而离放射野远段非放射范围以外血管很少累及,与罗文高等研究相似。分析原因为检查人员能够对清晰地观察到患者双侧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且可椎动脉各段的PSV、RI进行测量,因此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诊断效率。此外,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及病变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放化疗治疗后患者的后颈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平均内径较小,PSV、Vm较快,PI、RI较高,并且两组患者不同斑块类别、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部位、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累及血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种检测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鼻咽癌放化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不仅能够明确血流情况,同时能够明确不同斑块类别、颈动脉斑块分布部位、颈动脉斑块累及血管情况,可作为首选的检测方式,但依然需要加强研究,以便能够获得更佳的效果,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明确患者的病情。

猜你喜欢

放化疗鼻咽癌颈动脉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食管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鼻咽癌高发,该如何预防
警惕:这些症状不引起重视,小心鼻咽癌找上身!
引发鼻咽癌的四种因素,小心鼻咽癌侵袭!
什么是放化疗?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