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糖尿病分级诊疗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

2022-09-03邱成旭谢小美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8期
关键词:村医基线达标率

邱成旭,钟 燕,刘 芳,谢 芳,吴 立,谢小美

(兴国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赣州 342400)

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0%以上,是世界上DM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基于自我血糖监测的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对控制血糖和减少DM并发症非常有效,但我国只有5.6%~11.2%的DM患者可达到综合控制目标,即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已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HbA1c的达标率(HbA1c<7%)也只有35.6%~42.5%。鉴于此,本研究对兴国县高兴镇6个村共134例T2DM患者进行糖尿病(DM)分级诊疗模式和日常诊疗研究,分析其对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旨在探索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基层DM分级诊疗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兴国县高兴镇6个村共13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T2DM;②年龄18~75岁;③在所在社区/村生活半年以上且1年内没有搬迁计划。排除标准:①严重疾病导致后期随访困难,或任何调查员判断不能接受随访的情况;②妊娠、哺乳或计划妊娠的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及干预组89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58~72岁,平均年龄(60.8±8.3)岁;病程5~8年,平均病程(6.12±0.71)年。干预组男44例,女45例;年龄56~71岁,平均年龄(60.20±8.10)岁;病程6~9年,平均病程(6.03±0.8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调查方式 村医召集本村内所有研究对象在本村内集合,由调查员使用项目组专门设计的电子数据采集(EDC)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完成血尿标本的采集,并按项目组质控要求妥善保管和及时送检。本研究技术支持由项目组提供,包括智能血糖监测和支持系统、随访管理和转诊系统、具备项目管理功能的m-EDC系统以及具备血糖管理功能的手机客户端“你的医生”APP。

1.2.2 干预组 空腹和餐后血糖监测(同一天)、血压测量、DM周围神经病变筛查、饮食和运动咨询以及药物指导。村医通过m-EDC系统跟踪每位本村入组患者的监测结果,发现异常主动接触患者、给予监测、评估以及生活方式指导,严重的或治疗效果不好的应请求转诊至我院,并提供患者资料和健康档案,我院调查人员根据情况制定进一步诊疗方案并予随访,干预过程中给予村医一定的绩效奖励,绩效评估基于血糖和血压测量的频率、DM并发症筛查的数量、转诊的数量以及血糖、血压水平的变化,村医每月至少门诊随访1次。

1.2.3 对照组 采取常规管理,即对其行日常诊疗,饮食上严格把控,指导患者少油、低盐,结合患者病情状况对其行常规指导,并告知其复诊时间,2周/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HbA1c达标率的远期随访调查结果、空腹血糖、血压以及日常血糖管理能力。空腹血糖及血压: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舒张压(DBP)、收缩压(SBP),选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LDL-C。日常血糖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进行评估,包括饮食控制、药物管理、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等共12项,满分77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2 结果

2.1 两组远期随访调查比较 远期随访1年,其中对照组退出1例,中途因联系方式丢失、长期外出、家庭住址变换等因素脱落2例,42例患者完成终期调查;观察组退出4例,中途因联系方式丢失、长期外出、家庭住址变换等因素脱落6例,79例患者完成终期调查。

2.2 两组基线、终期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终期HbA1c、FBG水平低于基线,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DBP、LDL-C水平低于基线,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终期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基线、终期HbA1c及FBG达标率比较 干预组HbA1c及FBG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HbA1c及FBG达标率比较[n(%)]

2.3 两组基线、终期调查血糖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组终期调查日常血糖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基线-终期调查血糖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研究指出,2013年我国DM的患病率为10.9%,成年人中已有1.139亿DM患者。2009年我国推出了BPHS计划,DM治疗率逐步提高,然而血糖水平的控制仍然不理想。根据兴国县科技惠民项目2014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本地区DM患病率为4.98%,知晓率60.47%,治疗率45.5%,控制率8.19%,同全国一样,有治疗率、控制率、知晓率低现状,尤其是控制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因此探索一种适合于本地区的DM诊疗模式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可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慢性病症的发生,但常规日常诊疗指导不能较好的满足T2DM患者的临床治疗,且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常会出现治疗依从性不足现象。另外,基层社区做了大量的定期随访和健康宣教,但由于基层社区并无T2DM的专业医护人员,且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在治疗该病和管理经验不足,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年随访,终期调查时两组终期HbA1c、FBG水平低于基线,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基于m-EDC支持的基层糖尿病分级诊疗模式可提高本地区的T2DM患者日常血糖管理能力,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组日常血糖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该干预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及管理模式,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特点。此外,结合患者病情状况为其建立诊治方案,在不同医疗服务单位共同协助下完成治疗与生活干预等内容:①每月至少1次的FBG及餐后血糖监测(同一天),相比较BPHS要求的每年至少4次有明显增加;②每月至少1次村医门诊随访,给予饮食、运动及药物指导,患者血糖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升;③数字技术(m-EDC系统、“你的医生”APP)的运用,有利于医生及患者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有利于医患间的沟通;④制定了转诊标准,严重或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得到转诊;⑤绩效考核的运用,提高了村医的积极性。但本研究干预组血糖控制未达到预期(HbA1c控制率>50%)效果,并且血压和LDL控制相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①本地区为不发达地区,入组患者均来自农村,年轻患者大多数长年外出务工,导致入组患者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超过半数患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导致学习能力及依从性不高;②患者经济承受能力较差,无法接受更优治疗方案;③乡村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及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等。

综上所述,基于m-EDC支持的基层糖尿病分级诊疗模式可提高本地区的T2DM患者日常血糖管理能力,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村医基线达标率
基于深度约束的超短基线声速改正方法
村医不赚钱 如何留得住
解决养老问题,应留住80多万村医
GAMIT用于GNSS长基线解算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村医集体辞职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2014年乘用车企平均油耗公布
沿海国领海基点基线主张不能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