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03陈世友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8期
关键词:种植体成功率口腔

陈世友

(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口腔科,重庆 4054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外形美观,而牙齿畸形会对个体面部美观度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尝试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来改善牙齿美观度。青少年作为一类特殊群体,是儿童转变成人角色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当下口腔正畸的主要群体。对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在保障正畸治疗效果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帮助其降低治疗带来的痛苦,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临床常采用传统常规正畸方法进行正畸治疗,但临床实践表明,传统正畸方法容易对患者口腔组织造成损伤,且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较差,影响正畸效果。微型种植体支抗作为近年来应用广泛的新型支抗材料,能够直接经骨结构实施支抗操作,有效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基于此,本研究结合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行口腔正畸治疗的112例青少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行口腔正畸治疗的112例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参照组男26例,女30例;年龄13~17岁,平均年龄(15.66±1.24)岁。试验组男27例,女29例;年龄14~17岁,平均年龄(15.61±1.26)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3~18岁;②符合口腔正畸治疗指征;③治疗依从性良好;④口腔卫生状态良好;⑤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口腔正畸治疗史者;②合并其他口腔疾病如牙龈炎及牙周炎者;③合并麻醉禁忌证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⑤多脏器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先进行X线片检查,以明确牙齿具体情况,作为后期正畸效果判断依据;给予口腔和牙周常规检查,避免牙周疾病等影响口腔正畸治疗的因素。

1.3.1 参照组 采用传统常规正畸方法治疗:治疗前选择0.2%葡萄糖酸洗必泰黏膜冲洗洗液[山东利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鲁卫消证字(2002)第0059号,规格:500 ml]对患者口腔予以有效清洁,采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1,规格:20 ml∶0.4 g)实施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选用直丝弓对牙齿进行矫治,以不锈钢主弓丝实施牙弓矫治,将患者牙间隙进行关闭后以加强支抗对患者实施支抗控制。患者需连续治疗2年,每月定期复查,需根据患者牙齿矫正情况及舒适度对弓丝弹性、长度给予调整,确保正畸效果。

1.3.2 试验组 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术前准备及麻醉方法同参照组一致,根据X线片检查结果,观察患者牙龈及周围组织,明确种植体植入角度以及植入深度,植入位置为患者偏离牙根2~3 mm左右的位置,植入时需要注意其角度垂直于骨面,动作轻柔且缓慢进行,避免卷入牙龈组织,植入后需要借助X线摄片观察植入体与牙根部的关系,确定固定效果满意后以链状橡皮圈加力,以尽可能的降低种植体受力不均情况发生。需每月定期检查橡皮圈和弹簧是否存在移位、脱落,及时进行更换;还需监察植入物及牙齿矫治情况,必要时开展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8个月后,逆时针旋转种植体支抗头部并将种植体取出,结束正畸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骨桥蛋白、Fascin蛋白水平、咀嚼功能、正畸参数、正畸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1 骨桥蛋白、Fascin蛋白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80 d后抽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骨桥蛋白、Fascin蛋白水平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2 咀嚼功能 包括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采用咬合力测定仪(深圳市赛德力检测设备有限公司,MCF-8701型)测定患者咬合力;采用称重法评估患者咀嚼效率,选择4 g花生米,嘱患者咀嚼20 s,完成后收集咀嚼物,烘干后称重,咀嚼效率=(咀嚼前重量-咀嚼后重量)/咀嚼前重量×100%。咬合力及咀嚼效率越高表明患者咀嚼功能越好。

1.4.3 正畸参数 于患者治疗后通过X线投影测量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差越大说明正畸效果越好。

1.4.4 正畸成功率 正畸成功的评价标准为患者种植体固定良好,同时具有良好的外观,患者咀嚼功能未发生异常则视为正畸成功,反之则视为正畸失败。

1.4.5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出现口腔炎症、软组织轻度水肿、口腔感染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骨桥蛋白、Fascin蛋白水平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骨桥蛋白、Fascin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桥蛋白、Fascin蛋白水平比较

2.2 两组咀嚼功能、正畸参数比较 试验组咬合力、咀嚼效率、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咀嚼功能、正畸参数比较

2.3 两组正畸成功率比较 试验组正畸成功率为100.00%(56/56),高于对照组的91.07%(5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34,=0.022)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口腔正畸是指针对牙齿和口腔颌面部畸形的矫正方式的统称,青少年作为口腔正畸的主要群体之一,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牙齿美观,而且还可以帮助其恢复自信,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常规正畸作为既往青少年口腔正畸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操作繁琐,而且还需要压低磨牙,容易影响支抗稳定性,导致正畸治疗效果欠佳。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作为当下口腔正畸治疗新技术之一,由于其无需压低磨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正畸治疗中支抗不稳定的不足之处,同时其术后种植体取出容易,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正畸治疗患者的认可。有研究表明,骨桥蛋白是参与组织修复、代谢的重要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可抑制骨吸收和病原菌感染,调节牙根吸收和修复过程,与牙周组织的重建和新骨的形成密切相关;Fascin蛋白是参与组织修复的关键细胞因子,有助于保护牙周膜细胞的完整性,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处于低表达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骨桥蛋白及Fascin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可降低对骨桥蛋白及Fascin蛋白水平的影响,有利于减少口腔炎症,避免术后感染。分析认为,传统正畸常规治疗使用的直丝弓矫正方法易对患者口腔造成损伤,增加了感染风险,而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组织的创伤小,感染风险也较小。同时,试验组咬合力、咀嚼效率、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微型种植体支抗可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及正畸参数。这可能是由于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能够帮助临床降低口腔空间及施力方向的限制,可在患者颌骨任何位置植入,同时种植体和颌骨结合度低,在治疗过程中不用进行骨处理,不仅手术操作上更加简单,而且属于微创治疗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及配合度,从而提高其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改善咀嚼功能及正畸参数。此外,试验组正畸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1.07%(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6.07%(P<0.05),提示相比于传统正畸方法,微型种植体支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正畸治疗效果及正畸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治疗安全性高。孟芳研究中也指出,相较于传统常规正畸治疗方法,对患者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可以将其正畸成功率提高19%,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17%,和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微型种植体支抗的良好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原因在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临床治疗中,其作为一种新型支抗材料,在治疗中可以借助微型种植体支抗来向颌骨施加矫治力的反作用力,对种植体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提高作用,同时其植入位置灵活,在治疗过程中既不需要将患者牙龈组织翻开,同时也不需要骨结合,可以进一步降低对患者软组织造成的损伤,减少感染发生几率,在提高治疗安全性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加快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提高正畸治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对于需行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作为其正畸治疗方案,可进一步降低对骨桥蛋白及Fascin蛋白水平的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提高正畸效果,且正畸成功率及治疗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种植体成功率口腔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不同部位微种植体支抗钉矫治成人露龈笑的效果比较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如何让种植牙更“长寿”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口腔膏非牙膏, 千万别乱用
坚持
自动看牙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