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面喷施矮壮素对番茄嫁接愈合的调节作用

2022-09-01孟宪敏段韫丹董春娟张梦夏尚庆茂

西北植物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维管束木质部生长素

孟宪敏,张 锋,段韫丹,董春娟,张梦夏,尚庆茂

(中国农业科学院 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er.)属于茄科番茄亚属,全世界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之一,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2019年总产量1.81亿t,种植面积503万hm2,总产值860.66亿美元(www.fao.org)。随着设施番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土壤连作障害日趋严重,其品质、产量和效益下降[1]。嫁接作为实际生产中应对土传病害的栽培技术,逐年运用到蔬菜生产上,特别是属间嫁接亲和的葫芦科和茄科作物[2-3]。嫁接可有效克服作物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4],提高作物疫霉病与青枯病抗性[5]以及高温或盐胁迫的耐受性[6-8],从而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9-11],成为高效且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之一。

嫁接愈合进程涉及砧穗组织黏连、隔离层形成和消失、愈伤组织形成以及维管束重连等一系列事件,受砧穗内在遗传物质和外在环境双重影响[12-14],核心是多种激素信号共同参与嫁接体形成。在番茄嫁接愈合进程中,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对嫁接接合部愈伤组织形成和维管束重连起主导作用[15]。Lu等[16]在黄瓜试管苗离体茎段嫁接时施加IAA和玉米素(ZT),结果发现IAA和ZT是砧穗维管束桥分化的必要条件。外施生长素转运抑制剂(TIBA)于拟南芥子叶,抑制了下胚轴嫁接接合部维管束形成和细胞增殖[13]。当植物遭受创伤后,诱导脱分化基因WIND1(wound induced dedifferentiation1)表达,激活中柱鞘和创伤部位细胞中B类响应因子ARR(arabidopsis response regulator)介导的CTK信号,刺激CTK含量升高,促进创伤面形成愈伤组织[17-18]。

在实际生产中,尤其是夏季育苗过程中,常通过叶面喷施矮壮素(CCC)控制幼苗徒长,调控番茄株型,更便于嫁接,降低育苗成本。CCC主要抑制赤霉素(GA)合成途径中内根-贝壳杉烯合成酶(KS)活性,其活性催化香叶基焦磷酸酯(GGPP)转变为内根-贝壳杉烯。外源喷施CCC可降低GA含量,提高IAA含量,进而增加作物茎叶生物量[19]。Wang等[20]对马铃薯的研究也发现外源CCC可显著提高IAA和玉米素(Z)的含量,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随之提高。在番茄嫁接前育苗期叶面喷施CCC,是否会影响嫁接愈合进程,迄今还鲜见有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在番茄嫁接前叶面喷施CCC,考察外源CCC对幼苗生长和嫁接接合部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比较愈合进程中维管束重构的差异,以期为番茄嫁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培养

试验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玻璃温室(39°97′N,116°34′E)进行。试验材料为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er.)接穗品种‘硬粉8号’和砧木品种‘砧爱1号’,均购自京研益农(北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挑选籽粒饱满番茄种子,室温浸种6 h,1.0% NaClO消毒5 min,蒸馏水冲洗数次,28 ℃催芽。选取发芽一致的种子播于装有混合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3∶1∶1(V/V)]的72孔穴盘,播种深度1.5 cm,覆盖蛭石,每盘灌水约1 L,置玻璃温室自然温光条件下生长,昼/夜平均温度分别为(27 ± 3)℃/(18 ± 2)℃,自然光照强度约650 μmol·m-2·s-1,空气相对湿度75%~85%。幼苗子叶平展后,每隔3 d灌溉0.5 g·L-1水溶肥(上海永通化工,20-20-20-TE)。

1.2 试验设计

在嫁接前6和12 d,对‘硬粉8号’和‘砧爱1号’幼苗2次叶面喷施100 mL 100 mg·L-1矮壮素(CCC,有效成分98%,北京索莱宝),并以喷施等量去离子水为对照(CK),共2个处理。每处理48株,3次重复。

播种后27 d采用套管嫁接,使用切削器在砧木子叶上方1 cm处切取35°斜面,从顶端插入套管(2.5~3.0 mm×12 mm),取接穗幼苗与砧木切削部位直径相近处切取35°斜面,使砧穗切面紧密接合。愈合期置于人工气候室(北京格润科尔),条件为:嫁接后0~3 d,昼/夜温度26 ℃/23 ℃,空气相对湿度(98% ± 2.0%),黑暗;嫁接后4~7 d,昼/夜温度26 ℃/23 ℃,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周期12 h,光照强度100 μmol·m-2· s-1;嫁接后8~20 d,昼/夜温度26 ℃/23 ℃,空气相对湿度60%~70%,光周期12 h,光照强度200 μmol·m-2·s-1。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砧穗生长指标在嫁接前测定幼苗株高、茎粗、上胚轴长度和地上部干鲜重、地下部干鲜重。在嫁接后20 d,采用便携式SPAD-502测定叶片SPAD值,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法测定根系活力[21]。每重复4株,3次重复。

1.3.2 内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含量在嫁接后12、48和72 h,取嫁接接合部10 mm茎段(砧穗各含5 mm),液氮速冻30 min,存于-80 ℃。取50 mg样品加入适量内标,用1 mL甲醇/水/甲酸(15∶4∶1,V/V/V)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100 μL 80%甲醇/水溶液复溶,过0.22 μm滤膜,置于进样瓶,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含量。另取50 mg样品加入适量内标,用500 μL乙腈水溶液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加入10 μL TEA和10 μL BPTAB,90 ℃反应1 h,氮气吹干,100 μL乙腈水溶液复溶,过0.22 μm滤膜,置于进样瓶,LC-MS/MS测定赤霉素含量[15]。每重复5株,3次重复。

植物激素含量(ng·g-1)=C×V/1 000/m,其中C为标准曲线所求浓度值(ng·mL-1),V为复溶时所用溶液体积(μL),m为样品质量(g)。

1.3.3 愈合进程观测在嫁接后48、72、96、120和168 h,取嫁接接合部5 mm茎段(砧穗各含2.5 mm),每次取样6株,3次重复。立即置于FAA固定液,抽真空后固定24 h以上,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后石蜡包埋,采用RM2245切片机(德国Leica)纵切9 μm,水浴展片后粘片,再经脱蜡复水、番红-固绿染色和封片,BX53荧光成像显微镜(DP73镜头,Olympus)下观察嫁接接合部并选取视野拍照。

1.3.4 维管束连通性观测在嫁接后48、72、96、120和168 h,于嫁接接合部上方1 cm处横切茎段,涂抹5 μL 1 mmol·L-15-CFDA(5-羧基荧光素二乙酸酯)于切口,遮光放置7 h,在接口下方1 cm处横切于BX53荧光成像显微镜(DP73镜头,Olympus)观察荧光。FIJI软件将明场和荧光图片合并以及统计平均荧光强度。3次重复,每重复3株。另取嫁接苗,横切茎基部,垂直放置于10 mL 1%酸性品红4 h,取接合部上方全部真叶,称重,采用德国Retsch球磨仪(MM400)研磨成匀浆,加入5 mL蒸馏水于12 000 r·min-1离心5 min,测定上清液在545 nm处吸光度,计算品红含量。3次重复,每重复4株。另取嫁接苗,横切茎基部后垂直放置于10 mL 1%酸性品红40 min,徒手横切接口上方1 cm处茎段,于SZX16体式显微镜(DP73镜头,Olympus)下观察品红吸收情况。3次重复,每重复3株。

品红吸收含量(mg·g-1·h-1) =C×V×(a×W×t)-1,其中C为标准方程所求品红含量(mg),V为提取液总体积(mL),a为测定所取提取液体积(mL),W为叶片鲜重(g),t为品红处理时间(h)。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 2012整理数据和作图,再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CCC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图1和表1数据显示,与对照组(CK)番茄幼苗相比,嫁接前6和12 d 2次叶面喷施CCC处理的‘硬粉8号’和‘砧爱1号’幼苗株高分别显著降低33.30%、33.96%,茎粗分别显著降低5.31%、8.73%,同时‘硬粉8号’和‘砧爱1号’幼苗上胚轴长度、地上部鲜重,以及‘砧爱1号’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也均显著降低,而2个番茄品种幼苗的地下部鲜重均无显著变化。说明CCC处理显著抑制了番茄幼苗生长,砧木的表现尤为明显。

表1 不同处理下番茄幼苗生长指标的变化Table 1 The growth of tomato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2.2 CCC对番茄嫁接接合部愈合进程影响

2.2.1 嫁接接合部连接过程如图2所示,番茄嫁接接合部在嫁接后48 h受损伤形成隔离层;嫁接后72~120 h接合部薄壁细胞开始分裂增殖,继而分化形成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嫁接后168 h维管束完成重构。其中,嫁接前叶面喷施CCC处理的嫁接接合部于嫁接后72 h可见木质部导管分子连接,早于对照;嫁接后96~120 h,CCC处理可明显看到嫁接接合部木质部导管分子与韧皮部基本完成连接,愈伤组织薄壁细胞互相连接,填满接合部间隙。说明嫁接前叶面喷施CCC处理可促进番茄嫁接接合部细胞黏连。

2.2.2 维管束重构过程为进一步了解CCC处理对番茄嫁接愈合进程中维管束重构的影响,通过酸性品红和CFDA经过嫁接接合部的运输情况,分别显示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连接情况(图3)。CCC处理的嫁接接合部维管束品红吸收含量多,显著高于同期CK(图3,Ⅰ、Ⅱ);同时,CFDA荧光数据(图3,Ⅲ、Ⅳ)显示,番茄嫁接接合部下方1 cm处维管束在嫁接后96 h出现绿色荧光,CCC处理的平均荧光强度高于CK,并在嫁接后120 h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CCC处理显著促进了番茄幼苗嫁接愈合期接合部木质部和韧皮部重连。

2.3 CCC对番茄嫁接接合部植物激素含量影响

由图4可知,嫁接后12、48和72 h,叶面喷施CCC处理提高了番茄嫁接接合部L-色氨酸(TRP)、吲哚-3-乙酸甲酯(MEIAA)、色胺(TRA)和IAA含量;在嫁接后12和48 h,CCC显著降低了嫁接接合部赤霉素GA15和GA8含量,而在嫁接后48和72 h,CCC显著提高了嫁接接合部赤霉素GA34和GA3含量;在嫁接后12、48和72 h,CCC处理显著提高了嫁接接合部反式-玉米素-9-B-葡萄糖苷(tZOG)和异戊烯腺嘌呤-9-葡萄糖苷(iP9G)含量,显著降低了嫁接接合部顺式-玉米素-D-核糖甙(cZR)和戊烯腺嘌呤核苷(IPR)(除嫁接后48 h)含量。因此,CCC处理促进番茄幼苗嫁接愈合进程中植物激素的积累,尤其是生长素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嫁接接合部维管束重连。

2.4 CCC对番茄嫁接苗生长影响

图5显示,嫁接后20 d,叶面喷施CCC处理的嫁接苗接穗叶片SPAD值和砧木根系活力分别比CK显著提高17.49%、20.20%,说明嫁接前叶面喷施CCC能显著促进嫁接苗的生长发育。

3 讨 论

GA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展在植物种子萌发和茎伸长、开花和果实成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还可调节植物环境适应能力[22]。矮壮素(CCC)作为GA抑制剂,广泛用于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中,CCC通过抑制贝壳杉烯合酶(KS)活性,使香叶基焦磷酸酯(GGPP)合成内根-贝壳杉烯过程受阻,抑制GA生物合成[23-24],植株表现矮化,节间距缩短,叶色加深,还可增强植株抗逆性。外施IAA或GA3可抵消CCC处理对黄瓜下胚轴伸长的抑制效果[25]。Ji等[26]研究发现在番茄幼苗整个生长期,外施CCC处理导致茎和根GA合成基因表达下调,茎和根中GA含量降低,幼苗株高、下胚轴、茎粗和根长降低,而GA信号基因表达模式则在茎和根中相反,导致根粗增加。本研究发现,嫁接前叶面喷施CCC处理显著降低了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以及上胚轴长、地上部分鲜重等,显著抑制了番茄幼苗生长,砧木的表现更为明显,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同时,在嫁接愈合进程中,内源植物激素IAA、CTK和GA相互作用,能促进细胞分化,导致维管束形成,接穗和砧木完成重连。据报道,在嫁接后1~3 h,创伤响应诱导WIND1增强愈伤组织形成处的CTK响应;在嫁接后3~72 h,接合部上方和下方呈非对称表达模式,IAA和CTK分别在嫁接接合部上方和下方积累,GA在嫁接接合部上方和下方发挥作用,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维管组织分裂;嫁接后96~240 h为恢复对称期,木质部和韧皮部发生重连,植株基本愈合,开始次生生长[15, 27-28]。Cui 等[15]在番茄嫁接切割后,于接合面涂抹一定浓度的IAA、6-BA以及二者混合物,验证了IAA和CTK促进接合部木质部和韧皮部连接。Zhai等[29]利用根部特异性表达生长素合成基因iaaM的烟草作为砧木,可提高野生型接穗IAA水平,导致嫁接接合部更快形成愈伤组织,加快愈合进程;砧木中过表达生长素失活基因iaaL则延缓嫁接愈合。CCC处理对植株的抑制效应不仅是抑制GA的合成,还影响了其他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在马铃薯叶面喷施CCC后,其植株叶片IAA和ZT含量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增加[23]。在本试验嫁接愈合进程中,番茄幼苗叶面喷施CCC处理降低了嫁接接合部GA15和GA8含量,提高了嫁接接合部TRP、MEIAA、TRA、IAA、tZOG和iP9G含量。研究表明IAA可通过调节GA生物合成调节植株生长发育,其他植物激素也可调节GA生物合成[30]。Matsuoka等[13]发现在拟南芥下胚轴嫁接愈合进程中,GA含量升高,外施GA合成抑制剂多效唑(PBZ)处理可促进维管组织细胞分裂,外施GAs或TIBA则下调了GA合成氧化酶基因GA20ox1表达,说明IAA可通过影响GA生物合成调节维管束重连和皮层细胞扩张。而本试验中,在嫁接后72 h,CCC处理还提高了嫁接接合部GA34和GA3含量,可能由于生长素含量的提高而调节GA3生物合成,而GA3诱导蛋白酶体泛素化降解DELLA蛋白,随之释放光敏色素响应因子(PIF4)诱导依赖TRP的IPA途径合成IAA,促进了嫁接接合部IAA积累。总的来说,在番茄嫁接愈合进程中,嫁接前叶面喷施CCC处理能促进嫁接接合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积累。与CK相比,嫁接前叶面喷施CCC处理的番茄嫁接成活率无差异,均为100%。本研究中,番茄嫁接后72 h,CCC处理的幼苗嫁接接合部已可见木质部导管分子连接,早于对照;嫁接后96~120 h,CCC处理的嫁接接合部木质部导管分子与韧皮部基本完成连接,愈伤组织薄壁细胞填满接合部间隙。另外,嫁接后72~168 h,CCC处理的嫁接接合部维管束品红吸收含量和平均荧光强度高于CK。综合而言,CCC处理促进了嫁接愈合期接合部木质部和韧皮部重连,且促进嫁接苗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叶面喷施CCC处理抑制了番茄幼苗生长,降低了番茄嫁接接合部赤霉素含量,提高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嫁接接合部木质部和韧皮部连接早于对照。因此,番茄幼苗嫁接前叶面喷施CCC处理可促进维管束重连和嫁接苗生长发育。

猜你喜欢

维管束木质部生长素
桃果实生长发育及维管束研究
基于三维显微成像的毛竹横截面结构表征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黄瓜局部生长素分布和花器官发生的调控机制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性状比较分析
为什么向日葵能够不停地向着太阳转
揭示独脚金内酯抑制PIN依赖性的生长素转运渠化(2020.7.18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镉污染来源对萝卜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巧切西瓜
一种优化的橡胶树木质部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盐分胁迫对2种杨树次生木质部导管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