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2-08-27邓一冰

山西青年 2022年17期
关键词:协同校企指标

邓一冰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一、高职院校校企协同水平测度

(一)校企协同度的基本内涵

协同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由物理学家哈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协同度即协同的程度,指系统之间和谐一致的程度。协同度越高,系统间各子系统分工协作程度越高,各要素相互作用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系统的效应大于各个要素单独使用产生的效应,从而有助于系统目标的实现,促进组织良性有序地发展。协同度越低,各个子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则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实现物质、能量、资源等要素的交换和相互作用,将阻碍系统目标的实现。

校企协同度是指高职院校与其合作的企业在育人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为了共同的目标,打破资源、技术、制度、文化、资金、政策种种要素的边界和壁垒,能够进行有效协调分工并相互配合,发挥各自最大的优势,去实现教育主体及教育对象的效益最大化。只有校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深度融合,才能促使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的方向转化。因此,要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校企协同度的基本内涵,这对校企协同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很大的影响。

(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分析

从机制运行的目标来看,学校的运行目标在于通过提升教学能力和综合实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社会为企业输送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的运行目标在于获得组织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协同育人的主要参与者,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应将二者的性质和谐化,利益统一化,目标一致化,否则就会影响二者协同育人的参与性和主动性[1]。

从机制运行的过程来看,拥有良好的协同环境才能使校企更好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从而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从校企协同的内部环境来说,学生和老师的参与都尤为重要,前者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员工,只有他们的双重身份得到学校和企业的保障和认可,才能有效调动实践参与的主动性[2];而对于老师,应加强考核和评价,确保教学质量,使其保持专业性和先进性,才能给学生传递更多技能和知识。从校企协同的外部环境来说,为了提高校企协同的积极性,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助,而行业相关组织除了提供市场最新的动态信息和岗位需求,还应为校企协同提供一定的指导和监督,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二、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度评价体系构建

(一)构建思路

建立协同度评价体系主要是为校企提高协同育人管理能力提供借鉴和指导。校企协同程度越高,产生的协同效应越大,反之越小。因此,该评价体系的结果必须能够为各个利益主体的决策提供参考,即所选取的各个指标需要具备诊断功能,即该指标体系能够回答校企协同的动力是什么,校企协同的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校企协同度[3]。校企协同育人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共商共通、过程共建共育、效果共享共赢。基础是指校企在开展协同育人之前所具备的资金、政策、制度、法律方面的战略协同,过程是指校企双方在目标、专业、师资、管理各方面的运作协同,效果是指主体、客体及利益各方在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方面的产出协同。通过对基础、过程、效果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分析,利用评价工具来挖掘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即可实现对校企协同度的诊断。

(二)总体框架

在搜集相关资料并征集专家意见后,本文从协同基础、协同过程、协同效果这三个方面,依次选取10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来衡量与评价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协同度(具体见表1)。整个评价体系的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其中,定性评价指标需要通过专家估分和问卷调查来取得,定量指标可通过查找资料查阅文献推算得到。

(三)指标说明

在协同基础方面,选取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三个一级指标,在前文所分析的外部协同环境中,校企协同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和监督,在资金投入上,除了企业投入经费外,政府投入经费也应考虑在内,在政策支持上,政府和行业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将会为校企协同育人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另外,从内部协同环境看,在制度保障上,学校也应设置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协调沟通平台,以确保校企协同育人的顺利开展。

在协同过程方面,首先,选取了战略目标、专业建设、师资结构、质量控制四个一级指标。校企协同育人两个主要的参与方——高职院校和其合作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系统目标、价值取向和运行机制,依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只有二者彼此信任高度融合,形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共赢[4]。因此,在战略目标指标下设置了发展目标和文化融合两个维度来考量和评价校企的战略协同程度;其次,在正式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时,双方的师资力量应形成相互交换相互优化的关系,即学校应鼓励并支持教师去企业任职访学锻炼,积极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双师资质,为日后教学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另外,学校还应主动邀请企业员工来兼职任教,以企业外聘教师的参与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因此,在师资结构指标下设置了双师型教师比例、企业兼职教师以及到企业挂职教师三个维度。为了更好地实现运作协同,将资源利用达到最优化,校企双方还应着力于专业建设,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建设实训室及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了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学校应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共同论证,参与修订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用人标准是否一致,确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职业标准是否一致,确定专业改革与产业需求是否一致;最后,为了整个协同过程有序高效,采取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有没有专门考核校企协同度的第三方组织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前文机制分析中提到,校企协同的内部环境分为师资考核评价机制和学生的双重保障机制。因此,在质量控制指标下,除了设置考核协同机制本身的维度,还设置了评价师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及在企业实践情况等三个二级指标。

在协同效果方面,选取了主体评价、客体发展、各方收益三个方面的指标。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合作企业,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如果协同度高就会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双方在制度设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结构优化及教师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及自我提升、企业人才效益回报及品牌形象提升等各方面都会获得显著成果[5]。因此,在主体评价、客体发展、各方收益三个一级指标下分别设置了满意度评价、学生就业率、双证获取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生自我提升、企业留用学生等8个维度。

三、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度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的协同度评价工具是IFE和EFE矩阵评价法(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 &Ex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赋权重。权重Wi表示各个指标对协同度影响的相对重要性,越重要权重越高,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价校企协同度,可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评判法以便最大限度地消除主观因素影响,依据重要程度赋予每个二级指标以权重W(i0.0-1.0),所有二级指标权重相加总和为1,即。

第二步:给评分。根据各个二级指标的协同程度进行评分,用Si表示,非常协同为5分,协同良好为4分,基本协同为3分,不太协同为2分,非常不协同为1分。

第三步:算加权分。用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Wi乘以它的评分Si,得到每个二级指标的加权分数,即 Ei=Wi×Si。

第四步:算总加权分。将所有二级指标的加权分数Ei相加,即得到整个校企协同度的总分数E总,。

第五步:得结论。所有二级指标的权重值总和为1,协同度最后的综合得分E总最高为5分(非常协同),最低为1分(非常不协同),平均分为3分,所以当协同度综合得分E总>3时,说明校企协同程度较高,校企能够相互协调紧密合作;当E总=3校企协同程度中,协同效应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当E总<3时,说明校企协同程度较低,校企之间需要查找问题,改进合作。

四、结语

本文从协同基础、协同过程、协同效果三个层面出发,构建了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度评价体系,旨在为综合评价并提高校企协同度提供相应对策。该体系力求全面简洁,涉及了诸多要素,有些指标可以精确计量。但是,有些指标只能做定性描述,完全精确的测度并不具有实际操作性也不具备实践意义,完全的定性评价主观性和随意性太大,本文所选指标和设计的评价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计算过程方便简单易操作,无需复杂的编程软件,可以迅速反馈协同度评价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指标权重开放性和动态性较强,各个学校和合作企业应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变化来适时完善和调整相关指标,通过综合研判实现指标的优化提升做到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协同校企指标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