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下的教育改革研究
——基于2018—2020年教育部公开数据的方向性

2022-08-27

山西青年 2022年17期
关键词:布点普通高校数量

张 泳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注重教育,把教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始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与问题,与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注重“自上而下”的模式,疏漏了“自下而上”的模式,教育改革的主导者往往是政府,虽然可以通过行政手段与统一管理提高改革效率,但忽视了高校的主体地位和市场的调节作用[1]。为此,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不断调整,教育部逐渐认识到市场调节模式的重要性并进行积极实践,其中最受关注的举措就是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2]。

2012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新的专业目录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以宽为主,宽窄并存”的原则,这不仅有利于专业的动态调整,还扩大了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本文以教育部公布的2018—2020年各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中的专业调整数据[3-5]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到此期间部分院校的更名、合并等因素,共涉及普通高等学校1213所,学科12门,新增专业565种,撤销专业291种,新增专业布点6148个,撤销专业布点1301个,综合其主要变化趋势,并基于数据分析,思考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情况,以期为政府和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学科专业的调控和教育改革的践行方面提供指导与参考。

一、本科专业设置调整的数据解读

针对2018—2020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相关数据,从整体上对我国高校在“十三五”后期的专业调整进行解读,比较发现存在以下基本情况。

(一)专业新增与撤销之数量比较

2018—2020年,我国普通高校共新增设6148个本科专业布点,撤销1301个本科专业布点。高校本科每年新增与撤销的数量变化如表1。

表1 2018—2020年高校本科新增与撤销专业之数量变化

表1显示,新增专业与撤销专业虽然在布点数量上趋势相似,但是数量上新增专业布点明显多于撤销专业布点,而且新增专业种类逐年增加,这符合我国近年来普通高校不断增加的基本情况,同时也与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增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相对应。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高等教育学生在读总规模突破418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4%,我国普通高校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持续增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向普及化阶段的必要条件,更是培养全面发展有用人才和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在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趋势下,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将更加强调内涵式与创新式发展,从已有数据也可以发现,虽然新设专业布点每年会有波动,但是新增与撤销的专业种类逐年增加,可以预期未来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的特点就是去旧求新:新增专业布点仍呈增长趋势,同时,与新兴产业相匹配的新增专业种类以及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种类增长速度保持高速态势,与之相反的应用型弱且违背时代发展的部分传统专业将消失在教育改革历史的长河中。

(二)新增专业学科类别的偏向性

自2013年起,我国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执行,新目录将我国本科专业学科门类由原来的11个增加为12个,各门类在2018—2020期间新增与撤销总体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2018—2020年各学科门类专业调整数量变化

从图1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调查期间,我国高校的专业调整数量在各学科门类之间差异惊人,工学类在专业调整数量上遥遥领先,占据“C”位,其三年间净增的专业数量(新增—撤销)超过了排名2~7位的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文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学六类学科专业的总和,占总新增专业数量的37.4%。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相关。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展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家为恢复经济水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技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而进入“十三五”期间后,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群体迸发,连同信息革命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横空出世,其突出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稀缺人才。

从撤销专业数量看,排名前五的学科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和文学,与新增的比例大体一致,符合我们的常识,在大幅度增加新专业的同时,与之相对应的传统专业必将面临被替代的宿命。

(三)不同地域高校专业调整数量差异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东部地区(7省3市)、东北地区(3省)、中部地区(6省)和西部地区(6省5区1市)四大经济区域①本文所用的高校数据均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的高校不在分析范围内。。各区域不同省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布点情况如表2。

表2 不同经济区域各省本科院校新增专业情况表

续表2

根据表2统计,2018—2020年间,新增专业布点数量前十名分别是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湖北省、北京市、四川省、河北省、辽宁省和江西省,其中东部地区5个,中部地区3个,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各1个。而在校均新增专业布点方面,前十名依次为海南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福建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江西省以及山西省,其中东部地区4个,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各3个,东北地区的吉林省排在了11位。事实上,中东部地区各省份是我国经济最先发展起来的“领头羊”,部分省份如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在改革开放以后把握发展大势和经济规律,依靠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从而带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快速扩大了高校规模,在高校数量上占据优势,使其在近些年来的新增专业总量上普遍占据优势,同时,也正因为高校数量的扩张以及不同高校科研教学的差异,使得校均新设专业布点偏低,江苏省、广东省等新增专业数量排入前五的省份在校均布点中落入了全国中游水平,上海市和浙江省更是落入倒数后五名之列。相较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校均布点成绩突出,自2001年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来,西部地区各高校在专业设置、教学科研水平、师资队伍等领域取得明显成效,并且在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地区各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也获得了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单从校均新增专业布点的数据统计情况来看,西部地区高校在专业增设力度上表现更为强势。

(四)不同类别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差异

高校类别指的是高等学校在办学层次、教育性质、学科范围等方面的区别,笔者将我国普通高校分为中央部属高校①中央部属高校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各部委直属管理一批高等院校。和地方所属高校两类。2019年,在教育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364号(教育类032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明确表示:不宜扩大中央部门直属高校规模。因此,中央部属高校数量定格在了118所[6],而地方所属高校数量每年均有所增加,他们之间新增专业数量的差异如表3。

表3 2018—2020年中央与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变化

表3显示,2018—2020年间,118所中央部属高校中每年新增设专业的学校占比均在70%以上,而地方所属高校每年仅占比29%,这和高校之间的办学层次、教学科研水平以及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均有关系。大部分中央部属高校都入选了我国“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由于部属高校常常作为探索改革的先锋院校并且在社会中发挥着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不论是在教育科研经费、项目建设还是国家相关政策方面都更有优势。另外,教育部明确表示不再增加中央部属院校的数量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他们的含金量。

对于地方所属高校而言,主动新增专业的高校占比较少,不到1/3,仍然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但令人惊喜的是,从现有新增专业学校的校均布点方面观察,地方所属院校也有不错成效,虽然每年校均布点都比中央部属高校低,但差异并不明显,不超过0.5。这体现出新时代下,地方所属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的力度之强、志向之远。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必然会给地方所属院校更大的教育改革压力和机会,在这个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下,可以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地方所属院校进行专业设置调整、新增专业布点,中央与地方院校之间的竞争也会愈发激烈,中央部属高校一旦掉以轻心,很可能在未来会被部分地方所属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逆转超越。

二、启发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在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坚定内涵式与特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本科专业设置调整的工作[7],新增专业数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从政府、高校、教师三个维度出发,可得出以下启发与建议。

第一,政府应加大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一方面,政府应继续坚持西部开发战略以及对口援助政策,虽然西部地区各省高校通过前几年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较大突破,但是宏观上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资源上、学校数量上还是师资队伍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政府应协同东中部地区高校对西部高校继续进行教育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针对本科专业设置结构中严重的差异化现象建设更灵活、更广泛的学科交叉平台,为高等教育学科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注重“新工科”的同时,加强关注高校基础性学科的建设,不断增强文科与工科、理科之间的协调,全面推进“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建设,使得高等教育改革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上完善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配套。

第二,高校应加强内涵建设,兼顾好应用型学科专业与基础性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在进行本科专业设置调整过程中,不应盲目随大流,仅重视应用型学科专业的建设,而应在完善基础性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提前进行充分客观的市场调研,并结合高校自身专业优势进行学科交叉,产出一流学科与专业,从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第三,高校教师应转变思维、积极求新、主动加入到新专业的课程建设中。高等教育改革应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模式。“自上而下”的模式存在于宏观层面,由政府主导。高校内部的改革即微观上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8]。高校教师的主动求变就是高等教育改革“自下而上”的充分体现。现如今,交叉融合学科成为高校本科专业教育改革的热门,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炼”,对于普通高校的教师,也应迎接新时代下教育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做到“教师不畏改革难”。思维上,认识到传统专业改造升级的必要性;专业上,努力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可能性;行动上,主动加入新专业的课程建设;教学上,主动承担新专业的授课任务。

猜你喜欢

布点普通高校数量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新时代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应用的研究分析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及优化
污染企业遗留场地土壤监测布点浅析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